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鬘经 胜鬘宝窟释读

胜鬘经 胜鬘宝窟释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尹邦志 注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0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771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08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佛典新读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8
字数:42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胜鬘经 胜鬘宝窟释读》介绍了,《胜鬘经》,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1卷。在大乘佛教的发展史上,《胜鬘经》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号称“大乘宗要”。在中国佛教史上,该经是历代大师借以阐述教理的代表性经典,注疏颇多,流通甚广。《胜鬘宝窟》是隋代三论宗的祖师吉藏专门为《胜鬘经》撰写的义疏。在保存至今的古代注疏中,它的内容是最深刻、最完整的。

内容简介

  《胜鬘经》为中国佛教史上代表性的经典,经中的“一乘”思想,被认为是大乘佛法的“宗要”,影响深远;历代注疏颇多,流通极广。《胜鬘宝窟》则是《胜鬘经》注疏中最著名的一种,为隋唐佛教“十大德”之一的吉藏所撰,全面、系统地阐发了大乘佛教的究竟义理,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致影响了后人对《胜鬘经》的重译。
  《胜鬘经 胜鬘宝窟释读》是《胜鬘宝窟》首次完整整理出版,并将现存的两种《胜鬘经》译本与《胜鬘宝窟》整合起来,加以校注和必要的释读;书前的“释读说明”,对成书背景、内容、价值等作了详尽的介绍:可资研究者参考使用,也适合一般的佛学爱好者阅读。

作者简介

  尹邦志,1969年生,四川彭州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佛教禅学研究,尤以汉、藏佛教的教义及其关系为重点。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汉藏佛教的亲缘关系——吐蕃宗论在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影响”“藏传佛教思想史”及相关的教育部课题,出版有专著《宗通与说通——吐蕃宗论在后弘期的影响与汉藏佛教的亲缘关系》,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释读说明
胜鬘经
胜矍经序/释慧观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求那跋陀罗译
如来真实义功德章第一
十受章第二
三愿章第三
摄受章第四
一乘章第五
无边圣谛章第六
法身章第七
如来藏章第八
空义隐覆真实章第九
一谛章第十
一依章第十一
颠倒真实章第十二
自性清净章第十三
真子章第十四
胜鬘章第十五
大宝积经卷第一百一十九胜鬘夫人会
第四十八/菩提流志译

胜鬘宝窟
雕胜鬘宝窟叙/道空
胜鬘玄意
一、释名门
二、缘起门
三、宗旨门
四、差别门
五、分齐门
序章
一、证信序
二、发起序
如来真实义功德章第一
一、正说直人
二、释章门
三、叹佛功德
四、请护
十受章第二
一、分齐门
二、受戒门
三愿章第三
一、释章门
二、胜鬘大愿
三、如来述赞
摄受章第四
一、释章门
二、略说摄受
三、广明摄受
一乘章第五
一、释章门
二、佛命说
三、受命说
无边圣谛章第六
一、释章门
二、明有圣无圣
三、明有谛无谛
法身章第七
如来藏章第八
空义隐覆真实章第九
一、释章门
二、佛有智不为空覆
三、余人无智为覆
一谛章第十
一、释章门
二、对虚明实
三、对妄情显深
一依章第十一
颠倒真实章第十二
自性清净章第十三
真子章第十四
胜鬘章第十五

前言/序言


胜鬘经 胜鬘宝窟释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胜鬘经 胜鬘宝窟释读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胜鬘经 胜鬘宝窟释读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胜鬘经 胜鬘宝窟释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评分

本人在佛法中的意趣,是“愿以凡夫之身学菩萨发心修行”。这里有两件事:一是学菩萨发心,二是学菩萨修行。……照大乘起信论上讲,真正初发心菩萨,须于入发心住以前,经过十干大劫修行六度万行,才为真正初发心菩萨:然后再经过三大无数劫,方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本人亦为愿学菩萨发真正菩提心而修行六度万行者。至于发菩提心的修法,前新译西藏宗喀巴大师着的菩提道次第论,根据印度龙树、无着诸菩萨所说,曾有精密的阐明,可参照修习;俾不落于人天福报心、二乘自了心,而得发起修行六度的大菩提心”)

评分

书还可以。(“我们今天理解“人生佛教”,“益西旺波的障难”是前车之鉴,不可不察。菩提心在人生佛教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太虚大师曾说:“其大乘法要义如何?答日:菩提心为因,大慈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至少从莲花戒开始,这三句话已经在藏传佛教流传了1200多年。太虚大师适应现代人的机缘,提倡“人生佛教”,侧重于人生之改善,仍然落实在菩提心。人生佛教“特出者即能依之发菩提心而趣于大乘之佛果。即于此上,消极的则对治佛法向来之流弊;积极的则依人生之改善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反映了藏传佛教的经验。菩提心在佛教的教理行证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故大乘佛教经典作家对其推崇备至。龙树称菩提心“最大最胜最上第一”,天亲则赞为“大方等最上妙法”。菩提心不仅是佛教用来区分内外道、大小乘的标志,而且具有总持佛法的作用。太虚大师曾经述及:“菩提心者,实一切佛法之所归趣”,“又此菩提心者,是诸菩萨总持行门”。历史上寂天、狮子贤、莲花戒等人的佛学体系,便是围绕“菩提心”而建立的。太虚大师的佛学,也以菩提心为旨趣:

评分

评分

本人在佛法中的意趣,是“愿以凡夫之身学菩萨发心修行”。这里有两件事:一是学菩萨发心,二是学菩萨修行。……照大乘起信论上讲,真正初发心菩萨,须于入发心住以前,经过十干大劫修行六度万行,才为真正初发心菩萨:然后再经过三大无数劫,方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本人亦为愿学菩萨发真正菩提心而修行六度万行者。至于发菩提心的修法,前新译西藏宗喀巴大师着的菩提道次第论,根据印度龙树、无着诸菩萨所说,曾有精密的阐明,可参照修习;俾不落于人天福报心、二乘自了心,而得发起修行六度的大菩提心”)

评分

评分

书还可以。(“我们今天理解“人生佛教”,“益西旺波的障难”是前车之鉴,不可不察。菩提心在人生佛教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太虚大师曾说:“其大乘法要义如何?答日:菩提心为因,大慈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至少从莲花戒开始,这三句话已经在藏传佛教流传了1200多年。太虚大师适应现代人的机缘,提倡“人生佛教”,侧重于人生之改善,仍然落实在菩提心。人生佛教“特出者即能依之发菩提心而趣于大乘之佛果。即于此上,消极的则对治佛法向来之流弊;积极的则依人生之改善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反映了藏传佛教的经验。菩提心在佛教的教理行证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故大乘佛教经典作家对其推崇备至。龙树称菩提心“最大最胜最上第一”,天亲则赞为“大方等最上妙法”。菩提心不仅是佛教用来区分内外道、大小乘的标志,而且具有总持佛法的作用。太虚大师曾经述及:“菩提心者,实一切佛法之所归趣”,“又此菩提心者,是诸菩萨总持行门”。历史上寂天、狮子贤、莲花戒等人的佛学体系,便是围绕“菩提心”而建立的。太虚大师的佛学,也以菩提心为旨趣: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胜鬘经 胜鬘宝窟释读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