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梳理世界商业的历史变迁
解读商业中心的兴衰更迭
简单介绍和回顾中古之前历史阶段商业的起源、货币的诞生
着重描述和解析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中期世界商业发展历程
深入剖析和阐述现代世界经济格局的确立和商业模式的成型
谨慎展望和描绘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未来蓝图
内容简介
《一本书读懂世界商业史》共分十章六大部分。第一章为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上古时期,商业行为的诞生,以及四大文明古国的商业发展概况。第二章为第二部分,概述了中古时期,世界各国繁荣的封建经济。第三章到第六章为第三部分,这部分以工业革命为主线,两次世界大战为节点,选取了世界商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全面细致的表现了近代世界商业格局的风云变幻。第七章和第八章为第四部分,展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由近代向现代过渡的历史演变进程。重点讲述了美国如何取代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经济中心,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崛起。第九章为第五部分,介绍了跨入21世纪后的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状况。第十章为第六部分,展望了未来商业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作者简介
许明,一直从事市场和商业史研究工作,对全球经济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依托专业的商业研究视角,结合丰富的历史知识,勾勒出一幅清晰的世界商业史发展脉络图。
目录
1远古时期的萌芽生发 / 00“商业”从简单的交换开始,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公元前2000年左右已经初具规模,腓尼基商人凭借得天独厚的天时和地利,成为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商人”。在不断的探索中,黄金从所有的“一般等价交换物”中脱颖而出,成为固定的“等价交换物”。
远古时期商业的繁荣,让亚、欧、非都诞生了自己的商业中心。商人已经成为了各国重要的社会组成部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燃烧在数千年前的商业火种00
当黄金成为固定“等价交换物”00
上古时亚欧非的三大商业中心00
让人“爱恨交加”的古代商人00
2倔强而贪婪地发展 / 0中古时期,限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商业”在这一阶段进行着漫长而缓慢的发展。“丝绸之路”是这一时间东西方最重要的纽带。作为这一时间文明程度最高的东方帝国——中国,其商业发展水平无疑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准。“两宋”时期中国的商业发达程度,至今看来都令人叹为观止。
而在世界的另一边,“资本主义”也在意大利悄悄地生根发芽了,威尼斯商人的船队在世界游弋。领悟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后,欧洲人还成立了盛极一时的“汉萨同盟”。丝绸之路:东西方商业文明的纽带0
两宋:“世界第一”的黄金期0
资本主义在意大利萌芽0
游弋在世界的威尼斯商人0
盛极一时的汉萨同盟0
3殖民贸易遍布世界 / 0为了摆脱意大利人对东西方贸易的把持,葡萄牙人率先开始在茫茫大海上,搜寻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他们的探索,无意中解开了世界商业发展史的新篇章,轰轰烈烈的“地理大发现”时代来临了。从此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登上了世界商业舞台的中心,上演了一出“双雄会”。
不甘落后的荷兰人和北欧诸国也开始加快脚步,奋起直追。在“海上马车夫”的美誉传遍世界的同时,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也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地理大发现:商业中心大转移0
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双角戏0
奋起直追的“海上马车夫”0
血腥的黑奴贸易0
东印度公司:殖民地贸易张开触角0
4你追我赶,城头变换大王旗
(18~19世纪) / 0蒸汽机的轰鸣声让整个世界都沸腾起来,大英帝国更是伴随着机器的隆隆声,成为名符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21世纪的世界霸主——美国,这时候在世界列强的面前,还只是一个孱弱的孩子。尽管脚步蹒跚,但凭借着“南北战争”,让自己脱胎换骨,获得了更旺盛的生命力。
亚洲作为昔日的世界经济中心,如今已经被欧洲甚至美洲远远地甩在后边。沉睡的亚洲诸国中,只有日本“一枝独秀”奋力追赶着世界的脚步。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让世界沸腾0
商业浪尖上的日不落帝国0
股票的前世今生0
南北战争:美国“破茧成蝶”0
明治维新:日本跑步前进0
5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20世纪初) / 0尽管大清帝国已经“日薄西山”,但“广东十三行”却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首富。美国大力发展的铁路建设的同时,却“意外”的促成了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的诞生。面对早已被世界列强瓜分完毕的世界,美国人用金钱代替枪炮努力向外扩张。以英国为首的欧洲“狼群”,压抑许久的冲动终于无法控制,向中国这只“大肥羊”露出了獠牙。“鸦片战争”的炮声,彻底震碎了清帝国的“天朝上国”美梦。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终于在这一时期被确立了。广东十三行:世界首富在中国0
铁路公司: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萌发地0
跨国公司:美国积极进行海外投资0
鸦片战争:为扭转“贸易逆差”的商战0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0
6炮火中的跌宕起伏
(1901~1950年) / 0“后起之秀”的德国,终于向传统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发起了挑战。两次世界大战,让世界满目疮痍,所有参战国家的经济都遭受了重大打击。躲在美洲大陆的美国却“渔翁得利”,不仅大发“战争财”,战后还获得了无数的好处,并且趁各国元气大伤时机,一举成为了世界新任霸主。
凡事有利必有弊,就在美国经济最欣欣向荣的时期,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不期而至。与英法抢地盘的德国人0
美国大发“战争财”0
大萧条:挥之不去的阴霾0
马歇尔计划:援救世界,成就美国0
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信息时代来临0
7重创后的神奇复苏
(1950~1990年) / 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德国、日本等战败国也在积极发展,在废墟中上演了一出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神话。中国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改革开放”为契机,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金融中心移位:“华尔街”取代“唐宁街”
在废墟上飞跃的“德国制造”
日本神话般的“复苏”
改革开放:唤醒中国商业的春天
8世纪之交的风云激荡
(1990~2000年) /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世界经济变幻莫测。欧盟、WTO等国际性的金融合作组织纷纷成立。国际游资所引发的“金融海啸”,频频在世界各地兴风作浪。一直高速前行的日本经济,也深陷“失落的十年”无法自拔。一直被人们看做新科技革命代表的互联网行业,在短暂的繁荣后,也如肥皂泡一般破灭了。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困境中,中国顶住了压力,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迅猛势头。欧盟:欧洲商业“抱团”发展
WTO成立:打通全球贸易“任督二脉”
金融海啸频发:国际游资在行动
日本深陷“失落的十年”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崛起
互联网泡沫:满城尽是互联网公司
9喜忧参半,继续前行
(21世纪初) / 跨入21世纪后,曾经幻灭的互联网泡沫,竟意外地获得了新生,并以更加惊人的势头迅猛发展。“苹果”、“Facebook”等与互联网相生相伴的产业,成为了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势力。
与此同时,“次贷危机”、“欧债危机”也给新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兼并成为了世界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互联网奇迹:破茧重生后的盛世华章
企业兼并:永不落幕的经典大戏
“次贷危机”:推倒金融帝国的多米诺骨牌
谁会是下一个“苹果”或“Facebook”
欧债危机:世界经济复苏的绊脚石
逆势前行:全球迷雾中的中国脚步
10影响世界商业未来趋势的大事件 /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去了解历史,不仅仅只是为了知道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而是为了“温故而知新”。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依然问题重重,“贸易壁垒”、“资源枯竭”等问题还在困扰着我们,“老龄化”为世界带来的负担,也将逐步加重。
但我们坚信,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诞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贸易保护主义:商业壁垒何时消除
自然资源陷入供需困局
新技术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大数据:未来商业决策利器
人口老龄化: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前言/序言
《环球贸易风云:从古代丝绸之路到数字经济浪潮》 一部洞察全球经济脉络的宏大叙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商业活动始终是推动文明演进的核心动力之一。从黄沙漫漫的古代商队,到穿梭于五大洋的巨型货轮,再到如今无形的数字信息流,全球贸易的每一次飞跃都深刻地重塑了我们的世界。本书并非一部枯燥的经济学教科书,而是一部充满故事性、兼具学术深度的历史画卷,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塑造现代商业格局的关键转折点。 本书的核心聚焦于全球贸易网络本身的演化、驱动力及其对地缘政治和文化交流产生的连锁反应,而非单一国家或特定行业内部的商业运作逻辑。我们将深入剖析,贸易如何从地域性的物物交换,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相互依存的全球体系。 第一部分:文明的交汇——古代与中世纪的贸易动脉 本部分将追溯商业活动的源头,考察地理环境如何塑造了早期的贸易路线。我们不关注某个古代帝国的财政收入或税收制度,而是着眼于连接不同文明的“生命线”。 丝绸之路的深层解读: 我们将细致描绘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丝绸和香料的流通通道,更是一个信息、技术和疾病传播的复合网络。重点分析游牧民族的角色,他们如何作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以及绿洲城市如何在商路中断与复兴中扮演的缓冲作用。书中将考察波斯驿站系统、罗马帝国对东方奢侈品的渴求,以及佛教和伊斯兰教传播对沿线商业道德和金融实践的早期影响。 海洋的拓荒者: 紧随其后,我们将探究印度洋季风贸易体系的复杂性。这不是对阿拉伯商人或古印度王国的单独介绍,而是分析季风规律如何催生了复杂的信用体系(如“帆船信用”),以及沿海港口城市(如马六甲、科泽科德)如何成为跨文化商业法律和度量衡的试验场。我们将对比地中海的威尼斯-热那亚体系与印度洋的开放式市场结构,理解早期国际商业规则的雏形。 跨大陆的碰撞与整合: 蒙元帝国时期,空前统一的欧亚大陆带来了短暂的贸易黄金期。本书关注的重点是,这种“强制性”的和平(Pax Mongolica)如何在物流、安全保障和信息传递效率上,为后来的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间接的技术和经验基础,例如对远程通信技术的需求驱动。 第二部分:大航海时代的地理重构与商业殖民 地理大发现是全球商业史上最剧烈的断裂点之一。本部分将重点分析全球市场是如何被“发明”出来的,以及这种发明所带来的残酷代价。 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早期模式: 我们将考察早期殖民贸易的特点——国家垄断(如西班牙的“宝船制度”和葡萄牙的“香料垄断”)。这不是研究这些国家如何积累白银,而是分析这种高度集中的、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贸易模式,如何在早期有效打破了既有的地方商业网络,并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价格重估(如“价格革命”)。 荷兰与英国的商业革命: 重点在于对股份制公司的研究——荷兰东印度公司(VOC)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运作机制。我们不侧重于公司的具体战役,而是分析现代金融工具(如可转让股票、债券)如何被首次大规模应用于高风险、长周期的跨洋贸易中,这标志着商业资本主义的雏形诞生。我们将分析这些公司如何从单纯的贸易商转变为具有准政府权力的实体,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创新物流和保险机制,大幅降低了全球交易成本。 白银的全球流向与“世界体系”的形成: 本部分的核心议题是美洲白银如何成为全球贸易的“通用货币”。我们将追踪白银如何从波托西矿山流向马尼拉(与中国丝绸交换),再流向欧洲,最终沉淀在亚洲。这部分强调的是全球贸易的单向性与资金的循环结构,而非欧洲的工业化进程。 第三部分:工业化浪潮下的全球分工与体系竞争 工业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它重塑了全球对原材料和市场的需求,并催生了新的商业竞争范式。 铁路与电报: 重点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成为新的商业霸权工具。跨大陆铁路的铺设(如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和电报网络的延伸,极大地压缩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本书关注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这些技术如何使远距离的资本调动和信息获取效率呈指数级增长,从而巩固了核心工业国的贸易优势。 标准化的力量: 考察全球贸易中的“软基础设施”的建立,例如国际航运标准、电报编码标准、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如金本位)。本书强调,成功的全球商业网络依赖于一套被广泛接受的、非武力强制的“通用语言”和“通用规则”。 原材料与腹地的固化: 分析殖民地经济结构如何为了满足核心工业国的需求而被锁定为单一产品出口地(如东南亚的橡胶、非洲的矿产)。这探讨的是全球供应链的早期固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地区经济抗风险能力的下降。 第四部分: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秩序重塑与全球化加速 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商业网络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也催生了旨在稳定和促进贸易的新机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 本部分不深入讨论货币政策细节,而是关注固定汇率和美元作为锚定货币的建立,如何为战后数十年的跨境投资和贸易扩张提供了稳定的金融平台。我们考察关贸总协定(GATT)如何从一个临时的协议,逐步演变为推动关税壁垒系统性降低的全球框架,其核心目标是最大化不同政治体系间市场的开放程度。 集装箱革命的隐形影响: 集装箱运输是物流史上最伟大的“去技能化”创新之一。本书着重分析,集装箱如何通过标准化包装和装卸流程,彻底消除了港口工人对贸易流通的“瓶颈效应”,从而使得远洋运输成本急剧下降,为大规模外包和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奠定了物理基础。 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区域供应链的诞生: 考察东亚地区如何利用特定的政府引导和外资引入策略,从低端加工向高附加值环节渗透。这代表着全球供应链从传统的“中心-边缘”模式,开始向更复杂的“网络节点”模式转变的初期迹象。 第五部分:数字时代与全球商业的未来景观 我们进入当代,探讨信息技术对全球贸易模式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信息流超越物质流: 分析互联网和大数据如何改变了商业决策的速度和复杂性。如今,金融资本、设计蓝图和市场信息可以在瞬间完成跨境转移,这使得“地理距离”在商业决策中的权重持续下降。 数字基础设施的“新殖民”: 审视当前全球数字平台(如云计算、支付系统)的集中化趋势。本书将探讨,当前驱动全球商业增长的关键“基础设施”已从港口、铁路转向数据中心和光缆网络,而这些新基础设施的控制权,正在形成新的权力平衡。 韧性与重构的张力: 面对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球供应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韧性挑战。本书将分析企业和国家如何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开始审慎考虑供应链的“去中心化”和“近岸化”策略,这可能预示着未来几十年全球贸易网络的一次结构性调整。 《环球贸易风云》旨在提供一个宏观的、跨学科的视角,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商业世界是如何一步步被搭建、被重构和被挑战的。它不是关于如何致富的指南,而是关于商业力量如何塑造人类文明走向的史诗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