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卫明,陈建兵,任培秦 著,陆卫明,陈建兵,任培秦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发展
  • 发展理论
  • 当代中国
  • 中国经济
  • 政治发展
  • 社会发展
  • 改革开放
  • 中国模式
  • 国家治理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642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773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以现代化理论审视和考察当代中国发展,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角度和深度,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研究上表现出鲜明的现实性、理论性和学术性。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将为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问题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内容简介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不仅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本书以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探索为基础、以现代化理论为分析视角,科学梳理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现实实践和理论成果。本书将为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问题提供有益参者和借鉴。

作者简介

陆卫明,男,浙江象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当代中国政治与公共政策。
陈建兵,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当代中国产权制度改革、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l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多篇学术论文被纳入CSSCI。
任培秦,山东泰安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中国社会建设。近年来主持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多篇学术论文被纳入CSSCI。

目录

前 言/001
第一章 毛泽东个性魅力与权威领导/001
  第一节 巨人的诞生/001
  第二节 超凡型权威/006
  第三节 非常的作用/008
第二章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历史伟业/013
  第一节 历史抉择/013
  第二节 发展理论/020
  第三节 鲜明风格/029
  第四节 千秋伟业/034
第三章 当代中国产权制度改革/037
  第一节 产权制度改革成果/037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042
  第三节 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045
  第四节 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048
第四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053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理念的演变/053
  第二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056
  第三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方向/059
第五章 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建设/064
  第一节 民主理念/064
  第二节 民主制度/070
  第三节 民主途径/072
  第四节 民主道路/078
第六章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080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及主要内容/080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096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原则/101
第七章 当代中国文化安全与文化发展战略/104
  第一节 文化安全与文化软实力/104
  第二节 我国文化软实力及文化安全现状/107
  第三节 切实维护文化安全/119
第八章 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建构与培育/123
  第一节 核心价值观及其战略地位/123
  第二节 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原则/12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精神元素/129
  第四节 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培育/141
第九章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143
  第一节 文化精神之意旨/143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生成/147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特质/154
  第四节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谐社会建设的价值/159
第十章 中国社会建设的回顾与前瞻/16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建设的初步探索/166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的发展/174
  第三节 中国社会建设前景展望/184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民生建设/188
  第一节 民生及民生问题的重要性/188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193
  第三节 当前我国民生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96
  第四节 深入推进民生建设/203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21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213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及内容/222
  第三节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226
第十三章 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外交理念/232
  第一节 国际环境及其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232
  第二节 中国发展的周边环境分析/235
  第三节 中国发展中的大国关系分析/240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外交理念/252
后 记/259

前言/序言


《东方巨龙的崛起:一个时代的转型与新生》 引言: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时期,它们如同璀璨的星辰,以其独特的辉煌照亮人类文明的进程。二十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便经历了这样一段波澜壮阔的转型岁月,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从封闭保守转向开放包容,其间涌现出的变革力量、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深刻地塑造了今日中国的面貌,也为世界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借鉴。本书《东方巨龙的崛起:一个时代的转型与新生》正是试图勾勒出这段波澜壮阔画卷的宏大图景,它不是对某个单一理论或实践的深入剖析,而是一次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那些最核心、最具影响力的驱动因素进行的一次全面梳理与深刻解读。 第一章:思想的解放与时代的呼唤 任何伟大的变革,都始于思想的突破。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一同回溯中国近代以来,仁人志士们为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探索。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再到五四运动的“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呐喊,每一次思想的解放都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新的基石。我们将深入探究在这些历史节点上,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借鉴、吸收、融汇西方先进思想,并将其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孕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救亡图存之道。这部分内容将侧重于思想史的梳理,重点关注那些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走向的思潮,例如民族主义的觉醒、民主共和的理想、科学精神的传播等,以及这些思潮如何在历史的熔炉中碰撞、融合,最终汇聚成推动中国变革的强大合力。我们不局限于对某个思想家或某个学派的孤立研究,而是着眼于思想的传播机制、社会接受度以及它们如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现实土壤相互作用,催生出影响深远的行动。 第二章:制度的重塑与国家能力的构建 思想的光芒需要制度的载体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多次深刻的制度转型。本书将重点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所进行的伟大实践。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改革开放后逐步探索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艰辛的探索和伟大的成就。我们将分析这些制度变迁背后的逻辑,探究中国如何在借鉴世界各国制度经验的同时,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道路。这部分内容将侧重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的演进,例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独特优势,改革开放如何打破原有的经济模式,激发市场活力,以及如何构建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变,基层治理的创新,以及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治理效能。 第三章:经济的腾飞与发展的动力学 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奇迹。本书将深入剖析中国经济腾飞的内在动力和关键因素。我们将探讨改革开放如何打破发展瓶颈,释放生产力,市场化改革如何重塑经济结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如何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以及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这部分内容将不仅仅是经济数据的罗列,而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我们将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战略,例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以及如何处理发展中的矛盾,如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等。同时,我们也会关注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地位变化,以及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经济贡献。 第四章:社会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更是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迁。本书将审视中国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巨大转型。我们将考察人口结构的变化、城乡化进程的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及新时代社会思潮的多元与融合。同时,我们也将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及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这部分内容将着眼于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视角。我们将分析城市化对中国社会结构带来的冲击与重塑,教育普及如何提升国民素质,社会保障体系如何为人民提供安全感,以及文化自信如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也将探讨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例如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性、精神文明建设等,以及中国如何积极应对这些挑战。 第五章:对外开放与国际角色的演进 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定位。中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逐步走向深度融入世界,并在全球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书将分析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的演进,以及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作用。我们将探讨中国如何通过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这部分内容将聚焦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我们将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是如何引入外资、引进技术,如何逐步参与国际贸易体系,以及在全球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问题中,中国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我们也将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对外合作平台,以及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结论: 《东方巨龙的崛起:一个时代的转型与新生》并非一本提供终极答案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次邀请,邀请读者一同走进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课堂,去感受那份蓬勃的生命力,去理解那些充满智慧的探索,去洞察那些深刻的变革。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串联起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要素,勾勒出一幅复杂而生动的历史画卷。它强调的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实践的独特性,以及这些发展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自身,也为世界提供了独特的经验与启示。通过对思想、制度、经济、社会和国际关系的全面审视,我们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今日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感受一个东方巨龙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涅槃重生,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故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入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直对“发展理论”这个词有些距离感,总觉得它高高在上,是学者们在象牙塔里才能玩转的概念。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理论与现实之间更紧密的连接。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增长,它背后一定蕴含着某种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治理智慧。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它在理论上是如何与西方主流的发展理论进行对话甚至超越的?书中对于“中国模式”的解读,是侧重于宏观的顶层设计,还是也深入到微观层面,去分析具体政策是如何制定和执行的?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之间关系的探讨,这似乎是中国发展中最具挑战性也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比如某个领域的改革是如何成功的,或者某个阶段的挑战是如何被克服的,那就太棒了。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中国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试错、调整和创新的过程,并且这种过程背后有着清晰的理论支撑。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简直是为我这样一直对中国经济社会变迁感到好奇却又摸不着门道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光看表面的数据和新闻报道是不够的,需要深入到其内在的逻辑和思想体系中去。这本书的副标题“理论与实践”一下就抓住了我的 G 点。我一直觉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借鉴发达国家模式时,往往忽略了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条件,导致“水土不服”。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复杂国情的东方大国,它的发展道路一定充满了独创性和深刻的思考。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探讨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治理创新、科技进步驱动、文化自信构建等方面,是如何形成一套既符合自身国情,又能引领时代潮流的理论框架的。而且,这种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要落到实处,体现在国家政策、区域发展、企业成长等方方面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清晰的指南,带领我拨开层层迷雾,理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以及未来又将走向何方。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分析的工具和视角,让我自己也能在阅读其他关于中国的材料时,形成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其能否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国情的、能够不断自我更新和完善的发展理论。中国作为当今世界舞台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它的发展模式无疑具有全球性的意义。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例如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如何处理城乡发展差距、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等等,以及中国是如何在这些挑战面前,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实践的。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议题,并且能够提供客观、理性的分析?我对书中关于“中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述尤为感兴趣,因为我始终觉得,强大的治理能力是中国能够应对复杂局面、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跨学科的视角,比如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相结合,来解读中国的发展,那将是更有价值的。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仿佛是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国内在逻辑的大门。我一直觉得,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理解,可能存在着某种误读或片面性,而这本书的“中国视角”和“中国实践”,恰恰是我所急切需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调整和发展其发展战略和理论的。我特别想知道,书中对于“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是否有更详细的阐述?以及,中国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其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实践经验是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翔实的案例和数据,来印证其观点。我更看重的是,这本书能否提供一种批判性的反思,让我们看到中国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中国自身是如何认识和改进这些不足的。这才能真正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社会变迁一直保持高度关注的普通读者,我迫切地希望能读到一本能够系统性梳理当代中国发展脉络的著作。我总感觉,我们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碎片化的信息层面,缺乏一个整体性的框架。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看到了希望——“当代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这暗示着,它不仅会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会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是如何发生的”。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是如何吸取国际经验,又如何立足自身国情进行本土化创新的?对于“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书中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界定的?我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具体的领域,比如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等,是如何在理论指导下推进,并取得实际成效的?我期望这本书能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几十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是怎样一步步艰难迈进的。

评分

。。

评分

。。

评分

书的确是正版,质量很好,值得购买!

评分

为了备课,看过他的公开课。

评分

考试用的资料书,翻翻看,哈哈哈

评分

errrtt ccc

评分

教材 ,不买不行!这

评分

吃枣药丸

评分

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