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任應鞦(1914-1984)是著名的中醫學傢和中醫教育學傢,其學術成就卓越,係中醫藥學科建設重要的奠基人。任應鞦先生論著等身,據不完全統計,一生共著書四十餘部,撰寫論文及著述五百餘篇。任應鞦先生的學術研究涉及醫史、文獻、方藥、醫古文、中醫基礎理論、中醫各傢學說等諸多領域,特彆是在《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著作的研究方麵,不論是研究方法,還是研究成果,對業界的影響都是曆史性的。《任應鞦醫學全集》收集整理瞭任應鞦先生自1934年至1984年期間的主要論著,包括醫學論文、雜文300餘篇,著作30餘部,全麵展示瞭任應鞦先生的學術思想、治學方法及成果。
目錄
捲一
《內經》研究
黃帝內經講稿·素問
捲二
《內經》研究
黃帝內經講稿·靈樞經
內經十講
陰陽五行
運氣學說
捲三
仲景學說研究
傷寒論語譯
金匱要略語譯
捲四
仲景學說研究
傷寒論證治類詮
中國醫學史研究
中國醫學史略
通俗中國醫學史講話
通俗中國醫學史話
文獻校勘
醫學啓源
瀕湖脈學白話解
捲五
中醫各傢學說研究
中醫各傢學說及醫案選講義·宋元明清
中醫各傢學說及醫案選·中級講義
中醫各傢學說講義
捲六
中醫各傢學說研究
中醫各傢學說·中醫專業用
捲七
中醫各傢學說研究
中醫各傢學說講稿
捲八
臨床醫學著作
任氏傳染病學·上捲
中醫各科精華·內科學
中醫各科精華·內科治療學
中國小兒傳染病學
捲九
臨床醫學著作
病機臨證分析
經驗小方選集
任應鞦醫案實錄
中醫診斷學研究
脈學研究十講
中醫病理學概論
中醫舌診(1960年)
中醫舌診(1976年)
捲十
醫論文集
醫學小議
教育學習
醫學史論
捲十一
醫論文集
醫理討論
典籍研究
醫學流派
捲十二
醫論文集
方藥瑣言
爭鳴碎語
證治擷英
序言評語
診餘詩文
精彩書摘
【提要】疾病發展到瞭嚴重的階段,即使有良醫也不能起死迴生。
【講解】此節文獻重在“亦何暇不早乎”一句,無論古今,都提倡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一個“早”字,就是這一節的主旨所在。“暇”是怠慢、漫不經心的意思。
問曰:一般來說,疾病的發展總有個過程,如從輕到重、從小到大等。疾病在“始生”階段“極微極精”,如外感六淫邪氣,“必先入結於皮膚”,病竈淺錶。有見識的大夫、專傢都認為,待疾病發展到嚴重階段,登峰造極瞭,“名日逆”,“則針石不能治,良藥不能及也”,再好的醫療手段、再好的藥物,都無濟於事!這話很有啓發性。包括現代醫學,都是在疾病的後麵跑,少有跑到疾病前麵去攔截的。而預防和及時治療是《內經》一貫的學術思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治五髒者,半死半生”,待病人五髒,即使是高明的醫生,能有一半的效果就很不錯瞭。“得其法,守其數”,是指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技術上都很有造詣的醫生。身邊的親戚、朋友經常見麵,相互之間非常熟悉、瞭解,有瞭病色、病狀極易被發現,尤其是總不見好轉的病狀,為什麼不去看醫生,尤其是那些有建樹的醫生,盡早得到他們的治療呢?
答曰:“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病人和醫生的關係,有如病之“標”“本”。病人是“本”,是矛盾的主要方麵,大夫、醫生是“標”,是矛盾的次要方麵,一定要認識到這個醫患關係,首先是病人自己對疾病要高度的重視和警惕,在這點上醫生是不能代替的。一有小病就很重視,這是重“本”;其次是要瞭解醫生的情況,這個病應該去看哪方麵的醫生,不能有病亂投醫,尤其不能相信騙子的話,這是重“標”。這樣做瞭就叫“標本相得”,否則就是“標本不得”,會招緻“邪氣不服”。病邪不能順服,失去對病勢的控製,“此之謂也”,往往就是這個原因造成的。這段關於醫患關係的論述,其思想是非常前衛的,至今都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四節綜閤治療是臨床的趨勢
【原文】帝曰:其有不從毫毛而生,五髒陽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精孤於內,氣耗於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治之奈何?岐伯曰:平治於權衡;去菀陳荃,微動四極,溫衣,繆刺其處,以復其形,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踈滌五髒;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帝曰:善。
【提要】隨著醫學的進步,醫療的方法、手段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療效也就會越來越好,換句話說,治療方法、手段的多樣化,是疾病治愈的有力保證。
【講解】從現代醫學的發展趨勢來看,病理學研究是走在前麵的,治療的方法大大落在其後,很多疾病能明確診斷,但沒什麼有效的方法治療。就治療而言,我們要提倡百花齊放,有現代醫學的方法、手段,有中醫學的方法、手段,有民族醫學的方法、手段,甚至包括民間的驗方,走多方法聯閤的綜閤治療之路,這對提高臨床的療效是非常有利的,也是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
問曰:有的病“不從毫毛而生”,即病不從外感而得,而是因“五髒陽以竭”,即五髒或者某一髒的陽氣衰竭而呈現內傷之變;由於陽氣衰竭不化陰水,於是“津液充郭”,即指胸腔、腹腔被陰水充斥;“其魄獨居”,“魄”泛指五髒中之精氣,如肺藏魄,胸腔積水,肺獨居其中而被孤立起來,此即陽氣先竭,陰魄獨居,陰陽隔絕;“魄”可指肺而言,也可以理解為某一髒,因為心、脾、肝、腎都有這個問題;於是“精孤於內,氣耗於外”,“精孤於內”是對“魄獨居”進一步闡發,五髒之精氣失去陽氣的溫養,形成有陰無陽之勢;這時候,“形不可與衣相保”,病人的形體齣現異常改變,衣服也不適體瞭,如腹水,腹圍增加,過去能穿的衣服現在穿不上瞭,四肢也齣現水腫,以前的鞋襪也都不能穿瞭;甚則引發抽搐,這個“水邪”是由內髒病變引起的,故日“四極急而動中”;其病機“是氣拒於內,而形施於外”,即陰氣拒之於內而形變現於外。齣現這種病變應該怎樣治療呢?這裏列舉的是臨床所見的“陰水證”,下麵是談治療方法。
“平治於權衡”,這是指醫者辨證論治的功夫。“平治”要從“治平”來理解,“治”是“治療”之意,“平”是指治愈。
……
前言/序言
任應鞦醫學全集(套裝1-12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