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郎咸平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6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790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983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从一年前“新常态”这个概念出现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它的本质和背后的逻辑。我发现,大部分人对“新常态”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所以,在这本书里,我重新解释了“新常态”。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困扰中国经济改革的真正问题不是简单的调结构、保增长,而是“政府公司化”的旧制度。我认为,新常态的本质其实就是革除经济旧制度,这也是我将本书叫作《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原因所在。只有用新常态革除旧制度,中国经济才可能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这对每个人的影响甚至超过1992年的“南方谈话”,而这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的。——郎咸平
  郎咸平于2010年被30余万网民公推为“2010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
  《财经郎眼》节目被中国广电传媒联盟和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评为“2011中国十大电视节目”,
  被《新周刊》评为“2010中国电视榜财经节目”



内容简介

  《郎咸平说 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中,郎咸平教授秉承了他一贯“看问题入木三分、直抵要害,分析问题一针见血,依靠真实数据,并能给出合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的特点,从“重塑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用新常态革除旧制度”这一本质问题入手,全新角度解读了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同时,通过剖析反腐风暴、国企改革、金融改革、价格改革、楼市危机、对外战略格局等诸多热门话题,给读者解读未来十年的机会和风险。

作者简介

  郎咸平,著名经济学家。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曾任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国经济到了*危险的边缘》、《让人头疼的热点》、《“新政”能否改变中国》、《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公司治理》(增补版)等。

目录

序言我对本轮经济改革总体上持谨慎正面评价
导论重塑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新常态革除旧制度
第一篇革除阻碍改革的旧制度:那只伸得过长的手
第一章国企:绝对的垄断导致绝对的腐败
一、央企腐败已被政府抬上了台面
二、央企高管透过国有资产交易,从中牟取暴利
三、国企招投标、海外投资成为权力寻租的温床

第二章权力: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一、中国“权力金字塔”透过财权、人事升迁权实现由上而下的管控
二、美国行政体制:财权受预算制度制约,人事升迁与上级无关
三、好的政府管理系统=美国式预算制度+中国式升迁制度

第三章银行危机导致中国楼市危机:金融垄断的恶果
一、楼市出现量价齐跌,原因在楼市之外
二、商业银行资本金成本高企,不愿做长时间、低回报的按揭贷款
三、房地产商透过“影子银行”借贷,终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第四章楼市危机:政府难逃不当干预的责任
一、过去五年,中国多建了4000万套房子
二、银行危机引爆房地产一连串危机
三、房地产危机引爆地方财政危机

第五章楼市危机引发地方财政危机:土地财政寿终正寝
一、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不能容忍房价下跌
二、英美的经验:政府该如何干预房地产市场
三、中国房地产市场在政府干预下毁于一旦
四、因政府干预扰乱市场正常信号,10.4万亿资金盲目进入房地产业

第六章市场秩序:政府监管职责不能缺位
一、洋品牌为什么到了中国就普遍存在质量问题
二、政府监管缺位,造成洋品牌的“中国病”
三、公共安全受到侵害,政府必须挺身而出、严刑峻法

第二篇政府出重拳,为市场保驾护航

第七章“43号文件”:政府丧失投资能力,转型为服务型政府
一、投资型政府是地方债务危机的制造者
二、“政府公司化”导致工业和房地产产能过剩
三、丧失投资能力,迫使地方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

第八章中国预算:还可割断和规范政府投资的市场行为
一、中国旧式政府预算:导致各级政府“暗箱操作”出贪腐
二、新《预算法》是制度反腐的重要机制
三、新《预算法》是一项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重要制度

第九章四中全会:规范公权力,为市场保驾护航
一、我在十年前提出的“新法治主义”能实现吗
二、黑格尔哲学的引申:规则带来自由
三、只有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全社会才能享受真正的自由
四、保护个人私有产权,仍然是中国的大问题
五、全球国家治理经验:法治化程度和居民收入成正比

第三篇有效市场:改革开启攻坚战

第十章价格改革:政府彻底放弃定价权,不一定于民有利
一、合格的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手段,让老百姓获利是目的
二、能源价格改革:石油行业全面开放,电力、天然气行业政府只负责管网
三、医疗改革:药价要下来,服务要上去,医保要保住
四、水价改革:政府应对水价制定、供水管网、水质监管全权负责

第十一章电力改革:拆分“电老虎”,发输售电市场全部开放
一、电力改革遭遇利益集团的剧烈抵制
二、畸形的中国电力格局:电网垄断输配售环节,发改委垄断定价权
三、深圳电改试点:部分实现了我理想的电改模式
四、建立电力交易所,为发电、售电方提供竞价交易平台

第十二章电信改革:通过完全竞争,降低通信费用
一、中国电信业现状:国企高度垄断,老百姓通信费用全球最高
二、各国电信改革经验:引入虚拟运营商+网运分离
三、我的中国电信业改革路线图

第十三章金融改革:需要更有为的政府监管,更有效的市场机制
一、中国老百姓投资困局:回报率低+流动性差
二、“新国九条”:“政策市”已经不买政策的账了
三、市场化改革才是拉抬中国股市的关键力量
四、没有相关保护政策,草率开放资本市场会引发巨大危机
五、存款保险制度:一项考验政府监管能力的市场化改革
六、余额宝火爆原因:与消费挂钩,而非高回报率
七、打造金融新常态:不要将互联网金融“妖魔化”

第十四章国企改革:未来十年,国企全面改革将成中国经济新常态
一、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民企权贵和国企权贵的新盛宴
二、格力电器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什么不被市场接受
三、英国国企改革:“三部曲”扭转国企顽疾
四、开放、竞争是中国国企改革的新常态

第四篇制造业才是国之本:中国产业新常态

第十五章通信行业不能再让华为、中兴孤军奋战
一、中国高科技产业只有电子业在孤军奋战
二、华为“美国成长血泪史”
三、华为、中兴一旦倒下,中国高科技产业将群龙无首,任人宰割

第十六章高铁VS汽车:市场如何才能换来技术
一、“三国演义,各个击破”:汽车工业的败局开始就已注定
二、“两强相争,水来土掩”:“市场换技术”关键在于策略得当
三、中国高铁“走出去”:背负地缘政治、去过剩产能的重要任务
四、中国高铁产业的隐患是什么

第十七章联想收购案例反思:不要指望靠收购不劳而获高科技
一、企业海外收购:盲目做大做强,只会自食恶果
二、联想惊天并购案:这些资产真的值那么多钱吗
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尚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

第十八章阿里巴巴上市:中国产业转型新思维
一、不管你承不承认,属于网购的时代已经汹涌而来
二、阿里巴巴的互联网帝国:中国产业转型新思维
三、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外沿:全球领先的物流体系

第五篇攘外是为了安内:国际经济新布局

第十九章“一带一路”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吗
一、“一带一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创建全新的欧亚大陆经济体系
二、“互联互通战略”: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建设
三、“一带一路”:为中国的国际能源合作提供载体
四、“一带一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五、中国正在酝酿属于自己的“马歇尔计划”吗

第二十章国际能源新常态:能源安全大战一触即发
一、中俄天然气大单是两国政经需要的必然选择
二、德国能源安全的路径:进口多元化
三、美国透过两次石油战争,操纵了国际石油市场
四、美国利用能源+金融战争,消除欧元对美元的威胁
五、美国操纵国际石油价格,阻碍中国、俄罗斯经济发展

第二十一章国际贸易新常态:以国际合作回击美国的挑战
一、美国提出TPP狙击和包围中国
二、TPP入门要求掐住中国经济“七寸”,中国无法加入
三、北京APEC峰会:透过“三个组合拳”建立攘外安内的经济新常态

第二十二章国际货币新常态:人民币能够真正实现国际化吗
一、不了解美国的动向,就没有资格谈论人民币的走向
二、打击俄罗斯的“石油战争”,其实是“货币战争”
三、中国应避免直面“货币战争”

精彩书摘

  部分文摘重塑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新常态革除旧制度
  过去十多年来,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老百姓最怕改革,因为房改了买不起房,医改了看不起病,教改了上不起学。改革越改越糟!这是民生领域的改革结果,那么经济层面的改革呢?也是越改越糟的。
  过去十多年,政府每年几乎都将“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但结果却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将本应给市场放权让利的改革,逆转为形形色色的扩权争利。“调结构、扩内需”在事实上被“保增长”取代,使经济结构更加畸形,经济改革错失了最佳时机。
  这种以技术层面的调控代替实质性改革的做法,在政府层面的具体表现就是,并没有以“壮士断臂”的魄力去推动像发改委等这样的强势部门向市场简政放权。本来,中国的经济改革由于起点较低,再加上人口、资源、环境等红利,使得改革一开始就具有后发优势。因此,无论是产业改革,还是区域经济,只要政府向市场放权,只要中央向地方放权,经济便会马上出现活力。国企改革,沿海和江浙地区崛起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都是如此。但接下来由于路径依赖,政府既不推动剩下的比较困难的改革,更不愿意退出经济领域,而是围绕“保增长”的目标,挥舞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根“大棒”,在经济偏热的时候马上“踩刹车”,在经济遇冷时立即“踩油门”,这种反复摇摆的非常态化管理方式,是对经济周期的人为破坏,不仅造成市场紊乱,对中国这么一个庞大的经济体而言,更是一种灾难。在权力运行不规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被政府“看得见的手”束缚的情况下,频繁调控的结果就是财富快速向国有企业集中,权力再次向政府集中,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迅速形成并固化,成为今天推行改革的最大阻力。这就是无视或者回避中国经济真问题的结果。
  之所以出现这种糟糕的结果,原因就是政府不愿意退出市场,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去管理市场经济,而且还发明一个口号,叫作“宏观调控,微观搞活”,这是一种非常懒惰的思维模式。我告诉各位,在一个土地、资本(金融)、资源能源和基础设施等基本上由政府垄断的市场,调控有意义吗?结果只能是越调越乱,而且微观也搞不活。即便在充分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调控措施也不见得有多大作用。所以我说,政府是在用调控来代替真改革,其根本原因是不愿意退出市场,其中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意放弃权力寻租的机会。
  正文部分文摘
  权力: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什么才是一个好的政府管理系统呢?我个人建议,将所谓的财权从中国的“权力金字塔”里剥离出来,由人大负责审核,要做到像美国的预算制度那样全面、透明、权威。什么是全面?就是所有支出必须有预算,否则不能支出。什么叫透明?你买一支笔都要有预算,如果你不服从预算制度,立刻被“炒鱿鱼”。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在我们现在的政府管理系统中保留人事升迁权,但必须植入一个全面、透明、权威的预算制度,把财权从“权力金字塔”里抽离出来,这样腐败可以大幅度减少。这样做的话,虽然执行力会弱一些,但是可以形成一个没有腐败的执行系统。
  那么中国目前的政府职能改革做到了什么程度?2014年5月1日,李克强总理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叫作《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文章提出如何把财权拿出来,建立预算制度。而且文章还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贯彻落实全面、透明、权威的预算制度”。这也是我在2012年12月29日《财经郎眼》节目里面强调的。如果预算制度改革真的能像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在中国落地生根的话,我相信专职秘书的腐败会减少,情人的腐败也会减少。我们这一步做成功以后,再走下一步,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行政体制应该会朝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银行危机导致中国楼市危机:金融垄断的恶果
  房地产商降价销售不是一个房价会不会下跌的问题,而是要透过房地产,看它背后隐藏的深层经济问题。按照我的分析来看,德信地产降价,以及由它引发的降价风波,其缘由来自银行体系的危机。
  银行通过两方面对地产市场造成冲击。第一方面,停办按揭贷款,原因就是“两板斧”:同业拆借、同业存款比例大幅上涨,银行资金成本上升;网络金融产品给传统商业银行业带来莫大的压力,资金成本也上升。而按揭贷款只有7%的利息,且一放30年,与借给企业一年收取8%的利息相比,银行更愿意做企业贷款。另外一方面,对地产商而言,向银行借贷的方式除了过去的正常借贷,还有现在的理财产品、信托基金。而在德信地产降价事件中,我推测很可能是因为投资回报未达预期,为了偿还信托产品、理财产品的兑现问题,它不得不降价促销。
  楼市危机:政府难逃不当干预的责任
  我给各位再梳理一下中国当前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的前因后果。首先,2008年11月颁布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埋下了一系列危机,使得参与其中的地方政府爆发了债务危机;其次,国企由于配合“四万亿投资计划”成为投资主体,且疯狂扩张,最终爆发了效率危机;第三,民营企业受到“国进民退”、资金链断裂两大危机影响。这些危机主体也都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银行又被拉下了水。所以我们看到,2012年6月,16只银行股中有10只股价跌破每股净值;2013年6月,商业银行爆发第一次“钱荒”,12月爆发第二次“钱荒”;2013年年底,银行资金出现不足,股份制银行资金成本高达5%。这些都是银行危机的警告。
  银行怎么处理危机?停止办理房贷,从而催生了2014年开始的地产疲软风暴。到了2014年5月份,银行停止办理中小型开发商的贷款,给疲软的楼市雪上加霜。2014年5月24日,央行表态不救市,但是地方政府因为财政非常困难扛不住了,于是乎47个限购城市中有42个城市取消了限购。但2014年1—8月份,我们的房地产市场还是萎靡不振,大部分城市都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到了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仅增长6。1%,其中税收增长率只有1。9%,创下新低。这个时候中央政府坐不住了,于是乎央行在2014年9月30日宣布了更加利好于楼市的货币政策。这就是今天中国房地产市场一系列的问题之所在,坦白讲,我在2008年、2009年就在不同场合做过预测,但遗憾的是,我的担忧都成了现实。
  楼市危机引发地方财政危机:土地财政寿终正寝
  在2008年之前,中国房地产行业可以说是拥有全世界最好的调节机制,不但不会给经济造成冲击,而且价格自我调节机制也非常健全,泡沫指数和价格指数基本一致。但是,2008年政府采取调控之后,泡沫指数和价格指数完全没有任何相关了,因为政府调控完全破坏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机能,价格再也没有办法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了,导致整个社会一窝蜂地炒地产。
  最后,我必须痛心疾首地指责政府不恰当的房地产调控,最近的两次调控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让33万亿元到57万亿元的巨额资金、2。4万家新增房地产公司背后的经营人才,因为政府调控破坏价格机制,而进入了本不该进入的市场,导致其他行业,特别是服务业、制造业因资金链枯竭和人才流失而衰退,形成今天的惨状。
  中央政府在最近不断释放出对房地产市场不调控、不救市的信号,我个人非常支持。那么在政府不调控的过程中,也请各位注意,房价一定会下跌,但你不要恐慌、不要紧张。为什么?下跌才会涨,涨才会跌,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房地产虽然价格高,但是它的价格变化规律和猪肉、衣服是一样的。你不怕猪肉价格、衣服价格有涨有跌,也没必要怕房价的高低波动。
  我们从政府到老百姓都必须建立一个市场化的心态,就是一个正常的经济应该是容许价格有涨有跌的。2014年5月21日,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做出了评估,结论是“从稳定转变为负面”。那么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的政府、地产商以及民众应该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坚持让房地产市场自我调节价格,政府不要干预市场才是对老百姓、对开发商最好的消息。从长期看,我们的房地产年增长率会和美国的规律类似,地产价格的年涨幅一定会比年通胀率多一个百分点,这就是最稳定的经济状态。
  ……

前言/序言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评,价格合理,用好了再来。

评分

很好。。。。。。

评分

我为何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很多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就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

评分

送货速度真快,东西正品,服务很到位,很好!!

评分

一直喜欢郎咸平的书,数据详尽,见解独到。

评分

东西不错!很喜欢!下次还会再来!

评分

到货速度快,性价比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不错,很早就想买这几本书了

评分

郎教授的书,说的话,有些很让我触动,很多说的都是实际情况,京东的东西真是物美价廉!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的旧制度与新常态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