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这世界如同一框时序轮转的风景,而他在框外,不知身处何处,今夕何夕。他只知道,有个人,他今生必须去遇到。
众人眼中的傅北辰,是真正当得起“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人,无论家世还是品格,都堪称完美。只有傅北辰自己知道,他的灵魂并不完整。
破碎而悠长的梦境让傅北辰意识到,那梦是他不愿忘记的前世记忆,梦里有刻骨铭心的她。
直到程园园出现,只一眼,他已心起波澜。
他甘愿有生之年,为她豁出性命,承她所有灾祸。
他用温柔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不动声色地包围了她的生活。
“我没有吻过别的人。”
“也没有想过别的人。”
“只有你,我想白头相守。”
无论前世,还是今生,我想一直在你身边。
作者简介
顾西爵,暖萌青春代言人。处女作《最美遇见你》温馨轻松,一经推出便赢得千万读者好评。其后出版的《我站在桥上看风景》获辛夷坞首次作序力荐,并高居各大书店青春文学畅销榜前列。自传体小说《满满都是我对你的爱》以其超有爱的暖萌风红遍新浪微博、豆瓣。2014年,全新暖萌力作《对的时间对的人》《何所冬暖,何所夏凉》再度引爆市场。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一个是温文尔雅的傅北辰,一个是寡语傲娇的程小白,两人各有魅力,我实在难以取舍。
——新浪微博读者
★追了小西的每一本作品,这一本是小西的成熟之作。跨越千年的深情,有无限的包容力,让我深深沉醉其中。
——豆瓣网读者
★傅北辰让我深深感动,等待千年,追寻千年,其魅力堪比都教授。
——百度贴吧读者
目录
第一章 相见应不识
第二章 瓶与梦
第三章 浮梁采访去
第四章 重逢还初识
第五章 回不去的少年时光
第六章 为你洗手作羹汤
第七章 既已相逢
第八章 画中人
第九章 家学渊源
第十章 葬礼
第十一章 神秘的送药人
第十二章 他的秘密
第十三章 只是亲人
第十四章 谁的相思比海深
第十五章 玉壶春瓶
第十六章 喜欢你
第十七章 历史遗梦
第十八章 陌上人如玉
第十九章 男神女神
第二十章 鸳鸯谱
第二十一章 我们回不去了
第二十二章 惋惜与信任
第二十三章 埋葬千年的秘密
第二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
第二十五章 正是一年好时节
番外一 平生不懂相思
番外二 焚心
后记 因善得缘
精彩书摘
二十平方米左右的房间,简单温馨的装修,放着床、衣柜、书桌,还有一张米色的单人小沙发,小阳台上有几盆吊兰,可能因为天气热,又没人打理,叶子有些蔫蔫的……一切都是她当初走时的模样。虽然大学这四年,每年寒暑假都会随妈妈来这里问候胜华叔叔,但这间房间,她确实是四年都没有进来过了。
园园倒到床上,咕哝道:“回到这里,惹不起,又躲不了,唉。我一定要努力工作赚钱,给妈妈减轻压力,有了钱就不会再给胜华叔叔添麻烦了。至于程白……”这时,有人有节奏地敲了三下门,园园霍然转身面朝大门,“谁?”
“我。”带着点低沉味道的年轻嗓音,是程白。
园园一时间有些仓皇,“什么事?”
结果对方直接开门走了进来,园园大惊失色地坐起身,“你,你要干吗?”
只见他将手上的一盒药扔到了床上。园园一看,是健胃消食片。
看着扔下东西就离开的人,园园无语。如果自己告诉他,她要消的是他,不知他会扔什么给她?
之后的晚餐,程胜华关照家里的佣人朱阿姨做了六菜一汤。在饭桌上,程胜华又宽慰满脸忧愁的戴淑芬:“弟妹,伯母住院期间,你就放心在这里住下。我每天去公司,顺路送你到医院。那边有护工在,你也不必太操心。”
“谢谢你了,大哥。”
园园看了一眼妈妈,感觉妈妈虽不至于尴尬,但也略有些局促。她心里明白,妈妈一直不愿劳烦别人。这一次,如果不是奶奶必须到市里的大医院治疗,而他们家在城里举目无亲,经济情况又捉襟见肘,妈妈是绝对不会同意住到胜华叔叔家的。一如当年,妈妈其实不大愿意麻烦胜华叔叔接她到市里读中学……园园想着想着,一不留神就卡到了一根大鱼刺。
“你这孩子,吃鱼就不能小心点?赶紧吞口饭试试。”戴淑芬焦急道。
园园刚要动筷子,就被程白起身抓住了手腕,“吞饭不可取,一不小心可能会刺穿食道。”
园园一听,吓得脸都白了。
程胜华担心道:“要不要去医院取出来?”
在厨房忙碌的朱阿姨听到园园被鱼刺卡住了,赶忙倒了一小碗醋出来,戴淑芬接过,递给园园说:“先把这醋喝下去看看。”
程白刚要说什么,园园已经拿过戴淑芬手里的碗,硬着头皮吞了一大口呛鼻的醋。然后,园园要哭了,鱼刺还在。
程胜华起身说:“还是带她去医院吧,我去车库先把车开出来,弟妹你去拿下医保卡,然后带着园园出来。”
园园反射性地摇头,但程胜华已经走了。当园园看到妈妈也走开的时候,她无助了。让她无助的源头,鱼刺跟程白各占一半。
程白走到她身边,园园是坐着的,所以她微微戒备地仰视着他。当程白微凉的手指轻轻扣住她的下颌时,园园瑟缩了一下,想撇开头。
“不想去医院,就让我看看。”
园园确实不想劳师动众地去医院,可是……
程白轻轻地抬起她的下巴,“张嘴。”
园园张大了嘴。
程白眯着眼道:“能看见鱼刺,你忍着点。”他说着拿起一双银筷子,伸入她的嘴里,园园马上闭上了眼睛。此刻的程白近在咫尺,他身上的味道,清清甜甜的,像雨后的栀子花香。园园想到了自己老家古镇上的老房子。她爸爸当年在院子里种了一方小叶栀子,每当春末夏初,朵朵小白花盛开,花香四溢,雨水一打,更是沁人心脾。突然的一阵刺痛让园园眉头紧锁,然后她就感觉到程白松了手。
“好了。”
园园睁开眼,就看到他把筷子放回了自己的碗边……是他的筷子?亏他还是医学硕士,高才生呢,懂不懂卫生?园园心里一阵别扭,赶忙起身跑去了玄关处的卫生间。
程白转身,看到了拿着包愣在楼梯边的戴淑芬。他顿了一秒,便若无其事地对戴淑芬说:“园园没事了。我去叫我爸回来。”
戴淑芬一听,点了点头说:“好。”
晚上,程园园窝在房里的布艺小沙发里玩手机。阳台上的门敞开着,晚风吹过,带来丝丝凉爽。
园园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条自己被鱼刺折磨了的消息,结果短短十分钟里就获得了一大片“赞”。
唉,这年头果然不能跟人分享自己的不愉快啊,因为那只会让别人愉快,自己更不愉快而已。
园园回想起给她挑鱼刺的程白,又是一阵回肠九转,“我以后再也不碰鱼了!”
这时楼下传来一声猫叫,程白家养猫了?园园好奇地跑到阳台上张望,试探性地说:“鱼,鱼……”
结果,那不知躲在哪一处草丛里的猫又“喵呜”了一声。这下园园乐了,饶有趣味地还想开口说“鱼”时,眼角瞟到旁边的阳台上有道眼熟的人影立在那里。她当即就傻眼了,一急之下差点咬到了舌头,“你,你还没睡?”
程白清清淡淡回了一句:“月色撩人,岁月静好,你还没丢人现眼,我怎舍得去睡?”
园园心说,看吧,看吧,我就知道,之前的那些“帮忙”都是虚情假意装模作样做出来的吧?“体贴”一词真不适合程白。程白这人,在外面人看来,他客气有礼,但在园园看来,则是十足的冷酷无情之人,说话还恶毒得要命。看着那道转身回房的背影,园园心里极其复杂地想:在你见不到我的那些日子里,你不得天天睡不好?
经典语句:
1、这世界如同一框时序轮转的风景,而他在框外,不知道身处何处,今夕何夕。
他只知道,有个人,他今生必须去遇到。
2、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适合在一起的,也不少。但只有一个,能真正让你觉得,
只有与那人相伴,这有生的岁月才不会孤单。
3、“你在弄什么投资?期货?基金?”
“感情。”
他需要百分之百长期控股,长期有回报。回报可以少一点,但,必须要有。
4、时间会让人遗忘很多人和事,而那些经年累月却一直留在记忆里的,
不是想忘却忘不了的,便是想要一生铭记的。
5、她喜欢的人,若能待她一分好,她定会回他一百分的好。
6、“我没有吻过别的人。”
“也没有想过别的人。”
“只有你,我想白头相守。”
7、“若我说,请你嫁于我,一辈子与我在一起,你愿意吗?”
“那你告诉我,一辈子是多久?”
“一辈子……”
“一辈子就是--至死不渝。”
8、他满身风雨从远方而来,手里掬着一片阳光。
他将阳光给予她,她便得了百年岁月里最好的晴天。
……
《星辰低语:失落文明的考古学考察》 导言:迷雾中的呼唤 本书并非一部寻常的历史记录,而是一次深入“已知”边缘、挑战时间刻度极限的学术探险。我们聚焦于一个在主流史学中被刻意或无意忽略的庞大文明——“阿瑟姆文明”。这个文明的辉煌,正如其最终的湮灭一样,充满了令人不安的谜团。本书的撰写,基于对散布在全球各地、跨越数个地质时代的考古遗迹的交叉比对与深入分析,旨在重建一个可能重塑我们对人类文明起源认知的宏伟图景。 第一章:时间之蚀与遗迹的初现 阿瑟姆文明的年代学定位是一个持续的争论焦点。放射性碳定年法、热释光测年法以及更前沿的宇宙射线剥蚀法(CRE)数据显示,其活动高峰期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万年甚至更早,这使其远超美索不达米亚和尼罗河文明的传统起点。 我们的考察始于南极洲冰盖下发现的“零号遗址群”。通过冰芯钻探技术获取的样本显示,在数千米深的冰层之下,存在着结构规整的、由一种我们尚未完全解析的复合陶瓷材料构筑的城市骨架。这些建筑材料展现出惊人的抗腐蚀性和结构稳定性,远超现代工程学标准。零号遗址的布局并非随机,而是严格遵循着某种未知的几何学原理,似乎在模拟某种天体运行的轨迹。 我们详细分析了从遗址中出土的微观文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种被称为“记忆晶簇”的半透明物体。这些晶簇内部包含了复杂的、如同电路板般的微结构,通过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分析,我们观察到其中蕴含着大量信息载体,但解码过程异常艰难,它不依赖于任何已知的电磁波或声波原理进行信息存储。 第二章:语言的幽灵与符号的迷宫 阿瑟姆文明的记录系统是理解其社会的钥匙,也是最大的障碍之一。他们没有使用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甚至不是字母系统。他们的“书写”更像是一种动态的、三维的符号排列。 在位于安第斯山脉高海拔洞穴中发现的岩壁铭文——“天空之梯”——提供了最集中的文本证据。这些铭文并非刻在岩石表面,而是通过某种高能光束在岩石内部形成了多层嵌套的阴影结构。我们投入了十年时间,尝试将这些结构投射到特定频率的光线下,以还原其原貌。 初步的语言学分析表明,阿瑟姆的交流可能是一种“情景驱动型”的语言,其含义高度依赖于上下文、环境的物理参数(如湿度、温度)以及说话者的生理状态。这使得任何翻译尝试都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构建了一个基于模式识别的算法,尝试从“天空之梯”中提取出重复出现的核心概念。目前为止,我们能勉强辨认出关于“秩序”、“循环”、“能量流转”以及对某种“边界”的敬畏。 第三章:工程奇迹与反常物理现象 阿瑟姆文明展现出的技术水平,用“超前”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的工程成就似乎突破了我们目前所理解的物理学范畴。 一个位于撒哈拉沙漠深处、仅在极端沙暴后短暂显露的结构——“共振之塔”——是研究他们能源技术的关键。这座塔体由某种金属合金构成,内部结构呈螺旋上升状。当我们尝试对其进行非侵入性扫描时,发现它似乎在吸收周围环境的背景辐射,并以一种极高的效率将其转化为未知的、可控的能量形式。 更令人不安的是,在塔基附近检测到的引力异常。这些异常并非自然地质活动所能解释,而是呈现出周期性的、局域化的引力波动。这暗示着阿瑟姆文明可能掌握了对引力场的直接操控技术,但这超出了我们当前的理论框架,迫使我们重新审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在这个文明背景下的适用性。 第四章:社会的形态与最终的断裂 通过对大量生活遗迹的分析,我们得以推测阿瑟姆社会的结构。他们似乎没有留下明显的王室墓葬或军事堡垒,这表明其社会可能没有经历我们所熟知的阶级分化或大规模的内部冲突。生活区域的划分极度精细,但所有居所的面积和奢华程度惊人地一致。这指向一个高度集体化、资源分配极为平均的社会模型。 然而,这种完美被一个突如其来的事件彻底终结了。 “终结之页”——位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边缘的一个深海沉积层样本——记录了阿瑟姆文明的终结。沉积物分析显示,在极短的时间内,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剧烈的环境变化:地壳活动加剧、海平面突然大幅度上升、大气成分的剧变。但最关键的证据是,我们发现了数以百万计的“记忆晶簇”在同一时间被强制性地、大规模地销毁的痕迹,它们内部的信息结构被暴力地撕裂和重组。 这似乎不是一场缓慢的衰退或自然灾难,而更像是一次“主动的切断”。阿瑟姆人似乎在意识到某种无法抗拒的威胁后,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历史记录,或者,是切断了他们与某种外界联系的方式。 结论:未竟的对话 阿瑟姆文明的兴衰史,是对我们当前“进步”概念的深刻诘问。他们拥有我们梦寐以求的技术,却在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有沉默的巨石和无法破解的晶簇。 本书的发现提出了更深层次的疑问:他们为何发展出如此超前的技术?他们所警惕的“边界”究竟是什么?他们的消失,是文明的自然终点,还是对某种更高维度规律的必然屈服? 我们相信,对阿瑟姆文明的研究,不仅是追溯历史,更是为我们自身文明的未来提供一份沉重的警示录。迷雾尚未散去,但那些低语着古老秘密的星辰,仍在等待着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