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电与电子 [7-10岁]

WHY电与电子 [7-10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 曹永先 著,[韩] 李永镐 绘,唐鑫 译
图书标签:
  • 科普
  • 电学
  • 电子
  • 儿童
  • 少儿
  • 科学
  • STEM
  • 实验
  • 基础知识
  • 趣味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ISBN:9787501246564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028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页数:16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why?电与电子》是一本少儿科普读物。书中讲述了为拯救能源已经枯竭的吉里比里星球而来到地球上寻找新能源的外星人巴吉,和大拇指、小拇指一起在电子博士的帮助下学习了许多有关电的知识。本书有生动的漫画,有趣的故事,是一本儿童喜闻乐见的科普读物。

作者简介

编文曹永先,韩国著名儿童作家,参与多本why?系列的编写。绘图李永镐,韩国著名漫画家。翻译唐鑫,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研究生。

目录

Why?电与电子
突然停电……10
我们需要电……14
初识巴吉……18
电是一种能量……22
电的秘密—— 电子……25
谁都可以发电……29
电的单位……39
电的搭档—— 磁铁……41
利用电来制造磁铁……45
利用磁铁来发电……48
发现巴吉的宇宙飞船……54
可以到处使用的电池……56
各种各样的电池……59
巴吉的选择……64
消耗能源的发电站……71
利用核能的力量……75
利用自然的力量……79
利用垃圾发电的发电站……86
传输电的办法……88
直流电和交流电……92
电的旅行……94
电路和电器……100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07
放电现象……110
发光的电……115
发热的电……117
制造力气的电……124
超导现象……126
夺走热量的电……129
节约用电……131
安全用电……133
巴吉的危机……136
巴吉变成了电人……140
能够放电的动物……143
巨大的静电—— 闪电……145
传递影像和声音的电……149
电波的反跟踪……154
巴吉的逃脱……157

《WHY电与电子 [7-10岁]》是一套专为7-10岁少年儿童量身打造的科普读物,旨在以最有趣、最易懂的方式,点燃他们对电和电子世界的探索热情。这套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场充满惊喜的科学冒险,引领小读者们穿越时空,揭秘那些驱动现代生活的奇妙力量。 为什么选择电和电子? 在当今高度数字化的时代,电和电子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照亮房间的灯泡,到连接世界的手机,再到改变娱乐方式的游戏机,它们无处不在,却又常常披着神秘的面纱。许多孩子对这些神奇的现象充满好奇,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入门途径。《WHY电与电子》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它将抽象的科学概念转化为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比喻和亲手可实践的实验,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这套书将带给孩子怎样的旅程? 第一站:电的奇妙起源——从闪电到电池 故事将从最原始、最震撼的自然现象——闪电开始。孩子们会了解到,原来闪电也是一种巨大的放电现象,它如何产生?为什么会如此强大?通过生动的插画和简单的类比,孩子们将理解静电的原理,比如摩擦起电,以及干燥天气里毛衣吸附在身上的小“静电魔法”。 接着,我们将目光转向人类如何驯服闪电,制造出可控的电能。孩子们将认识那些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科学家,比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和他的风筝实验,以及亚历山德罗·伏打和他的“伏打电堆”。我们会用非常形象的方式解释电池是如何工作的,它就像一个微型的“电能工厂”,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电子设备提供动力。通过简单的手工,比如用柠檬和金属片制作简易电池,孩子们就能亲身体验电能的产生,这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 第二站:电流的秘密通道——电路大揭秘 有了电能,如何让它为我们服务呢?这就需要“电路”这个神奇的通道。孩子们将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源(电池)、导线、用电器(灯泡、小马达等)和开关。我们会用“水流”来比喻电流,导线就像水管,而电灯泡就是需要“水流”来驱动的水车。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将学习到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区别。比如,为什么我们家里的灯泡坏了一个,其他灯泡还能亮?(并联)为什么一个老式的圣诞彩灯,只要一个灯泡坏了,整串灯就不亮了?(串联)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模型,孩子们可以亲手连接开关,点亮小灯泡,让小马达转动,体会到控制电的乐趣。我们将提供详细的步骤图,让孩子们即使没有家长的过多帮助,也能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电路搭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站:电子世界的入口——从开关到晶体管 当孩子们对基础电路有了深刻理解后,我们将带领他们进入更精妙的电子世界。电子,这个比原子还小的粒子,是如何在电路中扮演关键角色的?我们会用类比的方式解释电子的流动,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控制”这些电子的流动。 这时,“开关”将从一个简单的断开和闭合装置,演变成控制信息传递的“守门员”。孩子们将了解到,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就是无数微小的、能够快速开关的电子元件。其中,晶体管将是重头戏。我们会用非常有趣的比喻来解释晶体管的作用,它就像一个“电子放大器”或者一个“电子水龙头”,能够控制大量的电子流通过,从而实现信号的放大和控制。孩子们将看到,正是无数个微小的晶体管,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智能手机、电脑和各种智能设备。 第四站:电子的“魔法”——传感器与信号 电子不仅仅是“通电”和“断电”,它们还能够“感知”和“传递”信息。这一站,我们将探索“传感器”的奇妙世界。孩子们会了解到,许多电子设备都安装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它们就像电子的“眼睛”、“耳朵”和“鼻子”。 例如,光线传感器能够感知光线的强弱,就像电子的“眼睛”;温度传感器能够感知温度的变化,就像电子的“皮肤”;声音传感器能够捕捉声音,就像电子的“耳朵”。我们会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自动感应门、手机的自动亮度调节、智能玩具等,来展示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 更进一步,我们将揭示“信号”的概念。声音、光线、温度等信息,都可以被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在电路中传递。孩子们将了解到,数字信号(0和1)是如何工作的,它是如何存储和处理海量信息的。我们将用简单的图示和互动游戏,来帮助孩子们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让他们明白,我们今天所处的数字世界,正是由这些微小的电子信号构建起来的。 第五站:动手创造——体验电子DIY的乐趣 理论知识再丰富,不如亲手实践来得实在。《WHY电与电子》最核心的特色之一,就是将科学知识与动手实践紧密结合。每一章节都配有相应的DIY项目,从制作一个简单的闪光灯电路,到组装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再到设计一个能够响应声音的指示灯,孩子们都能在书中找到清晰、易懂的步骤说明和安全提示。 我们提供的DIY项目,不仅需要用到书中介绍的基础电子元件,比如LED灯、电阻、电容、开关、简单的集成电路等,还会鼓励孩子们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创新,比如用纸板制作机器人外壳,用塑料瓶制作太阳能小车等。这不仅能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他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第六站:未来展望——电子改变世界 最后,我们将带领孩子们眺望电子技术的未来。从人工智能到物联网,从清洁能源到太空探索,电子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孩子们将了解到,他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可能是未来伟大发明的基础。 我们将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描绘一个由电子技术构建的未来世界,比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个性化医疗等等。这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科技兴趣,更是为了让他们明白,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科学探索者,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书的特色 语言通俗易懂: 采用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生活化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让7-10岁的孩子能够轻松理解。 图文并茂: 精美的插图和漫画,将抽象的科学原理具象化,增加阅读的趣味性,也方便孩子们理解。 强调动手实践: 每一章节都配有安全、有趣、易于操作的DIY实验,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循序渐进: 内容设计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从基础概念到复杂应用,逐步深入,层层递进。 激发好奇心: 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案例,点燃孩子们对电和电子科学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 安全第一: 在DIY实验部分,会特别强调安全操作规范,指导孩子们如何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科学实践。 《WHY电与电子 [7-10岁]》不仅仅是一套科普读物,它更是一个开启孩子科学智慧的钥匙,是点燃他们心中好奇之火的火种。我们相信,通过这套书的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这个充满电与电子的时代,自信地探索,快乐地学习,并最终成为那个改变世界的未来之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为现代孩子的阅读习惯量身定制的,它充分考虑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采用了非常灵活的模块化结构。每一个知识点都被清晰地切割成独立的小单元,每个单元都配有精美的视觉辅助,图文比例拿捏得恰到好处,阅读节奏感非常强。我发现,即便是孩子暂时走神了,重新拿起书本时也能迅速定位到上次阅读的位置,并且能立刻跟上思路,因为它不会有大段的文字墙来淹没读者。这种分块处理信息的方式,极大地减轻了阅读的认知负荷。此外,书中穿插的一些小测验或者‘挑战思考’的小板块,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不是那种有标准答案的死板问答,而是鼓励开放性思维的提问,比如“如果你是发明家,你会用电做什么?”这类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主动思考的热情,让阅读活动从单向输入变成了双向互动。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说教式口吻,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又充满幽默感的朋友在跟你耳边轻声细语地分享他发现的惊奇。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如何与七到十岁的孩子交流,他的语言既充满了童趣,又准确地把握了科学概念的深度,简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复杂原理时所使用的那些生动的比喻,那些比喻不是那种陈旧的、人人都知道的套路,而是非常贴合孩子们日常经验的,比如把电荷比作调皮的小精灵,把电路比作一条条需要‘回家’的小路。这种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让原本可能让人望而生畏的物理知识变得像侦探小说一样引人入胜,让人忍不住想知道‘下一个转角’会遇到什么新的发现。而且,故事情节的推进张弛有度,在适当的时候抛出一个小小的疑问,立刻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到下一页寻找答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留白’艺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大胆又充满活力,一下子就能抓住小读者的眼球。我记得第一次看到它,就被封面上那些跳跃的线条和闪烁的光点迷住了,感觉里面一定藏着很多奇妙的奥秘。内页的印刷质量也相当棒,纸张厚实,油墨鲜亮,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更重要的是,文字和图画的排版布局非常巧妙,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反而有一种引导探索的乐趣。那些插图简直是艺术品,每一个小细节都透露出设计者的用心,它们完美地烘托了主题的氛围,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我甚至会忍不住对着图画研究半天,想象着它们背后的故事。比如,那些描绘能量流动的线条,虽然是想象出来的,却给人一种‘我好像真的能看见电流在跑’的错觉,这对于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有效的。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结实,即便是淘气的小朋友抱着它在地上滚来滚去,它也能保持得很好,这点对经常‘粗暴对待’书籍的家长来说,简直是福音,让人感到物有所值。

评分

这本书在情感连接上做得非常成功,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书’,更像是一本陪伴成长的伙伴。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个学科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份热情是会传染的。它没有贩卖‘成功学’式的焦虑,而是鼓励孩子们以一种平和、好奇的心态去面对未知,即使一开始学不会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书中传递的价值观非常积极健康,强调了科学精神中的‘质疑’和‘实践’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不要盲目相信书本上的每一个字,而是要学会观察和验证。这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方式,远比传授具体的知识点要珍贵得多。读完这本书,我的孩子变得更愿意去观察家里的电器是怎么工作的,甚至会带着一种‘解密’的心态去看待身边的日常现象,这种由内而外的好奇心驱动的求知欲,是任何教材都无法强行灌输的宝贵财富。

评分

这本书的知识广度虽然聚焦于一个核心领域,但其知识的密度和延展性却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巧妙地将基础概念穿插在不同的场景和应用案例中,而不是孤立地堆砌公式或定义。我注意到,它在讲解某个现象时,总会不经意地引申到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比如,解释了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后,立刻就关联到了家里的电线外面的塑料皮的作用,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引导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更绝妙的是,书中还埋藏了一些关于科学史的小花絮,虽然篇幅很短,但足以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而对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产生一种敬意和共鸣,这比单纯背诵人名和年代要深刻得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让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不是任务的压力,孩子在阅读中获得的是一种‘我正在变聪明’的实实在在的满足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