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现货 看这是哲学+看这是哲学2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 共2册 哲学通识的入门读物

套装现货 看这是哲学+看这是哲学2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 共2册 哲学通识的入门读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唐纳德·帕尔默 著,何小嫄 郑华 译
图书标签:
  • 哲学
  • 通识
  • 入门
  • 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思想
  • 文化
  • 书籍
  • 套装
  • 问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睿图书
出版社: 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80533
商品编码:11531925123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套装共2册 总价格:107.8元

 

9787550280533  9787550263840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看这是哲学(Ⅱ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 开本:  
作者: (美)唐纳德·帕尔默|译者:何小嫄 页数: 441
定价: 58 出版时间: 2016-10-01
ISBN号: 9787550280533 印刷时间: 2016-10-01
出版社: 北京联合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目录: 前言
导论
**章 我们在这个课堂上做什么?
哲学是可能的吗?
哲学的起源
当代哲学分支
政治和社会哲学
美学
逻辑学
当代哲学样式
苏格拉底的哲学
结论
思考题
第二章 真即是美,美即是真
理性主义者的认识论
柏拉图的哲学
影像
可感事物
概念
理念
勒内·笛卡尔的理性主义
思考题
第三章 所见即所得
经验主义的认识论
约翰·洛克的经验主义
贝克莱对洛克的修正
休谟对贝克莱经验主义的**化
逻辑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的**化
对逻辑实证主义感觉材料概念的抨击
对逻辑实证主义语言的抨击
康德的折中
结论:前沿研究
思考题
第四章 什么在先,什么在后?
本体论
唯物主义一元论
功能主义及其不满者
多元论
结论
思考题
第五章 奥林匹斯山、摩利亚山及其他圣地
宗教哲学
有神论
本体论证明
宇宙论证明
休谟对宇宙论证明的批判
目的论证明
达尔文和休谟对目的论证明的批判
无神论
卡尔·马克思:作为鸦片的宗教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宗教的精神分析
上帝和进化论
普兰丁格关于进化论不能消除超自然主义的证据
对于宗教信仰的意志辩护
宗教神秘主义
宗教存在主义
结论
思考题
第六章 自由世界里*大的航空公司
关于自由的哲学
决定论:古希腊以及启蒙运动的观点
激进决定论:现代观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对自由意志的攻击
温和决定论(又名相容论)
非决定论
自由意志论
结论
思考题
第七章 你应该变得**
伦理学
古希腊道德哲学家
利己主义
功利主义
义务导向的道德:伊曼努尔·康德
**的康德主义?
结论
思考题
第八章 各有所好
对传统伦理学说的批判
存在主义
休谟和自然主义的谬误
逻辑实证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伦理学与女性主义
伦理学与深层生态学
结论
思考题
第九章 让他们吃蛋糕吧
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
政治哲学
社会哲学
结论
思考题
第十章 这是艺术?
艺术哲学
艺术的分析哲学
维特根斯坦
柏拉图、弗洛伊德与艺术
亚里士多德与艺术
马克思与艺术
存在主义与艺术
结论
思考题
出版后记

......

编辑推荐: 唐纳德·帕尔默所*的《看这是哲学(Ⅱ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心得,深入浅出地梳理了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是哲学通识的*佳入门读物。 哲学大问题往往让人感到沉重,本书以风趣的行文风格和幽默的手绘漫画,减轻哲学大问题带来的难以承受之重。 作者将不同哲学家的观点相互勾连、对比阐述,以开放讨论的方式,呈现出流动而非静止的哲学全貌,引导读者对哲学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内容提要: 唐纳德·帕尔默所著的《看这是哲学(Ⅱ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是作者执教哲学导论课程三十余年的心得之作,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原创手绘插图,以“中心是否保持不变”为引导,对哲学中的“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梳理。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让读者真正获得思考的快乐。作为哲学通识读物,无论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学生,甚或普通大众,都能从中有所受益并获得乐趣。
    

......

作者简介: 唐纳德·帕尔默(Donald Palmer),美国马林学院荣休教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客座教授,长期在大学教授哲学史和哲学导论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写作风格活泼,致力于带领学生和读者通观哲学入门问题,主要著作有:《看,这是哲学》《中心保持不变吗》《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导读》等。 何小嫄,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在读博士,发表文章若干。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看这是哲学
作者: (美)唐纳德·帕尔默|译者:郑华 开本: 16开
定价: 49.8 页数: 380
现价: 见顶部 出版时间 2016-02-01
ISBN号: 9787550263840 印刷时间: 2016-02-01
出版社: 北京联合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内容提要 唐纳德·帕尔默著的《看这是哲学》是作者教授三十余年哲学导论和哲学史的教学心得之作,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手绘漫画插图,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简明易懂的概述。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使哲学不再显得无聊难懂。本书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广受读者欢迎,无论对于人文社科学生,还是普通大众,都不失为很好的哲学入门读物。本书是作者教授三十余年哲学导论和哲学史的教学心得之作,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手绘漫画插图,对西方哲学史进行了简明易懂的概述。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使哲学不再显得无聊难懂。本书自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广受读者欢迎,无论对于人文社科学生,还是普通大众,都不失为很好的哲学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唐纳德·帕尔默(DonaldPalmer),美国马林学院荣休教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客座教授,长期在大学教授哲学史和哲学导论课程,教学经验丰富、写作风格活泼,致力于带领学生和读者通观哲学入门问题,主要著作有:《看,这是哲学》《中心保持不变吗》《为什么做个好人很难》《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导读》等。郑华,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在读博士。发表文章若干。 精彩导读 毕达哥拉斯人形豆毕达哥拉斯还是一个宗教团体的领导者,这个团体的成员必须遵从许多严格的秘传教规,这些教规建立在禁欲主义、数字命理学和素食主义基础之上。虽然他们坚持素食主义,但毕达哥拉斯派还必须发誓拒食豆子,因为食用豆子是食用同类的一种形式。仔细观察豆子的内部,我们会发现每个豆子中都包含一个微小的、胚胎期的人(或者说人形豆更为合适)。恩培多克勒各种怪物的结合恩培多克勒的体系发展出初的进化论。爱将各种怪物相互结合。“曾经,许多头生长出来但没有脖子,没有肩膀的胳膊四处游荡,没有额头的眼睛独自闲荡,许多生物在产生之初曾有两张脸和两个胸部,牛的后代曾长着人类的面孔,此外,还有过长着牛头的人类孩童。”那些曾经能够存活的东西确实曾经存活着。亚里士多德后来对这种观点提出批评,认为它“过分听任偶然性的支配”。阿那克萨戈拉胡萝卜先生阿那克萨戈拉认为,生命界与无生命界的区别就在于,有机世界内部包含“努斯”作为其自我组织的原则,而无生命界则被“努斯”外在地组织起来。在任何地方,“努斯”本身在质上都是同一的,但它的各种能力由包含它的机体性质所决定。人类并都不比胡萝卜聪明,但人类能比胡萝卜做更多的事情,因为人类有舌头,有对生的拇指和双腿。(如果你的形状和尖细的根茎一样,你的行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机敏了。)智者思想万灵油智者转向政治权力和修辞学的研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而是修辞学家,他们以智者(“有智慧的人”)之名闻世。他们穿梭于城邦之间,收取演讲的入场费,这些演讲的内容不是关于实在或真理的本性,而是关于权力和说服。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写了很多有关智者的文字,根据他们留传下来的描述来看,当时流行的思想并不仅是怀疑主义,还有犬儒主义。毕达哥拉斯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对主观主义、相对主义以及便利性的强调是所有智术(sophism)的支柱。他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万物之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万物之不存在的尺度。这遭到了苏格拉底的批评,如果从感觉主义出发,我们同样不能否定动物也是万物的尺度。如果不知道“人”是什么,说“人是尺度”就几乎什么都没说。苏格拉底审查人生苏格拉底几乎从来没能对他自己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回答。尽管如此,追问还得继续,我们从他的著名格言知道:“未经审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的大部分时光在雅典的街道和市场上度过,他询问所遇到的每个人是否知道些什么。苏格拉底曾说,如果有死后的生活,他会向冥间的幽灵询问同样的问题。颇具讽刺的是,苏格拉底曾宣称自己一无所知。柏拉图洞穴喻洞穴神话寓言式地描绘出了柏拉图哲学的本质,这出现在柏拉图重要的著作《理想国》之中。在这个神话中,柏拉图让苏格拉底构想了以下场景:囚徒们被捆绑在洞穴中,面对洞穴深处的墙壁。他们自出生之日起就待在那里,既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别人。他们只能看到洞穴墙壁上的影子。苏格拉底描述了奴隶从黑暗、欺骗和不真实中解放出来,走向真理的光明和温暖的艰苦旅程。这个比喻赋予了很多哲学家和社会领袖以灵感。但柏拉图借此表达的并不只是一幅诗意的场景。亚里士多德何为幸福为了对幸福的特性作出规定,亚里士多德诉诸他的形而上学体系,并且问道:“人类的功用(ergon)是什么?”他得出的结论,人的功用就是从事“合乎德性的灵魂活动”,这种活动需要“合乎德性”。当然,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在能够实现幸福之前,我们还必须具备一定物质条件。亚里士多德所列的物质条件清单显示出他的精英主义:我们需要有好的朋友、可观的财富和政治权力;我们需要良好的出身、优秀的子女,以及不能太矮,且拥有好看的相貌(“非常丑陋的人不太可能幸福”);我们还要能免于从事体力劳动(“没有哪个人过着工匠或体力劳动者的生活能够实践德性”)。斯多葛主义奴隶和皇帝罗马时期斯多葛派引人注目的三位代表人物是:塞涅卡(4—65年),戏剧家和高层政治家;爱比克泰德(1世纪晚期),获得自由的奴隶;还有马可·奥勒留(121—180年),罗马皇帝。有趣的是,奴隶和皇帝竟然可以持同样的顺命哲学,尽管这种哲学对皇帝来说也许比对奴隶来说更为容易接受!奥古斯丁 跨越两个世界早期教父转向当时盛行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传统,为他们新兴的信仰寻求思想根基。在基督教柏拉图主义传统中,一个真正重要的哲学家是希波的奥古斯丁(354—430年)。他正好一只脚站在古典世界,一只脚站在中世纪世界,跨立在分隔两个世界的深渊之上。安瑟尔谟 上帝存在证明安瑟尔谟提供了康德所称的上帝本体论证明。你在心中能够设想出你所能想到的完满的存在。(安瑟尔谟认为它看起来会很像传统的基督教的上帝——全善全知全能的永恒不变的存在。)现在请你继续追问你自己,你所设想的存在者仅仅存在于你心里吗?如果他仅存在你心中,它就不是所能设想的完满的存在者,因为既存在于你心中又存在于你之外的存在者将会更完满。 因此,如果能够设想出完满的存在者,这个存在者就必然存在。奥卡姆的威廉奥卡姆剃刀奥卡姆认为,知识的寻求需要遵循简单性这个方法论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如无必要,勿多假设”。这个原则被称为“奥卡姆剃刀”,它后来被所有的经验主义者奉为圭臬。实际上,这个原则已经成为科学方法本身的一个部分。它的现代形式常常被表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当现象可以由含有较少要素的理论来解释,且它与含有较多要素的理论具有同样的解释效力,简单理论比复杂理论就更应该得到采纳。笛卡尔邪恶精灵的终结笛卡尔的哲学开始于普遍怀疑,怀疑对象包括外在世界、自己的身体以及数学,数学可能是邪恶精灵放置在我们心中的观念,并没有任何真理性。笛卡尔的上帝存在证明如果成立,它就清除了邪恶精灵。如果存在神秘的无所不在的欺骗者并且导致我犯错误,而上帝没有给予我认识其存在的方法,我的错误就必定会被归罪于上帝。但是完满的存在按照定义是不会犯错的。因此,上帝存在,而邪恶精灵不存在。莱布尼茨所有可能世界中的好世界莱布尼茨认为,我们的世界存在着“预定的和谐”,这是所有可能世界中好的世界。他说:“因此这个世界不仅是巧妙的机器,而且就其是由诸心灵构成的而言,它也是好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诸心灵被赋予可能的大幸福和欢愉。”这个世界对你来说可能显得很不完满,但是如果你知道了曾经的另一种可能,你将会对上帝万分感激。伏尔泰的《老实人》对莱布尼茨哲学的这方面内容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洛克实体的基础洛克认为,他能够纯粹按照经验对所有知识作出解释,并到达了前几代哲学家探讨的核心概念——实体,但他后宣告这是个谜,甚至拿它开玩笑。他将那些试图对实体作出解释的哲学家们比作印度人,他们把世界解释为由一头巨象所支撑,而这头巨象又由一只乌龟所支撑,而支撑这只乌龟的则是“某个他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洛克的结论多少有些令人困惑,它要么是展现经验主义问题的起点,要么是终结实体形而上学的开端。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贝克莱的核心命题是“存在即被感知”。但我们普通人会怀疑,如果所谓的物质世界的“存在”即是“被感知”,从而依赖于心灵,为什么当我回到我早先离开的空房间时,所有事物还都如我离开时一模一样?为什么当我不再知觉它时,这个房间并没有消失?贝克莱解释到,这是因为当我不在时,上帝在知觉它。上帝是自然规律的担保者。相比于洛克的解释,贝克莱只是消除了“中介者”。他的理论解释了洛克理论作出解释的所有东西,但他的理论比洛克要更经济些。根据奥卡姆剃刀,他的理论要优于洛克。至少贝克莱本人这样认为。休谟 烧书的图书管理员休谟认为,从根本上说,所有命题只有三种情形:它要么是分析的,要么是综合的,要么毫无意义。如果我们相信这些原则,当我们走进图书馆,我们会做什么呢? 我们随手拿出无论哪卷书——例如,神学的或者经院形而上学的书——让我们追问,它包含着量或数方面的任何抽象论证——分析的真理吗?没有。它包含着实际的事实和存在方面的任何经验上的论证——综合的真理吗? 没有。倘若如此,我们就可以将它付之一炬,因为它并未包含任何东西,有的只是诡辩和幻想。休谟曾经做过图书管理员,毫无疑问,他终丢了这份工作!康德透过现象世界凝视本体世界是显象背后的实在,我们能够知道这种实在确实存在,因为显象必定是某个事物的显象。但我们人类势必无法达到这个本体世界;相反,我们被限定在康德所谓的“现象世界”——这个被人类心灵所感知、构想、想象、解释、分析和理论思考的世界。这就是说,我们只能认识经过人类心灵的世界,经过时空坐标和知性范畴的世界。黑格尔撒旦——上帝的自我异化黑格尔体系认为,上帝就是上帝的思想。由于无法对纯存在进行思考,上帝使其自己远离了他自身的本质。这就是黑格尔所称的上帝的自我异化。黑格尔所洞察到的“真理”可以通过《圣经》中上帝与撒旦的关系得到阐明。撒旦是被逐出天堂的天使。他“背离”了神。在黑格尔看来,撒旦是自我异化的神。黑格尔还用《圣经》中另一个象征来阐明他的“真理”。我们可以从上帝对摩西的回答中看到,上帝通过燃烧的荆棘丛对摩西说话,摩西问到:“你是谁?”上帝回答:“我是我所是。”我们在此可以看到,如果上帝不把他的本质分解成主体-客体关系,他就不能说明自身。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