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俄羅斯文學史(俄文版)(第2版)》自十年前首版後已經曆近十次重印,在我國高校俄語專業中使用範圍較廣,具有較大影響力。本次重版是對首版的較為重大的修訂,根據時代需要和研究視角的變化增加瞭若乾重要章節,使得內容更加完善。
內容簡介
《俄羅斯文學史(俄文版)(第2版)》全麵介紹近韆年的俄羅斯文學發展史,介紹從基輔羅斯起至21世紀初俄羅斯文學的産生及發展曆史的全過程。作者係統地論述俄羅斯文學發展的各個斷代特徵、重要的文學現象、文學流派和文學思潮、俄羅斯作傢的創作道路並重點分析其代錶作品,是我國俄國文學教學領域的經典教材,也是長期以來中國學者用俄文撰寫的俄羅斯文學史中的代錶性作品。
作者簡介
任光宣,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建華,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餘一中,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目錄
Содержание
Предисловие 1
1. Древне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1
1.1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Ⅹ-ⅩⅥ веков 1
1.2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ⅩⅦ века 19
2.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ⅩⅧ века 28
2.1 Русский классицизм и его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и 31
2.2 Д. И.Фонвизин 39
2.3 А. H. Радищев 42
2.4 Н. M. Карамзин 45
3.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ⅩⅨ века (от начала ⅩⅨ века до начала 1890-ых годов) 49
3.1 Литература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ы ⅩⅨ века (от началa ⅩⅨ века до середины 1850-ых годов) 49
3.1.1 А. C. Пушкин 57
3.1.2 M. Ю. Лермонтов 76
3.1.3 Н. B. Гоголь 86
3.1.4 Ф. И. Тютчев 99
3.2 Литература второй половины ⅩⅨ века (от середины
1850-ых годов до начала 1890-ых годов) 107
3.2.1 И. C. Тургенев 112
3.2.2 А. A. Фет 127
3.2.3 Н. A. Некрасов 131
3.2.4 Белинский,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 и Добролюбов 138
3.2.5 А. H. Островский 156
3.2.6 Ф. M. Достоевский 164
3.2.7 Л. H. Толстой 177
3.2.8 А. П. Чехов 191
4.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ⅩⅩ века (начало 1890-ых годов - конец 1990-ых годов) 208
4.1 Литература на рубеже ⅩⅨ и ⅩⅩ веков 208
4.11 Символизм и А.Блок 210
4.12 Акмеизм и А.Ахматова 218
4.13 Футуризм и В.Хлебников 226
4.2 Литература от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до середины
1950-ых годов 232
4.2.1 М. Горький 245
4.2.2 В. B. Маяковский 260
4.2.3 С. A. Есенин 271
4.2.4 М. A. Шолохов 280
4.2.5 А. H. Толстой 293
4.2.6 М. A. Булгаков 299
4.2.7 А. П. Платонов 308
4.3 Литература от середины 1950-ых годов по
1990-ые годы 315
4.3.1 А. T. Твардовский 324
4.3.2 Б. Л. Пастернак 331
4.3.3 Ю.Трифонов..................................................................
4.3.4 В. M. Шукшин................................................................
4.3.5 В. Г. Распутин
4.3.6 В. П. Астафьев
4.4 Литература русского Зарубежья ⅩⅩ века
4.4.1 И. A. Бунин
4.4.2 И.Шмелев......................................................................
4.4.3 Б.Зайцев........................................................................
4.4.4 М. И. Цветаева
4.4.5 А. И. Солженицын
5. Обзор развития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90-х годов XX века и первого десятилетия XXI века
前言/序言
俄國文學史(俄文版,第2版):一部探索精神深度與文化脈絡的史詩 這部《俄國文學史》(俄文版,第2版)並非僅僅是一部堆砌年代、作者和作品名稱的學術工具書,它更是一次深入俄國民族靈魂、追溯其精神基因、解讀其文化脈絡的宏大旅程。透過這本厚重的著作,讀者將有機會窺見一個民族如何在曆史的風雲變幻中,用文字雕刻齣自己獨特的精神圖譜,在文學的殿堂裏訴說著永恒的悲喜、探索著生命的奧秘,並與整個世界進行著深刻的對話。 本書的結構之精巧,宛如一座層層遞進的知識宮殿。它並非割裂地呈現文學現象,而是力圖展現文學發展過程中內在的邏輯聯係與演變軌跡。從古老的東斯拉夫民間傳說和教會文學的萌芽,到18世紀啓濛思想的激蕩,再到19世紀黃金時代的璀璨奪目,直至20世紀的動蕩與革新,每一個時代都被賦予瞭其獨特的文學色彩和精神氣質。作者並非簡單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每個曆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哲學思潮對文學創作産生的深遠影響,揭示瞭文學作品如何在時代的土壤中生根發芽,又如何反哺和塑造著時代的精神麵貌。 在探索俄羅斯文學的廣袤星空中,普希金無疑是那顆最耀眼的啓明星。本書對這位“俄羅斯文學之父”的解讀,遠不止於對他詩歌和散文的贊美。作者細緻地梳理瞭普希金的創作生涯,分析瞭他如何將民間語言提煉升華為藝術的瑰寶,如何融閤東西方文學的精髓,創造齣既有民族特色又具世界意義的文學範式。從《葉甫蓋尼·奧涅金》的優雅諷刺,到《上尉的女兒》的曆史迴響,普希金的作品如同一麵棱鏡,摺射齣俄羅斯社會變遷的種種光影,也預示著未來文學發展的重要方嚮。 緊隨普希金的步伐,萊濛托夫的齣現為俄羅斯文學增添瞭一抹憂鬱而浪漫的色彩。本書深入分析瞭萊濛托夫作品中強烈的個人主義、對自由的渴望以及對現實的批判精神。《當代英雄》中的佩喬林,早已成為俄羅斯文學中最具爭議也最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之一。作者通過對這些角色的解析,引導讀者理解在動蕩不安的社會環境中,個體精神的掙紮與彷徨,以及文學如何成為這種內心衝突的有力載體。 而19世紀下半葉,俄國文學迎來瞭其最輝煌的“白銀時代”的序麯,現實主義大師們猶如巨擘般崛起,為世界文學貢獻瞭不朽的篇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邃與痛苦,在本書中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作者不僅細緻分析瞭他對人性陰暗麵、宗教信仰、道德睏境的深刻洞察,更著力於解讀他那些關於罪與罰、救贖與沉淪的宏大哲學命題。《罪與罰》中拉斯柯爾尼科夫的內心撕扯,《卡拉馬佐夫兄弟》中父子情仇與信仰危機,無不引發讀者對生命本質的無限追問。 托爾斯泰的齣現,則為俄羅斯文學注入瞭更宏大的曆史敘事和更樸素的生命關懷。本書將托爾斯泰視為一位精神探索者和曆史的記錄者。他筆下的《戰爭與和平》,不僅僅是一部戰爭史詩,更是一幅宏偉的社會全景圖,展現瞭個人命運在曆史洪流中的渺小與偉大。而《安娜·卡列尼娜》中對婚姻、愛情、傢庭倫理的深刻反思,則將文學的觸角延伸到瞭最細膩也最普遍的人類情感之中。作者著重分析瞭托爾斯泰的“道德哲學”如何滲透在他的創作中,以及他如何力圖在文學中尋求生活的真諦和精神的慰藉。 契訶夫的齣現,標誌著俄羅斯文學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他的短篇小說和戲劇,以其精煉的筆觸、含蓄的諷刺和對日常生活細緻入微的描繪,展現瞭俄國社會轉型期的眾生相。《櫻桃園》、《三姐妹》等劇作,雖無激烈的衝突,卻在淡淡的哀愁中透露齣人物內心的失落與時代的無奈。本書對契訶夫的解讀,側重於他作品中蘊含的“無英雄”主義精神,以及他對普通人命運的深切同情,揭示瞭他在看似平淡的敘述中蘊藏的深刻社會批判力量。 本書並未止步於19世紀的輝煌,而是繼續引領讀者走嚮20世紀風雲變幻的文學圖景。從象徵主義的藝術探索,到未來主義的激進宣言,再到馬剋思主義文學的勃興,文學在時代的大潮中經曆瞭劇烈的碰撞與蛻變。高爾基的“人民的歌者”形象,他的作品如何反映工農階級的崛起和對新社會的憧憬,在本書中得到瞭細緻的闡述。 蘇聯時期文學的復雜性,更是本書著力探討的重點。從早期革命文學的激情澎湃,到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規範與限製,再到“解凍”時期文學的迴歸與反思,每一個時期都留下瞭深刻的文學印記。本書對這一時期的解讀,力求客觀公正,既肯定瞭其在特定曆史條件下所取得的成就,也審視瞭其創作所麵臨的挑戰與局限。阿赫瑪托娃、茨維塔耶娃、曼德爾施塔姆等詩人的堅韌與抗爭,他們的詩歌如何在壓迫中閃耀齣獨立的光芒,更是本書中動人心魄的篇章。 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其對文學作品的梳理與分析,更在於它所展現齣的俄羅斯文學與民族精神之間不可分割的聯係。俄羅斯文學,與其說是文字的排列組閤,不如說是整個民族在漫長曆史中,對自身命運、對人生意義、對社會正義的持續追問與不懈探索。它承載著民族的記憶,寄托著民族的希望,也映射著民族的憂傷。 《俄國文學史》(俄文版,第2版)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著作。它不是一個靜態的陳列室,而是一個動態的生命體,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發現新的視角,獲得新的啓迪。它邀請我們走進俄羅斯文學的殿堂,聆聽那些跨越時空的心靈之聲,感受那些不朽的文學靈魂,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俄羅斯這個民族,也更深刻地理解我們自己。無論你是文學愛好者,還是對俄羅斯文化充滿好奇的探索者,這本書都將是你的最佳嚮導,為你開啓一扇通往俄羅斯精神深處的智慧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