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翻閱這本《光縴傳輸技術/網絡工程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我懷著一絲期待,希望能在其中找到一些關於光通信係統實際部署的案例分析。書中對光信號的産生、傳輸、接收等基礎理論講解得相當透徹,比如不同光源(LD、LED)的特性對比,以及光縴的模式、色散、衰減等物理原理,都寫得條理清晰,配以圖錶,對於理解光信號在光縴中傳播的“怎麼”提供瞭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在講到光縴的損耗機製時,對瑞利散射和吸收損耗的物理過程的闡述,讓我對光信號衰減的原因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但是,對於如何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比如跨城市、跨海的超長距離傳輸中,如何選取最優的光縴類型、如何設計光放大器的布局,以及如何處理信號的色散補償問題,書中雖然提到瞭相關概念,但缺乏更具操作性的指導和深入的分析。如果能加入一些實際工程項目中遇到的典型問題,並給齣分析和解決方案,那這本書的實用性會大大提升,更能幫助我們這些即將步入網絡的讀者,在麵對實際工程挑戰時,能更有底氣。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讓我感覺更像是為一名初涉光通信領域的學生量身打造的入門指南。它循序漸進地介紹瞭光縴的基本概念、類型以及不同類型光縴的適用場景。對於多模光縴和單模光縴的特性差異,以及它們各自的應用領域,書中都有詳盡的描述。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光縴連接技術的部分,從光縴的端接、熔接,到連接器的選擇和性能指標,都做瞭細緻的講解。尤其是熔接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比如熔接機的選擇、對準的精度要求,以及熔接後的損耗測試方法,都寫得非常具體。然而,在現代高速光通信網絡中,光信號的復用技術(如WDM、DWDM)是核心組成部分,這本書在這一塊的內容相對比較簡略。雖然提到瞭波分復用,但對於不同類型的WDM係統(CWDM, DWDM)在技術實現上的區彆,以及在實際網絡規劃中的應用策略,並沒有深入探討。比如,如何根據業務需求選擇閤適的DWDM信道數量,如何進行信道間隔的設計,以及如何處理信道間的串擾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在實際網絡設計中會遇到的重要環節,書中未能提供更具指導性的內容。
評分對於一些網絡工程專業學生來說,掌握光縴的物理特性和傳輸原理是基礎,而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不錯。它詳細介紹瞭光縴的結構,包括縴芯、包層和塗覆層,以及不同光縴類型(如G.652, G.655)的特性。在闡述光信號的傳輸特性時,對光信號的損耗和色散進行瞭較為全麵的分析,例如,關於模式色散和材料色散的計算方法,以及如何通過選擇閤適的光縴類型來降低色散影響,都進行瞭清晰的講解。然而,在談及光網絡中的保護和恢復機製時,這本書的內容就顯得有些單薄瞭。在實際的網絡工程中,為瞭保證網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各種保護倒換(如1+1保護,M:N保護)和路徑保護(如SP, MS-SP)是必不可少的。書中雖然提到瞭“冗餘”的概念,但對於不同保護機製的工作原理、實現方式以及在不同網絡拓撲下的應用策略,缺乏深入的介紹。如果能增加一些關於光層保護、電層保護以及混閤保護的對比分析,並結閤一些實際的故障場景進行講解,相信會對我們理解和設計高可靠性光網絡非常有幫助。
評分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尋找關於光網絡設備方麵的介紹。書中對於光傳輸係統的構成組件,如光源、探測器、光調製器等,都有一定的介紹,並且解釋瞭它們的工作原理。例如,在講解光探測器時,就詳細說明瞭PIN光電二極管和APD(雪崩光電二極管)的工作機製和優缺點,讓我對信號的接收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但令我有些遺憾的是,在光網絡設備的功能和選型方麵,這本書似乎著墨不多。例如,對於光放大器(EDFA, SOA等)的具體參數選擇,如何根據傳輸距離和光功率預算來確定放大器的數量和增益,以及如何進行跨段放大器參數的協調,書中沒有提供明確的指導。同樣,在光收發器(SFP, QSFP等)的選型上,除瞭基本的傳輸速率和接口類型,對於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收發器在性能上的差異,以及如何在不同網絡場景下進行最優選型,書中也沒有給齣具體的建議。這些都是我們實際工作中經常需要麵對的問題,如果能有更多的設備選型和配置方麵的實例和指導,這本書的價值將大大提升。
評分這本書在理論知識的梳理上,給予瞭我不少啓發。它從光信號在光縴中的傳播特性齣發,延伸到瞭光網絡的拓撲結構和關鍵技術。對於OTN(光傳送網)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書中進行瞭概述,並介紹瞭OTN在網絡中的作用。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比瞭OTN與SDH在網絡能力、時隙管理和開銷通道等方麵的區彆,讓我對OTN的優勢有瞭更直觀的認識。但是,在更高級的光網絡技術層麵,例如MPLS-over-WDM、SDN(軟件定義網絡)在光網絡中的應用,以及網絡切片等前沿技術,這本書的內容則幾乎沒有涉及。在當今快速發展的通信技術背景下,這些技術正深刻地改變著光網絡的架構和運營模式。如果本書能對這些內容進行適當的介紹,比如SDN如何實現對光網絡設備的集中控製和資源調度,如何利用網絡切片技術為不同業務提供定製化的網絡服務,那將使這本書更具前瞻性和指導性,更能幫助我們跟上行業發展的步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