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资本市场导论(第二版 套装上下册)》的特色是将理论、实务和操作联为一体。以往有关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论著大多着力于从学术角度分析问题。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致用”是其中的基本要求。如果在实务和操作等方面分析得不透彻不细致,资本市场的理论性和可用性就将大大降低。《资本市场导论(第二版 套装上下册)》在承接第一版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理论性、实务性和操作性的结合。以理论为指导,着力分析探讨理论的基本含义、内在机理和实现条件,同时,从实务角度出发,探讨这些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变化和操作层面的表现,努力做到“言之有物”,学而可用。
作者简介
王国刚,生于1955年,江苏无锡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注册会计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金融市场、公司金融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研究,曾参与《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的研讨。已出版著作近40部,发表论文600余篇,主持和参加过30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课题的研究,获得1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的教学奖和科研奖,被十几个政府部门聘为经济顾问,40多家企业聘为投资顾问。
内页插图
目录
序
上册
第一篇 经济运行中的资本市场
第一章 宏观经济活动中的资本市场
第一节 国民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
第二节 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金融机制
第三节 金融体系与金融机制
第四节 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
第二章 企业运行中的资本和资本市场
第一节 资本、资本特点与资本功能
第二节 产权、企业法人产权与资本关系
第三节 资本关系与企业组织制度
第四节 企业的资本充实原则与资本市场发展
第三章 经济发展中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第一节 扩大内需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
第二节 发展资本市场的经济机理
第三节 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经济机理
第二篇 债券市场
第四章 政府债券市场
第一节 政府债券的特征与分类
第二节 中央政府债券
第三节 地方政府债券
第四节 其他政府性债券
第五章 公司债券市场
第一节 公司债券的特点、种类和功能
第二节 公司债券的收益与风险
第三节 公司债券的发行
第四节 公司债券的交易
第五节 中国的公司债券市场
第三篇 股票市场
第六章 股份、股权和股票
第一节 股份、股票和股票价值
第二节 股东权利和股票收益
第三节 普通股股票和优先股股票
第四节 其他股权性证券
第五节 中国的股权改革
第七章 股票发行市场
第一节 股票发行方式和发行条件
第二节 股票发行价格
第三节 股票发行过程
第四节 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的改革
第八章 股票交易市场
第一节 股票交易市场的结构
第二节 股票交易价格
第三节 中国股票交易市场
第四节 股票交易市场的功能误区
第九章 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
第一节 股票市场中的经纪人制度
第二节 A股市场发展中的经纪人机能消失
第三节 中国A股市场的体制症结
第四节 建立经纪人主导的新层次股票市场
下册
第四篇 证券类衍生产品市场
第十章 投资基金证券
第一节 投资基金的基本规定
第二节 投资基金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投资基金的主要类型
第四节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基本选择
第十一章 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
第一节 可转换公司债券
第二节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上市和交易
第三节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衍生产品
第十二章 资产证券化证券市场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和类型
第二节 美国次贷危机生成机理分析
第三节 中国的资产证券化
第十三章 认股权证市场
第一节 认股权证的特点和主要类型
第二节 认股权证的定价
第三节 中国的认股权证市场发展
第五篇 交易类衍生产品市场
第十四章 互换交易市场
第一节 互换交易的内涵和功能
第二节 互换交易的种类
第三节 互换的定价原理
第四节 互换交易的方略
第五节 中国互换交易的发展
第十五章 远期交易市场
第一节 远期交易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节 远期交易的种类
第三节 远期合约的定价
第十六章 期货交易市场
第一节 期货交易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节 期货市场的发展和主要期货交易所
第三节 期货市场的运行
第四节 期货市场的投资
第五节 期货定价与交易策略
第十七章 期权交易市场
第一节 期权的内涵和主要类型
第二节 期权市场运行
第三节 期权定价
第四节 期权市场交易策略
第五节 股票期权制度
第六篇 非证券市场
第十八章 股权投资
第一节 股权投资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节 股权投资的运作
第三节 股权投资的组织模式
第四节 中国股权交易市场
第十九章 对冲基金
第一节 对冲基金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节 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
第三节 对冲基金的组织方式
第二十章 信托市场
第一节 信托的内涵、特点和类型
第二节 信托产品的运作流程
第三节 信托市场的发展
第二十一章 融资租赁市场
第一节 融资租赁的内涵和特点
第二节 融资租赁的类型
第三节 融资租赁运作机制
第四节 融资租赁定价
第五节 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
第二十二章 公司并购市场
第一节 公司并购和反并购
第二节 公司并购的基本流程
第三节 公司并购价格的评估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
精彩书摘
1.资金与货币
资金的存在方式大致包括现钞、活期存款、定活期两便存款等几种类型。它的货币机能和金融机能依这些存在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从货币机能来看,对居民来说,在电子技术尚不发达的条件下,现钞的货币机能高于活期存款,活期存款的货币机能高于定期存款;但如果有个人支票介入其中,那么在一些场合中,个人支票(活期存款)的货币机能并不低于现钞。在电子技术比较发达的条件下。活期存款的支付功能明显提高,其货币机能在某些场合甚至高于现钞。对厂商和政府部门来说,在大多数场合中,活期存款的货币机能明显高于现钞。这种货币机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从金融机能来看,现金与现金的交易通常是毫无经济意义(也不可能发生)的②,持有现金的直接目的在于满足购物的需要,所以,它并无直接的获利要求。与此不同,活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是金融交易的产物,有获利性要求,由此在交易中形成了利率(虽然,具体的利率水平依各种复杂的具体条件而定,在某些国家或某些场合中,甚至为零利率)。资金的逐利性是货币政策得以影响厂商利益、资金供给者利益从而令他们对货币政策做出反应的基本原因③。
资金作为金融资产,似乎具有自身的价值,可一旦细究,这种价值又不太容易说清。例如,100元现金的价值是多少(与此对应的,它的价格又是多少)?从票面价值看,资金的价值更多地由其购买力界定。当物价上升时,资金的购买力降低,由此其价值较小;当物价下落时,资金购买力提高,由此其价值较大。这种与购买力相关联的价值表明了资金(作为金融资产)的价值内生于实体经济。在金融面上,资金还有一种以利率表现的“价值”。在此场合,利率究竟是资金的价值还是资金的价格,无法确切分离,但实践中,二者几乎是等价的概念(尽管在与物价变动的联系中存在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之分)。资金的价格水平乃至各种金融产品的价格水平,既在各种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均衡中形成,也在与实体经济部门的投资效益协调整合中形成(说到底,金融产品的收益是由实体经济的收益决定的),因此,简单地截取某一数据很难判别资金价格水平是否适当合理。在货币理论史上,利率的直接成因有多种解释,其中包括节欲论、时间价值论。
……
前言/序言
序
1998年,为了阐述资本市场原理、反映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状况,李扬和我共同主编了《资本市场导论》一书。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很快发现它已不能充分反映实践的变化和理论研究的进展,由此,曾在2002年和2006年两次启动了修改工作,但因各项工作繁忙难以抽出充足时间进行修改,也因各位作者对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不尽相同,在写作内容、方法和格式等方面差异甚大,所以,一拖再拖。为情势所迫,2011年以后,我在安排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同时,尽可能挤时间从事此书的重写修改。几易其稿,历经两年多的时间,方才完成。
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在理念、内容和章节上做了重写性修改,补充了第一版未涉及的许多内容和章节,同时,也删去了第一版中的一些内容和章节。进行如此大幅的修改,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第一,逻辑的一致性。现实生活存在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技术逻辑等三个逻辑。其中,实践逻辑是第一位的。当遇到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不相符时,在绝大多数条件下,应是理论逻辑发生了偏差,需要修正完善的是理论逻辑;当遇到技术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不相符时,那么,一定是技术逻辑错了。历史逻辑属于实践逻辑的范畴。从历史角度看,金融内生于实体经济,是从实体经济内部产生,以专业化方式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业。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例外。从理论逻辑看,宏观经济的两部门模型揭示实体经济由实体企业和家庭(居民)构成,其中,家庭(居民)是资金的盈余部门,实体企业是资金的赤字部门,家庭(居民)将资金供给实体企业,推进了资本市场从而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这是最基本的金融关系,也是资本市场的由来和理论渊源。所谓资本市场,是“交易和配置资本性资源的市场”,它的涵盖面远大于证券市场,其功能最终落脚于推进资本性资源的有效配置。有鉴于此,本书从宏、微观经济出发,最后落脚到公司并购,以阐明资本市场根植于实体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基本关系。显然,资本市场属于国民经济体系的范畴,它并非在实体经济之外。
第二,市场的划分和界定。在国民经济中,产业依市场而划分,市场又依产品而划分。在商品市场中,各种市场是由产品界定的。不同种产品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风险状况差异甚大,定价规则不尽相同,彼此间基本不存在优胜劣汰的关系。因此,市场从来就是同种产品在性能、风险和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关系。与此同理,资本市场中的各个子市场也依产品不同而分界,相关的市场参与者、市场监管、各种投资技术等都依市场分界而不同。有鉴于此,本书将重心放在分析资本市场中各种子市场的内涵、特点、功能、定价及相关问题上,由此,改变了第一版中将市场参与者、市场监管者、市场风险、财务分析和投资运作技术等做专章分析的架构。
第三,理论、实务和操作联为一体。以往有关资本市场的理论研究论著大多着力于从学术角度分析问题。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致用”是其中的基本要求。如果在实务和操作等方面分析得不透彻、不细致,资本市场的理论性和可用性就将大大降低。本书在承接第一版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理论性、实务性和操作性的结合。以理论为指导,着力分析探讨理论的基本含义、内在机理和实现条件,同时,从实务角度出发,探讨这些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变化和操作层面的表现,努力做到“言之有物”,学而可用。
第四,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世间万物依普遍性而相互联系,又依特殊性而相互区别。中国资本市场贯彻着各国和地区资本市场的一般性原理,但它的实践又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展开的,因此,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本书既阐释了资本市场乃至它的各个子市场的一般性原理,也着重分析了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它的各个子市场的特殊性。在这些特殊性中,有些将是长期存在的,有些将随着改革深化而发生改变。根据中国国情所推进的资本市场发展,虽有其特殊性,但也蕴涵着发展中国家推进资本市场形成的实践经验。
第五,既注重阐释又注重研究。资本市场是一个尚在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即便在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中,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入展开,资本市场也将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展开。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在体制机制转轨过程中需要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繁多。在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中以一种自然进程已经完成的一些实践问题,在中国则需要从体制机制改革角度寻求理论上的解释。有鉴于此,本书在一些重要章节进行了带有研究性质的分析。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以深重影响,其中的一些内在机理尚有待从理论层面深化研究。此轮美国金融危机主要从资本市场展开,因此,本书在相关部分也对此轮危机的内在成因做了原理性方面的研究探讨。
本书是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金融系的硕士研究生学习而编写的,可作为高等院校金融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在有选择的条件下,也可用于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教学。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近年来的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在资料整理和模型验证等方面得到了胡滨、刘煜辉、余维斌、张跃文、何海峰、王增武、蔡真、周莉萍、王唯翔、张小燕、张扬、陈经伟、杨涛、尹中立、安国俊、尹振涛、程炼、费兆奇、徐义国、黄国平、罗滢、钱学予、宣晓影、周茂清和刘戈平等人的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谢意。鑫桥联合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为本书提供了极富价值的经营模式素材及验证案例,在此,向鑫桥租赁公司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融资租赁研究基地常务副理事长施锦珊博士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然博士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众多杂志、报刊和互联网上的资料和观点,受篇幅所限,未能一一予以注明,敬请相关作者谅解。
此外,在本书校对过程中,正值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开发表,所以,在相关章节补入了该决定的有关内容。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资本市场的理解尚为粗浅,同时,资本市场也还在不断发展之中,因此,本书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甚至硬伤),对此,我真诚地希望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性意见或建设性意见,以便日后进一步修改完善。
王国刚
2013年11月于北京
资本市场导论(第二版 套装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评分
☆☆☆☆☆
第二,市场的划分和界定。在国民经济中,产业依市场而划分,市场又依产品而划分。在商品市场中,各种市场是由产品界定的。不同种产品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风险状况差异甚大,定价规则不尽相同,彼此间基本不存在优胜劣汰的关系。因此,市场从来就是同种产品在性能、风险和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关系。与此同理,资本市场中的各个子市场也依产品不同而分界,相关的市场参与者、市场监管、各种投资技术等都依市场分界而不同。有鉴于此,本书将重心放在分析资本市场中各种子市场的内涵、特点、功能、定价及相关问题上,由此,改变了第一版中将市场参与者、市场监管者、市场风险、财务分析和投资运作技术等做专章分析的架构。
评分
☆☆☆☆☆
已收到 非常好 继续支持jd
评分
☆☆☆☆☆
很好!不错!好书!
评分
☆☆☆☆☆
还可以。。。。。。。。。。
评分
☆☆☆☆☆
还可以。。。。。。。。。。
评分
☆☆☆☆☆
第五,既注重阐释又注重研究。资本市场是一个尚在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即便在资本市场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中,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深入展开,资本市场也将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展开。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在体制机制转轨过程中需要探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繁多。在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中以一种自然进程已经完成的一些实践问题,在中国则需要从体制机制改革角度寻求理论上的解释。鉴于此,本书在一些重要章节进行了带有研究性质的分析。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以深重影响,其中的一些内在机理尚有待从理论层面深化研究。此轮美国金融危机主要从资本市场展开,因此,本书在相关部分也对此轮危机发生的内在成因做了原理性方面的研究探讨。
评分
☆☆☆☆☆
第一,逻辑的一致性。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技术逻辑等三个逻辑。其中,实践逻辑是第一位的。当遇到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不相符时,在绝大多数条件下,应是理论逻辑发生了偏差,需要修正完善的是理论逻辑;当遇到技术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不相符时,那么,一定是技术逻辑错了。历史逻辑属于实践逻辑范畴。从历史角度看,金融内生于实体经济,是从实体经济内部产生,以专业化方式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业。资本市场作为金融体系的一个构成部分,也不例外。从理论逻辑看,宏观经济的两部门模型揭示实体经济由实体企业和家庭(居民)构成,其中,家庭(居民)是资金的盈余部门,实体企业是资金的赤字部门,家庭(居民)将资金供给实体企业,推进了资本市场从而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这是最基本的金融关系,也是资本市场的由来和理论渊源。所谓资本市场,是“交易和配置资本性资源的市场”,它的涵盖面远大于证券市场,其功能最终落脚于推进资本性资源的有效配置。鉴于此,本书从宏、微观经济出发,最后落脚到公司并购,以阐明资本市场根植于实体经济运行和发展之中的基本关系。显然,资本市场属于国民经济体系范畴,它并非在实体经济之外。
评分
☆☆☆☆☆
第二,市场的划分和界定。在国民经济中,产业依市场而划分,市场又依产品而划分。在商品市场中,各种市场是由产品界定的。不同种产品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风险状况差异甚大,定价规则不尽相同,彼此间基本不存在优胜劣汰的关系。因此,市场从来就是同种产品在性能、风险和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关系。与此同理,资本市场中的各个子市场也依产品不同而分界,相关的市场参与者、市场监管、各种投资技术等都依市场分界而不同。有鉴于此,本书将重心放在分析资本市场中各种子市场的内涵、特点、功能、定价及相关问题上,由此,改变了第一版中将市场参与者、市场监管者、市场风险、财务分析和投资运作技术等做专章分析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