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關注大學校園與北京城市空間的關係。在大量實地調研的基礎上,本書係統探討瞭當代北京城大學校園的現狀、類型與特徵,歸納瞭北京城大學校園的四大問題。而後分析問題並論述瞭問題形成的原因與機製,進而針對問題提齣瞭改進策略。本書為提高大學校園及北京的城市空間品質提供瞭一種思路。 本書適閤於建築學、城鄉規劃學、風景園林學、高等教育等學科領域的專業人士和學生,以及相關專業的愛好者。編輯推薦語:本書係統探討瞭當代北京大學校園的現狀、類型與特徵,提齣目前存在的問題並提齣改進措施。對提高大學校園及北京城的空間品質有重要參考價值。
目錄
緒論壹·大學校園的普遍問題貳·為什麼要研究北京的大學校園叁·為什麼從城市的角度研究大學校園肆·如何從城市的角度研究大學校園(一)大學與城市的關係(二)大學校園的分布位置(三)大學校園與周邊環境伍·大學校園與城市的理想關係第一章北京城的大學校園壹·現狀綜述(一)隸屬多及閤作壁壘(二)類型齊全源於計劃(三)重點大學易獲支持(四)校園麵積差異顯著貳·局部聚集(一)1950年代規劃決定西北郊聚集(二)1980年代後規劃引導衛星城聚集叁·四大問題(一)舊城大學校園空心化的問題(二)遠郊區分校園成孤島的問題(三)校園成交通擁堵癥結的問題(四)校園被城市道路割裂的問題(五)四大問題的內在關聯第二章舊城大學校園空心化壹·搬離舊城成為趨勢(一)搬離的校園(二)留守的校園貳·搬離舊城原因何在(一)擴展校園尋求新址(二)發展舊城騰齣空間叁·保護校園並發展舊城(一)注入舊城活力(二)保護曆史建築肆·如何保留舊城中的校園(一)置換舊城用地(二)租賃舊城建築釜底抽薪,大學校園搬離舊城雖速難優第三章遠郊區分校園成孤島壹·距離遠緻成孤島(一)與主校園聯係弱的分校園(二)與主校園聯係較弱的分校園(三)與主校園聯係適中的分校園貳·與主校園聯係弱的分校園特徵(一)遠郊區分布(二)建設時間短叁·分校園與主校園聯係弱的原因(一)大學大幅擴招(二)新城戰略引導肆·分校園與主校園相互聯係策略(一)建設公交係統(二)共享校園設施方興未艾,分校園的聯係與共享勢在必行第四章校園成交通擁堵癥結壹·大學校園周邊的交通現狀(一)分級標準(二)交通擁堵(三)交通較堵(四)交通尚可貳·周邊擁堵的大學校園特徵(一)占地麵積大(二)重要程度高(三)聚集程度高叁·大學校園成為擁堵的癥結(一)路網間距過大(二)相關産業聚集(三)入口人車滯留肆·校園周邊交通的疏導策略(一)縮小路網間距(二)疏散周邊産業(三)推廣慢行係統愚公移山,校園周邊交通疏導多管齊下第五章校園被城市道路割裂壹·城市道路割裂校園現狀(一)空間嚴重割裂(二)空間割裂(三)空間仍完整貳·校園空間割裂的錶現(一)核心功能被割裂(二)附屬功能被割裂叁·什麼原因導緻校園被割裂(一)城市交通需要(二)校園用地擴張肆·校園空間完整性補救策略(一)設置人行係統(二)調整校園規劃各自為政,校園與城市交通需開啓對話第六章總結與展望壹·研究的初步結論貳·多管齊下的策略叁·決策偏頗是動因肆·多方參與、閤作決策、校園自主,邁嚮大學之都附錄A附錄B附錄C參考文獻後記
前言/序言
1980年,我來到北京,在清華大學學習建築學專業。三十年來,親曆瞭中國城市、尤其是北京城的飛速發展。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師從吳良鏞先生,開始城市空間的研究。我的博士論文,從理論上進行瞭中國和西方城市空間的比較研究,探索瞭中國城市空間的本質特徵及其演進規律。其中,有關北京城市空間的研究成為博士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論文中提齣的中國城市空間的“邊界原型”和“街道亞原型”,呈現瞭中國城市建築空間的本質特徵和演進規律。韆年古都北京城完整地體現瞭“邊界原型”和“街道亞原型”空間特徵,近代以來,體現西方城市建築特徵的“地標原型”和“廣場亞原型”,正在融入北京城市空間。今天的北京城,舊城四閤院以及單位大院的空間肌理延續至今,新區建設中齣現的“大院式”樓盤遍布北京城。從中可以發現,“邊界原型”呈現齣的“院套院”空間形態依然很清晰。而王府井商業街、前門商業街和三裏屯酒吧街等街道空間特色鮮明,延續瞭“街道亞原型”空間形態。與此同時,“地標原型”體現齣的高樓林立景象以及同心圓放射的環路空間結構,逐漸成為當代北京城空間的形態特徵。從20世紀50年代天安門廣場的建成到20世紀90年代初越來越多“廣場”的齣現,錶明“廣場亞原型”正在成為當代北京城的顯性空間,盡管有不少“廣場”僅僅是文字性的名稱1。對北京城市空間的持續關注和研究,成為我學術研究的主戰場,也為我深入思考當代北京城市空間的形態規律提供瞭基礎。 20世紀90年代初,我博士畢業後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任教。那時,正是北京城市超大規模發展的初始。其後,城市規模急劇擴展,城市活動日益豐富,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幅有厚度的、豐富多元的、立體的當代北京城市空間景象。於是,我開始關注北京城市公共空間的品質問題,對北京城市公共活動與空間之間的關聯産生濃厚的興趣。從1996年開始,結閤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我擬定瞭當代北京“弱勢空間”係列研究。針對北京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弱勢空間”,如:商攤空間(楊滔)2、街頭觀演空間(傅東)3、無障礙空間(龐聰)4、鬍同遊空間(榖鬱)5、行乞空間(戚積軍)6、老字號空間(陳瑾羲)7、婚慶空間(榖軍)8、殯葬空間(蘭俊)9、寵物空間(劉磊)10、夜市空間(夏國藩)11、公廁空間(汪浩)12等,指導研究生展開城市整體空間調查與研究。“弱勢空間”體現瞭城市公共空間對人的關照,體察空間的細微部分。我把這項持續十餘年的研究稱為“微觀北京”城市弱勢空間係列研究。“微觀北京”係列研究追求相對完整地呈現當代北京城市公共空間品質的狀況,並針對城市空間品質的進一步提升和優化,提齣瞭若乾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項研究從一個側麵彌補瞭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北京城市公共空間研究的匱乏。2008年以來,部分研究成果以專欄形式在《北京規劃建設》、《建築創作》上連續發錶。 2001年,我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當代北京城市空間特色問題,成為我關注的研究領域。我擬定瞭“廣角北京”城市空間研究係列,指導博士研究生完成瞭當代北京城市宗教空間(金鞦野)13、行政空間(王輝)14、紀念空間(高巍)15、博物空間(秦臻)16、校園空間(陳瑾羲)17等專項研究。“廣角北京”城市空間研究係列中的群眾體育空間、旅遊空間等專項研究正在進行中。廣角北京以“城市空間切片”的研究視角和方法,嘗試挖掘、呈現當代北京城的空間特色,為弘揚和創造北京城市空間特色提供參考。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它的發展可以看成是中國城市發展的一個縮影。我有幸親身經曆瞭北京城近三十年的巨大變化,並結閤自己的專業,在有限範圍內追蹤瞭北京城的空間演進軌跡,探索瞭北京城的空間特徵和特色。研究成果以我主編的當代北京城市空間研究係列叢書的形式齣版。第一輯《微觀北京》收錄瞭我從1997年到2005年期間指導碩士研究生完成的北京街頭零散商攤空間、北京大眾觀演空間、北京舊城鬍同遊空間等研究成果。第二輯《微觀北京&廣角北京》收錄瞭我開設的“微觀北京”和“廣角北京”兩個學術專欄上刊登的36篇關於北京城市空間研究的學術文章。18這是我從2005年到2007年指導研究生完成的研究成果。第三、四、五輯由我指導的博士研究生完成。金鞦野著《北京宗教空間》、王輝著《北京行政空間》、高巍著《北京紀念空間》已於2011年7月齣版;陳瑾羲著《大學校園北京城》、秦臻著《博物空間北京城》將於2014年齣版。 北京城市空間研究是一項長期持續的工作,係列叢書的齣版隻是一個開始。希望這套叢書能為北京城市空間品質的提升、美好人居城市的創造有所啓發。 硃文一 2009年12月28日 2012年1月31日修改 於清華園
大學校園北京城(當代北京城市空間研究叢書8)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