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尾礦沉積下部存在粗細相互夾層、互層等結構現象,呈現微細層理沉積特徵,顆粒總體呈自上而下、自堆積壩至尾礦庫區由粗變細的規律性,垂直方嚮及水平方嚮均有交錯變化:
評分2.2.1區域地形地貌
評分根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該地區地震烈度為Ⅶ度,設計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地震動反應譜特徵周期0.40S,地震分區第二區,屬中硬場地。
評分26.30-32.50m:粉質粘土:黃褐色,可塑-硬塑,稍濕,成份以粘粒為主,乾強度中等,搖振反應一般,稍有光澤,韌性中等,含有白色鈣質條紋,本層在勘察深度內未揭穿,標貫試驗修正標準值為6.0擊,室內土工試驗計算得天然重度17.8N/cm3,,粘聚力為25kPa,內摩擦角為20°。
評分這本書非常好,我喜歡,太棒瞭點贊
評分N14:0-24.10m:尾中砂層,灰褐色-灰黃色,稍濕-濕,稍密-中密,局部夾尾細砂薄層,礦物成份以石英及長石為主,每30cm標貫擊數平均值為21.6擊,天然重度為18.9kN/cm3,根據土工試驗結果可知粘聚力為5kPa,內摩擦角為30°。
評分尾礦庫所在地處燕山山脈西段,屬於構造剝蝕中低山區溝榖地貌,尾礦庫溝榖橫斷麵多呈“V”字型,溝榖兩岸山體高差相差不大,溝榖比較狹窄,地形陡峻,溝榖切割深度較大。區域總的地勢西高東低,地形標高1118m—1296m之間,相對高差178.0m。地錶植被發育一般,以低矮灌木及少量喬木為主。溝底自然縱坡平均約12%,溝底坡洪積覆蓋,中上部岩石裸露。該溝為季節性河溝,無常年水流,植被較差,溝道洪水流徑100m匯入下遊三道河。尾礦庫庫區齣露地層為太古界變質岩係混閤片麻岩和第四係風洪積物。
評分以上各土層分布規律及特徵詳見工程地質剖麵圖、鑽孔柱狀圖及土工實驗分析成果報告。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