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2
讀周國平老師的《生命的品質》,感觸最深的是“讓生命迴歸單純,活齣生命的品質”這句話。
每天忙忙碌碌,被工作和生活強推著前行,心中的目標漸漸遠行,割捨、放棄,卻又沒勇氣。
周老師的《生命的品質》,讓我在無奈和迷茫找到安慰。
《生命的品質》是周國平最新散文集《生命的品質》的修訂版,增補瞭2010年發錶的散文,是作者按時間順序結集的第五部散文集的定本。(前四部是《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
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復雜瞭。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欲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瞭生命在活,而是為瞭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在一定意義上,人生覺悟就在於透過這些社會堆積物去發現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過肉身生命去發現你的內在的生命,靈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瞭明燈和方嚮。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散文傢、哲學研究者、作傢,是中國研究哲學傢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
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係。
主要作品有散文:《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生命的品質》;隨筆:《人與永恒》《風中的紙屑》《內在的從容》《把心安頓好》;紀實文學:《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學術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等等。
目錄
作者的話 001
序 003
修訂版說明 005
第一輯?生命的內在意義
內在生命的偉大 002
讓生命充滿內在意義 007
人生邊上的智慧 011
最閤宜的位置 017
少兒時代是我的良師 019
我更願意是我自己 022
經濟危機下的生命反思 028
詩意地棲居 031
戲說欲望 035
藍色 038
哭鐵生 040
第二輯?愛智之旅
做自己的朋友 043
與自己談話的能力 045
認識你自己 047
性格就是命運 049
多聽少說 051
宇宙公民 053
誰是真正的愛國者 055
做一個能夠承受不幸的人 057
一無所需最像神 059
哲學傢與錢財 061
自己身上的快樂源泉 063
從容麵對生死 065
泰勒斯:一則關於哲學傢的寓言 067
第三輯?為教育把脈
教育的七條箴言 075
為中國今天的教育把脈 082
守護人性 086
神聖的好奇心 089
把賭注下在素質教育這一邊 093
愛,這一個理由已經足夠 098
用愛和智慧保護孩子 105
恢復常識和記憶 107
創造力的來源 110
書中的育兒世界 112
如果我是語文教師 117
第四輯?幸福的醒客
讓經典成為通識 120
幸福的醒客 124
我的好書觀 128
真文學是非職業的 130
文學新人:“這一個”,而不是“下一個” 132
寫作上的從小見大 134
做學問與做人 136
痛苦與文化 138
文津圖書奬感言 142
講壇文化的興起 144
第五輯?我們心靈中的“第一推動”
孩子和大師之間的橋梁 149
兒童與哲學 151
讓百科全書走近我們的孩子 154
恒星的孩子 157
以西方科學傳統為鏡 160
我們心靈中的“第一推動” 163
你愛動物有幾分 166
第六輯?時代的反思
無趣的時代 171
再談無趣的時代 173
心平氣和看於丹現象 175
糾錯媒體 179
我就說葡萄是酸的 181
中國農民的傢在哪裏 184
人類遠比禽獸殘酷 186
網絡時代的反思 188
紀實類刊物切忌侵權和造假 191
中國今天最需要的是信仰和法治 193
第七輯?我們都是幸存者
我們都是幸存者 200
震災中的劄記 203
愛生命比愛國更根本 209
保存大地震的真實曆史 213
愛國的平常心 216
中國人的“比賽精神” 219
不談奧運 222
第八輯?小雜感一束
第九輯?把心靜下來
圓滿的平安夜 252
春節,把心靜下來 257
一麯有保留的贊歌 263
資源八年半:寂寞而珍貴的歲月 268
第十輯?心靈的橋梁
真實,為人心架一座橋梁 274
當生命遭遇政治 277
本色做人,本色作文 281
都市裏的清泉 284
永不消逝的童年 287
小資也大器 290
友誼照耀心路 293
心的境界 296
一個老朋友的祝賀 299
書店是他的教堂 302
保存原生態的曆史 304
閑情的分量 307
誠實和超脫 310
愛的五重奏 314
哲學與藝術的對話 315
不安和感激 318
第十一輯?宋人弦歌
序:唯美的歡娛 321
鬧燈 324
問春 327
嘆花 332
邀月 334
悲鞦 337
傷彆 341
相思 345
記夢 349
醉酒 353
詠史 356
抒懷 359
修訂版說明
在修訂版中,刪除瞭初版中的最後兩輯,即訪談和講演輯錄,那些內容將收進我的講演錄中另行齣版。同時,增補瞭2010年發錶的散文。以此作為我的按時間順序結集的第五個散文集的定本。
周國平
2011年10月25日
生命的內在意義?第一輯
在現象世界,我們的肉體受韆百種外部因素的支配,我們自己做不瞭主人。可是,在本體世界,我們是自己內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夠以尊嚴的方式活著。
內在生命的偉大
一
小時候,也許我也曾經像那些頑童一樣,尾隨一個盲人、一個瘸子、一個駝背、一個聾啞人,在他們的背後指指戳戳,嘲笑,起哄,甚至朝他們身上扔石子。如果我那樣做過,現在我懺悔,請求他們的原諒。
即使我不曾那樣做過,現在我仍要懺悔。因為在很長的時間裏,我多麼無知,竟然以為殘疾人和我是完全不同的種類,在他們麵前,我常常懷有一種愚蠢的優越感,一種居高臨下的憐憫。
現在,我當然知道,無論是先天的殘疾,還是後天的殘疾,這厄運沒有落到我的頭上,隻是僥幸罷瞭。遺傳,胚胎期的小小意外,人生任何年齡都可能突發的病變、車禍、地震,不可預測的飛來橫禍,種種造成瞭殘疾的似乎偶然的災難原是必然會發生的,無人能保證自己一定不被選中。
被選中誠然是不幸,但是,暫時——或者,直到生命終結,那其實也是暫時——未被選中,又有什麼可優越的?那個病竈長在他的眼睛裏,不是長在我的眼睛裏,他失明瞭,我仍能看見。那場地震發生在他的城市,不是發生在我的城市,他失去瞭雙腿,我仍四肢齊全……我要為此感到驕傲嗎?我多麼淺薄啊!
上帝擲骰子,我們都是蕓蕓眾生,都同樣地無助。閱曆和思考使我懂得瞭謙卑,懂得瞭天下一切殘疾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在造化的惡作劇中,他們是我的替身,他們就是我,他們在替我受苦,他們受苦就是我受苦。
二
我繼續問自己:現在我不瞎不聾,肢體完整,就證明我不是殘疾人瞭嗎?我雙眼深度近視,摘瞭眼鏡寸步難行,不敢獨自上街。在運動場上,我跑不快,跳不高,看著那些矯健的身姿,心中隻能羨慕。置身於一幫能歌善舞的朋友中,我為我的身體的笨拙和歌喉的喑啞而自卑。在所有這些時候,我豈不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殘疾人嗎?
事實上,殘疾與健全的界限是十分相對的。從齣生那一天起,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就已經注定要走嚮衰老,會不斷地受到損壞。由於環境的限製和生活方式的片麵,我們的許多身體機能沒有得到開發,其中有一些很可能已經萎縮。嚴格地說,世上沒有絕對健全的人。有形的殘缺僅是殘疾的一種,在一定的意義上,人人皆患著無形的殘疾,隻是許多人對此已經適應和麻木瞭而已。
人的肉體是一架機器,如同彆的機器一樣,它會發生故障,會磨損、摺舊,並且終於報廢。人的肉體是一團物質,如同彆的物質一樣,它由元素聚閤而成,最後必定會因元素的分離而解體。人的肉體實在太脆弱瞭,它經受不住鋼鐵、石塊、風暴、海嘯的打擊,火焰會把它烤焦,嚴寒會把它凍傷,看不見的小小的病菌和病毒也會置它於死地。
不錯,我們有韆奇百怪的養生秘方,有越來越先進的醫療技術,有超級補品、鼕蟲夏草、健身房、整容術,這一切都是用來維護肉體的。可是,縱然有這一切,我們仍無法防備種種會損毀肉體的突發災難,仍不能逃避肉體的必然衰老和死亡。
我不得不承認,如果人的生命僅是肉體,則生命本身就有著根本的缺陷,它注定會在歲月的風雨中逐漸地或突然地缺損,使它的主人成為明顯或不明顯的殘疾人。那麼,生命抵禦和戰勝殘疾的希望究竟何在?
三
此刻我的眼前齣現瞭一係列高貴的殘疾人形象。在西方,從盲詩人荷馬,到雙耳失聰的大音樂傢貝多芬,雙目失明的大作傢博爾赫斯,全身癱瘓的大科學傢霍金,當然,還有又瞎又聾的永恒的少女海倫?凱勒。在中國,從受瞭腐刑的司馬遷,受瞭臏刑的孫臏,到瞎子阿炳,以及坐著輪椅在文字之境中自由馳騁的史鐵生。他們的肉體誠然缺損瞭,但他們的生命因此也缺損瞭嗎?當然不,與許多肉體沒有缺損的人相比,他們擁有的是多麼完整而健康的生命。
由此可見,生命與肉體顯然不是一迴事,生命的質量肯定不能用肉體的狀況來評判。肉體隻是一個軀殼,是生命的載體,它的確是脆弱的,很容易破損。但是,寄寓在這個軀殼之中,又超越於這個軀殼,我們更有一個不易破損的內在生命,這個內在生命的通俗名稱叫作精神或者靈魂。就其本性來說,靈魂是一個單純的整體,而不像肉體那樣由許多局部的器官組成。外部的機械力量能夠讓人的肢體斷裂,但不能切割下哪怕一小塊人的靈魂。自然界的病菌能夠損壞人的器官,但沒有任何路徑可以侵蝕人的靈魂。總之,一切能夠緻殘肉體的因素,都不能緻殘我們的內在生命。正因為此,一個人無論軀體怎樣殘缺,仍可使自己的內在生命保持完好無損。
原來,上帝隻在一個不太重要的領域裏擲骰子,在現象世界撥弄蕓蕓眾生的命運。在本體世界,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賦予瞭一個不可分割的靈魂,一個永遠不會殘缺的內在生命。同樣,在現象世界,我們的肉體受韆百種外部因素的支配,我們自己做不瞭主人。可是,在本體世界,我們是自己內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夠以有尊嚴的方式活著。
四
詩人裏爾剋常常歌詠盲人。在他的筆下,盲人能穿越純粹的空間,能聽見從頭發上流過的時間和在脆玻璃上丁零作響的寂靜。在熱鬧的世界上,盲人是安靜的,而他的感覺是敏銳的,能以小小的波動把世界捉住。最後,麵對死亡,盲人有權宣告:“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將無法企及我的雙眸……”
是的,我也相信,盲人失去的隻是肉體的眼睛,心靈的眼睛一定更加明亮,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事物,生活在一個更本質的世界裏。
感官是通往這個世界的門戶,同時也是一種遮蔽,會使人看不見那個更高的世界。貌似健全的軀體往往充滿虛假的自信,躊躇滿誌地要在外部世界裏闖蕩,尋求欲望和野心的最大滿足。相反,身體的殘疾雖然是限製,同時也是一種敞開。看不見有形的事物瞭,卻可能因此看見瞭無形的事物。不能在人的國度裏行走瞭,卻可能因此行走在神的國度裏。殘疾提供瞭一個機會,使人比較容易覺悟到外在生命的不可靠,從而更加關注內在生命,緻力於靈魂的鍛煉和精神的創造。
在這個意義上,不妨說,殘疾人更受神的眷顧,離神更近。
五
上述思考為我確立瞭認識殘奧會的一個角度、一種立場。
殘疾人為何要舉辦體育運動會?為何要撐著拐杖賽跑,坐著輪椅打球?是為瞭證明他們殘缺的軀體仍有力量和技能嗎?是為瞭爭到名次和榮譽嗎?從現象看,是;從本質看,不是。
其實,與健康人的奧運會比,殘奧會更加鮮明地錶達瞭體育的精神意義。人們觀看殘奧會,不會像觀看奧運會那樣重視比賽的輸贏。人們看重的是什麼?殘奧會究竟證明瞭什麼?
我的迴答是:證明瞭殘疾人仍然擁有完整的內在生命,在生命本質的意義上,殘疾人並不殘疾。
殘奧會證明瞭人的內在生命的偉大。
2008.7
讓生命充滿內在意義
——王川《破曉,醒來!》序
2003年春季,SARS肆虐,北京成瞭一座半空的圍城,我和傢人在郊外住宅過著安靜的日子。那些天裏,我略感意外的是,未嘗謀麵的畫傢王川忽然常打電話來。當時他蔔居在深圳郊外海邊的一個小漁村裏,每日埋頭作畫。在電話裏,他跟我談不久前他在尼泊爾的朝聖,談藝術界的人和事,談他的各種感想。他那四川口音的普通話忽近忽遠,忽清晰忽模糊,仿佛從他身邊的南中國海傳來的遙遠潮聲。他說話語速很快,話題跳躍,我即使聚精會神也總有聽不明白的時候。但是,我聽明白瞭一件事,就是自從做胃癌手術以後,他寫瞭幾百萬字的日記和筆記。我把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現在,我讀到的這部書稿就是他從日記和筆記中整理齣來的。
人生無常,死亡隨時可能來臨,這個道理似乎盡人皆知。但是,對於多數人來說,這隻是抽象的道理,而在一個突然被死神選中的人身上,它卻呈現齣瞭殘酷的具體性。同是與死神不期而遇又僥幸地逃脫,情況也很不相同,這種非常經曆能否成為覺悟的契機,取決於心性的品質。在中國美術界,王川被同行稱為離上帝最近的人,他有濃烈的玄思傾嚮和宗教情懷,耽於終極問題的追問,並通過繪畫予以錶達,其抽象藝術的成就得到瞭廣泛的承認。這樣的一個人,從死神身邊迴來瞭,我相信他一定會有重要的感悟告訴我們。
王川於1998年被診斷齣胃癌第三期並做瞭胃切除百分之八十的手術,此後曾齣現復發的跡象,這使他的生命時間始終處在極大的不確定之中,他的感覺是佛傢說的“分分秒秒正在死去”。對於潛伏在身邊的死亡,王川終於找到瞭一種閤宜的態度,不但不迴避、不拒絕,與之和睦相處,而且把它當作一位導師,在它時時刻刻的提醒下思索人生。這正閤海德格爾所說的“麵嚮死亡而存在”的思路,使死亡由緻人毀滅的負麵力量變成促人淨化的正麵力量瞭。他的感悟若用兩個詞來概括,就是當下和內在。生命大於肉身,死亡揭示瞭肉身的有限,卻啓示瞭生命的無限。生命的內在疆域無比寬闊,隻要你能進入其中,每一個當下即是永恒。
一般人活在世上,對於未來會有種種期望和計劃,並且為之忙碌。可是,倘若一個人意識到死亡近在咫尺,他就會明白,期待中的未來也許並不存在,唯一可把握的是當下。王川就是這樣,他說他活得像隻剩下幾分鍾,每一天破曉睜開眼睛起來,喝上一口熱水,深深地吸一口氣,這時他會想,不知明天還能不能再睜開眼睛起來,於是就感到自己非常幸運瞭。因此,他不會給自己安排許多事,好像把所有這些事做完瞭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他知道,結果正相反,這隻會讓頭腦裏裝滿垃圾,欺騙自己前麵還有無限的時光和明確的目標,過多的期望逐漸變成過多的恐懼,掉進瞭緻命的陷阱。他已經習慣於放下一切,首先是放下對未來的執著。於是,他做事的心態是:“見瞭便做,做瞭便放下,瞭瞭有何不瞭。”這種心態看似消極,其實包含著大智慧。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可能突然遭遇沒有明天的一天,可是世人往往為不可靠的明天復明天付齣全部心力,卻把一個個今天都當作手段犧牲掉瞭。
把心放在當下,如何做,做什麼?王川的迴答是:“利用生命每一刻來轉化內在。”人們為未來奔忙,多半有具體的名和利作為目標。精神的追求自然也可以設立某種目標,但是,精神性的目標隻是一個方嚮,它的實現方式不是在未來某一天變成可見的現實,而是作為方嚮體現在每一個當下的行為中。也就是說,它永遠不會完全實現,又時刻可以正在實現。因此,把心從未來收迴到當下,也就意味著把心從外在的名利世界收迴到內在的精神世界。王川的淡泊名利,在美術界有口皆碑,而死亡這位導師的教導使他更加看清瞭名利的無價值,更加堅定瞭生命的精神性目標。他曾是一個基督徒,後來又潛心佛教和禪定,不過,在我看來,這些都隻是形式,他始終在做著同一件事,就是他常說的“轉化內在”,從而讓生命充滿內在意義。他深切感到,對生命的正確思考和深度體驗是實實在在的、最高級的、不可估量的東西,擁有瞭這個東西,就“身在黃金島,何須尋凡石”,不必在乎世俗生活中的得失瞭。
對於作為藝術傢的王川來說,繪畫也是“轉化內在”的一種形式。從他一些個展的主題,例如“生命的指標”、“精神生活的手稿”、“塗畫的覺醒”,我們亦可看齣這一點來。他畫抽象水墨畫,隻是齣於內心的需要,與中西文化優劣之類的僞命題毫無乾係,最反感那種“自我東方化”的民族主義情緒。他批評中國畫傢頭腦裏裝瞭太多與藝術無關的事情,使得藝術本身變得很弱。麵對空前熱鬧的大陸藝術界,他寜願“徹底將自己變成局外人,變成什麼都不是的人”,背著行囊四處漂泊,在漂泊中脫光身上虛假的文化盔甲。當他孑身一人漫遊在喜馬拉雅山麓生機勃勃的叢林之中時,他如此告慰自己:“我最滿意的不是我畫齣一點抽象藝術之美的作品,而是我獲得的一種生活。”
從這部書稿中我第一次知道,就在2003年他常給我打電話的那段時間後不久,他蔔居的小漁村遭受十二級颶風襲擊,而他在那裏辛苦畫齣的一百五十多幅水墨畫被雨水浸泡成瞭紙漿。遭此劫難,他在日記中平淡地寫道:“消融於生命自身之中的生命,乃是無限豐盈的自足。當下,水墨畫被水弄濕的講法已經無聊至極。隻好隨它去。”
仍讓我用王川自己的話來結束這篇序言吧:“開始的時候,什麼都不會來,中間的時候,什麼都留不住,最後的時候,全部都在。”那最後的時候全部都在的是什麼?他如是說:“精神與世界不曾分離,天空與大地、生命是一個整體。”
在確診患瞭中晚期胃癌的那個時刻,王川嚮自己預言:“此時,我的人生又是一次開始。”信哉。
2007.9
人生邊上的智慧
——讀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楊絳九十六歲開始討論哲學,她隻和自己討論,她的討論與學術無關,甚至與她暫時棲身的這個熱鬧世界也無關。她討論的是人生最根本的問題,同時是她自己麵臨的最緊迫的問題。她是在為一件最重大的事情做準備。走到人生邊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後的是什麼,前麵等著她的又是什麼。她的心態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卻有一種令人欽佩的勇敢和敏銳。她如此誠實,以至於經常得不齣確定的結論,卻得到瞭可靠的真理。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瞭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獲平靜地上路。
在前言中,楊先生如此寫道:“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上,嚮後看看,也嚮前看看。嚮後看,我已經活瞭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嚮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麼都沒有瞭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瞭,沒有瞭。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瞭嗎?”這一段話點齣瞭她要討論的兩大主題:一是人生的價值,二是靈魂的去嚮,前者指嚮生,後者指嚮死。我們讀下去便知道,其實這兩個問題是密不可分的。
在討論人生的價值時,楊先生強調人生貫穿靈與肉的鬥爭,而人生的價值大緻取決於靈對肉的支配。不過,這裏的“靈”,並不是靈魂。楊先生說:“我最初認為靈魂當然在靈的一麵。可是仔細思考之後,很驚訝地發現,靈魂原來在肉的一麵。”讀到這句話,我也很驚訝,因為我們常說的靈與肉的鬥爭,不就是靈魂與肉體的鬥爭嗎?但是,接著我發現,她把“靈魂”和“靈”這兩個概念區分開來,是很有道理的。她說的靈魂,指不同於動物生命的人的生命,一個看不見的靈魂附在一個看得見的肉體上,就形成瞭一
散文典藏 生命的品質(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散文典藏 生命的品質(精裝)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散文典藏 生命的品質(精裝)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給老婆買的 用起來很方便很不錯
評分不錯,是正版,印刷精美,排版適閤閱讀
評分鬍薩姆藉口來咯哦瞭啦啊的瞭?
評分物流很快。快遞小哥服務態度很好!相信京東
評分很好!!!!!!!!!!!!!!!!!!!
評分非常好,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産品!
評分十分不錯,是我喜歡的風格,下次還會買的
評分這本書是真的好看
評分很好很好,推薦購買,值得一看
散文典藏 生命的品質(精裝)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