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理性樂觀派》作者又一暢銷力作!
內容簡介
2001年2月,學界宣布,基因組包含的不是如原先所預想的10萬個基因,而是隻有3萬個。這個令人震驚的修改導緻一些科學傢得齣結論,認為人類基因其實不足以解釋人們的所有不同方式的行為:我們必定是由後天而不是由先天所造就的。生物學再一次要被放在先天-後天的爭論這張普洛剋路斯忒斯之床上撕扯。
廣受贊譽的科普作傢馬特·裏德利主張,正在齣現的真相比這種神話要有趣得多。後天培育依賴於基因,而基因也要求後天培育。基因不僅預先規定大腦的廣義結構,而且它們還吸收塑形的經驗、因應社會的綫索,甚至運轉記憶。它們是意誌的原因。也是意誌的結果。在DNA雙螺鏇結構發現60多年之後齣版的這本《先天後天》,詳細記錄瞭我們對基因的理解中所發生的一場新的革命。裏德利描述先天力量的信徒與後天力量的信徒,為解釋人類這種悖論式的造物如何能夠既有自由意誌同時又受本能與文化的推動而發生的百年之爭。《先天後天:基因、經驗及什麼使我們成為人(原書第4版)》對基因如何建造大腦來吸引經驗做瞭一次激動人心、緊跟前沿的論述。
作者簡介
馬特·裏德利(Matt Ridley),在牛津大學做動物學研究,然後又當瞭一名記者。他在《經濟學人》雜誌工作瞭八年,在《星期日電訊》和《每日電訊》開設瞭七年專欄。《毫不掩飾》(Warts and All)一書就是他的作品,寫的是美國的總統政治;《紅心皇後》(The Red Queen)是他口碑最好的一本書,寫的是性的進化,也由企鵝書局齣版;同時他還寫瞭《基因組》(Genome)。他的書曾入圍六大文學奬項。他是國際生命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Life)機構的主席,現居盧森堡,妻子是紐卡斯爾大學心理學係的高級講師。
目錄
序 言
12個有鬍子的人
第1章
萬物之靈 /1
第2章
眾多本能 /27
第3章
先天與後天—絕妙的對偶 /54
第4章
瘋狂的原因 /79
第5章
基因的第四維度 /102
第6章
成長歲月 /124
第7章
學習經驗 /147
第8章
文化之謎 /167
第9章
“基因”的七種含義 /193
第10章
一組悖論式的寓意 /209
結語
稻草人 /232
附錄A關於作者 /238
附錄B關於本書 /244
附錄C延伸閱讀 /248
緻謝 /251
譯者後記 /254
注釋 /255
前言/序言
12個有鬍子的人
“可恥的人類啊!凡人本來生而自由,
卻把他們的苦難,歸咎於天命所為;
把他們的罪惡,說成是眾神之令;
而把自己的愚蠢粗莽,誣稱為命運之錯。”
—荷馬,《奧德賽》
亞曆山大·蒲伯,譯1
“真相揭示:人類行為的奧秘”,英國星期日報紙《觀察傢報》(Observer)2001年2月11日的頭版通欄標題中寫道,“環境,而非基因,決定瞭我們的行為。”這事要從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說起,他在基因界白手起傢,創辦瞭私營公司來研究人類(他自己的)基因組的全部序列,與一個由稅收和慈善團體資助的國際聯閤組織展開競爭。這一序列—編為30億個化學字母串,由4個字母組成的字母錶來排列,包含瞭一個人身體構成和運轉的全部所需成分—會在本周晚些時候刊齣。初步研究錶明,人類基因組中隻有3萬個基因,並非是幾個月之前許多人估算的10萬個。
記者們已經知道相關細節,隻不過被禁止登齣消息。但是,文特爾在2月9日裏昂的一次公開會議上透露瞭此事。當時《觀察傢報》的羅賓·麥凱(Robin McKie)是會議的聽眾之一,他立即明白3萬這個數字已不再是秘密瞭。他找到文特爾,問他這麼說是否意識到自己打破瞭報道禁令;文特爾說自己知道。在基因研究日趨激烈的競爭中,文特爾已不是第一次搶在對手之前讓研究結論登上瞭頭條。“我們的基因根本不足以證明生物決定論是正確的,”文特爾告訴麥凱,“人類物種呈現的奇妙的多樣性和遺傳密碼並沒有必然聯係。我們生存的環境纔至關重要。”2
繼《觀察傢報》之後,其他報紙也紛紛報道此事。“基因組的重大發現震驚瞭科學傢們,基因圖譜中所包含的基因比之前以為的要少得多—DNA(脫氧核糖核酸)沒那麼重要瞭,”《舊金山紀事報》3(San Francisco Chronicle)在該周日晚些時候這樣刊登。各類科學刊物迅速破除之前的禁令,這一消息通過報紙傳播到世界各處。“基因組的分析結果是人類基因數量其實要少得多,”《紐約時報》4(New York Times)也發齣這樣的感嘆。這並不僅僅是麥凱曝齣的獨傢新聞,其實文特爾早就定下瞭基調。
這一切就像是在締造一個新的神話。事實上,人類基因的數量多少並不能改變什麼。文特爾的發言中隱含瞭兩個不閤邏輯的推論。第一,基因數量少說明瞭環境對人的影響更大;第二,3萬個基因“太少”,不足以解析人類本性,要是有10萬個基因還差不多。人類基因組計劃領導者之一,約翰·薩爾斯頓爵士(Sir John Sulston)在幾周後告訴我:即便隻有33個基因,每一個有兩種變異(比如打開和閉閤),也足以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獨一無二。把一枚硬幣擲33次,都會有100億以上種方式。因此,3萬絕不是一個小數字,2自乘3萬次以後的數字會大於已知宇宙中所有粒子的總和。此外,如果說基因數量少就意味著更高的自由度,那麼豈不是果蠅比人更自由,細菌也更自由,那病毒就成瞭生物界的約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s)們。
幸運的是,人們無須通過如此復雜的計算來得到安撫。這則看似丟臉的消息說蠕蟲比人類擁有的基因數量要高齣兩倍,但沒有人因此便當街垂淚。沒有什麼一定要牽扯著10萬這個數字不放,那隻不過是一個鬍亂的猜測。然而,在一個世紀以來反復上演的環境論與遺傳論的爭論後,這則新聞的刊齣有助於掀翻那張先天與後天必然對立的普洛剋路斯忒斯之床。除瞭愛爾蘭問題可能是個例外,先天後天之爭是在剛結束的那個世紀裏最沒有進展的爭論。經曆瞭染色體、DNA和抗抑鬱藥的發現,先天後天之爭依然屹立不倒。2003年它引發爭論,激烈程度絲毫不亞於1953年那場,那一年發現瞭基因結構;同樣也不遜色於1900年的爭論,也就是現代遺傳學開始的那一年。甚至在人類基因組剛誕生時,就有人宣稱這是後天與先天的戰鬥。
50年後,人們終於聽到呼籲結束這一爭論的理智之音。人們對於先天後天相互對立有許多種說法,有的說這已經消亡和完結瞭,有的說這是無用和錯誤的—這是一種荒謬的二分法。但凡有一點常識的人都知道,人類是先天與後天交互作用的産物。但是,依然沒有人能中止這場爭論。在聲稱這場爭論無用或消亡以後,提齣者本人又投身於戰鬥中,開始指責他人過分強調一個或另一個極端。爭論雙方,一方是天生論者,我有時也會稱為基因論者、遺傳論者或是先天論者;另一方是經驗論者,我有時也會稱為環境論者或是後天論者。
讓我開誠布公地來說吧,我認為人類行為是由先天和後天共同決定的,我並不僅僅支持一方或另一方,但這並不意味著我采納“中間路綫”的妥協方式。正如得剋薩斯政治傢吉姆·海托華(Jim Hightower)所說的那樣,“ 路中間除瞭雙黃綫和死犰狳之外,什麼都沒有。”我想錶明的是,基因組的確改變瞭一切,這並不是因為它終結瞭這場爭論或讓一方取得勝利,而是因為它充實瞭雙方,直至兩者在中間交會。基因如何從實際上影響人類行為,以及人類行為又如何影響基因,這些發現幫助我們從一個嶄新的視角來看待這個爭論,先天與後天的關係不再是相互對立,而是交互作用。人類的基因形成可以從後天中找到綫索。若要領會已發生的一切,你就必須要拋棄曾經信奉的觀念,敞開心扉。你會進入一個嶄新的境地,在這裏,你的基因不再是扯動你行為之綫的木偶主人,而是一個被你的行為牽引著的木偶;在這裏,本能並非與學習相對立,環境影響並不如基因那般可逆轉;在這裏,先天專門是為後天而設計的。這些普通並看似空洞的短語第一次在科學中被賦予瞭生命。我打算從基因組最深的隱蔽處來講述這些奇特的故事,以此說明人類大腦是如何為瞭後天而塑造的。簡言之,我的觀點就是,我們越深入揭開基因組的真相,就能越多地發現基因組受到經驗的影響。
我想象齣一張拍攝於1903年的照片。照片上有一群參加某次國際會議的男人,會議地點位於某個時尚之地,比如德國的巴登-巴登或法國的比亞裏茨。也許“男人”這個用詞並不準確,因為盡管那兒沒有女人,卻有一個小男孩、一個嬰兒和一個幽靈;不過其他人都是中年或老年男性,他們都是白人,大多都很富有。也許是因為與年齡相符,這12個人大都蓄有濃密的鬍子。他們中有兩個美國人,兩個奧地利人,兩個英國人,兩個德國人,一個丹麥人,一個法國人,一個俄國人和一個瑞士人。
唉,這隻是一張想象齣來的照片,其實照片上很多人從未碰過麵。但是,就如同1927年在索爾維會議上所拍攝的那張著名物理學傢們的閤影一樣(照片上有愛因斯坦、玻爾、居裏夫人、普朗剋、薛定諤、海森堡和狄拉剋),我的這張照片也捕捉到科學研究裏各種新觀念交會的躁動時刻。5我這裏提及的12個人,串起瞭20世紀中有關人類本性的所有主導性的理論。
在圖片上方盤鏇的幽靈是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他已在照片拍攝的11年前過世,他也是所有人中鬍須最長的。達爾文的理念是,通過類人猿的行為來探尋人類特徵,並證實二者之間存在人類行為的普遍特徵,比如微笑。左邊那個遠遠筆直坐著的年邁紳士是達爾文的錶弟,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他雖已81歲,但看上去體格強健。他那濃密的絡腮鬍子掛在臉頰兩邊,像兩隻小白鼠。他是遺傳論狂熱的捍衛者。坐在高爾頓旁邊的是美國的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他61歲,鬍子輪廓修成方形,卻不太整齊。他倡導本能說,堅稱與動物相比,人類更多地由本能支配。高爾頓的右邊坐著一位植物學傢;在一群專注於人類本性的人中間,他顯得有點像局外人。他不太高興地皺著眉頭,鬍子亂蓬蓬的。他是丹麥人雨果·德弗裏斯(Hugo De Vries),55歲。他揭示瞭遺傳定律,意識到早在30年前,摩拉維亞的一個修道士格雷戈爾·孟德爾(Gregor Mendel)就已發現遺傳的基本規律。德弗裏斯的旁邊是俄國人伊萬·巴甫洛夫(Ivan Pavlov),54歲,留有濃密的花白鬍子。他捍衛經驗論,相信解析人類心智的關鍵在於條件反射論。他的腳邊坐著約翰·布魯德斯·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唯獨他把鬍子颳得乾乾淨淨。他把巴甫洛夫的理論轉化為“行為主義”,並提齣著名宣言:隻要通過訓練便可以改變人的個性。站在巴甫洛夫右邊的是體態微胖、戴著眼鏡、留著小鬍子的德國人埃米爾·剋雷佩林(Emil Kraepelin),和下巴鬍須整整齊齊蓄著的維也納人西格濛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他倆都是47歲,都處於影響幾代精神病專傢的陣痛期;這時,精神分析已轉離“生物學”的解釋,投嚮研究個人經曆的兩個不同的概念。弗洛伊德的旁邊是社會學的奠基人、法國人埃米爾·杜爾凱姆(Emile Durkheim),45歲,鬍須非常濃密。他堅持認為社會事實是一個整體,它的作用大於組成它的各部分之和。從這方麵來說,坐在旁邊的德裔美國人弗朗茨·博厄斯(Franz Boas,1885年移民)算得上是他的心靈伴侶瞭。他打扮時髦,小鬍子嚮下微捲,臉上有因決鬥留下的傷疤。他越來越堅信是文化塑造瞭人類本性,而不是本性造就文化。站在前邊的小男孩是瑞士人讓·皮亞傑(Jean Piaget),他的模仿與學習理論即將取得成果。他的下巴還沒有鬍須,其實他屬於20世紀中期。那個坐在嬰兒車裏的人是奧地利人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他將於20世紀30年代復興本能理論研究,並提齣“印刻效應”的核心理念。他蓄著濃密的山羊鬍子。
我並沒有聲明,這些人一定是人類本性研究中最偉大的專傢,也沒有說他們都同樣纔華橫溢。仍然有許多人,無論是已過世還是未齣生的,都值得放到這張照片裏。其中應該有大衛·休謨(David Hume)和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隻不過二人過世已久(當然在此達爾文是個例外);還應該有現代理論傢喬治·威廉斯(George Williams)、威廉·漢密爾頓(William Hamilton)和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但他們當時還未齣生;當然還得有珍妮·古道爾(Jane Goodall),她發現猿猴具有個體差異性;也許這張照片還應該包括一些更有見地的小說傢和劇作傢們。
但是我要錶明,這12個人都有一些驚人之處。他們是對的,當然並不是指所有時候都正確,也並非一直都正確,而且我並不是指道德上的正確。他們都在宣揚自己的觀念和批判他人的理念中大獲全勝。他們其中的一兩個有意或無意引發瞭“科學”政策怪誕的歪麯,這也伴隨他們一生為世人所知。然而,我說他們全都是對的,是因為他們不遺餘力地貢獻齣自己原創性的觀念,為科學之牆添磚加瓦。
人類本性實際上是一個結閤體,它的形成混閤瞭達爾文的普遍性、高爾頓的遺傳、詹姆斯的本能、德弗裏斯的基因、巴甫洛夫的反射、華生的關聯、剋雷佩林的曆史、弗洛伊德的形成式經曆、博厄斯的文化、杜爾凱姆的勞動分工、皮亞傑的發展和勞倫茲的印刻效應。你會發現,以上內容都能影響人類心智。所有關於人類本性的論述必須要包括這些纔算完整。
但是—在此我要開闢一片新天地—如果將一切現象歸為先天與後天,或者基因與環境的大範圍裏,那是極具誤導性的。相反,如果想要理解每個及所有的現象,你就得瞭解基因。基因允許人類本性去學習、記憶、模仿、印刻、吸收文化並錶達本能。基因不是牽動木偶的主人,不是一幅藍圖,也不是遺傳的搬運工。它們在生命過程中是積極的,牽動著彼此開啓或閉閤,它們會對環境做齣反應。它們也許在子宮裏指揮身體和大腦的形成,但隨即又可能會對已建成的東西進行拆卸和重建—這是對經驗迴應的産物。它們既是我們行為的原因,也是其結果。有時候,爭論中“後天”一方的捍衛者會為基因的力量和必然性所嚇倒,但他們遺忘瞭至關重要的一點:基因是站在他們一方的。
alt="" />
先天後天:基因、經驗及什麼使我們成為人(原書第4版) [Nature via Nurture:Genes,Experience and What Makes]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先天後天:基因、經驗及什麼使我們成為人(原書第4版) [Nature via Nurture:Genes,Experience and What Makes]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先天後天:基因、經驗及什麼使我們成為人(原書第4版) [Nature via Nurture:Genes,Experience and What Makes]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評分
☆☆☆☆☆
哦哦哦哦哦哦哦
評分
☆☆☆☆☆
價格實惠!方便安心又放心就是京東自營商品!
評分
☆☆☆☆☆
書的質量很好,邏輯思維推薦的,很不錯。京東的快遞很快。
評分
☆☆☆☆☆
先天後天:基因、經驗及什麼使我們成為人
評分
☆☆☆☆☆
都是買的連嶽推薦的書籍,都很喜歡,一本一本來讀完,看書的時間是最愜意的
評分
☆☆☆☆☆
不錯的物流速度,書要看哦
評分
☆☆☆☆☆
京東物流的速度不必多言,晚上下單第二天中午就到啦,書的內容質量都很好
評分
☆☆☆☆☆
書皮很鋒利,不小心劃破瞭手,大傢要小心。書還是很好的,紙質清楚,印刷清晰
評分
☆☆☆☆☆
發貨很快,書還是不錯的,京東發貨還是比第三方發貨快,重新瞭解進化史,書到手,慢慢看
先天後天:基因、經驗及什麼使我們成為人(原書第4版) [Nature via Nurture:Genes,Experience and What Makes]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