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 复合材料

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 复合材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子龙,向海,雷兴平 著
图书标签:
  • 航空材料
  • 复合材料
  • 材料测试
  • 非金属材料
  • 航空工程
  • 性能测试
  • 结构材料
  • 航空工业
  • 复合材料性能
  • 测试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04912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772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页数:15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编著者均为中航工业内科研院所及飞机、发动机厂的专业人员,有着20多年从事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的技术、学术实践和培训教学经验。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检测及焊接人员资格认证管理中心”下属的中航工业非金属性能鉴定委员会,组织中航工业内科研院所及飞机、发动机厂的专业人员共同完成的一套五卷本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培训教材,旨在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和对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复合材料的种类、结构、制备、性能、用途等基础知识和工艺特征、性能测试等专业知识,重点描述了材料的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试验原理、试验方法、操作步骤要求、数据处理、试验异常处理等,试验方法基本覆盖了航空、航天对该材料要求的各项性能,并与国外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了比较;性能测试从原理入手,对设备和试样要求、试验步骤、数据处理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和对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
本书是系统学习航空非金属性能检测方法的培训教材,其知识结构和深度也符合了HB7475中II级资格证的要求。适用于复合材料技术人员,尤其是检测人员阅读。

目录

1基础知识001
1.1复合材料的特点及其分类001
1.1.1复合材料的定义001
1.1.2复合材料的特点002
1.1.3复合材料的分类004
1.1.4单层、单向板与层合板005
1.1.5复合材料的性能与材料形式006
1.2复合材料的组成及其成型工艺006
1.2.1复合材料的组成006
1.2.2复合材料成型工艺012
1.3复合材料测试基础017
1.3.1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要求017
1.3.2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的一般过程018
1.3.3试验数据处理019
1.3.4名词与术语020
2组分材料的实验表征027
2.1纤维试验027
2.1.1纤维物理性能027
2.1.2纤维拉伸性能029
2.2基体材料试验032
2.2.1树脂基体化学组分分析032
2.2.2树脂基体固化反应特性分析033
2.2.3树脂基体物理性能033
2.2.4树脂基体力学性能035
2.3预浸料试验041
2.3.1树脂含量041
2.3.2纤维面密度044
2.3.3挥发分含量045
2.3.4树脂流动性046
2.3.5凝胶时间047
2.3.6黏性/铺覆性048
2.3.7吸湿量049
2.3.8玻璃化转变温度050
3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试验051
3.1纤维增强塑料的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051
3.1.1试验原理052
3.1.2试验设备052
3.1.3试样052
3.1.4试验要点052
3.1.5结果计算053
3.1.6结果讨论053
3.2树脂含量测试053
3.2.1相关标准054
3.2.2试验原理054
3.2.3仪器054
3.2.4试样054
3.2.5试验要点054
3.2.6结果计算055
3.3复合材料层合板纤维体积含量和孔隙率(显微镜法)056
3.3.1试验原理056
3.3.2试验设备056
3.3.3试样057
3.3.4试验要点057
3.3.5结果计算058
3.4热导率的测定059
3.4.1相关标准060
3.4.2试验原理060
3.4.3试验装置060
3.4.4试样061
3.4.5试验要点061
3.4.6结果计算061
3.5平均比热容试验方法061
3.5.1相关标准062
3.5.2试验原理062
3.5.3试样063
3.5.4试验过程063
3.5.5结果计算064
3.6平均线膨胀系数试验064
3.6.1相关标准065
3.6.2试验原理065
3.6.3试样与试验装置065
3.6.4试验要点065
3.6.5结果计算065
3.6.6讨论066
3.7复合材料吸湿相关的测试方法066
3.7.1湿扩散过程066
3.7.2材料耐水性的试验表征067
3.7.3讨论068
4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基本力学性能069
4.1单向层合板拉伸试验070
4.1.1试验原理070
4.1.2试样070
4.1.3加强片072
4.1.4夹持与加载073
4.1.5加载对中性074
4.1.6试验过程075
4.1.7数据处理076
4.1.8讨论077
4.2压缩试验方法与测试技术077
4.2.1压缩试验原理077
4.2.2常用压缩试验方法比较077
4.2.3试样准备083
4.2.4试验过程083
4.2.5数据处理084
4.2.6结果分析084
4.3面内剪切试验084
4.3.1剪切试验方法概述084
4.3.2几种常见剪切试验方法086
4.4弯曲试验094
4.4.1原理与装置095
4.4.2弯曲试验方法跨距选取095
4.4.3试样及试样准备096
4.4.4试验过程096
4.4.5结果计算097
4.4.6分析与讨论097
4.5层间剪切试验098
4.5.1短梁剪切法098
4.5.2双开槽剪切法100
4.5.3双V形槽剪切101
4.6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及测试101
4.6.1拉伸试验方法102
4.6.2压缩试验方法103
4.6.3面内剪切试验方法103
4.6.4开孔拉伸与开孔压缩103
5断裂韧度与损伤评定方法105
5.1开孔拉伸及压缩试验105
5.2层间断裂韧度GC试验107
5.2.1层间断裂韧度GC试验的基本原理107
5.2.2试验条件108
5.2.3试验步骤108
5.2.4结果分析108
5.3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度试验109
5.3.1复合材料Ⅰ型层间断裂韧度GⅠC试验109
5.3.2复合材料层间断裂韧度GⅡC试验111
5.4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损伤及剩余压缩强度评价试验方法112
6夹层结构及芯材的性能测试118
6.1概述118
6.1.1夹层结构试样制备的一般要求118
6.1.2试验条件119
6.1.3性能测量119
6.1.4试验设备与变形测量装置120
6.2芯材胶条分离强度的测试120
6.2.1基本原理120
6.2.2试样及试验装置121
6.2.3试验概述及注意事项122
6.2.4结果计算122
6.2.5影响因素分析122
6.3夹层结构或芯子密度试验123
6.3.1试样及试验装置123
6.3.2试验概述及注意事项123
6.3.3结果计算124
6.3.4影响因素分析124
6.4夹层结构或芯子平压性能试验125
6.4.1基本原理125
6.4.2试样及试验装置125
6.4.3试验概述及注意事项126
6.4.4结果计算126
6.4.5影响因素分析127
6.5夹层结构的平拉性能试验128
6.5.1基本原理128
6.5.2试验设备与装置128
6.5.3试样129
6.5.4试样制备129
6.5.5试验概述及注意事项130
6.5.6结果计算130
6.5.7 影响因素分析130
6.6夹层结构的侧压试验131
6.6.1基本原理131
6.6.2试样131
6.6.3试样装置131
6.6.4试验概述及注意事项132
6.6.5计算132
6.6.6影响因素分析133
6.7夹层结构或芯子剪切性能试验133
6.7.1基本原理134
6.7.2试验装置134
6.7.3试样135
6.7.4试样制备135
6.7.5试验概述及注意事项136
6.7.6结果计算136
6.7.7影响因素分析137
6.8夹层结构弯曲性能试验137
6.8.1基本原理137
6.8.2试验设备及装置138
6.8.3试样139
6.8.4试验概述及注意事项139
6.8.5结果计算140
6.8.6影响因素分析142
6.9夹层结构滚筒剥离试验142
6.9.1基本原理142
6.9.2试验装置142
6.9.3试样143
6.9.4试验概述144
6.9.5结果计算144
6.9.6影响因素分析145
7相关标准146
参考文献152

前言/序言


聚焦前沿: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复合材料 本书深入探讨了航空领域中至关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技术。在航空器日益追求轻量化、高强度和优异性能的今天,复合材料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结构件和功能部件。本书旨在为读者全面梳理和掌握复合材料在航空应用中的各项性能测试方法、标准与技术要点,助力航空科研、设计、制造及质量控制人员提升专业能力。 核心内容概览: 本书以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的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系统性地介绍了其各项关键性能的测试方法。内容涵盖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核心层面: 宏观力学性能测试: 拉伸性能: 详细阐述了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湿度以及加载速率下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关键指标的测试方法,包括标准试样的制备、加载方式、应变测量技术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特别关注纤维取向、铺层顺序等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压缩性能: 介绍了复合材料在轴向和横向压缩载荷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压缩强度、压缩模量等。讨论了不同失效模式(如屈曲、分层)的识别与评估。 弯曲性能: 阐述了三点弯曲和四点弯曲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以及弯曲应变。重点分析了试样几何尺寸、支撑条件等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剪切性能: 详细介绍了层间剪切强度(ILSS)、平面内剪切强度等剪切性能的测试方法,如短梁剪切测试、V型缺口剪切测试等。强调了测试夹具的设计与试样制备对减小应力集中、获得准确剪切性能数据的重要性。 冲击性能: 关注复合材料在低速冲击(如工具掉落)和高速冲击(如鸟击)下的抗冲击能力。介绍了落锤冲击试验、穿透冲击试验等方法,以及冲击损伤的无损检测(NDT)技术,如超声波、X射线成像等。 断裂韧性: 探讨了复合材料在存在裂纹或缺口时的抵抗扩展能力。介绍了单边裂纹梁(DCB)、端部切口弯曲(ENF)等测试方法,用于评估复合材料的层间和层内断裂韧性。 微观与特殊性能测试: 疲劳性能: 详细阐述了复合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预测与评估。介绍了不同加载模式(拉-拉、压-压、拉-压)下的疲劳试验方法,以及S-N曲线的构建与分析。 环境因素影响: 深入探讨了温度、湿度、紫外线辐射、化学腐蚀等环境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加速老化试验、湿热老化试验等方法,以及环境老化前后性能变化的评估。 热性能: 关注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等。介绍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热机械分析(TMA)等测试技术,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关键参数的测定。 阻燃与烟雾性能: 针对航空器对安全性的严苛要求,本书详细介绍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测试,如氧指数法、燃烧速率测试等,以及烟雾生成量的测试方法。 耐磨与表面性能: 探讨了复合材料在摩擦磨损环境下的性能表现,介绍了磨损试验方法,以及表面硬度、附着力等表面性能的测试。 无损检测(NDT)与损伤评估: 超声波检测(UT): 详细介绍超声波在复合材料内部缺陷(如分层、孔隙、夹杂)检测中的应用,包括脉冲回波法、穿透法等,以及相控阵超声等先进技术。 X射线成像(RT): 阐述了X射线在检测复合材料内部金属部件、重叠结构以及较大尺寸缺陷方面的优势。 红外热成像(IR): 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检测材料内部应力集中、热点以及早期损伤方面的应用。 涡流检测(ET): 适用于检测导电复合材料中的金属夹杂或金属件的缺陷。 视觉检查(VT)与放大检查: 作为最基本但重要的手段,用于检查材料表面的宏观缺陷。 标准与法规: 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航空领域常用的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标准,如ASTM、ISO、SAC等相关标准。 介绍了相关行业规范和法规要求,帮助读者理解测试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案例分析与发展趋势: 结合实际航空应用案例,深入剖析特定复合材料在不同部件上的性能要求与测试策略。 展望复合材料性能测试技术在航空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如智能化测试、多尺度协同测试、原位监测等。 本书特色: 内容权威、全面: 汇集了航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成熟技术,覆盖了从基础到前沿的各项关键内容。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结合丰富的图表、示意图和实际测试照片,清晰直观地展示测试原理、设备和流程,方便读者学习和掌握。 实践性强、指导性高: 强调测试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科研、设计、生产和质量控制人员提供直接的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 紧跟前沿、面向未来: 关注新兴的测试技术和发展趋势,帮助读者洞察行业发展方向,提升核心竞争力。 适用读者: 航空器设计工程师、材料工程师。 航空制造企业工艺工程师、质量控制工程师。 航空材料科研人员、院校师生。 从事复合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及应用的各类技术人员。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航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熟练掌握各项关键性能的测试方法,准确评估材料质量,有效指导材料选型与设计,为提升航空器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复合材料》简直是打开了我对航空材料世界的大门!之前一直觉得“复合材料”这个词听起来很神秘,像是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的东西。然而,这本书用极其详实且易于理解的方式,层层剥茧,将复杂的概念一一呈现。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大量枯燥的公式和图表,而是先从复合材料的历史渊源讲起,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它会在航空领域如此重要,以及它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至今的。接着,书中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介绍各种常见的航空复合材料,比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GFRP)等等,并且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在不同飞行环境下的表现。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纤维铺层设计的部分,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比喻和案例,说明了不同的铺层方式如何影响材料的整体强度、刚度和抗冲击性,这对于理解为何飞机结构如此精妙至关重要。这本书不仅讲解了理论,更重要的是,它详尽地描述了各种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设备,从拉伸、压缩、弯曲到疲劳、冲击、层间剪切,每一个测试项目都配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关键参数的选取以及结果的分析解读。读完这些内容,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置身于实验室,亲手操作着那些高精密的仪器,感受着材料在各种严苛考验下的变化。书中对测试标准的引用和解读也十分到位,让我了解了国际上通行的测试规范,这对于确保航空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多么的重要。即便我对材料学并非科班出身,但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依然能够津津有味地阅读下去,并且从中获益匪浅。这本书的图文并茂,很多精美的示意图和真实的测试照片,都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阅读体验。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让我对航空复合材料的制造、测试和应用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

评分

《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复合材料》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扇通往航空材料“秘密世界”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些支撑起现代飞行器飞翔的奥秘。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并没有采用枯燥的技术说明书式的方法,而是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融入到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之中。书的开篇,就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阐述了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革新中的重要作用,从提升效率到保障安全,无不体现其价值。书中对于“材料的损伤机制”的剖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例如,在讲解“层间剪切失效”时,作者不仅仅是给出了测试方法,更是通过微观模拟图,生动地展示了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在承受剪切力时是如何发生断裂的,以及不同的铺层角度和纤维体积分数如何影响这一失效模式。这让我明白,即便是看似微小的界面问题,也可能成为整个结构的“阿喀琉斯之踵”。书中对于“冲击性能测试”的详尽介绍,也让我对复合材料的抗冲击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它详细介绍了落锤冲击、弹道冲击等多种测试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控制冲击能量、冲击速度等参数,来评估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更重要的是,作者还分析了冲击损伤的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X射线等,是如何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材料内部的潜在缺陷,从而避免其在后续飞行中引发安全隐患。书中还涉及了大量的“失效分析”案例,作者通过对失效试样的细致解剖和显微观察,深入探究了导致失效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这让我明白,每一次失效的背后,都蕴含着宝贵的经验教训,而这本书正是将这些经验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和提炼。

评分

拿到《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复合材料》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专业深度”和“讲解广度”的完美融合。作者在内容组织上,并没有采取简单堆砌技术条目的方式,而是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建筑师,一层一层地搭建起对航空复合材料测试技术的认知框架。书的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航空复合材料在现代科技中的宏大叙事,它们如何悄然改变着飞机的设计理念和制造工艺,又如何在极端环境下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接着,书中便开始深入剖析各种复合材料的“基因密码”,从纤维的细微结构、基体的化学性质,到它们如何通过精密的编织和固化工艺,形成具有卓越性能的复合材料。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疲劳寿命”的讲解。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疲劳测试的流程介绍,而是深入到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扩展规律,以及如何通过先进的损伤容限设计理论,来评估和提升复合材料在反复载荷作用下的耐久性。书中甚至提及了一些损伤累积模型,这对于理解飞机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材料性能是如何逐渐衰减的,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关于“环境适应性测试”的部分,也让我大开眼界。它详细介绍了复合材料在高温、低温、高湿、紫外线辐射等各种极端环境下的性能变化,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例如加速老化试验、盐雾腐蚀试验等。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一架飞机可以在全球各地,不同气候条件下安全飞行,这背后是无数严苛的材料性能测试在保驾护航。这本书的图文并茂,许多精密的工程图和真实的测试场景照片,都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评分

我手上的这本《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复合材料》,与其说是一本技术专著,不如说更像是一部为航空材料“体检”而设计的精密指南。作者仿佛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带领我一步步地了解复合材料的“健康指标”以及如何准确地“诊断”出潜在的“病灶”。书中的前言部分,便以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勾勒出航空复合材料在现代飞行器设计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在减轻结构重量、提升燃油效率、增强气动性能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随后,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详细介绍了各种主流的航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芳纶纤维增强聚合物(AFRP)等,并且深入剖析了它们的微观结构,包括纤维的排列方式、基体的种类、以及它们如何协同作用来达到优异的力学性能。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冲击损伤”的讲解所吸引。作者不仅列举了多种模拟真实飞行场景的冲击测试方法,如落锤冲击、弹道冲击等,还深入探讨了冲击能量、冲击速度、冲击区域等参数如何影响复合材料的损伤模式,例如分层、纤维断裂、基体开裂等。书中还通过大量的剖面图和显微照片,直观地展示了损伤的形态,并解释了这些损伤如何影响材料的剩余强度和刚度。这让我意识到,即便是看似微小的表面划痕,也可能预示着内部存在的严重损伤,而精准的无损检测技术,正是揭示这些“隐藏危机”的关键。书中对“层合板分析”的介绍也十分到位,作者阐述了如何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手段,预测层合板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从而指导设计人员优化铺层设计,确保结构在承受载荷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并存,它不仅提供了先进的测试技术,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读者如何从数据的背后,去理解材料的内在性能和潜在风险。

评分

这本书,名曰《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复合材料》,但读来却远不止于“技术”二字。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智慧”与“创新”的史诗,讲述了人类如何通过对材料的深度理解和精妙测试,去驾驭天空的壮丽事业。作者的叙述方式,不像是在编写一本冰冷的教科书,而更像是在分享一段探索的旅程,引导读者一步步地揭开航空复合材料的神秘面纱。书的开篇,就以一种气势磅礴的笔触,描绘了复合材料如何颠覆了传统航空工业的设计理念,从实现超音速飞行到提高燃油经济性,无不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书中对于“结构完整性”的保障,有着极为详尽的论述。特别是关于“损伤容限”的设计理念,作者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际案例,阐述了复合材料如何在遭受一定程度损伤后,依然能够保持结构的承载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飞机的安全性。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界面性能测试”的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测试方法,如剥离强度测试、界面剪切强度测试等,并深入分析了界面在复合材料整体性能中的关键作用。他强调,即使纤维和基体本身的性能再优越,如果界面结合不良,整个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都会大打折扣。这种对细节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功底。此外,书中还对“环境老化”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它详细介绍了复合材料在高温、高湿、紫外线辐射等多种环境因素作用下的性能变化,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例如加速老化试验。这对于预测材料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不失风趣,即使是复杂的科学概念,也能被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

评分

《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复合材料》这本书,让我对航空材料的理解,从“高深莫测”转变为“了然于胸”。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别致,他并没有采用千篇一律的技术报告模式,而是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融入到文字之中,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航空工程师,在娓娓道来。书的开篇,就以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勾勒出复合材料在现代航空航天领域的至关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它们是如何通过优化设计,实现轻量化和高强度的完美结合。书中对于“材料的可靠性评估”有着深刻的见解。例如,在讲解“疲劳性能测试”时,作者不仅仅是列举了测试方法,更是深入分析了疲劳裂纹的萌生机制、扩展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损伤累积模型来预测材料的疲劳寿命。这对于保障飞机在长期、反复载荷作用下的安全性至关重要。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断裂韧性测试”,并深入分析了不同铺层设计对材料断裂行为的影响。作者强调,即便是看似坚固的材料,在承受高应力时也可能发生脆性断裂,而精确的断裂韧性测试,正是为飞行器安全设计提供关键数据。此外,书中还对“复合材料的损伤容限”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它详细介绍了在遭受撞击、划伤等损伤后,复合材料的结构完整性如何得到维持,以及如何通过无损检测技术来及时发现和评估这些损伤。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现代飞机即使在遭受意外损伤后,依然能够安全飞行,这背后正是先进的材料科学和可靠的测试技术在默默支撑。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严谨,信息量巨大,但又不失趣味性,让我能够轻松地吸收其中的知识。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航空复合材料的了解仅限于“很轻很结实”这个笼统的概念。拿起《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复合材料》这本书,我以为会看到一大堆晦涩难懂的专业论文集。然而,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相当引人入胜。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走进复合材料的世界。书的开篇,便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勾勒出了复合材料在现代航空工业中的关键地位,以及它所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例如减轻重量、提高燃油效率、提升飞行性能等等。随后,书中重点阐述了不同类型复合材料的构成,比如基体材料(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等)和增强材料(如碳纤维、芳纶纤维等),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我尤其感兴趣的是关于纤维取向对材料性能影响的章节。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实例,生动地解释了单向铺层、交叉铺层、 कोण铺层等不同排列方式,如何精确地调控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强度和刚度。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飞机机翼、机身等关键结构需要如此复杂的纤维排布。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力学性能测试的方法,从基本的拉伸、压缩、弯曲测试,到更复杂的剪切、冲击、疲劳性能测试,每一种测试都配有详细的实验步骤、设备要求、以及数据分析的技巧。例如,在讲解冲击测试时,作者不仅介绍了落锤冲击、弹道冲击等方法,还深入分析了冲击能量、冲击速度等参数对材料损伤机制的影响。这让我明白了,看似坚固的材料,在遭受突发的高能量冲击时,可能会产生我们肉眼难以察觉的内部损伤,而这些损伤在后续的飞行中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怎么做”的技术指导,更重要的是,它帮助读者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它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使得这本书成为一本真正有价值的参考工具,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航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评分

在阅读《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复合材料》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对于细节的关注所折服。这本书并非只是简单地罗列各种测试项目,而是深入到每一个测试的背后,解释其科学原理、操作要领以及结果解读的深层含义。例如,在探讨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时,书中详细介绍了诸如剥离强度测试、界面剪切强度测试等多种方法,并且分析了界面在整个材料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作者强调,即使纤维和基体本身的性能再优越,如果界面粘结不良,整个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都会大打折扣。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使得我对复合材料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书中关于环境老化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章节,也让我受益匪浅。在实际应用中,航空材料需要承受极端的气温变化、潮湿、紫外线辐射等多种环境因素的考验。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加速老化试验的方法,如湿热老化、紫外线老化、盐雾腐蚀试验等,以及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导致材料性能的退化,例如基体脆化、纤维腐蚀、界面老化等。作者还给出了相应的测试评估标准和方法,帮助我们预测材料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的可靠性。此外,书中对于残余应力的测试与控制也有深入的探讨。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这些应力会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本书介绍了诸如X射线衍射、应变片法等测量残余应力的技术,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减小残余应力的影响。这种对潜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的细致讲解,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测试技术的介绍,更是一本指导如何优化材料设计和制造的宝典。这本书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让我能够有条不紊地吸收新知识。

评分

《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复合材料》这本书,对于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一场知识的盛宴。原本以为会充满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但作者却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图表、案例分析和比喻,将复杂的概念变得生动易懂。书的开篇,就从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切入,阐述了非金属材料,特别是复合材料,为何能够逐渐取代传统的金属材料,以及它们在提升飞机性能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断裂韧性”的讲解。书中不仅仅是给出了断裂韧性的定义和测试方法,更是通过生动的模拟图,展示了裂纹在复合材料中是如何传播的,以及不同铺层设计如何影响裂纹的扩展路径,从而提高材料的抗断裂能力。这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飞机结构在受到损伤时,不会像金属那样突然发生大面积的断裂,而是能够依靠复合材料的“损伤容限”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为飞行员争取宝贵的应对时间。书中对于“层间剪切强度”的测试方法也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比如短梁剪切测试、Iosipescu测试等,并且深入分析了影响层间剪切强度的各种因素,如纤维体积分数、界面结合情况、以及铺层角度等。这让我明白,看似整体性很强的复合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受力能力是截然不同的,而层间剪切性能的评估,对于避免飞机结构在承受剪切载荷时发生分层失效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复合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包括S-N曲线的建立、损伤累积模型等。这对于保障飞机在长时间、多次循环载荷下的可靠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内容丰富,讲解深入浅出,图片精美,案例翔实,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航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的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评分

《航空非金属材料性能测试技术(5)——复合材料》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它,内心是有点忐忑的。毕竟“性能测试技术”这几个字,听起来就充满了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公式,我怕自己读起来会非常吃力,甚至完全看不懂。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合理,每一章节都循序渐进,从基础理论到具体的测试方法,都讲解得非常清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各种测试设备时,不仅列出了设备的型号和基本原理,还深入分析了不同设备在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以及如何去规避。书中关于无损检测(NDT)的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之前只知道飞机出厂前会进行各种检查,但具体怎么检查,哪些技术是核心,我一直没有概念。这本书里,作者详细介绍了超声波、X射线、红外热成像等多种无损检测技术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包括它们的工作原理、适用的缺陷类型、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来评估材料的内部损伤,比如脱层、气泡、纤维断裂等。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飞机在服役期间的维护和安全保障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怎么测”,更是在讲“为什么要这么测”,以及“测出来的结果意味着什么”。例如,在讲解疲劳测试时,作者不仅仅是描述了循环加载的步骤,还深刻地分析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疲劳寿命预测来确保飞机的安全性。另外,书中还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复合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表现,比如高温、低温、高湿等条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测试方法。这对于理解飞机在各种复杂气候和工作环境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航空材料领域的研究者、工程师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一本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它填补了许多现有的技术空白,并将先进的测试理念和方法系统地呈现出来。

评分

不错,专业性书籍,有用到

评分

是正版,清楚。也很快。

评分

满意。谢谢啦!我还没来得及细看,就被同事拿去传阅了,看来挺有诱惑力呢,爱读书也是好事。

评分

一般,用处不大。。。。

评分

是正版,清楚。也很快。

评分

内容很不错,就是有点贵

评分

以前从来不去评价,不知道浪费多少积分,自从积分可以抵现金的时候,才知道积分的重要。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复制到哪,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认真的评论了,又健康快乐能么么哒不错不错不错很不错的。生意太好,要排队

评分

好书!! 有用!质量好!!!

评分

以前从来不去评价,不知道浪费多少积分,自从积分可以抵现金的时候,才知道积分的重要。后来我就把这段话复制了,走到,复制到哪,还非常省事;特别是不用认真的评论了,又健康快乐能么么哒不错不错不错很不错的。生意太好,要排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