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说:等到最后一个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他被称为“自从马可?波罗以来,最博得中国人人心的外国人”。
★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在不到7个月的时间里,就粉碎了日本空军所向披靡的神话,“飞虎队”的绰号家喻户晓。
★ 至中国抗战结束,他率领的驻华美军航空队击落敌机超过3000架,摧毁船舶110万吨,火车机车1225辆,车厢712具,卡车4836辆,破坏桥梁356座。
《战士之路》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二次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指挥官克莱尔?李?陈纳德的回忆录。讲述了他自1937年应约赴中国,招募飞行员并组建中国第14志愿轰炸机中队,并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之后赴昆明筹办航空学校的艰难历程,同时记录了中国军民抗日惨烈悲壮的情景。1941年,“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正式成立,由陈纳德为大队指挥官,被称为“飞虎队”。1942年,美国志愿航空队并入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为14航空队少将司令。至抗战结束,陈纳德率领的驻华美军航空队击落敌机超过3000架,摧毁船舶110万吨,火车机车1225辆,车厢712具,卡车4836辆,破坏桥梁356座,为中国抗日立下卓越功勋。本书不仅细致入微描述了每一场战斗的场景和战术讲解,而讲述陈纳德个人成长的感悟及对整个战争的深入思考。
克莱尔·李·陈纳德(Claire Lee Chennault),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的指挥官,有“飞虎将军”之称。1893年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康麦斯,1919年从飞行学校毕业,后被派往夏威夷,负责指挥第19战斗机中队。
1937年,陈纳德应约赴中国,招募飞行员并组成中国第14志愿轰炸机中队,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之后赴昆明筹办航空学校。1941年,被称为“飞虎队”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正式成立,由陈纳德担任大队指挥官。1942年,美国志愿航空队并入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为第14航空队少将司令。至中国抗战结束,他率领的驻华美军航空队击落敌机超过3000架,摧毁船舶110万吨,火车机车1225辆,车厢712具,卡车4836辆,破坏桥梁356座。
屯书慢慢看,活动入划算呢!
评分非常好的,谢谢
评分不错
评分《战士之路》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二次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指挥官克莱尔?李?陈纳德的回忆录。讲述了他自1937年应约赴中国,招募飞行员并组建中国第14志愿轰炸机中队,并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之后赴昆明筹办航空学校的艰难历程,同时记录了中国军民抗日惨烈悲壮的情景。1941年,“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正式成立,由陈纳德为大队指挥官,被称为“飞虎队”。1942年,美国志愿航空队并入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为14航空队少将司令。至抗战结束,陈纳德率领的驻华美军航空队击落敌机超过3000架,摧毁船舶110万吨,火车机车1225辆,车厢712具,卡车4836辆,破坏桥梁356座,为中国抗日立下卓越功勋。本书不仅细致入微描述了每一场战斗的场景和战术讲解,而讲述陈纳德个人成长的感悟及对整个战争的深入思考。
评分Lee Chennaualt),陆军航空队中将,第二a次世界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志愿a航空队(“飞虎队”)的指挥官a,有“飞虎将军”之a称。1893年生于德克萨斯州b康麦斯,1919年从飞行学校b毕业,后被派往夏威夷,负责指挥第19战斗机中队。 1937年,陈纳德应约赴中国,招募飞行员并组成中国第14志愿轰炸机中队,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之后赴昆明筹办航空学校。1941年,被称
评分克莱尔·李·陈纳德,美国空军中将,抗战时期美国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1893年9月6日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康麦斯,1911年,在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师范学院毕业,担任乡间教师。1919年从飞行学校毕业,1923年,被派往夏威夷,负责指挥第19战斗机中队。在那里陈纳德编写了《战斗机飞行技巧手册》。 1936年1月,中国空军毛邦初上校邀请他到杭州笕桥的中央航空学校担任飞行教官,1936年6月3日,宋美龄任命他为中国空军顾问,帮助建立中国空军。在洛阳考察航空学校时,卢沟桥事变发生,抗日战争爆发,他当即表示:“如有需要,愿意尽力为中国服务。”后赴南昌,被指派指导该地战斗机队的最后作战训练。
评分非常好,速度快,包装好'。
评分还可以,。。。。。。。。。。。。。。。
评分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航空志愿队成立,陈纳德担任上校队长。1942年7月4日,美国航空志愿队转变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陈纳德担任准将司令。1943年3月10日,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转变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担任少将司令。同年7月25日陈纳德应聘中国空军参谋长。1943年10月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组成并投入战斗,陈纳德任指挥。陈纳德于1945年8月8日离开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8年2个月零8天,与八年抗战结下不解之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