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新課標套裝第二輯:朝花夕拾+故都的鞦+雨巷+背影(套裝共4冊)》均為國傢教育部推薦書目,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精裝新版,可讀宜藏,乃影響一生的中國經典,適閤青少年閱讀的大師文章。知名學者、作傢餘鞦雨、梅子涵鼎力推薦。
內容簡介
“近代名傢代錶作一輯”包括《故都的鞦》、《雨巷》、《背影》、《朝花夕拾》四種,作者分彆是鬱達夫、戴望舒、硃自清、魯迅,均為中國文學的珠玉,不可不讀的經典。《故都的鞦》被譽為純美、精緻的中國文字,是文學生命中不容錯過的作品。戴望舒,被譽以“雨巷詩人”的桂冠,以彆樣的詩情與詩藝在詩壇上獨樹一幟,是中國現代派詩歌的集大成者。《背影》,被譽為“天地間至情文學”,20世紀感人的文學佳作。魯迅的《朝花夕拾》為國語散文經典之作,魯迅自傳性文集,描寫童年趣事,世態人情,真摯感人,清新雋永。
目錄
《背影》
“白話美文的典範”
--硃自清和他的作品
憎
白水漈
匆匆
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
航船中的文明
正義
春暉的一月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說夢
背影
執政府大屠殺記
荷塘月色
一封信
阿河
兒女
白馬湖
看花
論無話可說
沉默
《梅花》後記
鼕天
擇偶記
潭柘寺戒壇寺
房東太太
濛自雜記
論誠意
論自己
論做作
論青年
飛
論氣節
羅馬
巴黎
文人宅
三傢書店
目錄
“民族魂”
--關於魯迅
童年記憶
--關於《朝花夕拾》
小引
狗·貓·鼠
阿長與《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無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
瑣記
藤野先生
範愛農
後記
名人說魯迅
目錄
鬱達夫和他的作品
散文這一個名字(代自序)
故都的鞦
沉淪
春風沉醉的晚上
江南的鼕景
小春天氣
蘇州煙雨記
北平的四季
南行雜記
懷四十歲的誌摩
迴憶魯迅
誌摩在迴憶裏
日本的文化生活
還鄉記
名人說鬱達夫
目錄
“雨巷詩人”
--關於戴望舒
望舒詩論
夕陽下
寒風中聞雀聲
自傢傷感
生涯
流浪人的夜歌
Fragments
凝淚齣門
可知
靜夜
山行
殘花的淚
十四行
不要這樣盈盈地相看
Spleen
殘葉之歌
Mandoline
雨巷
我底記憶
路上的小語
林下的小語
夜是
獨自的時候
鞦天
對於天的懷鄉病
斷指
印象
到我這裏來
祭日
煩憂
百閤子
八重子
我的素描
單戀者
老之將至
前夜
我的戀人
村姑
野宴
三頂禮
二月
小病
款步(一)
款步(二)
過時
有贈
遊子謠
鞦繩
夜行者
微辭
妾薄命
少年行
旅思
不寐
深閉的園子
燈
尋夢者
古意答客問
燈
鞦夜思
小麯
贈剋木
眼
夜蛾
寂寞
我思想
元日祝福
白蝴蝶
緻螢火
獄中題壁
我用殘損的手掌
心願
等待(一)
等待(二)
過舊居(初稿)
過舊居
示長女
在天晴瞭的時候
贈內
蕭紅墓畔口占
口號
古神祠前
見毋忘我花
微笑
霜花
流水
我們的小母親
昨晚
鞦天的夢
你這樣的女人
禦街行
夜坐
狼和羔羊(寓言詩)
斷篇
……
《故都的鞦》
《朝花夕拾》
《雨巷》
精彩書摘
憎
我生平怕看見乾笑,聽見敷衍的話;更怕冰擱著的臉和冷淡的言詞,看瞭,聽瞭,心裏便會發抖。至於慘酷的佯笑,強烈的揶揄,那簡直要我全身都痙攣般掣動瞭。在一般看慣、聽
慣、老於世故的前輩們,這些原都是“傢常便飯”,很用不著大驚小怪地去張揚;但如我這樣一個閱曆未深的人,神經自然容易激動些,又癡心渴望著愛與和平,所以便不免有些變態。平常人可以隨隨便便過去的,我不幸竟是不能;因此增加瞭好些苦惱,減卻瞭好些“生力”。--這真所謂“自作孽”瞭!
前月我走過北火車站附近。馬路上橫躺著一個人:微側著拳麯的身子。臉被一破蘆葦遮瞭,不曾看見;穿著黑布夾襖,垢膩的淡青的襯裏,從一處處不規則地顯露,白斜紋的單袴,受瞭塵穢底沾染,早已變成灰色;雙足是赤著,腳底滿塗著泥土,腳麵滿積著塵垢,皮上卻縐著網一般的細紋,映在太陽裏,閃閃有光。這顯然是一個勞動者底屍體瞭。一個不相乾的人死瞭,原是極平凡的事;況是一個不相乾又不相乾的勞動者呢?所以圍著看的雖有十餘人,卻都好奇地睜著眼,臉上的筋肉也都冷靜而弛緩。我給周遭的冷淡噤住瞭;但因為我的老脾氣,終於茫漠地想著:他的一生是完瞭;但於他曾有什麼價值呢?他的死,自然,不自然呢?上海像他這樣人,知道有多少?像他這樣死的,知道一日裏又有多少?再推到全世界呢?……這不免引起我對於人類運命的一種杞憂瞭!但是思想忽然轉嚮,何以那些看閑的,於這一個同伴底死如此冷淡呢?倘然死的是他們的兄弟,朋友,或相識者,他們將必哀哭切齒,至少也必驚惶;這個不識者,在他們卻是無關得失的,所以便漠然瞭?但是,果然無關得失麼?“叫天子一聲叫”,尚能“撕去我一縷神經”,一個同伴悲慘的死,果然無關得失麼?一人生在世,倘隻有極少極少的所謂得失相關者顧念著,豈不是太孤寂又太狹隘瞭麼?狹隘,孤寂的人間,哪裏有善良的生活!唉!我不願再往下想瞭!
這便是遍滿現世間的“漠視”瞭。我有一個中學同班的同學。他在高等學校畢瞭業;今年恰巧和我同事。我們有四五年不見麵,不通信瞭;相見時我很高興,滔滔汩汩地嚮他說知彆後的情形;稱呼他的號,和在中學時一樣。他隻支持著同樣的微笑聽著。聽完瞭,仍舊支持那微笑,隻用極簡單的話說明他中學畢業後的事,又稱瞭我幾聲“先生”。我起初不曾留意,陡然發見那乾涸的微笑,心裏先有些怯瞭;接著便是那機器榨齣來的幾句話和“敬而遠之”的一聲聲的“先生”,我全身都不自在起來;熱烈的想望早冰結在心坎裏!可是到底鼓勇說瞭這一句話:“請不要這樣稱呼罷;我們是同班的同學哩!”他卻笑著不理會,隻含糊應瞭一迴;另一個“先生”早又從他嘴裏送齣瞭!我再不能開口,隻蜷縮在椅子裏,眼望著他。他覺得有些奇怪,起身,鞠躬,告辭。我點瞭頭,讓他走瞭。這時羞愧充滿在我心裏;世界上有什麼東西在我身上,使人棄我如敝屣呢?
約莫兩星期前,我從大馬路搭電車到車站。半路上上來一個魁梧奇偉的華捕。他背著手直挺挺的靠在電車中間的轉動機(?)上。穿著青布製服,戴著紅纓涼帽,藍的綁腿,黑的厚重的皮鞋:這都和他彆的同伴一樣。另有他的一張粗黑的盾形的臉,在那臉上錶現齣他自己的特色。在那臉,嘴上是抿瞭,兩眼直看著前麵,筋肉像濃霜後的大地一般冷重;一切有這樣地嚴肅,我幾乎疑惑那是黑的石像哩!從他上車,我端詳瞭好久,總不見那臉上有一絲的顫動;我忽然感到一種壓迫的感覺,仿佛有人用一條厚棉被連頭夾腦緊緊地捆瞭我一般,呼吸便漸漸地迫促瞭。那時電車停瞭;再開的時候,從車後匆匆跑來一個貧婦。伊有襤褸的古舊的渾沌色的竹布長褂和袴;跑時隻是用兩隻小腳嚮前掙紮,蓬蓬的黃發縱橫地飄拂著;瘦黑多皺襞的臉上,閃爍著兩個熱望的眼珠,嘴唇不住地開閤--自然是喘息瞭。伊大概有緊要的事,想搭乘電車。來得慢瞭,捏捉著車上的鐵柱。早又被他從伊手裏滑去;於是伊隻有踉踉蹌蹌退下瞭!這時那位華捕忽然齣我意外,赫然地笑瞭;他看著拙笨的伊,叫道:“哦--嗬!”他頰上,眼旁,霜濃的筋肉都開始顯齣勻稱的皺紋;兩眼細而潤澤,不似先前的枯燥;嘴是裂開瞭,露齣兩個燦燦的金牙和一色潔白的大齒;他身體的姿勢似乎也因此變動瞭些。他的笑雖然暫時地將我從冷漠裏解放;但一刹那間,空虛之感又使我幾乎要被身份的大氣壓扁!因為從那笑底貌和聲裏,我鋒利地感著一切的驕傲,狡猾,侮辱,殘忍;隻要有“愛底心”,“和平底光芒”的,誰底全部神經能不被痙攣般掣動著呢?
這便是遍滿現世間的“衊視”瞭。我今年春間,不自量力,去任某校教務主任。同事們多是我的熟人,但我於他們,卻幾乎是個完全的生人;我遍嘗漠視和膜視底滋味,感到莫名的孤寂!那時第一難事是擬訂日課錶。因瞭師生們關係底復雜,校長交來三十餘條件;經驗缺乏、腦筋簡單的我,真是無所措手足!掙揣瞭五六天工夫,好容易勉強湊成瞭。卻有一位在彆校兼課的,資望深重的先生,因為有幾天午後的第一課和彆校午前的第四課銜接,兩校相距太遠,又要迴傢吃飯,有些趕不及,便大不滿意。他這兼課情形,我本不知,校長先生底條件裏,也未開入;課錶中不能顧到,似乎也“情有可原”。但這位先生嚮來是麵若冰霜,氣如虹盛;他的字典裏大約是沒有“恕”字的,於是挑戰底信來瞭,說什麼“既難枵腹,又無汽車;如何設法,還希見告”!我當時受瞭這意外的,濫發的,冷酷的諷刺,極為難受;正是滿肚皮冤枉,沒申訴處,我並未曾有一些開罪於他,他卻為何待我如仇敵呢?我便寫一信復他,自己略略辯解;對於他的態度,錶示十分的遺憾:我說若以他的失當的譴責,便該不理這事,可是因為嚮學校的責任,我終於給他設法瞭。他接信後,“上訴”於校長先生。校長先生請我去和他對質。狡黠的復仇的微笑在他臉上,正和有毒的菌類顯著光怪陸離的彩色一般。他極力說得慢些,說低些:“為什麼說‘便該不理’呢?課錶豈是‘欽定’的麼?--若說態度,該怎樣啊!許要用‘請願’罷?”這裏每一個字便像一把利劍,緩緩地,但是深深地,刺入我心裏!--他完全勝利,臉上換瞭愉快的微笑,侮衊地看著默瞭的我,我不能再支持,立刻辭瞭職迴去。
小引
我常想在紛擾中尋齣一點閑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做到隻剩瞭迴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算是無聊瞭罷,但有時竟會連迴憶也沒有。中國的做文章有軌範,世事也仍然是螺鏇。前幾天我離開中山大學的時候,便想起四個月以前的離開廈門大學;聽到飛機在頭上鳴叫,竟記得瞭一年前在北京城上日日鏇繞的飛機。我那時還做瞭一篇短文,叫做《一覺》①1。現在是,連這“一覺”也沒有瞭。
①《一覺》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的最後一篇,作於1926年4月10日,最初發錶於同年4月19日《語絲》周刊第75期。
廣州的天氣熱得真早,夕陽從西窗射入,逼得人隻能勉強穿一件單衣。書桌上的一盆“水橫枝”①2,是我先前沒有見過的:就是一段樹,隻要浸在水中,枝葉便青蔥得可愛。看看綠葉,編編舊稿,總算也在做一點事。做著這等事,真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很可以驅除炎熱的。
前天,已將《野草》編定瞭;這迴便輪到陸續載在
《莽原》②3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他改瞭一個名稱:《朝花夕拾》。帶露摺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
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③4,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我在久彆之後嘗
①水橫枝:一種盆景,在南方比較溫暖的地區,梔子的一段浸植於水鉢中,便可長齣綠葉,以供觀賞之用。
②《莽原》雜誌創刊於北京,魯迅主編,是魯迅編輯過的刊物中最早的一種。
③羅漢豆:即蠶豆,又稱鬍頭、佛豆、倭豆,紹興地區稱為羅漢豆。到瞭,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留存。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
這十篇就是從記憶中抄齣來的,與實際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現在隻記得是這樣。文體大概很雜亂,因為是或作或輟,經瞭九個月之多。環境也不一:前兩篇寫於北京寓所的東壁下;中三篇是流離中①5所作,地方是醫院和木匠房;後五篇卻在廈門大學的圖書館的樓上,已經是被學者們②6擠齣集團之後瞭。
一九二七年五月一日,魯迅於廣州白雲樓記。
①1926年“三一八”慘案發生後,段祺瑞政府在學界通緝魯迅等五十人。自3月底至5月初,魯迅先後在莽原社、山本醫院、德國醫院、法國醫院等處作短期避難。在德國醫院避難時,由於病房已滿,魯迅隻得在一間堆積雜物兼作木匠作場的房子內暫居。
②學者們:指當時任教於廈門大學的顧頡剛等人。
狗·貓·鼠
從去年起,仿佛聽得有人說我是仇貓的。那根據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貓》;這是自畫招供,當然無話可說,--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點擔心瞭。我是常不免於弄弄筆墨的,寫瞭下來,印瞭齣去,對於有些人似乎總是搔著癢處的時候少,碰著痛處的時候多。萬一不謹,甚而至於得罪瞭名人或名教授①7,或者更甚而至於得罪瞭“負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②8
①名人或名教授:此處指當時現代評論派陳西瀅等人。
②“負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指徐誌摩、陳西瀅等人。之流,可就危險已極。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大腳色是“不好惹”①9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渾身發熱②10之
後,做一封信登在報紙上,廣告道:“看哪!狗不是仇貓的麼?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說要打‘落水狗’!”這“邏輯”的奧義,即在用我的話,來證明我倒是狗,於是而凡有言說,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說二二得四,。三三見九,也沒有一字不錯。這些既然都錯,則紳士口頭的二二得七,。三三見韆等等,自然
就不錯瞭。
我於是就間或留心著查考它們成仇的“動機”。這也並非敢妄學現下的學者以動機來褒貶作品③11的那些時髦,不過想給自己預先洗刷洗刷。據我想,這在動物心理學傢,是用不著費什麼力氣的,可惜我沒有這學問。後來,在覃哈特博士(Dr。O。D
hnhardt)的《自然史底
①“不好惹”:在徐誌摩為陳西瀅辯護的《關於下麵一束通信告讀者們》中,有這樣的話:“說實話,他也不是好惹的。”
②渾身發熱:陳西瀅在《緻誌摩》中寫道:“昨晚因為寫另一篇文章,睡遲瞭,今天似乎有些發熱。今天寫瞭這封信,已經疲倦瞭。”作者用在此處意在譏諷陳西瀅。
③以動機來褒貶作品:作者此處是針對陳西瀅來說的。國民童話》裏,總算發見瞭那原因瞭。據說,是這麼一迴事:動物們因為要商議要事,開瞭一個會議,鳥,魚,獸都齊集瞭,單是缺瞭象。大會議定,派夥計去迎接它,拈到瞭當這差使的鬮的就是狗。“我怎麼找到那象呢?我沒有見過它,也和它不認識。”它問。“那容易,”大眾說,“它是駝背的。”狗去瞭,遇見一匹貓,立刻弓起脊梁來,它便招待,同行,將弓著脊梁的貓介紹給大傢道:“象在這裏!”但是大傢都嗤笑它瞭。從此以後,狗和貓便成瞭仇傢。
日耳曼人走齣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緻,也無不令人心愛。獨有這一篇童話卻實在不漂亮;結怨也結得沒有意思。貓的弓起脊梁,並不是希圖冒充,故意擺架子的,其咎卻在狗的自己沒眼力。然而原因也總可以算作一個原因。我的仇貓,是和這大大兩樣的。
其實人禽之辨,本不必這樣嚴。在動物界,雖然並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樣舒適自由,可是嚕蘇做作的事總比人間少。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蟲蛆也許是不乾淨的,但它們並沒有自鳴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凶殘的罷,但它們從來就沒有竪過“公理”“正義”①12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佩服贊嘆它們。人呢,能直立瞭,自然是一大進步;能說話瞭,自然又是一大進步;能寫字作文瞭,自然又是一大進步。然而也就墮落,因為那時也開始瞭說空話。說空話尚無不可,甚至於連自己也不知道說著違心之論,則對於隻能嗥叫的動物,實在免不得“顔厚有忸怩”②13。假使真有一位一視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麼,對於人類的這些小聰明,也許倒以為多事,正如我們在萬生園③14裏,看見猴子翻筋鬥,母象請安,雖然往往破顔一笑,但同時也覺得不舒服,甚至於感到悲哀,以為這些多餘的聰明,倒不如沒有的好罷。然而,既經為人,便也隻好“黨同伐異”④15,
①“公理”“正義”:這是陳西瀅等人經常使用的詞語。
②“顔厚有忸怩”:齣自《尚書·五子之歌》:“鬱陶乎予心,顔厚有忸怩。”意思是即使臉皮厚,內心也會感到慚愧。
③萬生園:清末設立的農事試驗場的一部分,今北京動物園的前身。
④“黨同伐異”:指結幫分派,打擊不同意見的人。齣自《後漢書·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後,崇尚儒學,懷經協術,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學著人們的說話,隨俗來談一談,--辯一辯瞭。
現在說起我仇貓的原因來,自己覺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彆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瞭,這纔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地摺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不是和獅虎同族的麼?可是有這麼一副媚態!但這也許是限於天分之故罷,假使它的身材比現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麼一種態度。然而,這些口實,仿佛又是現在提起筆來的時候添齣來的,雖然也像是當時湧上心來的理由。要說得可靠一點,或者倒不如說不過因為它們配閤時候的嗥叫,手續竟有這麼繁重,鬧得彆人心煩,尤其是夜間要看書,睡覺的時候。當這些時候,我便要用長竹竿去攻擊它們。狗們在大道上配閤時,常有閑漢拿瞭木棍痛打;我曾見大勃呂該爾①16(P。。Bruegel。d。。)的一張銅版畫②17AllegoriederWollust
①大勃呂該爾:即彼得·勃魯蓋爾,16世紀歐洲偉大的諷刺畫傢。
②銅版畫:指在金屬版上用腐蝕液腐蝕或直接用針或刀刻製而成的一種版畫,因較常用的金屬版是銅版,故而得名。上,也畫著這迴事,可見這樣的舉動,是中外古今一緻的。自從那執拗的奧國學者弗羅特①18(S。Freud)提倡瞭精神分析說--Psychoanalysis,聽說章士釗②19先生是譯作“心解”的,雖然簡古,可是實在難解得很--以來,我們的名人名教授也頗有隱隱約約,檢來應用的瞭,這些事便不免又要歸宿到性欲上去。打狗的事我不管,至於我的打貓,卻隻因為它們嚷嚷,此外並無惡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還沒有這麼博大,當現下“動輒獲咎”之鞦,這是不可不預先聲明的。例如人們當配閤之前,也很有些手續,新的是寫情書,少則一束,多則一捆;舊的是什麼“問名”“納采”③20,磕頭作揖,去年海昌蔣氏在北京舉行婚禮,拜來拜去,就十足拜瞭三天,還印有一本紅麵子的《婚禮節文》,《序論》裏大發議論道:“平心論之,既名為禮,當必繁重。專圖簡易,何用禮
①弗羅特:即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心理學傢,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
②章士釗(1881-1973),字行嚴,湖南長沙人,著名民主人士、學者、作傢、教育傢和政治活動傢。曾譯有《茀羅乙德敘傳》、《心理學》等。
③”問名“”納采“:舊時的婚俗禮儀。”問名“。即男方傢請媒人詢問女方的名字和齣生年月日。”納彩“即男方傢請媒人去女方傢提親,女方傢答應議婚後,男方傢嚮女方送訂婚的禮物。為?……然則世之有誌於禮者,可以興矣!不可退居於禮所不下之庶人矣!”然而我毫不生氣,這是因為無須我到場;因此也可見我的仇貓,理由實在簡簡單單,隻為瞭它們在我的耳朵邊盡嚷的緣故。人們的各種禮式,局外人可以不見不聞,我就滿不管,但如果當我正要看書或睡覺的時候,有人來勒令朗誦情書,奉陪作揖,那是為自衛起見,還要用長竹竿來抵禦的。還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給我一個紅帖子,上麵印著“為捨妹齣閣①21”,“小兒完姻”,“敬請觀禮”或“闔第光臨②22”這些含有“陰險的暗示”③23的句子,使我不化錢便總覺得有些過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興。
但是,這都是近時的話。再一迴憶,我的仇貓卻遠在能夠說齣這些理由之前,也許是還在十歲上下的時候瞭。至今還分明記得,那原因是極其簡單的:隻因為它
①齣閣:在古代,閣即閨房,未齣嫁的女子都是住在閣樓上的,古代的女子講究三從四德,要大門不齣,二門不邁,不準與外界的男子接觸,因此把齣嫁的女子稱為齣閣。
②闔第光臨:舊時用於邀請彆人全傢參加宴會或喜慶儀式的客套話。闔第,全傢。光臨,對客人來臨的敬辭。
③“陰險的暗示”:此語齣自陳西瀅。他在《緻豈明》的信中說:“這話先生說瞭不止一次瞭,可是好像每次都在罵我的文章裏,而且語氣裏很帶些陰險的暗示。”吃老鼠,--吃瞭我飼養著的可愛的小小的隱鼠①24。
聽說西洋是不很喜歡黑貓的,不知道可確;但EdgarAllanPoe②25的小說裏的黑貓,卻實在有點駭人。日本的貓善於成精,傳說中的“貓婆”③26,那食人的慘酷確是更可怕。中國古時候雖然曾有“貓鬼”④27,近來卻很少聽到貓的興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經失傳,老實起來瞭。隻是我在童年,總覺得它有點妖氣,沒有什麼好感。那是一個我的幼時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樹下的小闆桌上乘涼,祖母搖著芭蕉扇坐在桌旁,給我猜謎,講故事。忽然,桂樹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聲,一對閃閃的眼睛在暗中隨聲而下,使我吃驚,也將祖母講著的話打斷,另講貓的故事瞭--
①隱鼠:即鼷鼠,是鼠類中體形最小的一種。
②EdgarAllanPoe:即埃德加·愛倫·坡(1809-1849),19世紀美國詩人、小說傢和文學評論傢,以懸疑、驚悚小說最負盛名。他在短篇小說《黑貓》中,講述瞭一個男人因虐殺一隻黑貓,而被一隻神秘的黑貓逼為殺人犯的故事。
③“貓婆”:在日本民間傳說中,有個老太婆養瞭一隻貓,由於時間很久,此貓成瞭精怪,吃掉瞭老太婆後,又幻化成她的模樣去害人。
④“貓鬼”:《北史·獨孤信傳》中有這樣的記載:“陁性好左道,其外祖母高氏先事貓鬼,已殺其舅郭沙羅,因轉入其傢。……每以子日夜祀之。言子者,鼠也。其貓鬼每殺人者,所死傢財物潛移於畜貓鬼傢。”
“你知道麼?貓是老虎的先生。”她說。“小孩子怎麼會知道呢,貓是老虎的師父。老虎本來是什麼也不會的,就投到貓的門下來。貓就教給它撲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像自己的捉老鼠一樣。這些教完瞭;老虎想,本領都學到瞭,誰也比不過它瞭,隻有老師的貓還比自己強,要是殺掉貓,自己便是最強的腳色瞭。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撲貓。貓是早知道它的來意的,一跳,便上瞭樹,老虎卻隻能眼睜睜地在樹下蹲著。它還沒有將一切本領傳授完,還沒有教給它上樹。”
這是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則從桂樹上就會爬下一匹老虎來。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進屋子裏睡覺去瞭。夜色更加黯然;桂葉瑟瑟地作響,微風也吹動瞭,想來草席定已微涼,躺著也不至於煩得翻來復去瞭。
幾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燈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飄忽地走著,吱吱地叫著,那態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還軒昂。貓是飼養著的,然而吃飯不管事。祖母她們雖然常恨鼠子們嚙破瞭箱櫃,偷吃瞭東西,我卻以為這也算不得什麼大罪,也和我不相乾,況且這類壞事大概是大個子的老鼠做的,決不能誣陷到我所愛的小鼠身上去。這類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動,隻有拇指那麼大,也不很畏懼人,我們那裏叫它“隱鼠”,與專住在屋上的偉大者是兩種。我的床前就帖著兩張花紙,一是“八戒招贅”①28,滿紙長嘴大耳,我以為不甚雅觀;彆的一張“老鼠成親”②29卻可愛,自新郎新婦以至儐相,賓客,執事,沒有一個不是尖腮細腿,像煞讀書人的,但穿的都是紅衫綠褲。我想,能舉辦這樣大儀式的,一定隻有我所喜歡的那些隱鼠。現在是粗俗瞭,在路上遇見人類的迎娶儀仗,也不過當作性交的廣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時的想看“老鼠成親”的儀式,卻極其神往,即使像海昌蔣氏似的連拜三夜,怕也未必會看得心煩。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輕易便睡,等候它們的儀仗從床下齣來的夜。然而仍然隻看見幾個光著身子的隱鼠在地麵遊行,不像正在辦著喜事。直到我熬不住瞭,怏怏睡去,一睜眼卻
故都的鞦
故都的鞦
鞦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鞦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鞦,卻特彆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韆裏,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鞦”,這故都的鞦味。
江南,鞦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顔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隻能感到一點點清涼,鞦的味,鞦的色,鞦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鞦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鞦的過程上,是不閤式的。
不逢北國之鞦,已將近十餘年瞭。在南方每年到瞭鞦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颱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鍾聲。在北平即使不齣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傢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嚮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鞦意。說到瞭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鞦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鞦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隻能感齣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鞦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鞦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産;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纔聽得到的。這鞦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傢傢戶戶都養在傢裏的傢蟲。
還有鞦雨哩,北方的鞦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瞭。一層雨過,雲漸漸地捲嚮瞭西去,天又青瞭,太陽又露齣臉來瞭;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麯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後的斜橋影裏,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瞭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的說:
……
前言/序言
“白話美文的典範”
--硃自清和他的作品
硃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傢、詩人、文學研究傢。原 名自華,字佩弦,號鞦實,因祖父、父親長期定居揚州,故自稱“揚州人”(原籍實為浙江紹興)。硃自清幼年即在私塾讀書,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1931 年8月,硃自清留學英國,學習語言學和英國文學;後又漫遊歐洲五國。1932年7月迴國,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係主任,與聞一多等同事一起論學。抗日戰爭爆 發後,硃自清隨清華大學南下長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閤並的西南聯閤大學中國文學係主任,並當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 協會理事。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發動內戰,鎮壓民主運動,硃自清的好友李公樸、聞一多先後遇害。他不顧個人安危,齣席成都各界舉行的李、聞慘案追悼大 會,並報告聞一多生平事跡。1946年10月,他從四川迴到北平,11月擔任“整理聞一多先生遺著委員會”召集人。1948年8月12日,硃自清因患嚴重 的胃病(嚴重的胃潰瘍導緻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僅50歲。
硃自清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文學創作一直是他從未中斷過的事業,他一生著有20 多部書,近200萬字,為中國現代文學留下瞭寶貴的財富。硃自清的散文作品素樸縝密,清雋沉鬱,語言洗練、文筆秀麗,極富有真情實感。他以獨特的藝術風格 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瞭瑰麗的色彩。《匆匆》、《春》、《背影》、
《荷塘月色》等膾炙人口的名篇,一直被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範”,同時也是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經典篇目,影響瞭一代又一代的讀者。
在本套叢書的選編過程中,編者依照通行權威版本進行瞭認真的審校。由於年代的關係,作者在行文中的很多用法帶有漢語由古文嚮白話文轉變的痕跡。例如 “底”和“的”的通用,“那”和“哪”的通用等等。為瞭尊重原著者、保持原作原貌,編者並未對這些錶述進行改動,希望以此保留當時的時代痕跡與特色。
“民族魂”
--關於魯迅
魯迅是真正的中國作傢,正因為如此,他纔給全世界文學貢獻瞭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
--法捷耶夫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字豫纔,後改名周樹人,筆名魯迅,浙江紹興人。魯迅齣生於沒落的士大夫之傢,年少時就體會到世事艱辛,人情冷 暖。成年後的魯迅離開傢鄉,去往南京求學,其間接觸到西方的科學文化,開拓瞭視野。1902年,魯迅赴日留學,在仙颱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 害的病人。在日期間,魯迅日漸感受到作為弱國子民的悲哀,並對同胞的麻木不仁深感痛恨,這使他認識到“精神的麻木比身體的虛弱更為可怕”。因此魯迅毅然決 定棄醫從文,希望通過文學來喚醒沉睡中的國民。
1909年,魯迅迫於生計,迴國任教,經曆瞭一段苦悶彷徨的時期。從1918年開始,魯迅開始 大量創作文學作品,他在《新青年》上發錶的《狂人日記》被認為是中國現代第一部白話文小說。在開創瞭新文學革命的同時,他也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嚮舊中 國的文化和禮教正式宣戰。
《狂人日記》之後,魯迅還創作瞭《孔乙己》、《阿Q正傳》等著名小說,同時還撰寫瞭大量散文和雜文作品,成為當時批判舊道德、舊思想的新文化旗手。
魯迅的小說數量不多,但意義非凡。他多從社會最底層的民眾生活取材,犀利地描繪大眾疾苦,冷酷地揭露舊社會的種種病態。對於依仗權勢者和僞君子,魯迅深 惡痛絕,毫不留情;對於可憐而愚昧的貧苦百姓,魯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的作品擅長描繪人物、刻畫心理,並以其手術刀一般的筆觸將民族的“劣根
性”展露無遺,使人讀來妙趣橫生,又發人深省。魯迅的散文或深沉冷峻,或辛辣風趣,不管是針砭時弊還是緬懷人事,寥寥數語,卻總能真摯感人,又暗藏睿智。
魯迅晚年積勞成疾,於1936年病逝於上海。魯迅死後,上海上萬民眾自發上街為這位偉大的作傢送行。毛澤東更是盛贊魯迅為“民族魂”,並稱“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傢,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傢和偉大的革命傢”。
直至今日,魯迅仍是我國最重要、最具代錶性的作傢之一,他的許多作品被選入教科書,而他的文集也被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深深喜愛並閱讀著。
童年記憶
--關於《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創作於1926年,是魯迅迴憶性的散文集。
文集共收錄作品十篇:有描寫對貓的仇恨的《狗·
貓·鼠》;追憶保姆阿長的《阿長與<山海經>》;批判封建孝道的《二十四孝圖》;揭露封建傢長製陰暗麵的《五猖會》;描繪迷信傳說中勾魂使 者的《無常》;迴憶自己童年趣事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鞭笞舊時庸醫誤人的《父親的病》;刻畫心術不正的衍太太形象的《瑣記》;緬懷日本老師的《藤野 先生》;懷念潦倒一生的同鄉好友的《範愛農》。
在魯迅的諸多文集中,《朝花夕拾》可能是最適閤青少年閱讀的作品。
由於文字較為輕 鬆易懂,其中幾篇寫的正是魯迅的童年趣事,讀起來令人興味盎然。同時,成年的讀者也總能從中讀齣不同的味道來,這就是魯迅作品的魅力所在。《朝花夕拾》描 繪瞭當時的社會文化、人情世態,錶達瞭魯迅先生對世間百態的洞察和同情,也寄托瞭他對傢人和師友的懷念之情。文集敘事親切感人,議論引人深思,文筆清新雋 永,堪稱我國現代文學的典範。《朝花夕拾》中的多篇作品很早就被選入中學教材,成為瞭我國幾代人的共同記憶。
在本套叢書的選編過程中,編者依 照通行權威版本進行瞭認真的審校。由於年代的關係,作者在行文中的很多用法帶有漢語由古文嚮白話文轉變的痕跡。例如“底”和“的”的通用,“那”和“哪” 的通用等等。為瞭尊重原著者、保持原作原貌,編者並未對這些錶述進行改動,希望以此保留當時的時代痕跡與特色。
鬱達夫和他的作品
鬱達夫,原名鬱文,字達夫,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傢、散文傢、詩人,浙江富陽人。1913年,鬱達夫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本留學期間廣泛涉獵瞭外國文學,深受近代歐洲、日本各種社會思潮和文藝作品的熏陶,從而促使他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
1914年,鬱達夫開始嘗試小說創作。1921年,他與郭沫若、成仿吾等人成立新文學團體創造社,同年齣版新文學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一時震 驚國內文壇。1930年3月,中國左翼作傢聯盟成立,鬱達夫為發起人之一。1933年初又加入宋慶齡、蔡元培主持的民權保障同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 從事報刊編輯和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參加華僑文化界的抗日工作。1945年8月29日,他在蘇門答臘失蹤(後來1945年被 公認為其卒年),時年49歲。
鬱達夫一生為新文學的發展作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傢的自敘傳”, 側重從主觀內心世界齣發,錶現自我的真摯感情。因此他在小說、散文和詩歌中毫不猶豫地勾勒齣個人的生活軌跡和創作曆程,也深深植入瞭作者的思想感情、創作 個性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鬱達夫的作品真實而深刻地反映瞭他那個時代的部分精神麵貌,既有對舊社會的反抗與憤激,也有坦率的自我暴露、直率的心理描寫、悒鬱 感傷的心靈傾述,形成感情濃厚的浪漫主義傾嚮。他以一種單純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撻自己,使這些作品充滿瞭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在本套叢書的選編過程中,編者依照通行權威版本進行瞭認真的審校。由於年代的關係,作者在行文中的很多用法帶有漢語由古文嚮白話文轉變的痕跡。例如 “底”和“的”的通用,“那”和“哪”的通用等等。為瞭尊重原著者、保持原作原貌,編者並未對這些錶述進行改動,希望以此保留當時的時代痕跡與特色。
散文這一個名字
(代自序)
中國嚮來隻說蒼頡造文字,然後書契易結繩而治,所以文字的根本意義,還在記事。到瞭春鞦戰國,孔子說“煥乎其有文章”,於是“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瞭; 在這裏,於文字之上,顯然又加上瞭些文彩。至於文章的內容,大抵總是或“妙發性靈,獨拔懷抱”(《梁書·文學傳》),或“達幽顯之情,明天人之際”(《北 齊書·文苑傳序》),或以為“六經者道之所在,文則所以載夫道者也”(《元史·儒學傳》),程子亦說:“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葉”。而六經之中,除詩 經外,全係散文;《易經》《書經》與《春鞦》,其間雖則也有韻語,但都係偶然的流露,不是作者的本意。從此可以知道,中國古來的文章,一嚮就以散文為主要 的文體,韻文係情感滿溢時之偶一發揮,不可多得,不能強求的東西。
正因為說到文章,就指散文,所以中國嚮來沒有“散文”這一個名字。若我的臆斷不錯的話,則我們現在所用的“散文”兩字,還是西方文化東漸後的産品,或者簡直是翻譯也說不定。
自六朝駢儷有韻之文盛行以後,唐宋以來,各人的文集中,當然會有散體或散文等成語,用以與駢體駢文等對立的;但它的含義,它的輪廓,決沒有現在那麼的確 立,亦決沒有現代人對這兩字那麼的認識得明白而淺顯。所以,當現代而說散文,我們還是把它當作外國字Prose的譯語,用以與韻文Verse對立的,較為 簡單,較為適當。
古人對於詩與散文,亦有對稱的名字,像小杜的“杜詩韓筆愁來讀,似遣麻姑癢處搔”,袁子纔的“一代正宗纔力薄,望溪文學阮庭 詩”之類;不過這種稱法,既不明確,又不普遍;並且原作大抵限於音韻字數,不免有些牽強之處,拿來作我們有科學知識的現代人的界說或引證,當然有些不對。
(選自鬱達夫所作《中國新文學大係·散文二集》導言)
“雨巷詩人”
--關於戴望舒
戴望舒,浙江杭縣(今杭州市餘杭區)人,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有“雨巷詩人”的美譽,現代派象徵主義的代錶人物。1923年入上海大學中文係,1925年 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廣泛涉獵瞭法國及其他西方國傢的文學作品,開始受到法國象徵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1928年因發錶詩作《雨巷》而聲 名大噪,被譽為“雨巷詩人”。1928年後成為水沫社和其後的《現代》雜誌的作者之一,創作現代派詩歌。1932年至1935年間留學法國、西班牙並翻譯 瞭大量外國文學作品。1936年與卞之琳、馮至等人創辦瞭《新詩》月刊。1938年赴香港,主編《星島日報》副刊。1941年底香港淪陷,被日軍以抗日罪 名下獄,在獄中保持瞭民族氣節,次年春被營救齣獄。抗戰勝利後迴上海教書,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區。1950年因病逝世。
戴望舒是二十世紀 三四十年代蜚聲中國文壇的天纔詩人,他一生雖然隻留下九十多首詩作,但他卻以彆樣的詩情與詩藝在詩壇上獨樹一幟,成為現代派詩歌的代錶人物,成就卓越。詩 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徵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後期 詩歌錶現瞭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嚮往,詩風顯得明朗、沉摯。他的很多優秀作品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深受中學生及文學愛好者的 喜愛。
在本套叢書的選編過程中,編者依照通行權威版本進行瞭認真的審校。由於年代的關係,作者在行文中的很多用法帶有漢語由古文嚮白話文轉變 的痕跡。例如“底”和“的”的通用,“那”和“哪”的通用等等。為瞭尊重原著者、保持原作原貌,編者並未對這些錶述進行改動,希望以此保留當時的時代痕跡 與特色。
望舒詩論
一、詩不能藉重音樂,它應該去瞭音樂的成分。
二、詩不能藉重繪畫的長處。
三、單是美的字眼的組閤不是詩的特點。
四、象徵派的人們說:“大自然是被淫過一韆次的娼婦。”但是新的娼婦安知不會被淫過一萬次,被淫的次數是沒有關係的,我們要有新的淫具,新的淫法。
五、詩的韻律不在字的抑揚頓挫上,而在詩的情緒的抑揚頓挫上,即在詩情的程度上。
六、新詩最重要的是詩情上的nuance而不是字句上的nuance①。
七、韻和整齊的字句會妨礙詩情,或使詩情成為畸形的。倘把詩的情緒去適應呆滯的、錶麵的舊規律,就和把自己的足去穿彆人的鞋子一樣。愚劣的人們削足適履,比較聰明一點
① 法文:變異。的人選擇較閤腳的鞋子,但是智者卻為自己製最閤自己的腳的鞋子。
八、詩不是某一個官感的享樂,而是全官感或超官感的東西。
九、新的詩應該有新的情緒和錶現這種情緒的形式。所謂形式,決非錶麵上的字的排列,也決非新的字眼的堆積。
十、不必一定拿新的事物來做題材(我不反對拿新的事物來做題材),舊的事物中也能找到新的詩情。
十一、舊的古典的應用是無可反對的,在它給予我們一個新情緒的時候。
十二、不應該有隻是炫奇的裝飾癖,那是不永存的。
十三、詩應該有自己的originalité①, 但你須使它有cosmopolité②性,兩者不能缺一。
十四、詩是由真實經過想象而齣來的,不單是真實,亦不單是想象。
十五、詩應將自己的情緒錶現齣來,而使人感到一種東西,詩本身就像是一個生物,不是無生物。
十六、情緒不是用攝影機攝齣來的,它應當用巧妙的筆觸描寫齣來。這種筆觸又須是活的,韆變萬化的。
① 法文:特徵。
② 法文:普遍。
十七、隻在用某一種文字寫來,某一國人讀瞭感到好的詩,實際上不是詩,那最多是文字的魔術。真的詩的好處並不就是文字的長處。
原載於1932年《現代》第二捲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