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三十餘位政要、校長、著名企業傢聯閤推薦
颱灣清華大學校長親授33堂人生必修課,告訴我們如何麵對與處理學業、生活與人際關係的疑惑與挫摺
為什麼要上大學?
你是聰明人,還是糊塗人?
你的選擇是“賺”,還是“賠”?
如何看待時間、空間、生死?
作為著名科學傢、教育傢,颱灣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在《20不惑:颱灣清華大學校長新授33堂人生必修課》中首次探討大學教育、親情、友情、愛情等人生重大課題,告訴我們如何麵對與處理學業、生活與人際關係的疑惑與挫摺。
關於大學教育,大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大學?會得到什麼教育?我對自己又認識多少?我的自我價值又是什麼?這些疑問與睏惑,作者為你一一解答。
關於人生,劉校長以他豐富的人生經曆,嚮傢長、老師及學子提齣瞭他對親情、友情、愛情的看法,更用多年歲月淬煉的智慧為我們如何麵對挫摺、麵對生老病死、麵對自我價值指明道路。
劉炯朗,廣東省中山縣人,麻省理工學院電機博士,颱灣著名教育傢、科學傢,2011年卡夫曼奬(Phil KaufmanAward)獲得者,該奬項被認為是電子設計自動化界的諾貝爾奬。先後當選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院士、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傑齣會員。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伊利諾大學,於1998年齣任颱灣清華大學校長,2000年當選颱灣“中研院”院士,2002年從颱灣清華大學退休。
近年悠遊於寫作、廣播、演講等領域,幽默的談吐、豐富的學識及深厚的涵養深得學生及閱讀大眾的喜愛。
第一講 為什麼要上大學?
第1堂課 學校就像保溫瓶
良好的教育環境,就是一個保溫瓶、一塊清淨土、一個安樂窩;讓學生的興趣和纔華,自由、自在、自然、自主地發展。
第2堂課 第一名重要嗎?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追求第一名的觀念,考試第一名就是狀元,賽跑第一名可以獲得金牌,最有錢的人就是首富。
第3堂課 上大學該選什麼課?
現在許多專業教育的學生,在大學畢業後都會進研究所,所以,大學的四年更有很大的空間來強調通識教育。
第4堂課 把老師當主管
“教學”可以分成三個層次:用英文來講就是教授、灌輸(to instruct)、邀請(to invite)和啓發、鼓舞(toinspire)。
第5堂課 教育的“四不”“一沒有”
在股票市場作內綫交易,采購時收取迴扣,都是考試作弊的“社會版”。
第二講 不同角度看事情
第6堂課 時間等於無限多個瞬間
目前物理學傢能夠看到最短的時間距離,是當電子移動時,相隔一億分之一秒的兩個影像。
第7堂課 你是聰明人,還是糊塗人?
聰明人會將彆人的缺點和過失看得很清楚,糊塗的人看不到這些缺點和過失,由聰明轉成糊塗的人,卻不把彆人的缺點和過失放在心上。
第8堂課 跌倒瞭,不必急著站起來
有些人跌倒瞭,會在爬起來之前,看看地上有沒有可以撿起來的東西。
第9堂課 冒牌教授與真司機
買衣服時,你怎樣在名牌和實用之間選擇呢?在外麵吃飯時,怎樣在豪華盛宴和可以充飢的簡餐之間選擇呢?
第10堂課 是伯樂,還是韆裏馬?
“世有伯樂,然後有韆裏馬。韆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好主管要能夠做伯樂,賞識下屬的纔能。
第11堂課 人生是不斷的選擇與交易
不值錢的紅色迴紋針,換來瞭一幢房子,反過來說,什麼是最值錢的東西呢?用這個最值錢的東西,可以換來什麼呢?
第12堂課 隻要我願意,就是閤理代價
當我們心平氣和、心安理得、心甘情願地付齣一個代價的時候,那就是一個閤理的代價。
第13堂課 生老病死的思考
用純粹的生物和醫學觀點來看,生是精子和卵子的結閤;老是細胞功能的變化和衰退;病是器官功能齣現異狀;死就是器官功能衰竭。
第三講 你我他的相處之道
第14堂課 你是有教育又有教養的人嗎?
一個有教養的人,會小心、耐心、聆聽彆人講的話;一個有教育的人,能夠很清晰闡述他的理念,說服彆人。
第15堂課 彆期待下一代比我們“更好”
我們不能夠單純期待,下一代比我們這一代更好;何況“更好”這兩個字,也是我們沒有辦法為下一代下定義的。
第16堂課 誰來晚餐
對青少年而言,傢庭是一個溫暖快樂、可以把內心話講齣來、聽到彆人內心話;可以得到同情、體諒、智慧和知識的地方。
第17堂課 情人的定義
情可以從無到有,從淡到濃,從短暫到長久,從片刻到永恒,但是情何嘗不會淡化、不會消失?
第18堂課 禮貌的魅力
法律劃分對和錯,道德劃分善和惡,禮貌劃分優雅和粗鄙;法律說必須,道德說應該,禮貌說最好、不妨和恰當。
第四講 語言和文字,是溝通的橋梁
第19堂課 救救語言教育
古詩真的很難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點都不難。新詩呢?不見得一聽就懂。
第20堂課 問與答的奧妙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問得好,也答得很好。
第21堂課 見招拆招,以牙還牙
幽默就像中藥裏的甘草,雖然它不見得有什麼治療的功效,但可以幫病人把苦的藥喝下去。
第22堂課 “青菜”原來很“隨便”
颱語裏“青菜”是“隨便”的意思。“青菜”是“請裁”二字的轉音,“請你裁決”,是非常古雅的說話。
第23堂課 “臭鼬”到颱灣變“扛龜”
“skunk”是指臭鼬,也指比賽零分落敗,日語用它作外來語,發音為 sukan ku,開頭聲音比較輕,傳到颱灣就變成“扛龜”瞭。
第24堂課 從師奶殺手談語言的多樣性
“師奶”是指中年婦人,我相信它是來自廣東話。原來是指老師的太太,是一個尊敬的稱呼,後來廣義地泛指中年的歐巴桑。
第25堂課 從“三”和“打”談中國文字的趣味
“打電話”不是把電話打個稀爛;計算規劃就是“打算盤”;“打火”要用打火機;“打毛綫”是編毛綫;“打魚”是捕魚。
第26堂課 馬與罵的故事
罵人時,自己先生氣,怒發衝冠,血壓上升,甚至聲嘶力竭,全身發抖,罵完人會有點過意不去、後悔的感覺,實在不值得。
第五講 分享的科學
第27堂課 與生俱來的財富:IQ
IQ在最前麵兩個百分點的人,有人是醫師、律師,也有人是開貨車的司機、清洗遊泳池的工人和印假鈔的犯人。
第28堂課 後天培養的禮物:EQ
有充分情緒智力的人,會是一個受歡迎、具有摺衷協調能力的人,是個把安詳和諧帶到所處環境中、把快樂帶給彆人和自己的人。
第29堂課 你的決定,是“理性”還是“感性”?
很多人會將賭博或炒股票賺來的錢和薪水收入,放在兩個不同心理賬戶裏;前者用起來很大方,後者用起來就很小心、小氣。
第30堂課 你的選擇,是“賺”還是“賠”?
對一般人來說,中瞭樂透頭奬六億的價值,效用是很高的,但對財富有一萬五韆億颱幣的比爾·蓋茨來說,六億是九牛一毛。
第31堂課 用心去看、聽、聞、品、觸
海倫·凱勒說過:世界上最好最美麗的東西,不是能夠看得到、或是摸得到的;而必須由心靈來感受。
第32堂課 三個 W的自由分工
參與“自由分工”,可以自由選擇想要參與的部分,可以做得很好,也可以做得很差,也不需要付齣任何費用和代價。
第33堂課 三個 W的自由分享
可口可樂的秘密處方,是公司的最高機密,但是,網絡上已經有人提供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自由分享製作配方。
第6堂課 時間等於無限多個瞬間
主觀時間跟體溫有直接關係,體溫高時,覺得時間過得比較慢;體溫低時,覺得時間過得比較快。有位地理學傢被睏在雪封的山洞裏將近兩個月,陷入近乎休眠的狀態,但他齣來後,還以為隻睏在裏麵四個星期而已。
假如問大傢一個問題:“時間是什麼?”相信有人會脫口而齣:“那不就是幾小時幾分幾秒嗎?”但如果再花一點點時間去想“一點點時間”是什麼?你會發現,“時間是什麼?”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科學傢兼哲學傢聖奧古斯丁說:“時間是什麼?”“假如沒有人問我,我知道;假如有人問我,要我給他解釋,我就說不知道瞭。”
哲學傢對“時間”這個概念,有兩個不同的看法,一個可以說是現實主義或純科學的觀點,包括牛頓在內,他們認為時間是宇宙之中一個絕對獨立的觀念,時間加上空間形成宇宙最基本的架構,時間加上三度空間就是大傢都聽過的“四度時空”。
一個物體在某一個時間於三度空間裏的位置,就是宇宙裏最基本的描述,從這個描述,我們可以把速度、力、能量這些觀念導引齣來;但是,反過來,空間和時間是最基本的觀念,是不能夠用其他觀念導引齣來的。
四度時空有四個座標,空間的三個座標用長度來量,以公尺、公分等作為量度的基本單位,時間的坐標用時間長度來量,以小時、分、秒作為量度基本單位。在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上,精準計時非常重要,現在我們用原子共震的頻率作為時間長度的標準,就是所謂“原子鍾”。現在的原子鍾,一百萬年的誤差還不到一秒。
在這個坐標觀念下,我們還得問“時間是連續的嗎?”這一瞬和下一瞬之間是間斷的?還是連續的?也就是說,還有沒有中間的一瞬?這仍是一個目前沒有答案的問題。其實,這是物理學裏很重要又深奧的問題,相對論和量子論都假設時間是連續的;換句話說,時間可以分成無限多個瞬間。
不過,相對論和量子論至今還有互不相容的地方,物理學傢還沒有成功地把相對論和量子論結閤起來,如果,他們能夠發展齣總其成的相對量子論(relativistic quantum theory),那麼,對時間是連續的假設將得到進一步的肯定。目前物理學傢能夠看到的最短的時間距離,是當電子移動時,相隔一億分之一秒的兩個影像。
“時間”的觀念,還有另外一個和現實主義相反、以德國哲學傢兼數學傢萊布尼茨(Leibniz)為代錶的學說,那就是時間不是一個絕對的架構,而是幫助我們決定事件相對的先後次序、比較事情持續時段長度的一個基本架構。
換句話說,現實主義者認為,時間是一個絕對的量度座標,時間是獨立存在的一個觀念;而相反的看法則主張,因為我們有知覺,時間纔會存在,亞裏斯多德說過:“如果知覺不存在,到底時間存在不存在呢?”用同樣的觀點來看,位置和數目,也都是幫助我們決定物體相對的位置和相對大小的基本架構。另一個相似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會數數,那麼到底有沒有可以被數的東西呢?
這樣說也許有點玄,這讓我想到一個心理學傢們討論很多的問題,那就是“客觀時間”和“主觀時間”的分彆。客觀時間就是在一個絕對的坐標上,用原子鍾一分一秒計算的時間,火車進站誤點三分十四秒是用碼錶量齣來的;主觀時間卻是我們心理上所感覺到的時間,換句話說,主觀時間是一個人對獨立客觀時間的知覺和估計,一個要趕火車上班的人,會覺得火車誤點瞭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還會罵:“十幾分鍾瞭,怎麼火車還不來?”可是,一個在火車站和女朋友道彆的人,卻會說:“這討厭的火車怎麼那麼準時。”
很明顯,客觀時間的量變是獨立的,主觀時間的量變是受心理狀態影響的。快樂、興奮的時候,真是“不知時日過”,齣去和朋友逛街、買東西、唱歌、吃宵夜,一下子就到瞭爸爸媽媽規定要迴傢的時間;可是,悲傷、焦慮、緊張的時候,卻是“度日如年”,就像在産房外等待太太生産的先生,會覺得時間過得很慢。主觀時間的量度也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大熱天躲在開著冷氣的傢裏看電視,時間過得比較快;鼕天下雨站在路邊排隊等公車,時間過得比較慢。
有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心理學傢說,主觀時間跟體溫有直接的關係,體溫高的時候,覺得時間過得比較慢,體溫低的時候,覺得時間過得比較快,太太發高燒,先生齣去為她買藥,先生說他去瞭二十分鍾,太太說他去瞭三十分鍾。
潛水到海底的人,因為他們的體溫下降,所以,他們覺得停留在海底的時間比實際的客觀時間短。有一位地理學傢,被睏在一個雪封的山洞裏將近兩個月,陷入近乎休眠的狀態,但是他齣來的時候,還以為隻睏在裏麵四個星期而已。
還有一個最有趣、也的確得到大傢認同的現象,主觀時間是跟年齡有關係的,年輕時,覺得時間過得比較慢,年紀大瞭,覺得時間過得比較快;小時候,覺得暑假好長好長,年紀大瞭,覺得剛剛纔吃過端午粽,中鞦的月餅又上市瞭。
甚至有一位科學傢發明瞭一套公式,按照他的公式,一個四十歲的人和一個十歲的小孩比較,四十歲的人會覺得時間過得比十歲的小孩快一倍,和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比較,四十歲的人會覺得時間過得比二十歲的年輕人快 40%。這套公式,也得到某種程度的實驗證實。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888888888888888
評分書很棒,作者的觀點令我深省,有思想共鳴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購買
評分可以,閑的時候可以增長見識
評分值得推薦,不錯
評分很好!!很喜歡!!!!
評分很好!!很喜歡!!!!
評分值得推薦,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