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經洞的開窟、敦煌文獻的發現和敦煌學的誕生,已經100周年瞭。
評分 評分在西方和日本的科考、探險、考古學傢們劫掠敦煌西域文物的狂潮中,法國探險傢、語史學傢、東方學傢和漢學傢伯希和的西域探險,則頗為引入注目。
評分 評分1903年伯希和將元周達觀著《真臘風土記》翻譯成法文並加注釋在巴黎齣版。
評分譯者的話
評分1906年6月15日,伯希和與軍醫Louis Vaillant和攝影師Charles Nouette一起從巴黎齣發前往中亞探險。3人乘火車經莫斯科和塔什乾進入瞭中國的領地新疆。探險隊8月末到達喀什,在俄羅斯總領事館逗留瞭一陣子。中國的官員對伯希和流暢的中文感到吃驚,並為探險隊提供瞭各種各樣的方便。探險隊離開喀什,第一站到達瞭圖木舒剋村,然後前往庫車。
評分探險隊一行於1909年10月24日迴到巴黎。不過伯希和意外地受到瞭遠東學院同事們激烈的指責,說探險隊浪費公款並帶迴瞭僞造的文件。他們認為英國的斯坦因已經拿走瞭敦煌所有的文獻。後來斯坦因於1912年齣版瞭《探險旅行記》,宣布還有大量的文件被留在敦煌,對伯希和的疑惑纔消釋。此後,伯希和發錶瞭《敦煌韆佛洞》等多部論文,對漢學帶來很大的影響。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