西汉著名论文集,杂家著作,一部“绝代奇书”。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全书共二十一篇,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其内容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观为中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道”所派生他善用历史传说与神话故事说理,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广忠,1949年生,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诸子学会副会长。研究《淮南子》30余年。出版专著17部(独著12部,合著4部)。主要有:《淮南子译注》(1990年)、《刘安评传》(1996年)、《淮南子科技思想》(2001年)、《淮南子斠诠》(2008年)、《淮南子研究书目》(2011年)、《淮南子精华》(2010年,主编)、《全本全注全译淮南子》(2012年)等,并发表论文数十篇。
这本书的学术参考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梳理体系上的清晰度。每一篇章的结构被还原得井井有条,译注者似乎深谙读者的思维习惯,总能在关键的转折点提供一个清晰的总结性评述。这对于理解《淮南子》这种包罗万象、融汇百家的著作尤其重要,因为它涉及哲学、地理、天文、兵法等多个领域。通过这种结构化的呈现,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了被零散的信息点所淹没。它不是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构建了一个知识的立体模型,让人可以系统性地掌握这部经典的宏大思想体系。
评分注释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度”把握得恰到好处。很多古代典籍的译注版本,要么过于详尽,恨不得把每一个字都拆开来解释,读起来冗长乏味;要么又过于简略,让人读完后仍感困惑。然而,这本译注本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对于那些关键的、易产生歧义的词汇,它给出了清晰、多角度的解读,甚至会引用其他古代文献的佐证,来印证其解释的可靠性。而对于那些相对容易理解的词句,则直接以流畅自然的白话文呈现,确保了阅读的流畅性。这种“该详则详,该略则略”的编排策略,极大地提升了普通读者接近这部博大精深的著作的门槛。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素雅中透着古朴的气韵,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编者对传统文化的敬重。纸张的质感很棒,印刷清晰,字体排版考究,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累。特别是封面上的留白处理,简洁而富有禅意,让人在翻开之前就能沉浸到一种宁静的氛围中。我喜欢它在细节上的用心,比如扉页的设计,以及章节标题的样式,都透露出一种古典的美学趣味。这种内外兼修的品质,让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对于一个对外在形式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呈现方式无疑是加分项,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与古代经典对话的仪式感。
评分在翻译风格上,译者展现出一种既尊重原貌又追求现代可读性的双重追求。它没有一味地追求辞藻的华丽或晦涩,而是力求用现代汉语的逻辑结构来重述古人的思想,使得那些玄妙的、带有神仙方术色彩的论述,在不失其原意的基础上,变得可以理解。比如对于某些宇宙论和术数类的描述,译者没有回避其奇特之处,而是用准确的现代术语进行转译,这对于我们理解汉代人是如何构建其世界观至关重要。这种“信、达、雅”的结合,使得阅读过程成了一种思想的再创造,而非简单的文字转换。
评分这本书的导读部分处理得非常到位,它并没有一上来就直接抛出艰深的文字,而是像一位温和的引路人,先为你勾勒出时代的背景和思想的脉络。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叙述流畅而富有洞察力,能精准地把握住先秦道家思想在“淮南王学”中的独特演变和融合。我尤其欣赏它对于“黄老之学”与“阴阳五行”相互作用的分析,那种层层剥茧的论证过程,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可读性。读完导读,我对这部经典的基本格局和核心关切有了清晰的认知,这为后续的深入研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不仅仅是前言,更像是一堂精彩的入门课。
评分不是全文本,节选的,土豪装帧以致金粉直掉!
评分东西挺好的,物流也快,京东给力
评分不错,还送书套
评分和描述的一致! 上周周六,闲来无事,想起好久没买书了,似乎我买书有点上瘾,一段时间不逛书店就周身不爽,难道男人逛书店就象女人逛商场似的上瘾?于是下楼吃了碗面,这段时间非常冷,还下这雨,到书店主要目的是买一大堆书,上次专程去买却被告知缺货,这次应该可以买到了吧。
评分希望书的包裹的包装给力一点!
评分不是全文本,节选的,土豪装帧以致金粉直掉!
评分不是全文本,节选的,土豪装帧以致金粉直掉!
评分非常不错,十分值得一读!
评分经典中的名著,因作者的传说而喜欢这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