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说(第三辑)

大师说(第三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汤一介,王守常 编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5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67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5361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三智书院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采文化之精华,集众家之所长。
  该系列图书由汤一介先生任名誉主编,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任主编,并集合国内各领域之大家,多角度精确阐论儒释道史等中国传统文化。
  大师说系列共三辑,第一辑以儒为主,第二辑以佛为主,第三辑以道为主。
  

相关阅读:

内容简介

  

  “大师说”系列,由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任名誉主编,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先生任主编,汇集了国内诸多著名大师如汤一介、王守常、楼宇烈、王尧、王小甫、陈鼓应、李中华、徐小跃、苏叔阳等大家之讲课、演讲之教义,现分三辑,涉及儒、释、道、史等各方面,包括对儒家、道家经典著作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中国历史的讲解与阐释,对中西文化的比较等。书中作者均为某一专业研究领域的专家,阐释到位,虽精简却深刻,蕴含丰富,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汤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王守常,满族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著名学者,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与宗教学知名专家,作为影响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三大团体之一“中国文化书院”的早期参与者与现任“掌门人”,是中国新时期“国学”教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


目录

全球视野下的道家文化 陈鼓应
生命的哲学 王守常
中国的品格 楼宇烈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应用 于 丹
道的智慧 任法融道长
《道德经》解读 徐小跃
感悟庄子思想 张松辉
和合学撮要 张立文
全球视野下的道家文化 陈鼓应
性命双修 长生久视 于德润
老庄道家哲学的深刻魅力 强 昱
庄子的生命之道 强 昱
建立大生命观是养生首要 于德润
《黄帝内经》东方理念的光华 杨志勋
明史?朱元璋 王天有
武则天与盛唐时代(节选) 王小甫
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郑炳林
解读艺术美 苏叔阳
儒家、道家与日神、酒神: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结构性比较 陈 炎

精彩书摘

  全球视野下的道家文化(陈鼓应)
  以道观之
  对于全球视野,现在有不同的观点。所谓全球化,是近100年西方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思潮、意识形态、强势文化主导下,西方价值重心向全球推进的过程。现在,也有学者提出“一体化”的说法。实际上所谓全球视野如果以中国的视野来看,用庄子的概念就是“以道观之”。如果说中国文化可以用一个概念来代表,那就是道的概念。从这点看,先秦诸子中最有全球视野的,我个人认为就是庄子,或者是半个老子和一个庄子。
  儒家的道指的是人道,老子则由人道扩大到天道,并且有一个道是统摄人道和天道的。庄子讲以道观之,是具有宇宙意识的,中国与西方的以上帝为价值准则的区别也就在这里。西方可以说是“以帝观之”,这个“帝”一是帝国主义,一是上帝。中西方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以上帝为价值准则,有宗教意识,中国则是有人文意识、人文精神。
  再者,虽然西方的强势文化作为中心向全世界推行,但要真正获得影响也必须和当地主体文化有结合之处。佛教能够入主中原,在印度式微,却在中国落地生根,就是因为很好地与中国主题文化结合。近代以来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无论是严复推崇自由、民主,章太炎奉行平等,都是与老庄主体文化寻找结合点。
  从尼采追溯到庄子,都推崇视角主义。不同的视角就有不同的看法,在全球化时代,视角主义是值得讨论的。借用苏东坡的诗句形象化地来说,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庄子·逍遥游》中,“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等庄子和惠子的故事都体现了视角的意义。人类是有共性的。当看到新闻镜头中的不幸、不合理事件,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人都会感到悲痛、感到愤怒,不同地区的人也会为同一部电影而感动落泪。儒家讲究修齐治平,从天下到全球,到国家,到家庭,再到个人,家庭对中国人很重要。中国文化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典籍文化,另一个则是世世代代传递的生活中的文化。周公以来的宗法伦理,不识字的老弱妇孺也在应用着,所以比起很多学者教授,有时候没有读过孔孟之书、《老子》《庄子》的人,其敦厚、信实、血气爱心等行为表现上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类有共性,同时又有着特殊性。人的道德观、审美等等,都拥有殊异性。从这几个层次,我想可以说明“全球视野下的道家文化”这个命题。
  什么是常道
  《老子》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一段话表达什么样的主旨?说明什么哲学问题?主要的概念、命题是什么?
  尤其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用了三个“道”字,这三个“道”字属于不同的语境,分别有不同的含义。第二个“道”是言说、用语言表达的意思。第一个“道”包含了天道和人道的双重含义。简单来说,日月星辰的运转和四时的交替,都有着其中的规律,这就是天道;人间有需要共同遵守的规范,这就是人道。第三个“道”是“常道”,与第一个“道”不同,老子认为第三个“常道”可以统摄天道和人道。也就是,第一个“道”是现象界,经验世界建立一个规、法则。
  我是念哲学的,只注意本体本根,在教学中也总是崇尚第三个道。近些年来,我发现前两个“道”也至关重要。第一个“道”就像地球村,这个经验的世界,有很多的不同的纷争,可以通过第二个“道”讨论、对话来沟通。
  第三个道是常道,永存之道。我们现实世界的事物就是它的变动体。以前我把“常道”翻译为永恒不变的道,其实,永恒是对的,不变是错的。老子的“道”是一个变体,所以老子有一些话比如“反者道之动”,道是恒动的,是周行而不殆的,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有和无都是道体的一体两面。所谓物固有形,形固有名,虽然无形但是存在。比如手机响了,但是电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的生存需要空气,而空气也是抓不到的。
  万事万物尤其源头,本源、本根。老子第三个“道”有本源本根的意思,作为本源本根的“道”跟现象界是一个整体,不是分割的,这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西方哲学从柏拉图开始就是本体界与现象界分开的,宗教上也有所谓彼岸、此岸,超自然与自然,等等。用怀海德的话说就是自然两极化,是西方哲学犯了两极化的谬误。中国的宇宙观则是有机的联系的整体。
  《庄子·逍遥游》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里强调了“积厚”的重要性。鲲在海底深蓄厚养,须得有积厚之功,大鹏若没有经过心灵的沉淀与累积,也不可能自在高举。《庄子》一开头就提出要提升你的生命的境界,就要像北冥的鲲一样深蓄厚养。借用老子的话就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们现在学国学也是,去年的今天,今年的今天,明年的今天,坚持学习经典,听不同的老师讲课,也会体会到“化而为鸟”,精神气质的变化,这就是积厚之功。
  老子认为,归根很重要。“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借用郑板桥的诗句: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万岩中,千磨万击坚劲节,任尔东南西北风。道家讲的本根中,是要抓住生命的主轴,亦即“立根”。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有无的关系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小到一个杯子,大到一个房子,都是“既是有又是无”。我们这个世界,任何东西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两两对立、共存的。庄子认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就是说,从他者来说,事物没有不可以称作“彼”的;从本身来说,事物没有不可以称作“此”的。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尽管事物起起落落,价值判断也无穷地进展着、变化着。这时该怎么办?与其主观纠缠于是非,还不如“照之以天”,回到一个本来的状态。
  对立关系不要把它绝对化,要相对性地对待对立关系。老子认为相对关系是变化的,会转化的,物极必反。反对绝对主义,唯我主义,独断主义。要有双向思维,不要单向思维。
  道的多种意含
  就像儒家有仁、义、礼、智等主要概念一样,道家的主要概念包括道、德、有、无、虚、明、动、静,等等。《吕氏春秋·不二》有云:“老子贵柔,孔子贵仁,墨子贵廉,关尹贵清,列子贵虚。”如果说有一个概念能够表达庄子的哲学核心,那就是“游”,或者“游心”。“游”,不仅是精神自由的体现,我认为更是艺术人格的流露。
  老子的柔是柔韧,而不是柔弱,很多人认为老子消极,其实是错误的。说到老子,大家马上就想到“自然”“无为”。
  “自然”,并不是指自然界。《老子》第25章中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用庄子的解读来看,就是人要效法地的厚重,再效法天的高远。“道”有多种意含,其中,道性自然,道有一个特性就是体现自然性。
  “道”遵循自然,意思就是“道”遵循自己的特性而运行。所谓自然的特性是自主性、自发性、自为性,甚至说自由性。“道”的王国就是自由的王国。不要以为这是以现代词去套古代,“自由”这个词古已有之,早在汉代就出现了。
  道具有普遍性、共性,而自然具有特殊性。老子说“道生万物”,西方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万物。“道”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和最高代表,跟西方的上帝有何不同?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英国哲学家罗素最欣赏老子的这句话。罗素认为,人类有两种意志,一种是创造的意志,一种是占有的意志。老子讲“生”是发挥创造的意志,而“不有”“不恃”“弗居”是收敛占有的冲动。
  庄子则讲“莫若以明”,要以开放的心灵,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
  人的存在不是压缩成平面的,我们要追溯历史的渊源,探讨根源,因此要有历史意识。“道”有本根、本源的意义。道家的“道”跟孔孟之道有相同点,就是其包含的人道。实际上,人道是先秦诸子都认同的。但是,唯有道家提出了统摄天道、人道的“道”。“道”包含丰富的内涵。
  ……

前言/序言


大师说(第三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大师说(第三辑)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大师说(第三辑)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大师说(第三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大师说(第三辑)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