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1929年,北大学生曾开会“以朱希祖、马裕藻两主任把持学校,不图进步,请当局予以警告。”1930年,北大史学系学生散发《全体学生驱逐主任朱希祖宣言》,列举罪状三大纲十四条,并致函朱希祖,迫其辞职(37)朱希祖辞职后,傅斯年接任,得以引进钱穆、蒙文通。后有传言,运动学生的背后正是傅斯年。这些公案一时无从清理,只是由此可见其势力之一斑。
评分学术史,并不好写,书名虽是说研究国学,其实更多篇幅讨论的是国学家
评分趁双十一搞活动,果断入手
评分好书经典好书经典好书经典好书经典
评分为什么说“某籍某系”遭受非议颇多呢?在桑兵看来,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学术水平不够,往往名声大于水平。这一点,站在时过境迁后的今天来看,的确如此;二是在当时排挤异类,把持北大教职和教育部要职。尤其是这批学者反对军阀,赞同北伐,北伐胜利后不少进入教育部。“主要指当时浙江籍人士把持北京教育界和学术界,占据要津而贡献水平不称其职”(33)可举数卦:
评分主流之外,其他自然可以认为是支流。比较重要的,有近来颇被提起的“蜀学”,即蒙文通等;有盘踞在南京高师等的“学衡”,自八十年代以来已经逐渐被认为是立场中立、学术主张切实的派别;有钱穆,钱穆是不做“史料学”的史家,与当时弥漫着东方学气息的史语所相比,钱穆也是非主流,不然他也不会直到1968年才成为中研院院士等。越列举越多,其实所谓的“支流”比所谓的“主流”不仅数量多得多,而且主张也大都较为平和,国学与西学的冲突也没有所谓“主流”派那么激烈。激烈的反传统、过正式的矫枉,可能恰恰是“主流”之所以成为“主流”的原因之一吧。
评分为什么说“某籍某系”遭受非议颇多呢?在桑兵看来,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学术水平不够,往往名声大于水平。这一点,站在时过境迁后的今天来看,的确如此;二是在当时排挤异类,把持北大教职和教育部要职。尤其是这批学者反对军阀,赞同北伐,北伐胜利后不少进入教育部。“主要指当时浙江籍人士把持北京教育界和学术界,占据要津而贡献水平不称其职”(33)可举数卦:
评分书很不错,支持京东好货!
评分桑兵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再版亦是经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