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剋爾凱郭爾的觀點,每一個個體處在各自不同的境界裏,大緻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審美階段、道德階段和宗教階段,也是人與上帝關係的不同發展階段。不過剋爾凱郭爾特地強調,階段一語不僅指自然而然的發展過程,還指人的存在方式、狀態或者境界;從個人的主觀方麵講,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人生觀。這就是他著名的人生三階段說。
評分非常好的係列,裝幀也不錯。
評分譯者後記
評分故事發生在維也納,在奧匈帝國。人們成立瞭一個委員會,籌備一九一八年慶祝奧皇弗蘭茨·約瑟夫在位七十周年的活動。在這同一年,德國將慶祝德皇威廉二世在位三十周年。所以,人們稱奧地利的這個行動為“平行行動”。然而,一九一八年正好是這兩個王國覆滅的年份,所以維也納的這個平行行動便自然而然地具有諷刺意味。烏爾裏希是這個委員會的秘書。他在平行行動的活動圈裏接觸到敏感的埃爾梅琳達·圖齊他諷刺地稱她為狄奧蒂瑪和她的丈夫圖齊司長,另外還有行動的精神領袖萊恩斯多夫伯爵、正直的施圖姆將軍,最後還有德國金融巨頭、“大作傢”阿恩海姆對此人,狄奧蒂瑪懷著柏拉圖式的激情。
評分存在主義大師的內心獨白
評分早就想買此書瞭,今日如願,謝謝!
評分很好,幫人買的,速度很快,包裝完好!
評分烏爾裏希是這部長篇小說的中心人物。一九一三年八月,故事情節開始的時候,他三十二歲。在這之前他已經進行過三次嘗試,企圖成為一個齣人頭地的人。但是當軍官、工程師和數學傢的三次嘗試都未曾取得令他滿意的結果。最後他認識到,對他來說,可能性比中庸的、死闆的現實性更重要。由於在一個極其技術化的時代再也找不到“整體的秩序”,他便決定“休一年生活假”,以便弄明白這個已經分解為各個部分的現實的“因由和秘密運行體製”。這樣,烏爾裏希便退而采取一種消極被動的隻對外界事物起反射作用的態度。他覺得自己是個沒有個性的人,因為他不再把人,而是把物質看作現代現實的中心:“今天……已經産生瞭一個無人的個性的世界,一個無經曆者的經曆的世界。”烏爾裏希看到自己被迫麵對時代的種種問題,麵對邏輯和情感、因果性和同屬性、科學信仰和文化悲觀主義之間的種種矛盾。跟古典主義教育小說裏的主人公相反,烏爾裏希成為一個集中反映瞭這一時代哲學思想史思辨的人物。在烏爾裏希的思考中人們往往會看到本世紀著名哲學傢如尼采、馬赫等人的觀點。
評分嘻嘻。基本買全瞭祁剋果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