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

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麗萍,潘戰生 等 編
圖書標籤:
  • 計算機基礎
  • 應用基礎
  • 計算機應用
  • 辦公軟件
  • 信息技術
  • 第二版
  • 教材
  • 計算機入門
  • 基礎知識
  • 技能提升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13697
版次:2
商品編碼:11549565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8
正文語種:中文
附件:光盤
附件數量: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含蓋瞭課程考試大綱規定的9個部分的內容: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係統、文字編輯、電子錶格、電子演示文稿、網絡基礎、Inter的應用、信息安全與網絡道德、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習題選用全國統一考試采用的單選題和操作題兩個大類。

目錄

第 1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第 2章 Windows操作係統及其應用

第 3章 Word 2010文字編輯 69
3.1 簡述
3.2 文檔的基本操作
3.3 文檔的排版 84
3.3.1 基礎排版 84
3.3.2 文檔的修飾 89
3.4 樣式與模闆 103
3.4.1 樣式 104
3.4.2 模闆 105
3.5 錶格 108
3.5.1 創建錶格 108
3.5.2 錶格的編輯與修改 109
3.5.3 閤並與拆分單元格 111
3.5.4 錶格的拆分與閤並 112
3.5.5 調整行高與列寬 113
3.5.6 繪製斜綫錶頭 114
3.5.7 添加邊框和底紋 115
3.5.8 文字與錶格的互換 116
3.5.9 套用錶格樣式 118
3.6 在文檔中插入對象119
3.6.1 插入圖片 120
3.6.2 插入 SmartArt圖形 123
3.6.3 插入文本框 125
3.6.4 插入藝術字 126
3.6.5 插入屏幕截圖 127
3.6.6 插入形狀 127
3.7 打印文檔 129
3.7.1 打印預覽 129
3.7.2 打印基本參數設置 130
3.7.3 打印輸齣 130
3.8 小結 131

第 4章 Excel 2010電子錶格 132
4.1 Excel概述 132
4.1.1 Excel的基本功能 132
4.1.2 Excel 2010工作窗口簡介 133
4.1.3 Excel 2010的基本概念 135
4.1.4 管理工作簿 136
4.2 建立工作錶 139
4.2.1 單元格與單元格區域選擇 139
4.2.2 使用模闆 140
4.2.3 輸入數據 142
4.2.4 提高數據輸入效率的方法 145
4.2.5 數據有效性輸入 148
4.3 編輯工作錶 150
4.3.1 編輯單元格數據 150
4.3.2 剪切 151
4.3.3 復製 151
4.3.4 清除和刪除單元格 153
4.3.5 插入單元格 154
4.3.6 查找和替換 155
4.4 格式化工作錶 155
4.4.1 設置數字格式 155
4.4.2 設置文本和單元格格式 157
4.4.3 設置文本的對齊方式 158
4.4.4 邊框綫 159
4.4.5 設置單元格的底紋和圖案 160
4.4.6 自動套用格式 161
4.4.7 條件格式 161
4.4.8 設置列寬和行高 162
4.4.9 工作錶保護 163
4.4.10 隱藏行 165
4.4.11 隱藏列 166
4.4.12 添加背景圖片 166
4.5 公式和函數 166
4.5.1 創建公式 166
4.5.2 單元格的引用 169
4.5.3 公式中的錯誤信息 171
4.5.4 名稱的應用 171
4.5.5 使用函數 172
4.5.6 輸入函數 185
4.5.7 編輯函數 185
4.6 圖錶的應用 186
4.6.1 圖錶的基本概念 186
4.6.2 圖錶的類型 187
4.6.3 創建圖錶?修改圖錶和美化圖錶 187
4.6.4 增加和刪除圖錶數據 191
4.6.5 改變圖錶的類型 193
4.7 Excel 2010數據庫應用 193
4.7.1 數據庫的概念 193
4.7.2 建立數據清單 194
4.7.3 數據的排序 194
4.7.4 數據篩選 196
4.7.5 分類匯總
4.8 打印工作簿 201
4.8.1 設置打印區域
4.8.2 頁麵設置
4.8.3 打印和預覽
4.9 小結

第 5章 PowerPoint 2010電子演示
第 6章計算機網絡基礎
第 7章 Internet的應用
第 8章計算機安全 307
8.1 計算機安全的基本知識 307
8.1.1 計算機安全的內容 307
8.1.2 信息安全的屬性 308
8.1.3 計算機安全服務的主要技術 308
8.2 計算機病毒 309
8.2.1 病毒的定義和特徵 309
8.2.2 預防計算機病毒 310
8.2.3 Windows 7的安全 312
8.3 常見防病毒軟件的使用 317
8.3.1 個人計算機安全軟件 317
8.3.2 MicrosoftSecurityEssentials 317
8.3.3 360安全衛士 321
8.3.4 其他技巧 322
8.4 網絡道德 322
第 9章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324
9.1 多媒體技術的基本知識 324
9.1.1 多媒體技術的概念 324
9.1.2 多媒體設備的種類 324
9.1.3 常用數碼設備的連接 324
9.2 多媒體基本應用工具的使用 325
9.2.1 畫圖工具基本使用 325
9.2.2 音頻播放和視頻播放 327
9.3 多媒體文件類彆和格式 328
9.3.1 圖片格式 328
9.3.2 音頻格式 328
9.3.3 視頻格式 328
9.4 數據壓縮 329
9.4.1 數據壓縮的概念 329
9.4.2 WinRAR的使用 329
9.4.3 處理 ZIP文件 331
附錄 Windows 8簡介 332
習題 334
參考文獻 360

精彩書摘

  第 1章計算機基礎知識
  學習目標
   瞭解計算機的發展史及各代計算機的特點
   瞭解計算機的分類
   瞭解計算機的主要特點及用途
   掌握計算機係統的組成原理,理解硬件係統及軟件係統的概念
   瞭解信息的基本概念,理解十進製、二進製、八進製及十六進製的概念及它們之間的轉換關係,瞭解 ASCII字符以及中文字符編碼
   瞭解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包括 CPU、內存、主闆、總綫及常用外部設備
  電子計算機是一種具有極快的處理速度、很強的存儲能力、精確的計算和邏輯判斷能力,由程序自動控製操作過程的電子裝置。
  1.1 計算機的基本概念
  1.1.1 計算機的發展史
  世界上第一颱真正意義上的電子計算機於 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取名為
  “電子數值積分器及計算機”(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簡稱 ENIAC。它是為美國軍方的彈道研究實驗室(Ballistic Research Laboratory)進行火炮的“射擊圖錶 ” (artillery firing tables)計算而設計的,是第一颱通用的、可編程的數字電子計算機。 ENIAC 的設計及建造由美國軍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資助,閤同於 1943年 6月 5日簽署,具體工作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的 Moore電子工程學院秘密進行,機器於 1946年 2月 14日完成並嚮外界公布,整個研究項目花費約 50萬美元。 ENIAC共用瞭 18000個電子管,重約 30噸,占地約 150平方米,耗電 150kW,如圖 1-1所示。
  ENIAC的結構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照機
  電係統設計的,要計算一個新的題目,就得將
  綫路重新搭接一次。 ENIAC的運算速度是每
  秒進行 5000次加法運算,功能遠不如今天昀
  普通的微型計算機,但在當時它已是運算速度
  的絕對冠軍,並且其運算的精度和準確度也是
  史無前例的。 ENIAC奠定瞭電子計算機的發
  展基礎,在計算機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
  義,它的問世標誌著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
  從 ENIAC誕生至今已有 60多年的曆史,圖 1-1 第一颱電子計算機 ENIAC 計算機也有瞭飛速的發展,根據其基本構成元件的不同,計算機經曆瞭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4個發展時代。
  1.第一代電子計算機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 1946~1957年)使用電子管作為主要電子器件;用穿孔卡片機作為數據和指令的輸入設備;主存儲器采用汞延遲綫和磁鼓;外存儲器采用磁帶機;使用機器語言或匯編語言編寫程序。其主要特點是體積大、重量大、性能低、能耗大、成本高,主要應用於軍事和科學研究領域。這一代的計算機的重要標誌如下:
   形成瞭以“馮?諾依曼原理”為基礎的電子計算機的基本結構。
   確定瞭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采用機器語言和匯編語言進行程序設計。
   首次采用
  CRT作為計算機的輸齣顯示。
  2.第二代電子計算機
  第二代電子計算機( 1958~1964年)使用晶體管作為主要電子器件;主存儲器采用磁芯;外存儲器開始使用硬盤。第二代電子計算機的主要特點是體積相對較小、功能強、可靠性高 ,除用於軍事和科學研究外,還用於數據處理和事務處理。這一代計算機的主要標誌如下:
   開創瞭計算機處理文字和圖形的新階段。
   開始有瞭係統軟件,提齣瞭操作係統的概念。
   程序設計開始使用高級語言,如 ALGOL、FORTRAN等。
   開始使用鼠標(1963年)作為輸入設備。
   開始有瞭通用機和專用機之分。
  3.第三代電子計算機
  第三代電子計算機( 1965~1970年)使用小規模集成電路( Small Scale Integration,SSI)和中規模集成電路( Medium Scale Integration,MSI)作為主要電子器件,主存儲器開始使用半導體器件,存儲容量進一步增大,而體積、重量、功耗則大幅降低。計算機開始廣泛應用於企業管理、輔助設計製造等多個領域。這一代計算機的主要標誌如下:
  運算速度高達幾百萬次。
  齣現分時操作係統。
  齣現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使程序設計功能增強。
  根據其性能將機器分為巨型機、大型機、中型機和小型機。
  4.第四代電子計算機
  第四代電子計算機( 1970年至今)采用大規模集成電路( Large Scale Integration,LSI)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VLSI)作為主要電子器件,使得計算機更加小型化、微型化。其主存儲器采用半導體存儲器;中央處理器( CPU)高度集成化;外存儲器進一步嚮容量大、體積小方嚮發展。在這期間, 1971年美國 Intel 公司研製成功 Intel 4004微處理器,並在此基礎上公布瞭世界上第一颱微型計算機 MCS-4;1981年,IBM 公司推齣的 16位 IBM PC微型計算機,使得微型計算機開始大量進入傢庭,也使得 PC成瞭個人計算機的代名詞。這一代計算機的主要標誌如下:
  操作係統不斷完善,應用軟件的開發成為現代工業的一部分。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計算機的應用滲透到更多的領域。
  計算機的發展進入瞭以網絡為特徵的時代。
  1.1.2 計算機的分類
  計算機分類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按計算機處理數據的方式分
  (1)數字計算機:參與運算的數值用斷續(不連續)的數字量錶示,其運算過程按數字位進行計算,速度快、精確度高。現代計算機一般就是指數字計算機。
  (2)模擬計算機:參與運算的數值由不間斷的連續量錶示,其運算過程是連續的。模擬計算機由於受元器件質量影響,計算精度較低,應用範圍較窄,目前已很少生産。
  (3)數模混閤計算機:既可以接收、處理和輸齣模擬量,也可以接收、處理和輸齣數字量。
  2.按計算機使用範圍分
  (1)通用計算機:通用計算機適應性很強,應用麵很廣,但其運行效率、速度和經濟性依據不同的應用對象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2)專用計算機:針對某類問題能體現齣昀有效、昀快速和昀經濟的特性,但它的適應性較差,不適用於其他方麵的應用。一般在導彈和火箭上使用的計算機很多是專用計算機。
  3.按計算機規模分
  (1)巨型機:巨型計算機是一種超大型電子計算機。具有很強的計算和處理數據的能力,主要特點為高速度和大容量,配有多種外部和外圍設備及豐富的、高功能的軟件係統,主要用於大型科學與工程計算和大規模數據處理。著名的機器有美國的 CM-Z、CM-5、nCUBE等機器。中國的銀河係列計算機也屬於此類。
  (2)大中型機:大中型機具有很高的運算速度和很大的存儲容量,主要應用於大中型企業、計算中心和計算機網絡。
  (3)小型機:一般是指介於 PC服務器和大型機( Mainframe)之間、擁有 8路~32路處理器能力的服務器産品。小型機是封閉專用的計算機係統,一般每個廠傢的小型機的處理器、 I/O總綫、網卡、顯示卡、 SCSI卡和軟件都是特彆設計的,並有各個廠傢的專利技術 ,所以一般不能通用。
  (4)微型機:一般來說,微型計算機是使用微處理器作為 CPU的計算機。這類計算機的另一個主要特徵就是占用很少的空間。桌麵計算機、遊戲機、筆記本電腦、Tablet PC,以及種類眾多的手持設備都屬於微型計算機。
  (5)工作站:工作站是介於微機和小型機之間的高檔微型計算機,其運算速度比微型機快,配備有大容量存儲器和大屏幕顯示器,具有較強的圖形圖像處理能力及較強的通信功能,主要用於圖像處理、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1.1.3 計算機的主要特點
  1.自動控製能力
  2.高速運算的能力
  現代計算機的運算速度昀高可達每秒幾萬億次,遠遠高於人類手工的運算速度。
  3.強大的記憶能力
  計算機可以在程序的控製下自動完成預定任務。
  計算機擁有容量很大的存儲設備(內存和外存),不但可以存儲程序,也可以存儲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用於進行各種分析處理,以滿足不同的需求。
  4.計算精度高
  計算機的計算精度與 CPU的字長有關,字長越長,計算機能處理的有效數字越多,計算精度也就越高。目前,微型計算機的 CPU 字長已經達到 64位,通過運用計算技巧等技術手段,可以獲得韆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甚至更高的精度。
  5.邏輯判斷能力
  計算機可以依靠軟件的功能進行邏輯判斷,因此具有邏輯判斷能力。
  6.通用性
  計算機能夠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的應用,具有很強的通用性。這主要體現在軟件上,隻要安裝(或使用)不同的軟件,就可以解決不同的問題。
  1.1.4 計算機的主要用途
  1.科學計算
  科學計算是指應用計算機處理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中所遇到的數學計算。應用計算機進行科學計算,如人造衛星軌道的計算、航天飛機飛行、天氣預報、地質勘探和建築設計等,可為問題求解帶來極高的速度,需要幾百名專傢幾周、幾月甚至幾年纔能完成的計算,使用計算機隻要很短的時間就可得到正確結果。
  2.數據處理(信息處理)
  信息處理是對原始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分類、選擇、存儲、製錶、檢索、輸齣等加工的過程。信息處理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重要方麵,涉及的範圍和內容十分廣泛。如自動閱捲、圖書檢索、財務管理、生産管理、醫療診斷、編輯排版、情報分析等。
  3.實時控製
  實時控製是指及時搜集檢測數據,按昀佳值對事務進行的調節控製,如工業生産的自動控製。利用計算機進行實時控製,既可提高自動化水平,保證産品質量,也可降低成本,減輕勞動強度。
  4.計算機輔助係統
  計算機輔助係統可幫助人們更好地完成各種任務。例如,計算機輔助設計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計算機輔助製造 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計算機輔助工程 CAE(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計算機集成製造係統 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計算機輔助教學 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等。
  5.人工智能
  利用計算機模擬人類智力活動,以替代人類部分腦力活動,這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學科方嚮。第五代計算機的開發將成為智能模擬研究成果的集中體現。具有一定“學習、推理和聯想”能力的機器人的不斷齣現,正是智能模擬研究工作取得進展的標誌。智能計算機作為人類智能的輔助工具,將被越來越多地用到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
  6.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閤産生瞭計算機網絡,使計算機從獨立的單機進入瞭相互連接的網絡化時代,實現瞭所連接的計算機之間相互通信和資源共享。網絡進一步強化瞭計算機的功能,網絡中應用的多樣化使計算機的使用更加廣泛。
  7.多媒體計算機係統
  多媒體技術就是計算機綜閤處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視頻等多種媒體的技術,使多種信息建立邏輯連接,集成為一個係統,具有集成性、實時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多媒體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將現代聲像技術和通信技術融為一體,其應用領域十分廣泛。近年來,多媒體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多媒體係統的應用更以極強的滲透力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遊戲、教育、檔案、圖書、娛樂、藝術、股票債券、金融交易、建築設計、傢庭、通信等。
  1.2 計算機係統的組成
  雖然計算機的種類繁多,在規模、價格、復雜程度及設計技術等方麵有很大的差彆,但各種計算機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美籍匈牙利數學傢馮?諾依曼於 1946年提齣瞭 3個計算機設計的基本思想(馮?諾依曼原理):
  采用二進製形式錶示計算機的指令和數據。

前言/序言


《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這本教材,旨在為初學者係統地構建計算機知識的堅實根基。它並非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一扇通往數字世界大門的鑰匙,引導讀者循序漸進地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概念、操作技能以及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 一、 基礎概念的清晰闡釋:打開認知之門 本書的開篇,便如同為讀者鋪就一條平坦的學習之路。我們首先深入淺齣地介紹計算機的起源與發展曆程,讓讀者瞭解這項偉大發明如何從笨重的機器演變為如今無處不在的智能設備,從而培養對計算機科學的初步敬畏感和探索欲。 接著,教材會詳細講解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從中央處理器(CPU)作為“大腦”,到內存(RAM)和外存(硬盤、固態硬盤)的協同工作,再到輸入設備(鍵盤、鼠標)和輸齣設備(顯示器、打印機)如何實現人機交互,每一個組件的功能和相互關係都會被清晰地梳理。我們不會止步於羅列名詞,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圖示,幫助讀者理解這些硬件部件在整個計算機係統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完成復雜的計算任務。例如,我們會將CPU比作流水綫上高效工作的工人,將內存比作工人手邊的臨時工作颱,將硬盤比作倉庫,以此來形象地解釋它們的功能和效率差異。 在軟件層麵,本書會深入淺齣地剖析操作係統的作用,它是連接硬件與應用程序的橋梁。讀者將瞭解不同操作係統的特點(如Windows、macOS、Linux),以及它們如何管理計算機資源、提供用戶界麵、運行各類應用程序。我們還會講解文件係統的工作原理,包括文件和文件夾的創建、管理、存儲和檢索,這是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礎。 網絡基礎知識也是本書的重點。從互聯網的由來和發展,到TCP/IP協議族的基本概念,再到IP地址、域名解析(DNS)等核心組成部分,都將以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讀者將學習到如何連接網絡,如何理解不同的網絡連接方式(如寬帶、Wi-Fi),以及互聯網如何改變瞭我們的信息獲取方式和溝通模式。 二、 核心技能的實操演練:掌握操作之道 理論知識的掌握是基礎,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則是本書的核心目標之一。教材為讀者精心設計瞭一係列貼近實際的練習和案例,引導讀者親自動手,在實踐中鞏固所學。 文字處理是計算機應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本書將詳細介紹一款主流的文字處理軟件(例如,Microsoft Word 或 WPS Office),從文檔的創建、編輯、排版,到格式設置、插入圖片、錶格,再到長文檔的導航和審閱功能,每一個步驟都會有詳盡的圖文教程和操作指導。讀者將學會如何製作齣專業、美觀的報告、論文、簡曆等各類文檔,提升工作和學習效率。 電子錶格的應用在數據處理和分析領域至關重要。本書將以一款主流的電子錶格軟件(例如,Microsoft Excel 或 WPS錶格)為例,教授讀者如何創建、編輯和管理錶格數據。從基礎的單元格操作、公式和函數的使用(如求和、平均值、條件判斷等),到圖錶的創建和美化,再到數據的排序、篩選和透視錶分析,都將一一講解。讀者將能夠運用電子錶格進行財務報錶製作、數據統計分析、項目進度跟蹤等,將繁雜的數據變得井井有條。 演示文稿製作是信息傳達和溝通的有效工具。本書將引導讀者掌握一款演示文稿軟件(例如,Microsoft PowerPoint 或 WPS演示),學習如何設計富有吸引力的幻燈片,包括文本、圖片、圖錶、多媒體元素的添加與組閤,動畫和切換效果的應用,以及如何進行演示和放映。讀者將能夠製作齣清晰、生動、富有感染力的演示文稿,在會議、講座、答辯等場閤自信地展示自己的觀點。 數據庫基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書將介紹數據庫的基本概念,例如錶、記錄、字段、主鍵等,並可能演示如何使用一款簡單的數據庫管理係統(例如,Access 或 SQLite),學習如何創建數據庫、設計數據錶、進行數據的錄入、查詢和基本管理。這有助於讀者理解結構化數據的存儲和檢索方式,為後續更復雜的應用打下基礎。 三、 跨領域應用的拓展:感受數字的力量 《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不僅關注計算機本身的運作,更注重展示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實際應用,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和未來職業規劃。 在信息檢索與管理方麵,本書會教授讀者如何利用搜索引擎高效地查找所需信息,如何評估信息來源的可靠性,以及如何利用各種工具(如筆記軟件、雲存儲)進行個人信息的整理和備份。這對於信息爆炸的時代尤為重要。 在多媒體技術方麵,本書將簡要介紹圖像、音頻、視頻等基本多媒體文件的格式和處理方法,可能涉及一些基礎的圖片編輯或視頻剪輯軟件的入門介紹,讓讀者瞭解如何處理和創作簡單的多媒體內容。 在計算機安全方麵,本書會強調數據安全的重要性,教授讀者如何設置強密碼,如何識彆和防範網絡釣魚、病毒和惡意軟件,如何進行數據備份與恢復,以及如何保護個人隱私。這不僅是技術技能,更是數字公民的必備素養。 此外,教材還會觸及辦公自動化(OA)係統的基本概念和應用,介紹電子郵件的規範使用,以及一些常見的在綫協作工具。這些內容旨在幫助讀者將所學的計算機技能融入日常的學習和工作流程中,提升整體效率。 四、 學習方法的指導與未來展望:持續成長的動力 本書的編寫風格注重循序漸進,語言力求通俗易懂,輔以大量的圖示和實例,讓學習過程更加輕鬆愉快。每一章的末尾都附有習題和思考題,鼓勵讀者迴顧和鞏固所學知識,並引導他們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閤。 更重要的是,《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並非學習的終點,而是一個起點。本書的結尾會簡要展望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趨勢,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鼓勵讀者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不僅讓讀者掌握一套實用的計算機技能,更能培養他們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在未來的數字時代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是一本集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於一體的教材。它緻力於為每一位初學者提供一個係統、全麵、易學的學習平颱,讓他們能夠自信地駕馭計算機,感受數字技術的無限可能,並在信息化的浪潮中乘風破浪。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到來,徹底改變瞭我對“學習”這件事的看法。我一直覺得技術類的書籍都應該像冷冰冰的說明書,充斥著我看不懂的術語和晦澀的公式。然而,《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卻給瞭我一個天大的驚喜。它以一種近乎講故事的敘述方式,帶領我一步步探索計算機的奧秘。我從未想過,原來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電腦,背後竟然蘊含著如此精妙的設計和邏輯。書裏對於操作係統的工作原理的講解,我更是讀得津津有味,仿佛親眼目睹瞭指令如何被執行,文件如何被存儲和檢索。而且,它並非照本宣科,而是巧妙地融入瞭作者對計算機發展史的思考,以及對未來趨勢的展望,這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技術,更是在瞭解一個不斷進步的領域。讀完這本書,我不再對那些復雜的計算機操作感到畏懼,反而充滿瞭探索的興趣。我甚至開始主動去瞭解一些我之前從未觸及過的領域,比如編程和數據分析,這都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意外收獲。

評分

我一直對科技領域抱有一絲疏離感,總覺得那是屬於少數“技術宅”的領域,與我等普通人無關。直到我偶然翻閱瞭《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我纔意識到自己有多麼片麵。這本書並沒有使用那些高高在上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樸實、貼近生活的方式,闡述瞭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和應用。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關於數據存儲和處理的講解,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我們在電腦上操作的速度會有差異,為什麼文件會占用不同的空間。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計算機發展曆程的小故事,讓我對這個領域的演進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閱讀過程中,我不再是被動地灌輸知識,而是積極地去思考,去聯係自己平時的使用習慣。這本書讓我明白,計算機並非高不可攀,它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而理解它,也並非難事。

評分

這本書簡直打開瞭我對計算機世界的新認知!我一直以為計算機就是個“會算數”的機器,頂多再玩玩遊戲上上網。可翻開《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我纔發現自己有多麼“井底之蛙”。它不像我之前看過的那些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易懂的方式,一點點剝開瞭計算機的神秘麵紗。從最基礎的硬件構成,到操作係統如何管理一切,再到各種軟件應用的原理,它都講得有條不紊,而且充滿瞭啓發性。我尤其喜歡它舉的那些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用“廚房”來比喻CPU,用“書架”來形容內存,一下子就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瞭。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像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對話,他總能在我睏惑的地方及時點醒,讓我恍然大悟。特彆是關於網絡安全的那部分,講得既深入淺齣又實用,我感覺自己以後上網都會更小心謹慎瞭。總之,這本書不僅僅是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工具,更是一次思維的啓迪,讓我對這個數字時代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最滿意的一本。我一直以為計算機知識離我生活很遙遠,以為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瞭。但《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的齣現,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引路人,用最接地氣的方式,將計算機這個龐大而復雜的體係,拆解成瞭一個個易於理解的部分。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每一個概念的闡釋都十分到位,不會讓你覺得遺漏瞭什麼,也不會讓你覺得信息過載。從硬件的組成到軟件的運作,再到信息安全和網絡技術,每一個章節都緊密聯係,層層遞進。我曾經對網絡攻擊和病毒防護一直感到恐懼,讀完相關的章節後,我纔明白它們是如何運作的,也學會瞭如何保護自己。這種知己知彼的感覺,真的讓人非常有安全感。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棒,通俗易懂,又不失嚴謹,讀起來絲毫沒有壓力,反而充滿瞭樂趣。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從“門外漢”變成“半個內行”的神奇讀物。我之前對計算機的認知,僅限於開關機、瀏覽網頁和使用Office軟件。而《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版)》就像一本百科全書,為我揭示瞭計算機世界的廣闊與深邃。它以一種非常係統化的方式,將我腦海中零散的關於計算機的概念串聯瞭起來。從最基礎的二進製運算,到復雜的網絡協議,再到各種應用軟件的設計思想,它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操作係統時,將各種進程和綫程比作“流水綫上的工人”,這樣的比喻生動形象,讓人印象深刻。而且,書中還提供瞭很多實踐性的建議,讓我知道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的信息安全。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都發生瞭一些變化,對科技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瞭。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是正版得~

評分

不錯,包裝的很好

評分

不錯,包裝的很好

評分

嗬嗬噠,新書就這b樣,二手的?

評分

書挺好的,應該是正版,滿意

評分

書挺好的,應該是正版,滿意

評分

是正版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