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西小洛首次抛弃一贯的鬼马风格,在2015年新春伊始重磅推出这篇半自传体青春成长小说,回顾自己五年写作之路,潜心沉淀,华丽蜕变,一边重新抚摸当年那些青涩的爱与痛,一边在时光和回忆的错身之间,渐渐成长,写就一本写给自己也写给所有迷茫困惑的大学毕业生的勇气之书!
内容简介
一场意外,让一个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从此,少年以18岁的姿态永远活在了苏了了的心中。她怀揣着他的梦想孤身奋战,哪怕四处碰壁、头撞南墙也不曾想过放弃。直到消失五年的蒋臣突然出现,林子峥、唐晓言、蓝图、白静苒等人陆续在她生命里掀起滔天巨浪。当真相分崩,现实如刃,梦想、友情、爱情都变得支离破碎,她们的青春还剩下什么?
作者简介
西小洛,爱生活、爱幻想、爱写作的精灵女孩,以前痴迷于写一个个活泼爆笑的校园穿越故事,现在经过生活的历练,文字干净明媚,带着淡淡的成长感悟和忧伤。曾出版过《我在未来等你》《寻爱时光机》《爱使坏的告白信》①、②等多部作品。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埋葬一无所有的曾经
第二章 这无可奈何的服从
第三章 想要得到,就要全力以赴
第四章 这个世界的权力游戏
第五章 苏了了,你喜欢他吗
第六章 我们的事情,与人无关
第七章 现实面前分崩离析
第八章 时光悠悠,我可以等
第九章 告别过去,重新起航
第十章 全世界只剩一丝温暖
尾声
精彩书摘
唐晓言送蓝图回去后,载着我来到了湖边。坐在车头上,望着幽静的湖面,夜风打在人身上有些冷。
唐晓言突然开口说:“了了,我好怕有一天大家都变得面目全非,我完全认不出了。有没有什么是可以永远不变的吗?”
我扭头看她,问:“你也觉得蓝图变了?”
唐晓言点点头,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蓝图变了,白静苒变了,蒋臣也变了。我好怕有一天醒来,连我自己也变得不认识了。我知道人总是会长大,总是会变的,可是了了,我好怀念小时候。如果有时间机器,我们就一起回到高一的时候,再也不回来了,好不好?”
突然地,我就红了眼睛,抱住了唐晓言。
如果有时间机器,我想回到高一,回去了,就不要再回来了。
因为那里有何夕,有永远长不大的我们。
那天晚上,凌晨两点多我们才回家。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们回到了高中的时候。那时,何夕站在校门口,穿着白色的T恤和蓝色的牛仔马裤,安静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背着书包急匆匆地跑过去,从后面用力地一拍他的肩膀,他被吓了一跳,回头看我。薄暮的晨光中,他笑了起来,笑得那样好看。
望着他,我突然笑不出来了。明明是在梦里,可是我清醒地意识到,何夕已经不在了,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然后我就哭了,他笑望着我,整个人一寸一寸地溃散在我眼前。
然后我就醒了,醒来的时候正好闹钟叫了起来。外面天刚刚亮,我才发现那是自己做了一场梦,可是两鬓已被眼泪打湿了,冰冰凉凉的。
我爬起来去卫生间洗漱,收拾妥当后准备去剧务组报道。
突然,电话响了起来,是林子峥。他让我准备准备,下个星期去见徐志刚。
“谢谢,实在太感谢了。”我高兴地叫起来,激动得不知道该怎么用言语表达了。
林子峥平淡地继续说道:“胡飞那里就不要去了,你这几天用心准备一下下周去见徐志刚的事情。关于你那个剧本,他想跟你聊聊。”
“啊,他真的看了吗?”我激动地问。
从写作到现在,终于有名师肯看我的剧本了。
林子峥回道:“具体的我不清楚,你们见面再说。对了,明天你过来桦林一趟,冰箱里没菜了。”
我愣了愣,半天不知道如何反应。
那啥,他还真把我当女佣使唤了啊!
“有问题吗?”他问。
“没有,知道了。”明明我有一肚子的问题,可是他一开口,我就怂了,满肚子的问题也变得没有问题了。
我给胡飞打了电话,告诉他我不去了,他也没说什么,草草地应付了一声,说:“以后有机会过来玩。”然后就挂了电话。
终于不用再去剧务组了,我高兴地扑在床上打算继续睡觉,可是闭上了眼睛就是睡不着,于是给唐晓言打电话。
唐晓言兴奋的声音传来:“恭喜恭喜,你终于恢复自由身了。正好今天没事干,我们找白静苒出去唱歌。”
我拒绝道:“我现在觉得时间特别宝贵,尤其是休息日,更加宝贵,所以我不想用我宝贵的时间陪你去干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唐晓言嗔怪道:“那要是我跟你说顺便去拿巧克力,你去吗?你上次托我拿的东西,我可是都给你弄来了的,我现在心情不好要唱歌,你都不愿意陪我去,这说不通吧?”
“好,陪你去。”为了巧克力,我豁出去了。
唐晓言于是兴高采烈地挂了电话去找白静苒。一个小时后,我们就坐在了KTV的包厢里,唐晓言拽着话筒唱得撕心裂肺,又是蹦又是跳,闹得疯得很,白静苒坐在一旁吃开心果。
我忍不住问道:“你今天怎么来了?平时看你都挺忙的,不要上课吗?”
白静苒说:“上次被赵成前妻那么一闹,我不知道还能不能拿到毕业证,反正也不差这一天了。心情好,就来陪你们了。”
KTV里唐晓言鬼哭狼嚎的歌声震得我耳根发麻,最后她点了首歌让我和她一起唱。正唱着,我手机响了起来。一看是林子峥,我立刻把话筒塞给白静苒,一个人走出包间。
关了门,耳根立刻一片清净。
“还有什么事吗,林先生?”我接着电话,小心翼翼地问。
他开门见山地问道:“你能现在过来桦林一趟吗?”
他那边听起来很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好像是遇到了什么麻烦。
我也不好拒绝,直接应了下来:“好,我马上过来。”
说完,我挂了电话转身走进包厢,问唐晓言跟白静苒:“我要去桦林区一趟,你们谁能送我去?”
唐晓言唱着歌,说:“让白静苒载你去,她开车来的。”
白静苒起身,拿起车钥匙对唐晓言说:“你在这里等我还是再说?”
唐晓言说:“再说吧,你回来的时候跟我打电话就好了。”
“好。”白静苒说着往外面走去,一边走一边对我说,“走吧。”
出了KTV,白静苒开车载我离开。前往桦林的路上,她打开了音乐,立体环绕的效果真的非常赞。很明显,跟唐晓言那破车相比,她的车上档次多了。也是,一个十几万,一个八十几万,能比吗?
坐在副驾驶座上,我环顾她的车一眼,问:“你干吗买这么好的车啊?”
白静苒笑着说:“想要就买了,反正不是我的钱。”
“赵成的?”我问。
“嗯。”白静苒说着,扭头看我,“你看,现在我车也有了,房也有了,人生也算是齐活了,现在我就差一个给我钱花的男人了。”
我看着一脸淡然的她:“你跟赵成是真的分了?”
“分了就是分了,还能有假?以前跟他在一起的时候,觉得他会心疼人,可以为了我什么都不管不顾,现在想想,还是我太天真了。在他女儿和我之间,他还是选择了他的女儿。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打断了骨头连着肉,他平时再疼我,也不过是贪慕我的年轻和漂亮罢了。”白静苒一边开着车,一边以一副看破红尘的口吻说着,“其实看穿了,也就是那么回事,所以下一次我要找,就找一个年轻有为又帅气的。反正不管是老是少是美是丑,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人活在世,为的都是自己,爱情这种东西本来就是游戏。既然是游戏,就不要抱有太多的幻想。”
白静苒本身就是一个极端。现在,她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她可以不管赵成有多大,是不是离过婚,有没有小孩,只要他喜欢她、心疼她就好了,可是一旦这种美好被碾碎,她就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要么,完全相信爱情;要么,再也不相信美好。
“等缘分到了,你就不会这么说了。”我只好这样安慰她。
可是,缘分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
错过了的说那是因为有缘无分,爱到最后还是分手的说那是缘分已尽,未曾爱过的,说那是缘分没到。可是缘分这种东西,真的存在吗?
还是说,如我这般,一切说辞只是一个借口?
……
书籍简介:尘封的港湾 作者:[此处留空,保持神秘感] 出版社:[此处留空,保持独立出版的质感] 字数:约 15 万字 --- 一、 引言:遗忘的航程与未竟的承诺 《尘封的港湾》并非一部简单的怀旧之作,它是一幅关于时间、记忆与自我救赎的宏大画卷。故事的开端,设定在北纬四十度的寒冷海岸线上,一座被现代文明遗忘的古老渔村——“雾岛”。 主人公,沈礁,一个年过不惑、心性沉郁的海洋生物学家,带着一个无法言说的秘密,回到了他童年与青春的起点。他并非为了重拾往日温情,而是为了完成一个在他内心深处埋葬了二十多年的承诺。这个承诺与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一艘失踪的渔船,以及一个名叫“泠”的女孩紧密相连。 沈礁的回归,打破了雾岛沉寂的日常。他带来的不仅是外界世界的喧嚣,更是对过去那段青涩而痛苦岁月的无声审判。雾岛的居民,那些靠海为生、性格坚韧而又带着些许宿命感的渔民,对他的回归抱持着复杂的情绪——有疏离,也有难以掩盖的探究。 本书的核心冲突,在于个体记忆的脆弱性与历史真相的残酷性之间的拉扯。沈礁试图通过物理上的“重访”来修正精神上的“偏差”,但他很快发现,时间并非一条可以逆流的河流,过去如同深海中的暗流,随时可能将他拖入更深的漩涡。 --- 二、 结构与叙事:多重时空的回响 《尘封的港湾》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如同潮汐的涨落,在现代(沈礁的探索)与过去(通过日记、旧信件及闪回展现的少年时代)之间不断切换。 A. 现代篇章(“锚定”): 沈礁的现代生活被一系列精细的科学考察活动所包裹。他声称是为了研究当地特有的深海珊瑚群落,但他的主要目标是那片被当地人视为禁地的海域——“断弦湾”。他的行动引起了岛上执法者陈远的警惕。陈远是雾岛新一代的管理者,他代表着秩序与对历史的“保护性遗忘”。两人的交锋,是关于如何面对历史创伤的哲学辩论:是应该让伤口结痂,还是必须彻底清创,哪怕过程痛苦不堪? B. 往事篇章(“航向”): 穿插的往事部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细腻地描绘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雾岛。那时,渔业还未衰败,生活节奏缓慢而充满希望。少年沈礁,一个敏感、热爱文学的内向男孩,与大胆、充满生命力的“海的女儿”——泠,发展出一段纯粹而炽热的感情。泠的父亲是当地最负盛名的老船长。 他们的爱情,是两个世界的交汇:沈礁代表着对远方的渴望,泠则象征着对土地的眷恋。然而,这场初恋注定被命运的阴影笼罩。二十年前的那场海难,不仅夺走了生命,更撕裂了两个家庭,并将沈礁推向了自我放逐的境地。 C. 意象的构建: 作者大量运用海洋意象:灯塔的孤独、雾气的迷惘、海鸥的哀鸣,以及深海中不可见的巨大压力。这些意象不仅仅是背景,它们成为了人物内心状态的投射。每一场风暴,都对应着一次情感的爆发或真相的逼近。 --- 三、 主题探讨:真相的代价与人性的复杂 本书深入探讨了几个深刻的主题: 1. 记忆的不可靠性与重构: 沈礁回到岛上后,他记忆中的“真相”开始动摇。他发现,他对那场海难的记忆,很大程度上是被自我保护机制扭曲和美化的产物。他必须面对的,是自己当年作为目击者所采取的行动,以及那些被他刻意忽略的细节。真相的重构过程,痛苦而缓慢,如同潜水员在幽暗的水底摸索破碎的碎片。 2. 责任的代际传递: 陈远这一代人,继承了父辈的沉默与亏欠。他们并非直接的罪人,却背负着集体性的道德负担。小说探讨了,在共同的创伤面前,年轻一代是否有义务去揭开那些被长辈用善意(或恐惧)掩盖的秘密。陈远对沈礁的抵触,正是这种代际责任冲突的体现。 3. 故土的束缚与超越: 雾岛是一个矛盾的象征。它既是所有美好记忆的源头,也是所有痛苦的根基。沈礁必须决定,是彻底斩断与故土的联系,还是学会与这片土地的阴影和平共处。这种“是去是留”的挣扎,是许多在外漂泊者内心深处的永恒命题。 --- 四、 人物群像:在岸边等待的人们 除了沈礁和泠(主要通过回忆呈现),其他人物的刻画同样立体: 老船长(泠的父亲): 一个沉默如岩石的男人,他的一生都在与海洋抗争,最终败给了海洋。他的日记成为解开谜团的关键线索之一,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对女儿未尽的父爱与对命运的无奈。 苏婉: 雾岛上唯一的教师,沈礁的同龄人,她见证了那段历史,但选择了隐忍。她代表着那些在复杂人性面前选择“中立”的旁观者。她对沈礁的态度,从最初的同情,到后来的审视,揭示了旁观者在道德困境中的挣扎。 “捕鱼者”协会的老人们: 他们是传统价值观的守护者,他们维护的不是真相,而是社群的稳定。他们对沈礁的阻挠,体现了集体利益与个体正义之间的永恒张力。 --- 五、 结局的暗示:不完美的救赎 《尘封的港湾》并不提供一个好莱坞式的圆满结局。沈礁最终找到了二十年前的真相,一个关于勇气、懦弱与误判的真相。这个真相并非一个简单的“谁对谁错”,而是关于人性在极端压力下所展现出的脆弱链条。 最终,沈礁没有“修复”过去,而是选择了一种更艰难的姿态:接纳。他决定留在雾岛,不是为了等待奇迹,而是为了参与到雾岛的“未来”中去。他将科学知识用于保护那片海域,用行动去弥补记忆的亏空。 本书以一幅关于潮水退去后海滩的景象收尾——泥泞、被冲刷的贝壳、被遗弃的渔网。一切都被时间重新洗礼,虽然伤痕犹在,但生命力正从沙土中悄然萌发。这是一部关于如何与自己的阴影共存,并在废墟之上重建信念的成熟之作。 适合读者: 喜爱探讨人性复杂性、热衷于心理悬疑与环境文学融合的读者。如果你对时间流逝、记忆的重塑以及在故乡寻找答案的主题感兴趣,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场深刻而内省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