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黑格尔是近代德国唯心主义哲学集大成者,他的美学,也比他的前人康德在内容上更丰富,体系上更完整。恩格斯称誉他在包括美学在内的各个领域,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美学原著共三卷,第三卷分上下册,中译本卷次悉照原本。这本书的翻译质量令人赞叹,这在引进国外深度哲学著作时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许多原本晦涩难懂的德语或法语概念,被译者用精准而富有文采的中文表达了出来,使得阅读体验提升了一个档次。行文节奏把握得宜,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韵味。然而,在内容层面,我个人认为它在处理“丑”与“崇高”这两个美学范畴时,略显传统。作者似乎过分执着于古典的和谐与秩序,对于当代艺术中那些故意制造的断裂感、不适感,以及那些挑战既定规范的“反美学”现象,缺乏有力的理论工具去进行有效的阐释和辩护。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美”的理解更清晰了,但对于艺术更广阔、更具颠覆性的领域,这本书提供的指引却相对有限,仿佛只打开了一扇通往精致花园的门,而花园之外的广袤荒野则被刻意忽略了。
评分从一个艺术实践者的角度来看待这本书,我发现其中有不少内容对于理解艺术创作的“为什么”很有启发。书中对不同媒介(如建筑、音乐、视觉艺术)中“形式与功能”关系的分析,提供了许多可以立即应用于工作室实践的洞察。尤其是它对后现代景观设计中“反乌托邦美学”的批判性审视,让我对当下的一些设计趋势有了更深一层的反思。不过,书中对于艺术接受的社会文化背景探讨略显保守,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知识分子视角,似乎在评判大众的审美趣味,而非真正去理解当代社会中审美经验的复杂性和日常性。譬如,对于网络迷因(Meme)所蕴含的集体审美创造力,书中只是一笔带过,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深入分析,这实在是一个遗憾,因为这恰恰是当代美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脉动。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无疑是某个领域的重要里程碑。我最欣赏它在方法论上的创新,试图打破传统美学学科的边界,引入现象学、符号学等多种分析工具。书中对“审美体验的身体性”的探讨尤其精彩,它将美学研究从纯粹的认知层面解放出来,回归到身体的感知和在场性。但从个人阅读体验的角度出发,它实在太“重”了。大量的术语堆砌和复杂的从句结构,使得每一次阅读都需要极高的专注力,缺乏那种能够让人沉浸其中、自然而然跟随作者思想流动的愉悦感。对于非专业人士或只是想轻松了解美学脉络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门槛过高,可能需要反复研读才能领会其精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更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它更像是一份需要被“攻克”的文本,而非一段可以享受的阅读旅程。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引人注目,初拿到手里时,那厚实的纸质和典雅的封面设计就让人心生喜爱。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扉页上那几行精选的格言,虽然与主体内容看似无关,却为阅读奠定了宁静而深邃的基调。当然,我阅读的重心主要还是放在了内容本身。这本书的行文流畅自然,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穿梭于不同的艺术殿堂,只是在某些章节的过渡上,我个人感觉略显生硬,或许是试图将太多跨学科的观点强行整合在一起的缘故。例如,在探讨古典主义美学与现代解构主义思潮的交汇点时,作者的论证力度稍显不足,像是蜻蜓点水,未能给予读者足够的思辨空间去消化其中复杂的哲学思辨。我期待能有更深入、更具批判性的探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罗列和现象的描述上。总体而言,这是一本值得细品的入门读物,但对于资深的美学爱好者来说,可能需要更具原创性的理论突破。
评分我花了好几个周末才算勉强读完这本煌煌巨著,说实话,阅读过程更像是一场漫长而艰苦的学术攀登。作者的博学程度毋庸置疑,书中引用的文献资料之广博,足以令人咋舌,横跨哲学、心理学、人类学乃至神经科学,试图构建一个无懈可击的美学体系。然而,这种“大而全”的取向,反而成了它难以逾越的障碍。每当我觉得自己即将抓住某个核心论点时,作者又会迅速切换到另一个理论框架进行阐述,导致全书的逻辑线索显得有些松散和碎片化。我尤其在关于“审美判断的客观性”这一章节中感到困惑,作者似乎在同一页中同时支持了康德式的先验论和休谟式的经验主义,这让习惯于清晰界限的读者感到无所适从。它更像是一部详尽的、编纂式的文献汇编,而非一部结构严谨的学术专著。如果能将论点提炼得更纯粹一些,或许能产生更持久的知识回响。
评分二美和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式
评分1.理念作为生命
评分很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2.自然生命作为美
评分黑格尔是近代德国唯心主义哲学集大成者,他的美学,也比他的前人康德在内容上更丰富,体系上更完整。恩格斯称誉他在包括美学在内的各个领域,都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美学原著共三卷,第三卷分上下册,中译本卷次悉照原本。
评分a摹仿自然说
评分包装很好 很精致 书更不用说了
评分2.席勒,文克尔曼,谢林
评分1.艺术美的理念或理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