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成长档案·外婆桥心语:小不点大豆子和外婆

三代人的成长档案·外婆桥心语:小不点大豆子和外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蕴,文沁,文弘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家庭教育
  • 成长记录
  • 童年回忆
  • 外婆的爱
  • 三代同堂
  • 情感故事
  • 生活点滴
  • 温暖治愈
  • 绘本故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1175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213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三代人的成长档案·外婆桥心语:小不点大豆子和外婆》分上下两卷。上卷“成长的心灵丝雨”,第一篇是小作者点点在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记录了她从刚刚学会写字、唱顺口溜,到童眼看周围的人和事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第二篇是小作者豆豆在中学校园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历练中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感悟。两个部分80多篇小文,写的多是生活点滴,文笔稚气未脱,但篇篇真情实感,活脱脱勾勒出了未成年人的成长历程。她们的生活历程、学习历程以及心理历程、情感历程,种种经历虽是个体的,却能使人在字里行间体会到未成年人成长的一般规律。下卷“外婆的百招闲话”,由外婆提出她在当妈妈、外婆和社会家庭教育工作者中遇到的100个问题,然后根据自己几十年的实践和研究得到的体验,对话题进行破解,阐述了作为孩子成长的教育者、引导者的家长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这里涉及家长如何确立为国育儿的理念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问题;涉及家庭如何按照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问题;涉及家长如何争取学校和社会的力量,营造孩子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的问题等等。每篇文章均以拾碎、话题、闲话三个部分组成,从现象说起,抓住话题,深入剖析,提出应对招数。虽是碎语,实非小事;虽为闲话,实为良方。

目录

上卷 成长的心灵丝雨
卷首语——两个妈妈的话
第一篇 小不点发芽了
第一章 发芽芽(年级)
1.过新年
2.你瞧,你瞧!
3.护蛋日
4.画龙点睛
5.捡垃圾节
6.我最开心的事
7.小猫钓鱼公司
第二章 成苗苗(二年级)
8.奥运就在我身边
9.节约用水
10.暑假里的数学故事
11.青岛之旅
12.我的好朋友苏月
13.《波斯王子——时之刃》观后
14.印象最深的老师
15.“点点牌”多功能文具架说明
第三章 长茎茎(三年级)
16.学钢琴的快乐
17.老师,我想对你说
18.最难忘的堂课
19.游记
20.我
21.外婆的绝招
22.五月槐花醉童心
23.童话故事
24.我的发现
25.爸爸的爱
26.妈妈你听我说
27.端午节的风俗
28.上海欢乐之旅
29.世博会中的快乐数学
第四章 叶茂茂(四年级)
30.十岁那年的事儿
31.“两会”采访记
32.晨会,我利用好了吗?
33.变废为宝,变害为利
34.孝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
35.小笼包
36.德国音乐体验之旅
37.我们的环保课老师
38.冬雪
39.我们家的植物
40.我的绝活
41.为建设绿色家园出力
第五章 开花花(五年级)
42.我的三个奖杯
43.少儿模特大赛中的数学
44.连岛的奇遇
45.萤火虫的启示
46.“轻便活动浴帘”制作说明
47.三代人的琴梦
48.从琴梦中看世界
49.找年味
第六章 结果果(六年级)
50.民俗节
51.我爱上了跳高
52.冬季的校园
53.价码中的奥妙
54.做陶器
55.请保护弱小的它们
56.果子狸该不该杀?
57.我的姐姐
58.年龄差
59.学当雷锋的滋味
60.穿越历史之旅
第二篇 大豆子有心了
第一章 校园心语
1.初中三年规划
2.书香作伴
3.在这里
4.不该丢失的睡眠
5.在压力面前
6.拥抱我的朋友
7.流畅的音乐流淌
8.《西游记》读后感
9.学会说“不”(小小说)
10.有种不寻常叫寻常
11.我的艺术梦
1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3.关系
第二章 摇篮情结
14.留下脚印串串
15.生命中的第朵浪花
16.我的反思和愤怒
17.送给外婆的生日礼物
18.场梦后的我
19.死亡是笔财富
20.翠屏的雪仗
21.制作“拨云见日”有感
22.换位(小小说)
第三章 人生感悟
23.让心灵站立需要种胸怀
24.恐怖的瞬间
25.女子十米气枪预赛
26.龙清泉的奥运
27.生活需要调料
28.牙套
29.闯关东
30.有失才有得
31.生与义
32.让“心”逃离城市
33.读“我”
34.保持自我
35.学会反思
36.青春不朽

下卷 外婆的百招 闲话
卷首语——外婆的导言
开篇 朝阳从家庭中托起
第二篇 自塑称职父母的形象
第1招 定好角色位置
第2招 在称职上下工夫
第3招 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
第4招 树立父母的威信
第三篇 搭建永不堵塞的心桥
第5招 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第6招 多一点真正的关爱
第7招 客观评价孩子的好坏
第8招 理解孩子的需要
第9招 多给孩子一点尊重
第10招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第11招 引导孩子与父母交流
第12招 变不听话为听话
第13招 优化亲子关系
第14招 给孩子生活注入活力
第15招 让孩子在活动中成长
第四篇 培育大写人的品稍
第16招 把德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第17招 及时抓好人生观教育
第18招 指导孩子确立理想
第19招 在孩子心中播下爱国的种子
第20招 从小培养服务意识
第21招 教会孩子以诚信立身
第22招 进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第23招 指导孩子从小遵纪守法
第24招 让孩子懂得“勤”与“俭”
第25招 指导孩子学会理财
第26招 指导用好“零花钱”
第27招 不要让压岁钱放野马
第28招 让孩子真正美起来
第29招 医治孩子撒谎病
第30招 指导孩子学会人际交往
第31招 让孩子乐于付出,学会合作
第32招 指导孩子懂得如何择友
第33招 让孩子品尝劳动的欢乐
第34招 教给孩子听不同意见的技巧
第35招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第五篇 开启心灵的窗户
第36招 塑造健全的人格
第37招 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38招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第39招 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感
第40招 培育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41招 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第42招 帮助孩子克服自私心理
第43招 将“行”字装进孩子心中
第44招 进行抗挫力的培养
第45招 关注孩子性早熟
第46招 减轻孩子在学习中的心理负担
第47招 进行考试心理辅导
第48招 巧用激励法
第六篇 传递智慧门的金钥匙
第49招 引领孩子崇尚科学
第50招 指导孩子自己学
第51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52招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53招 指导孩子搞好预习
第54招 训练孩子上课专心
第55招 指导孩子当作业的主人
第56招 指导孩子提高作业质量
第57招 帮助孩子克服粗心的坏习惯
第58招 传授期末复习中的要诀
第59招 分科指导有效复习
第60招 正确应对孩子考前的索取
第61招 教给孩子考试中的应对法
第62招 正确对待考后的短信息
第63招 发挥考试分数的效应
第64招 把孩子变得聪明起来
第65招 指导孩子学会观察
第66招 帮助有效记忆
第67招 指导科学思维
第68招 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第69招 教给孩子读书的窍门
第70招 指导选择有价值的书
第71招 引导从书中吸取营养
第72招 保护创新积极性
第73招 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
第74招 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遨游
第75招 指导过好中小学衔接关
第76招 导引跨好新的每一步
第77招 让孩子在寒假中放飞
第78招 指导科学安排暑假学习活动
第七篇 锤炼健康的体魄
第79招 让孩子的生活充满生机
第80招 开展家庭体育锻炼
第81招 开展家庭文娱活动
第82招 当好孩子的保健医生
第83招 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84招 进行考前的健康指导
第85招 指导孩子学会生活
第86招 指导孩子有序度假期
第87招 教会孩子珍爱生命
第88招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第八篇 营造快乐成长的伊甸园
第89招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90招 优化家庭文化建设
第91招 整合家庭的教育力量
第92招 让孩子懂得孝敬长辈
第93招 给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机会
第94招 开展家庭艺术欣赏活动
第95招 合理发挥隔代教育的作用
第96招 和学校同步进行教育
第97招 指导孩子融人集体中
第98招 引领到社会大课堂去
第99招 指导孩子科学使用互联网
第100招 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

在时间的河岸,回响着童年的欢歌,铭刻着成长的印记 一本关于三代人情感纽带、生命轮回与心灵成长的故事。它不是泛泛而谈的人生哲学,也不是刻板的教育手册,而是将宏大的人生主题,浓缩于一个个鲜活的日常瞬间,一段段温情的对话,一个个稚嫩又充满力量的生命探索。本书以一种极其自然、贴近人心的方式,描绘了外婆、母亲(小豆子)以及女儿(小不点)三代女性之间,跨越时间与年龄的深厚联结。 外婆:智慧的源泉,岁月的沉淀 外婆,是故事中最具智慧的化身。她的岁月,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醇厚;她的目光,穿透了时光的迷雾,看见了生命的本质。她不是一个高高在上、说教式的长者,而是一个浸润在生活中的智者。她的智慧,体现在她对待生活点滴的从容不迫,体现在她与孙女沟通时的耐心与理解,更体现在她对生命 cycles 的洞察。 她也许有着一双布满皱纹却依然炯炯有神的眼睛,目光中流淌着岁月的慈爱和对世事的了然。她的双手,可能粗糙却温暖,曾抚育过儿女,也曾细致地为孙辈缝补衣衫,为家人烹制最家常却最美味的饭菜。她的言语,朴实无华,却句句珠玑,仿佛是从大地的深处生长出来,带着泥土的芬芳和生命的本真。 当小不点带着孩子特有的好奇与困惑,一次次闯入她的生活时,她不是简单地回答问题,而是引导孙女去发现,去体验。她会讲述过去的故事,那些关于她自己的童年,关于那个年代的艰辛与欢乐,关于她年轻时的梦想与坚持。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为小不点构建一个家族的根系,让她明白自己从何而来,自己的血脉里流淌着怎样的力量。 她对自然的敬畏,对季节变化的感知,对生命万物的关怀,都深深地影响着小不点。她可能会带着小不点去田间地头,辨认草木,倾听虫鸣,让孩子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生命的脉搏。她也会在她的人生旅途中,遭遇过失落与悲伤,但她总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种坚韧与豁达,正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她留给后代最深刻的教育。 她不强求小不点成为她期望的样子,而是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她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她的爱,是一种“放手”的智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更广阔的天地让孩子自由翱翔。她相信,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轨迹,而她能做的,就是用爱与智慧,为这轨迹的形成,提供最坚实的后盾。 小豆子(母亲):时代的印记,情感的桥梁 小豆子,作为连接外婆与小不点的中间代,承载着时代的变迁,也扮演着情感的传递者。她经历了外婆那个年代的某些特质,也同时在塑造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并将这一切体验传递给下一代。她的成长,可能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浪潮,有新观念的冲击,有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她可能是在一次次与母亲的交流中,逐渐理解了外婆的爱与智慧;也可能是在自己为人母后,才真正体会到养育一个孩子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更加懂得母亲的付出。她与外婆之间,既有血脉相连的亲密,也可能存在着代际沟通中的微妙隔阂,但最终,爱会消弭这些距离。 在与小不点的相处中,她既有母亲的本能关怀,也会带入自己成长的经验与感悟。她或许会纠结于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平衡,会思考如何在给予孩子自由的同时,也树立规矩。她可能也会从小不点身上,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些曾经的梦想,曾经的困惑,曾经的挣扎。 她与外婆的对话,是不同时代女性对生活、对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交流与碰撞。她们可能在一些问题上有相似的看法,也会在另一些方面产生分歧,但这些分歧,往往是成长的催化剂,让她们彼此更了解,也更懂得尊重。她是一个情感的“翻译者”,将外婆的深沉情感,以更易于被年轻一代理解的方式传递,同时也努力将小不点的天真烂漫、新奇想法,反馈给外婆,让外婆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她可能也会有自己的事业追求,有自己的生活烦恼,她在努力平衡家庭与工作,在为自己的生活打拼。她的身影,代表着现代女性的坚韧与担当,她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家庭的幸福贡献力量。她与外婆的相处,是两代女性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相互扶持,她们共同构筑了一个温暖的家,也共同见证着生命的延续。 小不点:纯真的目光,无限的可能 小不点,是故事中最灵动的色彩。她的世界,充满了新奇与探索。她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举动,都如同最纯粹的生命之歌。她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她从外婆和母亲那里,汲取着爱与养分,也用她特有的方式,为这个家带来新的活力与惊喜。 她可能像一颗种子,在亲情土壤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她对外婆的依赖,对母亲的依恋,是对生命中最原始、最本真的情感的展现。她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欢笑,也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哭泣,她的情绪真实而鲜活,她的好奇心永不枯竭。 她对世界的观察,是 unfiltered 的,她会用孩子特有的视角,去解读大人们的世界。她可能会问一些让大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触及到事物最根本的原理。她对自然的亲近,对动物的喜爱,对新事物的渴望,都是生命力的最佳体现。 她的成长,是三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晶。外婆的智慧,为她指引方向;母亲的关爱,为她遮风挡雨;而她自己的活力与探索,则为这个家庭注入源源不断的希望。她从祖辈那里,学习着爱与责任,也从同辈身上,感受着友谊与分享。 她的童年,可能充满了外婆的故事,母亲的陪伴,以及自己无拘无束的玩耍。这些经历,将成为她未来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塑造她的品格,开阔她的视野。她就像一幅尚未完成的画卷,在三代人的共同描绘下,逐渐展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风采。 “外婆桥”:情感的连接,生命的轮回 “外婆桥”,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它更象征着一种情感的连接,一种生命的轮回。它可能是外婆口中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曾经去过的地方,一个承载着童年回忆的场景。它更是三代人之间,情感与精神的传递通道。 外婆通过“外婆桥”的故事,将自己的过往、自己的智慧、自己的价值观,悄然地传递给小不点,也传递给小豆子。小豆子则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外婆的理解,也找到了自己作为母亲的定位。而小不点,则在这个“外婆桥”的意象中,感受到了家族的厚重,理解了生命的延续。 “桥”的意象,象征着跨越。它跨越了时间,连接了过去与现在;它跨越了代沟,连接了祖孙三代的心灵;它也跨越了生命,预示着爱与生命的永恒轮回。当小不点长大,她也会成为连接下一代的“桥”,将这份爱与智慧,继续传承下去。 本书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它更像是一首舒缓悠扬的乐曲,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着普通人家的温情日常。它关注的是生命中最本真的情感,是亲情的力量,是成长中的点滴感悟。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在小不点的身上,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可能会在外婆的身上,感受到来自长辈的温暖与智慧;可能会在小豆子的身上,找到为人父母的共鸣。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温情,珍视那些平凡的幸福。 它告诉我们,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蜕变,更是心灵的升华。而在这升华的道路上,亲情是最坚实的基石,智慧是最明亮的灯塔。它让我们明白,生命是一个不断接力、不断传承的过程,爱,永远是连接一切的纽带。 这本书,是一曲献给亲情的赞歌,是一份送给成长的礼物,更是一个关于爱与生命,永不落幕的温暖故事。它将带你走进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家庭,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深情,体味生命的轮回与美好。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体验,我仿佛成为了“小不点”或“大豆子”,在外婆的陪伴下,一步步走过童年,走向少年。书中那些关于家庭琐事,关于孩童间的嬉笑打闹,关于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的描写,都如此生动逼真,仿佛就发生在我眼前。我能感受到“小不点”初次尝试独立时的忐忑,也能体会到“大豆子”面对挑战时的坚韧。而外婆,则是那个永远的港湾,是那个给予温暖和力量的存在。她的“心语”,不是教条式的训诫,而是充满生活智慧的引导,是润物细无声的关怀。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外婆与孩子们互动细节的描绘,那些不经意的眼神交流,那些会心的一笑,那些带有浓浓乡土气息的对话,都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充满过程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家庭的支持和长辈的引导,是多么重要的力量。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和力量。它不是那种读完就过眼云烟的书,而是会悄悄地在你心里扎根,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时常回想起那些美好的瞬间。“小不点”和“大豆子”的成长轨迹,映射出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缩影,而“外婆桥心语”,则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中那种含蓄而深沉的爱。我从书中看到了,即使在物质不那么丰裕的年代,亲情的力量依然是最强大的支撑。外婆的智慧,体现在她如何用最朴实的方式,教会孩子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快乐。那些关于成长的烦恼,关于对未来的憧憬,关于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纠葛,都被描绘得细腻而真实。读这本书,我仿佛重新找回了久违的纯真,也更加理解了家庭的意义。它让我明白,无论我们走多远,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归宿。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它描绘的“三代人的成长档案”,其实就是一部关于爱与传承的史诗,只不过,它的叙事方式如此温和,如此贴近生活。“外婆桥心语”不仅仅是给“小不点”和“大豆子”听的,更是给所有正在成长或曾经成长过的人们的一份礼物。我被书中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所吸引,那些朴素的言语,那些充满智慧的叮嘱,都仿佛是自己童年时期在外婆耳边说过的话。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孩子还是外婆,都如此鲜活,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绪,也能体会到外婆那份深沉的爱意。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成长”这个概念,它不单指年龄的增长,更包含着心智的成熟,品格的塑造,以及与家人之间情感的维系。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每一次重温,都会有新的感悟和体会。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当我翻开书页,脑海中立刻涌现出童年时外婆家门前的老槐树,院子里叽叽喳喳的麻雀,还有夏日午后摇着蒲扇听故事的悠闲时光。书中的“小不点”和“大豆子”,不仅仅是书中人物的名字,更像是无数个曾经的我们,在懵懂中探索世界,在跌跌撞撞中学习长大。而“外婆桥心语”,更是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成长路上那些或迷茫或困惑的时刻。外婆的智慧,不是书本上的大道理,而是渗透在日常的点滴之中,是每一次温柔的劝导,每一次耐心的讲解,每一次无声的支持。我仿佛能看到,外婆是如何用她的爱,一点点地塑造着“小不点”和“大豆子”的品格,又是如何用她的包容,接纳着他们成长的每一个不完美。这本书没有刻意煽情,却处处流露出真挚的情感,让我一边读着,一边忍不住微笑,有时又会泛起一丝丝淡淡的感伤,那是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也是对亲情的深深眷恋。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就像一扇窗,让我窥见了几个鲜活而真实的人生片段,又像一本泛黄的老照片集,承载着浓浓的亲情和岁月的痕迹。书中“小不点”和“大豆子”这两个名字,带着孩童的稚气与成长的不确定,而“外婆桥心语”则充满了智慧和温情。我仿佛能感受到外婆那双布满皱纹却充满慈爱的眼睛,听见她低语着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生活的朴素道理。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它却以最真挚的情感,最贴近生活的细节,打动了我。我看到了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迷茫、快乐、失落与惊喜,也看到了外婆在一旁默默的守护、引导和给予无私的爱。那些关于亲情、关于童年、关于乡村的点滴,都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注入我的心田,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庭的意义,重新思考了成长的价值。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份感动分享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和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