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7
走进陈子善的古典音乐之旅,品味20世纪现代作家与古典音乐的不解情缘。
陈子善以发掘新文学史料著称,擅长版本考证,逸文辑校。《百花谭文丛:纸上交响》显示了陈子善另一方面的修养——古典音乐,所收文章多是短小精致之篇,初步梳理了20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现代作家与古典音乐的各种因缘,重点论述了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沈从文、刘荣恩、张爱玲、赵萝蕤、傅雷等与古典音乐的关系,文笔活泼,说文谈史,给人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陈先生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在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台静农、叶灵凤、张爱玲等现代重要作家作品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上都有很大贡献,尤其对张爱玲生平和创作的研究为海内外学界所关注。陈子善先生主要著作有《文人事》《发现的愉悦》《说不尽的张爱玲》《素描》等多种,编订现代作家文集、全集和研究资料集数十种。
001 我的古典音乐之旅(代序)
辑 一
003 新文学巨匠笔下的瓦格纳
019 音乐会奇缘:徐志摩、林徽因与克赖斯勒
037 沈从文与莫扎特
041 刘荣恩:迷恋古典音乐的新诗人
051 谭小麟、欣德米特和傅雷
059 别开生面的音乐评论
068 张爱玲说《毛毛雨》
辑 二
079 我买到了萧友梅签名本
083 《贝多芬传》初版本
086 闪亮的生命
089 对莫扎特的新阐释
093 激动,为什么激动
099 不断延伸的音乐子午线
103 傅聪望七了
106 走近施波尔
111 赏乐日记三则
“穿越巴洛克”
胡梅尔故居
春天之曲
辑 三
121 《雅人乐话》之我见
125 浅释“流动的经典”
巴赫
莫扎特
贝多芬
舒伯特
肖邦
瓦格纳
勃拉姆斯
柴可夫斯基
德沃夏克
马勒
德彪西
肖斯塔科维奇
编后小记
134 李欧梵的《音乐的遐思》
附录:《音乐的遐思》小序/李欧梵
140 投向音乐海
附 录
147 读完《想乐》听古典音乐/马玥浩
杨照这样理解音乐
音乐背后的文化史
151 跋
百花谭文丛:纸上交响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百花谭文丛:纸上交响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他回忆说,在欧洲,“人们追求以艺术排斥自然,铲平山丘,干涸湖泊,砍伐树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一条,花许多钱建造喷泉,把花卉种得成行成列。而中国人相反,他们通过艺术模仿自然。因此,在他们的花园里,人工的山丘形成复杂的地形,许多小径在里面穿来穿去”。 耶稣会传教士、法国画家王致诚曾在清廷如意馆作画,参与绘制圆明园四十景图。1743年,他曾写信寄往巴黎,信中说,在中国园林里,“人们所要表现的是天然朴野的农村,而不是一所按照对称和比例的规则严谨地安排过的宫殿。……道路是蜿蜒曲折的……不同于欧洲那种笔直的美丽的林荫道。……水渠富有野趣,两岸的天然石块或进或退,……不同于欧洲的用方整的石块按墨线砌成的边岸。”游廊“不取直线,有无数转折,忽隐灌木丛后,忽现假山石前,间或绕小池而行,其美无与伦比”。 欣赏与赞叹之后便是模仿。在欧洲,首先是英国,18世纪中叶,一种所谓自然风致园兴起了;后来传到法国,在自然风致园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中国式的题材和手法,如挖湖、叠山、凿洞,建造多少有点类似中国式的塔、亭、榭、拱桥和楼阁等建筑,甚至还有孔庙,例如1730年伦敦郊外的植物园,即今皇家植物园。仅巴黎一地,就建起了“中国式”风景园约20处。同时也传到意大利、瑞典和其他欧洲国家,但不久以后欧洲人就发现,要造起一座真正如中国园林那样水平的园林有多么的困难。 苏格兰人钱伯斯(1723~1796年)曾到过中国广州,参观过一些岭南园林,晚年任英国宫廷总建筑师。岭南园林算不上中国最好的园林,但仍然引起了他无比的赞赏,在好几本书里他都描写过中国园林,不只是浅层的外在形象的描述,而是对中国的园林精神有了较深的体会。他说:“花园里的景色应该同一般的自然景色有所区别”,不应该“以酷肖自然作为评断完美的一种尺度”。中国人“虽然处处师法自然,但并不摒除人为,相反地有时加入很多劳力。他们说:自然不过是供给我们工作对象,如花草木石,不同的安排,会有不同的情趣”。“中国人的花园布局是杰出的,他们在那上面表现出来的趣味,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
评分百花谭文丛:纸上交响,作者陈子善。主要描述现代作家与音乐的不解情缘,陈子善是专研现代文学大家,这次写音乐的感悟,应该很有趣味的吧。这套书俱是装帧精美,适合闲暇阅读,收藏更适合。百花谭文丛:纸上交响,作者陈子善。主要描述现代作家与音乐的不解情缘,陈子善是专研现代文学大家,这次写音乐的感悟,应该很有趣味的吧。这套书俱是装帧精美,适合闲暇阅读,收藏更适合。
评分好评
评分已经买了两个系列了,到底要出多少喃?
评分帮朋友买的!! 2、《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史》(全三十六册)2011年8月30日在北京首发。 36册《中华民国史》 全套图书分为《中华民国史》(全十六册)、《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全十二册)、《中华民国史人物传》(全八册)等三个部分。 《中华民国史》以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按“中华民国的创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历史时段,分为十二卷十六册。 中华民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近现代重要的时期,对于20世纪前半夜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和持久的影响。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开始,中国便开启了中华民国史,中间经过国民党改组成立、二次革命、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黄金十年建设、抗日战争再到第二次国共内战(解放战争),最后国民党失利败退台湾岛……这构成了中华民国38年来的全部历史阶段。在本书中,作者将会着重勾画民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得到的重要历史教训和启发。 《中华民国史》彩页地图 《中华民国史大事记》吸取编年体史书的优点,以“大事突出,要事不漏”为取材原则,围绕民国时期各阶段统治政权的活动这一中心,逐年、逐月、逐日并以大事、要事的重要程度,编排1905年至1949年间发生的历史大事。 《中华民国史人物传》选取民国年间,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近千人,撰写人物简传。 3、《中华民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 是旧中国最后的一部断代史。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虽然它存在的时间较短,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起,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一共不到38年,但它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值得重视的一段历史。 4、《中华民国史》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中华民国史》是在吸收传统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优点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新纪传体大型史书。全书共550万字,十个分册,包括:“论”一册、“志”四册、“传”四册、“表”一册。正16开本,精装,十册一次性整体推出。第一册“论”,对应于传统纪传体史书的“纪”(或“本纪”),以中华民国政权演变为基本线索,主要反映了中华民国及中国国民党由兴到衰的全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从诞生到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全过程。第二册至第五册“志”,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社会四卷。政治制度卷包括职官志、政治制度志、议会选举志、政党志、法律志等;经济卷包括农林志、工矿志、交通志、商贸金融志等;军事外交卷包括兵志、战争志、革命军队志、外交志等;文教社会卷包括文学志、艺术志、教育志、学术志、科学技术志、风俗志、社团志、水利志、灾荒志等。第六册至第九册“传”,分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人物、南京国民政府人物、中共及民主党派人物、社会各界人物四卷,对民国时期的300多位重要人物列传,力求用史实尽量客观公正,简明、生动地再现历史人物,既写出他们一生的主要经历,也突出他们在民国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册“表”,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教四大类,对复杂纷繁的史事进行简明扼要的列表归纳,如职官表、军队序列表、中外条约表、民族资本发展表、重大事件表等。各册统合起来,就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全面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全貌,使读者通过本书既能认识中华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又能把握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还能了解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渐变的总体面貌。
评分终于出版了,现在网上把有些书的价格都抄的离谱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买下了,现在我来给它写段评论吧! 先从哪里说起呢?还是先从它的品相说起吧!也就是先从它的外表说起吧!这本书的品相还是很好的,绝对的是全品书。也就是说封面很平很新,没有折角,印刷精致美丽大方,当然就很漂亮啦。要说到品相好,还得说说它的正文啊!每一页上都有字呢!每个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每页都很规整,没有脱页、漏页的现象出现呢!每个字印刷的都很精细呢。好的,现在品相已经评论完了,至此品相这一个环节还是可以打个很高的分呢。 说完了品相,接下来我们该评论些什么内容呢?是书的内容?还是书的包装?还是书的运输?还是书的价格呢? 我觉得还是先从书的内容说起吧!其实,说实话,这本书我也是刚买回来,也就是说我买的是本新书,或者说得更直白些,这本书事实上我还没有认真读,也只是粗略的翻了一下。从目录来看,这本书的选题还是很好的,还是很成功的,换句话说这本书的选题质量不是很坏,不是很失败。一个好的选题就保证了书的大半质量。这本书资料详实,论证扎实,考据精密,且符合学术史的主流趋势,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书,读来可以让人受教很多。
评分精装,且文章多数很有新意,非常喜欢。
评分文字朴实,读来平易近人,值得购买值得一读。
评分挺好,帮同事买的
百花谭文丛:纸上交响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