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无线通信测量基础
1.1 无线通信测量概述
1.2 无线通信系统
1.2.1 无线通信的基本概念
1.2.2 信号与通信系统概述
1.2.3 无线通信系统组成与电波传播
1.3 无线通信中的测量量值
1.3.1 相关量纲单位基础
1.3.2 电压dB与功率dB的区别
1.3.3 功率与电平
1.3.4 衰减和增益的计算
1.3.5 分贝与百分比之间的相互转化
1.3.6 dB值的计算方法
1.3.7 dBμV、dBμVemf与dBm
1.4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测量参数
1.4.1 信噪比
1.4.2 噪声
1.4.3 噪声因子和噪声系数
1.4.4 相位噪声
1.4.5 S参数
1.4.6 场强
1.4.7 天线增益
1.4.8 峰值因子
1.4.9 信道功率和邻道功率
1.4.10 误差矢量幅度
1.4.11 A/D和D/A转换器的动态范围
第2章 普通无线电收发信机测试
2.1 调频发信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测试方法
2.1.1 标准测量条件
2.1.2 载波输出功率
2.1.3 频率误差
2.1.4 邻近信道功率比
2.1.5 调制灵敏度
2.1.6 调制特性
2.1.7 剩余调频
2.2 调频收信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测试方法
2.2.1 标准测量条件
2.2.2 灵敏度
2.2.3 静噪灵敏度
2.2.4 静噪回滞
2.2.5 静噪输出衰减
2.2.6 中频选择性
2.2.7 限幅特性
2.2.8 最大音频输出信噪比
2.2.9 最大音频输出功率
2.2.1 0音频响应
2.2.1 1可接受的频率偏移
2.3 调幅发信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测试方法
2.3.1 关于测量的标准
2.3.2 频率准确度
2.3.3 载波输出功率
2.3.4 调幅度
2.3.5 调幅灵敏度
2.4 调幅收信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测试方法
2.4.1 工作频率准确度
2.4.2 灵敏度
2.4.3 选择性
2.4.4 失真度
2.4.5 音频响应
2.4.6 中频抑制比
2.4.7 像频抑制比
2.5 单边带发信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测试方法
2.5.1 测量的标准和条件382.5.2 平均功率
2.5.3 峰包功率
2.5.4 相对音频互调产物电平(互调失真)
2.5.5 边带抑制
2.5.6 载波抑制
2.5.7 话路输入电平
2.5.8 话路输入电平差异
2.5.9 音频频率调制特性(话路频率响应)
2.6 单边带收信机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测试方法
2.6.1 测量的标准和条件
2.6.2 基准灵敏度
2.6.3 大信号信噪比
2.6.4 音频响应
2.6.5 中频选择性
2.6.6 带外互调
2.6.7 阻塞
2.6.8 倒易混频
2.6.9 中频抑制比
2.6.1 0像频抑制比
2.6.1 1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2.7 抗干扰电台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测试方法
2.7.1 抗干扰电台的种类和主要技术参数
2.7.2 跳频电台的测试方法
第3章 微波接力通信设备指标测试
3.1 微波接力发信机设备指标测试
3.1.1 测量条件要求
3.1.2 频率稳定度
3.1.3 输出功率
3.1.4 杂波抑制度测试
3.1.5 寄生频偏测试
3.1.6 传输衰减
3.1.7 杂散分量测试
3.1.8 调制特性测试
3.1.9 天线驻波系数测试
3.1.10 天线增益测量
3.2 收信机设备技术指标测试
3.2.1 测量条件要求
3.2.2 数字解调灵敏度测试
3.2.3 接收动态范围测试
3.2.4 镜频抑制度测试
3.2.5 噪声系数测试
3.3 电源技术指标测试
3.3.1 电源电压适应能力测试
3.3.2 主机功耗测试
3.3.3 交直流切换测试
3.4 功能测试
3.4.1 接口特性测试
3.4.2 工程勤务话特性测试
3.4.3 自动功率调整
3.4.4 自动频率控制
3.4.5 直接序列扩频抗干扰功能测试
3.4.6 抗邻道干扰能力测试
3.4.7 自适应陷波测试
第4章 卫星通信设备测试
4.1 卫星通信系统设备组成
4.1.1 天线分系统
4.1.2 伺服跟踪分系统
4.1.3 发射分系统
4.1.4 接收分系统
4.1.5 信道终端分系统
4.1.6 监控分系统
4.1.7 电源分系统
4.2 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参数
4.2.1 天线增益
4.2.2 天线方向图
4.2.3 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4.2.4 输入/输出补偿
4.2.5 卫星转发器饱和通量密度
4.2.6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
4.2.7 等效噪声温度
4.2.8 品质因数
4.3 天线设备测试
4.3.1 G/T值测试
4.3.2 天线发射增益测试864.3.3 天线方向图测试
4.3.4 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测试(离轴轴比测试)
4.3.5 发射EIRP及频率稳定度测试
4.4 高功放设备测试
4.4.1 饱和输出功率和增益测试
4.4.2 增益�财德侍匦圆馐�
4.4.3 互调失真测试
4.4.4 输出噪声和杂散测试
4.5 低噪放设备测试
4.5.1 增益�财德侍匦圆馐�
4.5.2 噪声温度测试
4.6 变频设备测试
4.6.1 幅度频率特性测试
4.6.2 相位噪声测试
第5章 移动通信设备测试
5.1 移动通信设备测试概述
5.1.1 移动通信终端测试的基本内容
5.1.2 移动通信测试的环境要求
5.2 WCDMA终端射频一致性测试
5.2.1 测试条件
5.2.2 主要技术特性测试方法
5.3 CDMA2000终端测试
5.3.1 测试条件
5.3.2 主要技术特性测试
5.4 TD�睸CDMA终端射频一致性测试
5.4.1 测试条件
5.4.2 主要技术特性测试方法
5.5 WiMAX射频一致性测试
5.5.1 测试条件
5.5.2 主要技术特性测试方法
5.6 LTE系统测试
5.6.1 LTE概述
5.6.2 TDLTE射频测试标准及重点测试项解读
5.6.3 测试方案149第6章 天线测量
6.1 天线测量基本概念
6.1.1 天线测量中的互易性
6.1.2 近场和远场
6.1.3 坐标系
6.1.4 天线测量条件
6.2 主要参数测量
6.2.1 天线阻抗的测量
6.2.2 天线增益测量
6.2.3 相位的测量
6.2.4 极化的测量
第7章 电磁兼容性测试
7.1 电磁兼容性基本概述
7.1.1 基本定义
7.1.2 测试程序
7.1.3 测试环境要求
7.2 电磁兼容检测
7.2.1 传导干扰发射测试
7.2.2 辐射干扰发射测试
7.2.3 传导干扰敏感度测试
7.2.4 辐射干扰敏感度测试
7.2.5 静电放电敏感度测试
参考文献
在准备一些技术面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一些基础测量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听起来似懂非懂,但要说清楚或者进行实际操作,就有些吃力了。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梳理这些知识的书籍,并且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之前以为《无线电通信设备测量/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规划教材》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设想它会从最基本的通信系统结构讲起,然后逐一介绍各个关键模块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一些典型通信设备(比如手机、基站、Wi-Fi设备等)的测量案例,让我了解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测量是如何进行的,又需要关注哪些方面。我还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技巧,这对于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提升专业技能的“加速器”,让我在面试和日常工作中更加自信。
评分我一直对射频(RF)技术和相关的测量设备非常感兴趣,也了解射频信号的特殊性,比如它对环境干扰的敏感性,以及测量时需要使用的专用仪器。我曾经尝试过阅读一些关于射频电路设计的书籍,但发现如果缺乏对射频信号的测量和理解,很多设计思路会变得难以落地。因此,我一直希望能够找到一本专注于射频信号测量,并且能将其与实际通信设备紧密结合的书。我最初以为《无线电通信设备测量/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规划教材》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填补我知识空白的教材。我设想它会详细介绍各种射频测量参数的意义,比如功率、失真、噪声系数、驻波比等等,并且会介绍如何使用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等专业设备来进行这些测量。我特别期待它能讲解在不同通信标准下(如3G, 4G, 5G, Wi-Fi等),对射频性能的特殊要求以及相应的测量方法。
评分《无线电通信设备测量/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规划教材》这本书,拿到手里的时候,我真的被它的厚度惊到了,翻开目录,满满当当的章节,感觉内容详实得不得了。我平时对无线电通信这块儿一直挺好奇的,总觉得那些看不见的信号穿越空气,传递信息,简直是太神奇了。这本教材,我以为它会从最基础的原理讲起,比如电磁波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传播的,然后慢慢过渡到具体的测量方法。我期待着它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解释得通俗易懂,最好还能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理解。而且,书名里提到了“应用型”,这让我特别看重,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让我学会一些实际操作的技巧,比如如何使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这些仪器,去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等等。总的来说,我之前对这本书的期望值非常高,觉得它应该是一本能够真正带领我入门,并且对我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都能有帮助的“宝藏”级别的教材。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技术最有趣的部分在于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看到枯燥的公式和理论能够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在电子信息这个领域,通信设备无疑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通信设备,但对其内部的测量和调优却知之甚少。我一直希望能够有一本教材,能够像解剖一样,把通信设备打开,然后告诉我们里面的每个部件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测量来评估它的性能。我最初以为《无线电通信设备测量/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规划教材》正是这样一本能够满足我好奇心和学习需求的书。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并且重点突出测量在设备研发、生产和维护中的重要性。我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关于如何进行系统级联测量、如何优化整体通信性能的案例,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理解无线电通信设备。
评分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电子技术基础的书籍,它们往往会深入探讨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半导体器件的物理原理,或者集成电路的设计思路。虽然那些内容很有深度,但对于我这种更侧重于实际应用的读者来说,有时候会觉得有点过于理论化,难以和实际的工程项目联系起来。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教材,能够更直观地展示电子技术是如何在实际设备中发挥作用的,尤其是在通信设备方面。我设想这本《无线电通信设备测量/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应用型规划教材》能够在这方面给我带来惊喜,让我看到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的测量手段,如何通过这些测量来判断设备性能的好坏,甚至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我期待书中能够有大量的实际操作指导,比如如何搭建一个简易的通信链路,然后用书中学到的方法去测量关键参数,并分析测量结果。我希望它能像一本“操作手册”一样,让我能够快速上手,并且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