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约翰·洛克 著,刘妍 译
图书标签:
  • 教育
  • 儿童
  • 漫画
  • 科普
  • 知识
  • 学习
  • 成长
  • 趣味
  • 益智
  • 亲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0988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444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丛书特点:
  1.专业、热销、值得每位父母收藏的家教经典
  2.推动西方教育革新,影响全世界几代人成长,历经百年而不衰的教育精华
  3.影响世界教育进程的大家作品与时下父母的教子需求的完美结合
  4.让高高在上的教育论著走下神坛,接地气的编译版本
  5.每位父母都能读懂、都应该学习的教子法则,培养优秀儿童的必备读物
  《教育漫话》特点:
  ◎英国精英教育奠基之书
  ◎世界三大教育经典,影响了洛克之后包括卢梭、裴斯泰洛齐等在内的几乎每一位教育家
  ◎让孩子远离溺爱和娇宠,成长为适应社会的杰出英才。
  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所受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约翰·洛克
  《家教经典·大师文丛》系列丛书包括:
  《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精华本)》
  《卡尔·威特的教育》
  《爱弥儿(精华本)》
  《教育漫话》
  《母爱教育》
  《阿德勒的儿童性格教育》
  《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
  《俗物与天才:塞德兹早期教育法》
  《爱的教育》
  《儿童生活教育》

内容简介

  《教育漫画》是一本培养有德行、有用、能干的社会精英的伟大读物。本书从健康教育、德行教育、知识技能教育、人情世故的教育等方面阐述了约翰?洛克的教育观点。他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认为就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发展决不是由先天秉赋所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提出了“德性+知识+才艺+礼仪+体育娱乐+游学”经典教育模式。本书处处显露出作者超人的智慧,为广大父母做了很好的指点工作,同时也解决了很多父母的困扰。《教育漫话》初版迄今已300余年,它生命的长久完全归功于这部著作本身。约翰?洛克所倡导的家庭教育的法则,曾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培育了全球无数的青年人才,成为每个西方家庭和学校不可或缺的教育宝典。

作者简介

  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洛克出生于小康家庭,自幼接受古典人文主义教育。1646年进入威斯敏斯特公学深造;1652年进入牛津大学;1658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直到1665年在英国政府担任公职。1668年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693年出版的《教育漫话》是洛克最为重要的教育著作,也是绅士教育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影响了洛克之后的几乎每一位教育家,使得“英国绅士”的概念深入人心。时至今日,英国社会依然延续着绅士风范的传统,培养了大批“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
  《教育漫话》自成书出版以来已逾几百年,期间在世界各地不断被翻译、再版,历经时代的检验而经久不衰,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值得世人细细品读。

  刘妍,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智
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的基础
锻炼孩子耐寒的体质
游泳和户外运动强健体魄
让孩子的身体自然成长
孩子的饮食应简单清淡
别让孩子吃太多的水果
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
孩子排便要有规律
不要胡乱吃药
关注孩子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给孩子必要的约束
别让大人的习惯教坏孩子
第二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行
及时培养孩子的德行
自我克制是培养德行的基础
保护孩子的纯真本性
重视榜样对孩子的影响
教孩子学会抵制诱惑
引导孩子将德行变成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教养
教孩子恰当的礼仪
孩子德行的培养最重要
第三章 孩子应具备的品质
培养孩子克制的品质
让孩子改掉争强好胜的毛病
让孩子学会慷慨大方
培养孩子的勇敢和坚忍
锻炼孩子的痛苦承受力
培养孩子的爱心
鼓励孩子的好奇心
防止孩子撒谎
培养绅士的三种基本品质
必须纠正孩子的四种坏品质
第四章 父母的职责
及早树立父母的权威
让孩子产生敬畏心理
父母要观察和引导孩子的天性
家长赢得孩子信任的方法
为孩子请一位好的家庭教师
应该教给孩子的生活智慧
让孩子逐步走进社会
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
不做孩子的坏榜样
第五章 奖励和惩罚的方法
及早树立父母的权威
不要用奖励诱惑孩子
教育孩子爱名誉、知羞耻
谨用责骂、怒斥
严厉控制孩子的反抗
在何时由何人来惩罚
给孩子讲道理
用榜样激励孩子
正确理解孩子的哭泣
正确引导孩子
培养孩子的习惯
第六章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不要让孩子把学习当作一项任务
学问不是最重要的
把握孩子的学习时机
克服孩子学习的惰性
用做事治疗孩子的懒散
训练孩子的记忆力
保持学习的注意力
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舞蹈、音乐、骑马及射箭等绅士技能的学习
绘画、园艺和木工等技能的学习
孩子学习技能
孩子可以学习的其他手艺
教会孩子理财记账
出国增长孩子的见识
第七章 引导孩子掌握学习方法
教你几种诱导孩子学习的益智游戏
教会孩子阅读的妙招
怎样教孩子书写
学外语绝不要死抠文法和规则
学外语就是要死记硬背
学习外语语法的时间和重要性
学习语言重在应用
让孩子阅读经典的外语作品
教孩子学习地理常识
锻炼孩子的算术能力
学习年代学和历史的用处
结语



















精彩书摘

  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的基础
  幸福的人生,简而言之,就是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聪明的头脑。如果一个人既健康又聪明,那就别无所求了。如果身体或者头脑哪一部分不健全,即使拥有别的种种,也是无济于事。人们的幸福或苦难,从根本上都是自己造成的。一个头脑不够聪明的人,做事总是不能找到正确的路径,;而一个身体衰弱的人,即使找到了正确的路径也无法继续前进。我承认,有一些人,天生既聪慧又健康,不需要依靠别人太多的帮助,仅仅靠自己的天赋才能,从幼年时期起就已远远超过同龄人。长大后,凭借他们异于常人的天赋,还能够创造奇迹。但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我敢肯定,在我所见的人当中,十分之九都是普通人,他们是好是坏,有用没用,都是由他们所受的教育决定的。这也是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的根本原因。在我们幼小的时候,那些微小的、几乎觉察不到的影响其实对我们一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这就像江河的源头,水流细小、平缓,一点点轻柔的人力就可以将他引向其他河道,最终流向未知的远方。孩子的心智如同水一样,易于引导。我认为这应该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我们主要关心的问题。但是,身体的健康也不容忽视。因此,我首先要和你们谈一谈身体健康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的东西并不太多,所以我预计会在很短的篇章内谈完。
  拥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才能工作,才能追求幸福。强壮的身体是我们忍受艰苦和磨难,最终出人头地,取得成就的基础。这都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在此就不详细说了。
  锻炼孩子耐寒的体质
  我在这里探讨孩子的健康问题,并不是在医学维度上讨论一个医生该如何治疗患病或者身体不好的孩子,而是从养育的维度上讨论作为父母,如何不借助医生和医药,改善和维护孩子的身体,使他们更加健康。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最简单的原则,那就是:绅士们养育自己的孩子,应该以那些最老实又富足的农民为榜样,看看他们是如何养育自己孩子的。母亲们可能觉得这么做太严酷,
  大多数孩子的身体都是娇生惯养养坏的,即使没坏,也多少受了些不好的影响。而父亲们则可能觉得这么说也太简单了些。所以我要详细说明一下,其实这种现象大家见得已经很多,女士们也请你们想一想这个道理:不可否认,大多数孩子的身体都是娇生惯养养坏的,即使没坏,也多少受了些不好的影响。
  孩子不应该捂得太严
  我们首先要记住的是: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孩子们都不应该穿得过厚或捂得太严。我们刚出生时,小脸蛋和身体的其他部分一样娇嫩。后来由于长期直面各种气候,习惯了,就比身体的其他部分更经得起严寒。下面这段雅典人和斯基台人的对话很好地揭示了这一点。
  一个雅典人看到有个斯基台斯基台人:斯基台人属于伊朗的塞克人,自公元前1000年以来就居住在中亚细亚辽阔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哲学家赤身裸体地站在冰天雪地之中,他感到很奇怪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斯基台人的回答很是意味深长,他说:“冬天这么寒冷,你的脸怎么受得了呢?”
  雅典人说:“我的脸已经习惯了。”
  “那么,你就把我的身体当作我的脸好了,”斯基台人回应道,“你看,只要我们习惯了,身体是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的”。
  为了说明问题,这里我还将举一个相反的、特别有说服力的例子。虽然这个例子是讲的酷热,与严寒相反,但是非常能说明“习惯”的力量。这是我最近在一本游记上看到的,现在我把原文抄在下面:
  他说,马耳他马耳他: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岛国,由地中海一些岛屿组成,有“地中海心脏”之称,是著名的休闲度假胜地。这个地方比欧洲其他地方都要热。比罗马还要热不说,也没有什么凉风,闷得厉害,让人感到非常难受。马耳他人都晒得很黑,像吉普赛人一样。但是那里的农民都不怕热,每天照样在地里顶着大太阳干活,没有休息,即使太阳再灼热,也依然在地里劳动。
  这就让我们相信,只要从小养成了习惯,形成了习性,许多看上去完全不可能适应的环境其实是可以适应的。马耳他人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训练他们的孩子,使孩子们不怕炎热。
  在马耳他,孩子从出生长到10多岁,全都一丝不挂,即不穿上衣,也不穿裤子,甚至连帽子也懒得去戴,头上没有一样可以遮盖的东西。
  所以我要劝你,在英国这种气候条件下,大可不必操心严寒的问题。有些英国人一年到头,无论春夏秋冬都穿同样的衣服,并没有感到什么不便,也没觉得比别人冷。
  孩子天生就有头发来遮盖脑袋,又有一两年的时间来接受锻炼,所以白天玩耍时可以不带帽子,晚上睡觉时更不用带。就算做母亲的害怕风雪的侵袭,做父亲的怕被人批评,也千万不要在冬天把孩子包得过暖。还要记住的是:孩子天生就有头发来遮盖脑袋,又有一两年的时间来接受锻炼,所以白天玩耍时可以不带帽子,晚上睡觉时更不用带。脑袋捂得暖最容易引起头痛、伤风、黏膜炎和咳嗽等疾病。
  因为我这本书谈论的主要是绅士的教育和培养问题,所以当我提到孩子的时候常常使用的是“他”。这样看上去,这本书好像对于女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不太适用。实际上,在幼儿期,并没有特别的证据表明区别性别需要不同的对待。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差异并没有那么大。
  每天用冷水给孩子洗脚
  我建议每天用冷水给孩子洗脚,然后让孩子穿薄一点儿的鞋。这样当他靠近水的时候,水可能会渗透进他的鞋子。这么说,可能主妇和女仆们会齐声反对。主妇们可能觉得这么做太脏,女仆们则会觉得这样袜子洗起来特别麻烦。然而,真理是,孩子的健康比上述种种理由重要十倍。那些娇生惯养的人一旦脚上沾了一点儿水,就会引来无穷尽的麻烦。这样一想,大家就会觉得早知这样,还不如跟穷人家的孩子一样光着脚长大的好。穷人家的孩子习惯了光脚,脚上也习惯了沾水,弄湿了脚就和弄湿了手一样,不会因此伤风感冒,也不会因此而引发其他的疾病。现在,人们的手脚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除了习惯以外,还会是什么别的原因呢?假如有一个人,从出生就光着脚,而双手却始终用荷兰人称之为手套的“手鞋”暖暖地包起来,那么我想,时间长了,他习惯了,一旦他的手沾湿了水,也一定会像大多数人脚沾湿了水那样麻烦。只有做一双容易透进水的鞋,同时天天用冷水洗脚,这才是预防的好方法。
  人们洗脚是为了清洁,我在这里强调洗脚的目的却是为了健康。洗脚不拘时间,任何时候都可以洗。我认识一个孩子每天晚上都洗脚,坚持得很好。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没有间断过一晚。在这个孩子还很小,连自己擦脚都不会的时候,晚上水面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家人还是让孩子把脚伸进水里去洗,尽管一开始孩子还哭哭啼啼,非常娇弱,后来适应了也就好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养成经常用冷水洗脚的习惯,免得像那些娇生惯养的人那样,脚上不小心沾了一点儿水,就会出现很多问题。至于什么时候给孩子洗脚,这完全由父母来定。什么时候方便什么时候洗,只要能够坚持用冷水洗脚,在什么时间洗我觉得没有多大关系。通过这种方法来获得健康和锻炼,是非常值得努力的事情。除此之外,用冷水洗脚还能有效预防鸡眼,这简直是一部分人的福音。
  锻炼用冷水洗脚最好从春天开始,先用温水洗,以后再慢慢把水调冷,过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完全用冷水了。以后不管严寒还是酷暑,都要坚持洗下去。在这样事情上,以及其他改变生活常规的事情,改变都只能一步步,不知不觉地慢慢来。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在不遭受痛苦和危险的条件下,慢慢适应这一切。
  我基本上能料到溺爱孩子的母亲们对此会有什么反应。
  “什么,这都是些什么话阿!这样对待娇弱的宝宝,那不等于是在谋害他们吗?在天寒地冻的时候,好不容易把孩子的小脚给捂暖和了,现在却要把他们的脚放进冰冷的水里去?”
  为了消除她们的恐惧,我来举几个例子,否则她们是不会相信这个最明显的道理的。
  塞涅卡塞涅卡: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悲剧作家、雄辩家、新斯多葛主义的代表。他在自然哲学、道德哲学和悲剧等方面都有不少著作,影响了后来的基督教思想家和近代文学家及哲学家。在他的《道德书简》第53篇和第83篇里告诉我们,他自己在严寒的冬天也常常在冰冷的泉水里沐浴。赛涅卡的家境是很优越的,完全有条件洗温水澡(他当时年纪也已经很大了),他想要舒服一点儿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假如他不是觉得冷水浴有益于健康,干嘛要大冬天的来忍受冷水的刺激呢?有人也许认为他这样刻苦忍耐是因为信奉斯多葛派斯多葛派:或称斯多亚学派,也被译为斯多阿学派,是赛浦路斯岛人芝诺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雅典创立的学派;是希腊化时代一个影响极大的思想派别,被认为是自然法理论的真正奠基者。的禁欲主义,就算他真是由于信仰这么做,那也要身体能够坚持,不会因为这种严酷的习惯而垮掉啊!事实上,冷水浴真的使他的身体越来越健康。
  贺拉斯贺拉斯:古罗马诗人、批评家。早期创作是讽刺诗和性质与讽刺诗相近的长短句,后来从事抒情诗创作,自称“歌”,后人根据他的庄重的风格,称为“颂歌”。也告诉我们,他在冬天也是一直坚持冷水浴的。贺拉斯不属于任何宗派,也跟斯多葛派的禁欲主义搭不上边,这里我们扯不上什么信仰。可是,有人又提出来说,那是因为意大利的气候要比英国暖和多了,那里的河水在冬天不像我们这里这样冷。如果说意大利的河水要比我们这里暖和,那么德国和波兰的河水要比这里的任何河流都冷得多,但是德国和波兰的犹太民族的男男女女一年四季都在河里洗浴,他们的健康也没有因此而受到丝毫影响。谁也不觉得这是一个奇迹,也不认为是圣威勒弗雷德井有什么神奇特性,使得那里的冷水不会伤害浴者的娇嫩身体。现在,人人都知道洗冷水浴能有效帮助身体虚弱的人恢复健康,那么身体健康的人用冷水浴的方式来强壮身体,是完全可以承受并且非常实用的。
  有人认为这些方法适合大人,但是不适合儿童。他们太娇弱了,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锻炼。那就看看古代的德国人和爱尔兰人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孩子吧。在他们那里,即使大家认为最娇嫩的婴儿都用冷水洗浴,不仅是用冷水洗脚,还用冷水洗澡,即使当时水已经结冰了,也没有什么危险,没有给孩子带来什么损害。
  游泳和户外运动强健体魄
  孩子到了能够学习游泳的年龄,而且还有人教他的时候,就应该学习游泳。这一点毋庸置疑。游泳能够挽救很多的生命。罗马人很重视游泳,把它和文化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他们有一句谚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什么用时——既不会读书写字,又不会游泳。学习游泳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救命的生存技能,还有利于健康。如果夏天能够在冷水里游泳,对身体是很好的。只是有一点要注意,当你运动得全身发热或者血脉贲张的时候,千万不能下水游泳。
  当你运动得全身发热或者血脉贲张的时候,千万不能下水游泳。
  还有一件事对每个人的健康都有益,尤其对孩子有益,那就是多进行户外活动。即使在冬天,也不要窝在家里烤火。这样,人的身体就能够适应炎热和寒冷,阳光和雨露。一个人如果在小时候都适应不了这些,他也就适应不了这个世界了。等到他长大了,再想培养这些习惯,那时就已经太晚了。这种习惯的培养要越早越好。只要尽早开始,没有什么环境是身体忍受不了的。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孩子,我让他不戴帽子,到太阳底下或者有风的地方去游戏,恐怕他就受不了。他会找出成千上万的理由来表示反对,其实无非就是怕晒而已。如果总是把小孩子放在阴凉的地方,不让他晒一点儿太阳,吹一点儿风,怕伤害他的肤色,这样的确能培养一个英俊的男子,但却不能教出一个有用的人才。而女孩子多注意一点儿容颜倒是应该的,但我敢说,户外活动对她们的面部其实也没有什么损害。户外活动越多,她们的身体就越强健。她在教育上越是多受一些和她们的兄弟类似的锻炼,在以后的人生中所获得的幸福就越多。
  我知道,户外活动中有一件事情比较危险,那就是怕他到处乱跑,跑热了,随便往寒冷潮湿的地上一躺。特别是在身体还很热时,就喝冰冷的饮料,这真是雪上加霜,特别容易发烧,甚至有的人还会病得很严重,甚至病死。不过,这些危险,其实很好避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定要盯紧他,因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就应该慢慢给他自由,许多事情都应该靠他自己去应付,毕竟没有人会永远在他身边保护他。只有当父母给他树立了良好的原则和牢固的习惯,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保证在你的视线范围内,不让孩子随便坐在地上,不准在发热的时候喝冷饮料。一旦形成了这种克制的习惯,即使离开家庭教师和女仆的照顾,他也能很好地照顾自己。这是我能想出的唯一的办法。因为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就应该慢慢给他自由,许多事情都应该靠他自己去应付,毕竟没有人会永远在他身边保护他。只有当父母给他树立了良好的原则和牢固的习惯,才是最有效、最可靠的。所以,养成习惯是最应当注意的。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习惯,这才是真正有用的。否则,无论怎样反复叮嘱,无论什么告诫和规则,都将毫无用处。在这个问题上是这样,在其他情况下也是如此。
  ……

前言/序言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
  ——约翰·洛克
  ※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一生的路线就是典型的英国绅士路线。他出生于小康家庭,自幼接受古典人文主义教育。1646年,进入威斯敏斯特公学深造;1652年,入牛津大学;1658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直到1665年在英国政府担任公职。1668年,洛克入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663年,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洛克开始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遂自学医学,1675年他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1693年出版的《教育漫话》(SomeThoughtsConcerningEducation)是洛克最为重要的教育著作,也是绅士教育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影响了英国3个多世纪的教育理念,使得“英国绅士”的概念深入人心。时至今日,英国社会依然延续着绅士风范的传统,培养了大批“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这本书自成书出版以来已逾几百年,期间在世界各地不断被翻译、再版,可见它的地位之重、影响之大。历经时代的检验而经久不衰的作品都是前人留下的思想精华,值得世人细细品读,且这本书与许多教育论著不同的是,书中所有的教育观点几乎都来自洛克写给爱德华?克拉克先生的信,所以不像一般学术论文那样晦涩深奥。相反,平易近人的行文恰恰能让读者比较轻松地阅读理解作者的教育观点,相信读者读后必会获益匪浅。
  《教育漫话》全书都围绕着一个主题“绅士教育”。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这种绅士不是教士,不是学究,也不是朝臣,而是事业家,是善于处理自己事务的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绅士必须有强健的身体,兼具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能用理性克制自己的欲望,有良好的教养,懂得人情世故,具备一个事业家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精明能干”。
  如何才能培养这样的绅士呢?
  第一,绅士都是教育出来的。洛克认为就绝大多数人来说,其发展决不是由先天秉赋所决定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所受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人的心灵就象一块白板一样,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通过经验在上面印上痕迹和记号,便形成了后天的知识和观念”。既然儿童的天性像没有痕迹的白板,那么教育者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涂写和塑造。这赋予了父母极大的权力,更赋予父母巨大的责任。
  第二,绅士的教育有自身经典的模式。根据洛克的观点,绅士的标志不仅仅是学养,更是德性、礼仪和才艺,因此绅士教育著作的经典内容模式是“德性+知识+才艺+礼仪+体育娱乐+游学”。这种经典结构模式所传达的教育学理念是,完美的绅士应该是有德之人;他应该具备真才实学,但并非学究;绅士应该娴熟击剑、舞蹈等才艺,同时通过打猎、板球等贵族体育娱乐方式来增强体魄;绅士应该游学各国,以增广见闻,掌握优美的外国语言,领会各国风土人情,熟悉各国法典礼仪。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详细指出了绅士应受的各个方面的教育。
  健康教育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这是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的一句格言,寓意深刻。洛克开篇就引用了这句话,提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以一位职业医生的眼光,结合自己所掌握的医学保健知识,对年轻绅士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
  首先,要从幼年起循序渐进地锻炼儿童,不能娇生惯养。在身体锻炼方面,洛克沿袭了中世纪“骑士七技”中的游泳、骑马和击剑等项目的训练,并发展了蒙田关于锻炼的主张。他说:“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每天用冷水洗他的脚……孩子长到了能够学习游泳的年岁,而且有人教他游泳的时候,他应该学习游泳……要多过露天生活,即使在冬天,也应尽量少烤火”等等。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洛克主张,儿童要“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冷水,应与水接触”,而且,儿童的日常生活要按固定的作息时间来安排。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曾提出“形具而神生”,范缜也提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这些思想与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的“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的观点可谓异曲同工,都说明了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德行教育
  洛克认为德行极其重要。他指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德行越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所以,要把绅士的幸福奠定在美德的基础之上,才是唯一可靠和保险的办法。
  洛克把绅士所应具备的品德归结为节制、理智、礼仪、勇敢。他认为:
  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于忍耐劳苦,心理坚强的标准也是如此。“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喜好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
  礼仪也是绅士必备的品德,因为“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但是使它们生出光彩的则是良好的礼仪”。
  最后关于勇敢,洛克提出人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感受到那种威胁,这时就要“有充分的恐惧心去保持我们的清醒,去激起我们的注意、用力和精力;不过不可让它扰乱我们镇静地运用理智,或者妨碍我们去做理智所吩咐的事情”。
  为了培养绅士良好的美德,洛克还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教育原则。
  第一,道德教育要及早进行。“邪恶成熟得太快了,很早就在年轻人的身上撒下种子”。洛克指出,年幼的孩子如同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任何样式的,但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要想使一个年轻绅士富有德行,就要在他年岁很小的时候开始教养。相反,如若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由于其“精神在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没有习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
  第二,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儿童的秉性、兴趣、心理特点是各不相同的,父母或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儿童,才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培养。
  第三,要在儿童的心中树立威信,凭借长辈的威严使其服从。洛克说“你应该首先凭借畏惧,取得支配他们的精神的力量,到了子女年岁稍长之后,就要用友爱去维系这种力量”。
  第四,运用“说理”的方法教育儿童。洛克通过仔细观察儿童,得出一个结论,即儿童希望被人看作具有理性的动物,是比我们想象的年岁还早的。而且,他们这种“自负”的态度是应当得到鼓励的,我们也应该在可能的范围内尽量利用这种态度,把它当作支配儿童的最好工具。
  第五,“榜样”也是一种教育的力量。洛克指出,儿童是爱冒充成人的。就连儿童爱穿短裤也并不是因为短裤的样式好,或者穿着舒服,而是因为他们认为穿了短裤就是达到成人时期的一个标志或步骤。
  第六,通过练习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洛克认为教儿童反复练习某种行为,要比让他们去死记硬背规则条律有成效得多。
  第七,适当运用奖励与惩罚。洛克反对将身体上的痛苦与快乐用作支配儿童的奖励与惩罚,他所提倡的奖励与惩罚完全是另一类的,那就是名誉和羞耻心。洛克之所以反对体罚,是因为“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一层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而名誉是对儿童最好的奖励,因为“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们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你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使他们具备了一条真正的原则,这条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
  知识技能教育
  洛克把智慧和学问置于德行之后,并不是因为这两件事情不重要,而是认为对于心地善良的人来说,学问对于德行和智慧都有帮助,但对那些心地不好的人来说,学问只会让他们更愚蠢,变成更坏的人。在绅士智慧的养成和学问的学习上,洛克更加注重智慧,他认为智慧能使一个人能干并有远见,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事务,并对事务专心致志。这是一种善良的天性、心灵的努力和经验结合而成的产物。但学问有助于智慧的发展,也是绅士所必须掌握的。
  洛克以其功利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一个包括广泛学科的教学计划,并说明了学习各种科目的意义。洛克为年轻绅士开设的学科包括:阅读、写字、图画、速记、法文、拉丁文(作文、作诗)、地理、算术、天文、年代学、历史、伦理学、民法、法律、修辞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希腊文、舞蹈、音乐、击剑、游泳、骑马、扑击、旅行、园艺、细木工、商业算学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语言学习方面,洛克大力倡导绅士学习本民族语言,因为“本民族的语言是最常用的语言,最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比一切外语更实用”。洛克呼吁年轻绅士应该天天练习,以期在本族语言的表达上达到熟练、明白和优雅的境地。
  此外,洛克为绅士设计了各种技艺课程,包括园艺、木工、车工、薰香、油饰、雕刻、铁工、铜工、银工、刻板、安配宝石、烤制光学玻璃等。其中,园艺和细木工是洛克特别为乡下的绅士设计的。他认为这种工作对于一个读书或做事的人是一种合适而又健康的娱乐,使人“利用一种有用的和健康的体力运动,去从别种比较正经的思想和工作中得到消遣”。
  在教学方法上,洛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其一,要懂得吸引并保持儿童的注意力,鼓励儿童的好奇心。其二,主张采用实物教学法,把运用实物与培养儿童的观察力与记忆力结合起来。其三,施教时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儿童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其悟性也得以开发。其四,在学习算术、几何、英语时运用练习的方法。
  人情世故的教育
  在洛克看来,对于人世的唯一防备,就是对它有透彻的认识,这样才不会成为自己与他人的牺牲品。那种既希望一个年轻绅士避免染上邪恶而完全不让他知道什么是邪恶的事情,“是做不到的,除非你终身把他关在密室里,永远不准他和别人来往”。洛克强调在向儿童传授关于人情世故的人世知识时一定要注意两点:
  第一,传授者必须是一位“具有才干的谨慎的导师,他了解世态人情,能够判断学生的脾性、喜好和缺点”。
  第二,传授关于人世知识的时间必须是“在孩子步入社会之前”,也就是在家庭教育阶段。家长或教师切不能期望孩子在步入社会以后,自己去总结这种知识。因为对于一个在相对理想的状况下长大的孩子,如果将他突然抛入社会,会使其陷入立即堕落的明显危险,并付出昂贵的经验代价。
  在洛克看来,当时欧洲学校里所时兴的大部分学问和通常的教育内容,严重脱离了社会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洛克曾借用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话来讽刺当时的教育:“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学问,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辩论,我们的教育使我们适应的是大学生活而不是社会生活。”为了能够与这种传统的迂腐和无知划清界限,洛克明确地指出这些所谓的学问都是“废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绅士所不需要的——“没有它,既不会对他自己造成任何重大的贬损,也不会妨碍他的事业。绅士需要的是良好的教养以及事业家的知识,是合乎他地位的行为举止,是要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成为国内杰出的有用之才的那种知识。家长或者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培养学生的心灵,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让学生喜爱并模仿优良的、被人称誉的品性,是培养学生的活力、积极主动的精神和勤奋不懈的品质。这些优良品质可以帮助孩子日后主动追求世上最有用、最常用的事物”。
  以上便是对《教育漫话》的简单介绍,至于该书的具体内容,就请读者自己去发现吧!
  ※
  《教育漫话》是由信件组成,原文没有章节标题,只是自然分为217节(实际216节,213节缺失)。作者自列的条目,也似乎缺乏明析的逻辑顺序,常常是一个话题,这里谈过那里又谈,彼此矛盾的地方不一而足。从整体上看,《教育漫话》的结构大致如下:第1节至第3节主要讨论教育的作用,第4节至第30节讨论身体保健,第31节至第146节论述道德教育(全书一半),第147节至第216节讨论知识与技能教育,第217节为结论,指出教育的培养对象。
  目前,国内关于《教育漫话》有多个译本,从学术研究而言,提出“原著是不朽之作,译文也应当成为不朽的译著”的傅任敢先生所译的版本与原文最为贴切。我在编译此书时,内容上遵照了原著,但对内容的秩序做了较大的改动。因为原著毕竟不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论文,在前后逻辑上总有些不得当,为了让全书看起来层次分明、逻辑得当、条理清晰,我将全文划分为7章,并对每一节完整的意思进行概括,添加了标题。由于原作在今天读来比较晦涩,在保留作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我还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表达,同时对一些人名地名进行了注解,以适合现代读者的需求,使读者读起来更为顺畅。我真诚地希望这本教育经典著作能够为家长朋友们所关注,家长能用其中的道理来教育孩子,并有所成效。但同时也请家长朋友注意,作者的个别理念,因为时代背景、习俗等各种原因,与今天我们的理解很不一样,比如,早上不应该吃得太饱、用鞭笞的方式管束孩子等,与当今社会、我们的国情不符。另外,在聘请家庭教师的部分,英国社会那个年代的家庭教师的作用和我们现在的“家教”也不太一样,请家长读者在教育孩子时要加以甄别,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愿天下所有关爱子女的父母都能从洛克的《教育漫话》中获得启示。
  由于水平和编译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刘妍


用户评价

评分

封面看着舒服,买了几本

评分

一如既往的好,送货快,快递小哥服务好!

评分

还没有看,感觉不错

评分

质量绝对超值 物美价廉 一次比较愉快的购物 一直信赖京东商城

评分

很好!非常喜欢!

评分

这本书是我一直想看的,很多人都推荐这本书,也是很想学习学习,终于如愿了!

评分

教育与成长仿佛是一道难解的题,如何用漫话来解题,需要借书之道,来给我们每一位家长解惑。

评分

很好,很漂亮的一本书里面排版很好,适合写论文

评分

tinghaode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