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赵林 编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215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419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国际学术研讨会集结成册,汇集中外学者智慧结晶。
  八位一流学者的头脑风暴。激荡出一段学界佳话,理论界盛举!
  《传统氤氲与现代转型——中西文化三人谈》续篇,参与学者更多,话题更广泛,讨论更深入,中西文化比较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为海内外八位知名学者关于中西文化的专题讨论集,从思想史角度探讨了中西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演进历程,以便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八位学者依据儒家经典和基督教理论,针对中西人性论、生死观、善恶观、天人(或神人)关系、称义与成圣、最终关怀、启蒙历程等重要问题发表学术论文和进行讨论,从不同角度阐明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并对中西文化的现代转型历程进行深入探讨。

作者简介

  赵林,男,1954年出生,哲学博士。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主要教学研究方向:西方哲学、西方文化、基督教思想史。已出版《黑格尔的宗教哲学》、《西方宗教文化》、《西方哲学史》等学术著作、演讲集和高校教材等。

目录

第一场报告:“‘天人相与’的两个型态及其融通的可能”
报告人: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林安梧
回应人: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客座教授温伟耀

第二场报告:“从中西方启蒙历程看传统与更新的关系”
报告人: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赵林
回应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特聘教授张祥龙

第三场报告:“中西文化的终极关怀”
报告人:台湾神学院教授林鸿信
回应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郭齐勇

第四场报告:“称义、成圣、成神、成佛与成仙”
报告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员黄保罗
回应人: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主任王忠欣

第五场报告:“略论儒家仁爱价值及其推爱方式的普遍性”
报告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郭齐勇
回应人: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员黄保罗

第六场报告:“《尚书?尧典》包含的儒家学说――时与孝”
报告人: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特聘教授张祥龙
回应人:台湾神学院教授林鸿信

第七场报告:“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
报告人: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主任王忠欣
回应人: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教授林安梧

第八场报告:“论‘为善去恶’——儒学与基督教人性论的重构”
报告人: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客座教授温伟耀
回应人: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赵林

精彩书摘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
  主持人:下面是自由讨论时间,请大家发言。
  林安梧: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年暑假8月的时候我在波士顿提交的论文,跟温教授有点像。就是关于儒家的“性善论”跟基督宗教的“原罪论”的一个沟通的可能。我觉得今天我听了温教授的报告,对我启发非常大,我想人之有行善,本身之具有行善的能力应该是肯定的。而这个肯定正是上帝所给的恩宠。我想这样的话,就毫无问题。所以,上帝的恩宠跟救赎之间,他又隔了几层,这个地方可能可以进一步去发挥。另外就是我处理原罪的问题,我是用三个层次去说,从“本无一物”到“似有此物”,到“果有此物”。其实原先并没有原罪这个概念,原罪这个概念是在基督教历史里面被强化出来的。当基督宗教现在这一波又到中国来,我觉得反而是有一些新的可能。并且,我认为所谓的家庭教会是充满了可能性。因为他不受限于太多教会的束缚,因此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当然他也有危险性。但是我觉得,这个时候再去重新理解儒学,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温教授很多可能没展开。我可以看到,你用了“未发、已发”,这出自于《中庸》的,也是宋明儒学苦参很重要的问题,里面还关联出心学,道学,如果关联起来,可能是一个很有趣又可开启的。晚点我会把我的那一篇论文寄请温教授,我们可以再一起讨论这个问题。因为我只提到了一个方向的东西。看到今天这个图,也给我很多启发。我想到了刘蕺山的“慎独、诚意”,连着什么连着什么,还可以跨过去做。基督宗教的超越性可以在儒学里面如何更强化。儒学里头的意向性,可能本身面临到种种麻烦的问题,而这里头又可以分很多层,因为再落实下去的时候,就是“意”与“念”的问题,意落在于念,因为念是落在于物,而意是源自心,所以意往上提为志,志为定向。孟子说“持其志,毋暴其气”,又讲“持志养气”,又讲“士尚志”,孟子是否为“心”学,可以讨论。或者可说是“尚志”,是“志学”,所以有很多可以讨论的问题。非常感谢温教授的报告,引发了我很多的想法,希望今后有机会再讨论。
  郭齐勇:温先生的庞大的结构,在很短的时间,我们还不能马上理解,但可以慢慢地来消化。温教授的努力我觉得是很值得钦佩的。赵老师说到了,温老师在对话过程中,因为他中西两方面的修养都深厚,然后做一些内在性的比较和互动,对双方都有反省和批评。我觉得这有深刻的意义。儒学和基督教的人性论怎么来重构呢?他所采取的为善去恶的方式,我觉得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点。当然我们也是有一点点希望,请温教授有机会再来跟我们深化,或者说要面对一些批评。例如,孟子学是不是性善论的问题,孟子学是不是只是一种引导性的实践倡议,或者乃至于他是一个向善的看法。虽然您的讲法和傅佩荣先生的讲法不一样。但是孟子讲“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孟子讲良心本心,“此天之所与我者”。这实际上表明孟子的看法有背后的东西,儒学后面有超越的东西,我们可能把它低估了。因为我们讲主体性讲多了,主体性或道德主体的主体性讲多了,这也是新儒家的教育使我们特别刻意强调的,与康德哲学的互动。主体性讲多了,可能会对他背后的超越性就削弱了。因为孟子的性善还不止是应然,他就是有一个超越性的东西在背后。就是说,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你为什么会冲过去把这个孩子抱过来。当下的杀那之间,不会有任何的思索,功利的考虑,你就要冲过去把他救出来。这就是一个宗教徒的行动。你不能说不是,就是有一个超越的背景,才使得人不违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恰好就是说,人就是要这样的。你不这样就不是人。孟子不是蔑视小人,把小人当禽兽。有人以为孟子是骂人,其实不是。人都有魔鬼的一面,人的魔鬼性表现在当时如杀人盁城盁野,孟子何尝不知道呢?他加以批评。他只是说人本性是善的,性本善的,不止是一种向善性的导向性的。就像我们喜欢吃猪狗肉、牛羊肉一样的。人在后天,在经验层面上为恶,不能改变其先验层面是善的。是不是请温老师再回应一下性善论和向善论的区别,是不是对孟子性善的超越性肯定不夠。
  再一个就是赵老师讲的,阳明的《大学问》,《传习录》,还有阳明和徐爱的讨论,和弟子们的讨论,都不是虚无的无善无恶的,恰好是讲良知本体,其实这是一个超越的本体。恰好是说,我们当下可以成圣。阳明是怎么悟道的?是对朱子的格物的不满,他来了一个革命的飞跃。阳明学很多是可以用圣灵的东西加以解读的。所以我记得温老师跟我们说过,他有一次在加拿大讲基督教教义的时候,就用阳明的话讲基督教,结果教徒们觉得非常好。但是他事先没有告诉教徒们,这是阳明学的意思。就是说,阳明学可以与基督教相沟通。阳明的顿悟,不能引起知识性的理解,不能引起道德性的冲动,知善知恶是良知,这个知,是体知,是生命的体验,不是知识与知解。所以我觉得体验是怎么来的,就是背后有一个终极性的东西,吾人由触媒而当下得到某种理解,顿时主客浑融。在这里面,不能用圣灵的概念,但是却有这么个意思。他也没有撒旦的概念,但是他有这种,就像刘蕺山讲的念,怎么克服这些妄念,他讲了很多。我觉得在阳明学这里,我们也不能说他是一个向善的,阳明学这里,更好地说明他是一种有超越背景下的当下即是的体验。这种东西是不是请温老师进一步跟我们讲讲。当然儒家没有超越的他者,他把这个化在另外一个东西里面去了。请温老师再给我们细细梳理一下。谢谢。
  黄保罗:我也是听了温老师用行动哲学的框架来分析,还是挺细致的。然后就是关于讲到原罪论的时候,就讲人仍然能够行善。因为我们在这个场合是与儒家的学者一起来对话,因为善也是儒家中谈的重要的概念。我自己理解不知道这个善可不可以理解为两种层面的?一个是只在神与人的层面上谈善,这种善最能解决人与神的关系。还有另外一种善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想,可能我理解的原罪论也不知道准确不准确,我的感觉好像它讲人不能行善,主要是指人没有办法行出一种善来根本解决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至于人与人之间的,我的理解基督教好像主张,人还是能够做出很多的善的。所以,这一点与原罪论不一定有这么大的矛盾。
  另外,原罪论的我想起需要进行概念的界定。这个分析很重要,如果这一点没弄清楚,我们有时候和儒家人士一起来谈善,这里面就会有很多不容易说清楚的困难。赵老师刚才说的例子,你跳窗不跳窗是自由的,一旦跳了之后,就没有余地了。我在想,假如跳了之后,如果功夫真的高的话,我可以歪一歪自己的身子,不要砸到楼边的那盆花。我不能解决人和神的关系,但是我摔下去的时候却可以照顾到邻居家的那盆花。
  此外,知善知恶是良知,这是阳明的论述。在基督教里面讲的知道善恶就是罪。这个罪我想,最起码我个人不太认同赵老师引的黑格尔的观点,那个我难以接受。我觉得伊甸园说的知善恶乃为罪,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人所知道自以为知道的善恶,其实是一个错置的。就是一个misunderstanding。本来不考虑这个问题,还活得挺好,最后一下眼一睁开,我这下知道了,结果知道了这个东西,其实是个错的。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理解的原罪论人犯罪,应该是在亚当向夏娃推责任之前,原罪就已经发生了。
  这是这样一点感想。谢谢。
  温伟耀:时间很紧逼了,只能够简单的说几句。基本上大家提的意见和提议都很好。我肯定要把这些提议放到我的考虑之中。特别是林教授的文章,我一定要好好去读,请你一定要发给我,我可以好好的参考。尤其是刘蕺山,我也花了不少时间去念他的修养工夫,因为他跟我所关注的问题比较接近。但可能我的工夫还没到家,所以当中可能仍有一些问题我将来要再努力思考的。当年我跟随劳思光先生写论文的时候,就开始对他发生兴趣。还有郭教授的提议,很有意思。我对刚才赵林教授谈的阳明的部分,我也不是这样去解释的。这个有点像基督教里的上帝,他的爱不等于人间的爱,他的知也不是人间的知,所以他就是无爱无知吗?你不能这样说。谈上帝的爱,你已经不的避免地用了人间的概念,不过上帝的爱具有更超越的层次。所以我也是这样去理解“无善无恶”的心体的意思。阳明在这里是超越地说,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也具有宗教性在里面。圣灵和妄念的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特别。是不是妄念跟撒但之间是同源而用了不同的名去表达?这个问题肯定很重要。所以我明白你的意思。只就是“超越性”这一点,我还没有完全把握。就是说,主体性讲得不少,但跟超越性根据之间怎么转化?这个以后再向老师请教。保罗也说得很有意思,事实上本来在我预备的论文里面也准备讲,不过后来没时间讲了。基督教有一个关乎人性很核心的问题,要打通的,就是人与上帝之间的罪。人与人之间的罪,是道德和恶的表现。然而,纵然人跟上帝的关系破裂了,他仍然可以是一个道德非常好的人。那么,人与上帝的关系又如何影响人与人的关系?是必然还是偶然的?多元的?这个是很核心的问题。很多时候,尤其是我们的传教士、或者基督徒,都未加深思就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所以传教士来到中国的时候,一开口讲,就是“你们全都是罪人!”“罪人”这个字中文翻译得太差劲了!是作恶的人给人抓了,才是罪人。所以中国人一听传教士说“我们都是罪人”,都受不了。很自然的反应就是:我虽然不完美,但是我做人对得起天地、对得起我的家人和朋友!但你却说我是“罪人”,太侮辱我了!这是很可惜的误解。那个“罪”一下子就从与上帝关系的破裂变成了道德上的恶。罪是人跟上帝的破裂,但是他还可以是道德上非常崇高的人啊!这个如果要打通,基督教一定要处理这个神学的问题,否则没有办法对话。我就这样的响应几句。但我觉得你提问的,都是很核心性的。谢谢!
  主持人:两天的时间里我们听了将近13个小时的对话,现在就等赵老师来宣布闭幕了。
  赵林:我要感谢各位学者的精彩发言,也要感谢澳门科技大学的张志庆教授、许平教授和各位年轻教师的积极参与,更要感谢澳门科技大学给予会议的大力支持。会议进行了两天,可以说非常圆满,我们以后还会不断地推进下去。非常感谢大家,谢谢大家的参与!
  ……

前言/序言

  在当今中国,随着经济实力的迅猛腾飞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朝野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要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以及近代以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西方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把握中西文化各自的精神特质和演进历程。这样才能够在适应全球化时代大潮的同时,弘扬光大自身的文化传统。
  为了系统地探讨中西文化的分殊与共性,我们选择在中西文化荟萃之地澳门召开一次题为“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于2012年12月1-2日在澳门科技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十多位学者分别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以及美国、芬兰等国家和地区,均为国际著名的中西文化研究专家。本次会议的宗旨在于,从思想史角度来探讨中西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演进历程,以便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根据。会议代表们将依据儒家经典和基督教理论,针对中西人性论、生死观、善恶观、天人(或神人)关系、称义与成圣、终极关怀、启蒙历程等重要问题发表学术论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并对中西文化的现代转型历程进行深入探讨。
  2011年3月至8月期间,本次会议的三位参加者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温伟耀和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赵林已经在武汉大学举行了三场关于中西文化精神差异和现代转型的对谈。对谈录音稿经修订后,已于2012年4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为《传统氤氲与现代转型——中西文化三人谈》。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次澳门会议可以看作是对2011年武汉大学对谈会议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会议的主题发言人也由三人扩大为八人。与会代表们精心撰写了会议论文和发言提纲,大家围绕一些共同关心的文化问题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研讨。我们期望,在2011年武汉对谈会议和本次澳门会议的基础上,与会学者和其他志同道合者能够继续就相关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术研讨,逐渐形成一个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术共同体,从而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产生不断扩大的后续影响。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由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主办,并得到澳门基金会赞助。本次学术研讨会由八场主题报告(及回应和自由讨论)组成,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和发言录音稿经各位与会代表认真修整之后,集结为这部会议文集正式出版。与会的八位学者将对各自的主题发言、回应和自由讨论的相关文字负责,全书则由本人最后统稿。
  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赵林
  2013年5月14日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值得一读

评分

一般

评分

一般

评分

好书,值得一读

评分

一般

评分

好书,值得一读

评分

一般

评分

选择京东就是为了物流速度

评分

选择京东就是为了物流速度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与现代转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