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发行量仅次于《圣经》,译成一百六十种语言的“梦之书”,写给孩子,也写给所有“起先都是孩子”的大人。
由著名法语翻译家周克希先生译介的传世经典,译笔准确传神,清新雅致,举重若轻,为读者、评论家所推崇。
海报:
《小王子》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看的童话,用圣埃克絮佩里自己的话来说,是写给“还是孩子时”的那个大人看的文学作品。整部小说充满诗意的忧郁、淡淡的哀愁,用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了引人深思的哲理和令人感动的韵味。这种韵味,具体说来,就是简单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的相契合。整部童话,文字很干净,甚至纯净,形式很简洁,甚至简单。因此,这部童话的译文,也应该是明白如话的。
《小王子》在西方国家是本家喻户晓的书,它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虽然我们把它叫做童话,其实它是给大人看的。能像《小王子》这么打动人心的童话,并不是很多的。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deSaint-Exupéry,1900-1944),法国文学史上神奇的作家(他同时是个飞行员,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伏尔泰、卢梭、雨果同入先贤祠。其经典代表作《小王子》问世后获得一致好评,全球销量超过2亿册,1975年,在土木小行星带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以圣埃克苏佩里命名;1993年,另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B-612星球,这正是小王子所居住的星球;1994年,法国政府将他和小王子的形象印到了面额为五十法郎的新钞票上!
周克希,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期间赴法国巴黎高师进修黎曼几何。回国后一边从事数学教学,一边业余从事法语文学翻译。1992年调至上海译文出版社任文学编辑。主要翻译作品有:《王家大道》、《不朽者》、《三剑客》、《包法利夫人》、《小王子》、《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二卷》等。
小王子
Le Petit Prince
The Little Prince
我六岁那年,在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名叫《真实的故事》的书上,看见过一幅精彩的插图,画的是一条蟒蛇在吞吃一头猛兽。我现在把它照样画在上面。
书中写道:“蟒蛇把猎物囫囵吞下,嚼都不嚼。然后它就无法动弹,躺上六个月来消化它们。”
当时,我对丛林里的奇妙景象想得很多,于是我也用彩色铅笔画了我的第一幅画:我的作品1号。它就像这样:
我把这幅杰作给大人看,问他们我的图画吓不吓人。
他们回答说:“一顶帽子怎么会吓人呢?”
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我画的是一条蟒蛇在消化大象。于是我把蟒蛇肚子的内部画出来,好让这些大人看得明白。他们老是要人给他们解释。我的作品2号是这样的:那些大人劝我别再画蟒蛇,甭管它是剖开的,还是没剖开的,全都丢开。他们说,我还是把心思放在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上好。就这样,我才六岁,就放弃了辉煌的画家生涯。作品1号和作品2号都没成功,我泄了气。那些大人自个儿什么也弄不懂,老要孩子们一遍一遍给他们解释,真烦人。
我只好另外选择一个职业,学会了开飞机。世界各地我差不多都飞过。的确,地理学对我非常有用。我一眼就能认出哪是中国,哪是亚利桑那。要是夜里迷了路,这很有用。
就这样,我这一生中,跟好多严肃的人打过好多交道。我在那些大人中间生活过很长时间。我仔细地观察过他们。观察下来印象并没好多少。
要是碰上一个人,看上去头脑稍许清楚些,我就拿出一直保存着的作品1号,让他试试看。我想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能看懂。可是人家总是回答我:“这是一顶帽子。”这时候,我就不跟他说什么蟒蛇啊,原始森林啊,星星啊,都不说了。
……
初版译序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1900—1944)写的一部童话。他写了好多部著名小说,同时也写了这样一部充满智慧闪光的童话。
一个多世纪以前,这位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他在姨妈家度过了童年时代,又去瑞士读中学。回国后,一边在巴黎美术学院就学,一边准备报考海军学院。结果没有通过口试,未能如愿进入海军学院。他没能当成海军,却成了一名空军。因为他1921年应征服义务兵役,到斯特拉斯堡附近的空军基地,担任过空军地勤人员和飞行员。
他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多种不同的职业。1925年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就是以飞行员为题材的。
1926年,圣埃克絮佩斯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担任法国图卢兹到塞内加尔达喀尔航空邮班的飞行员,继而被派往摩洛哥担任航线中途站站长。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后来他随同梅尔莫兹、吉约姆等老资格的飞行员前往南美洲开辟新航线。1931年出版小说《夜航》,从此他在文学上的名声就大了起来。
1935年,拉泰科埃尔公司倒闭。圣埃克絮佩里随公司人员并入新成立的法国航空公司后,曾经尝试打破巴黎至西贡的飞行时间记录,没有成功。1938年在重建纽约至火地岛航线图中身受重伤,于纽约治疗多月后才开始康复。出版《人类的大地》(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加入法国空军。得悉贝当地政府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他写出了《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1944年重返同盟国地中海空军部队,因明显超龄,没有被列入飞行员编制。但他坚决要求驾机上天,经司令部特许终于如愿。就在1944年7月31日,他从科西嘉岛的博尔戈出发,只身前往里昂地区执行侦察任务。飞机驶上湛蓝的天空,就此再也没有回来。
《小王子》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的童话,用圣埃克絮佩里自己的话来说,是写给“还是孩子时”的那个大人看的文学作品。整部小说充满诗意的忧郁和令人感动的韵味。这种韵味,具体来说,就是经济简单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的相契合。整部童话,文字很干净,甚至纯净,形式很简洁,甚至简单。因此,这不通话的译文,也应该是明白如话的。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举个例子来说,第二十一章厉狐狸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后来反复出现的)概念,法文中用的是apprivoiser,这个词当然可以译成“驯养”或“驯服”。这样译,有词典为依据。然而问题在于,作者到底是在怎样的语境中使用折合词的呢?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势必就得细细品味上下文,把这个词放在这个问题,势必就得细细品味上下文,把这个词放在上下文中间去体会它的含义。而这时候,译者很容易“当局者迷”。我一开始就迷过——先是译作“驯养”,然后换成“养服”。放在上下文中间,自己也觉得是有些突兀,但转念一想,既然是个哲学概念(狐狸在这一章中以智者的形象出现),有些突兀恐怕也可以容忍吧。后来有位朋友看了初稿,对这个词提出意见,还跟我仔细地讨论这段文字的内涵,我受他的启发,才决定改用“跟……处熟?”的译法。这个译法未必理想,但我们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更满意的译法。暂且,就是它吧。
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但愿我们都能记得这一点。
译者 2000年11月
再版译序
《小王子》在西方国家是本家喻户晓的书,它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
很多年以前,我在法国进修数学的时候,买了这本漂亮的小书,书里的彩色插图是作者自己画的。后来我还买了钱拉?菲利普(我最喜欢的法国男演员)和一个声音银铃般清脆的孩子朗读的录音带。
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虽然我们把它叫做童话,其实它是给大人看的。能《小王子》这么打动人心的童话,并不是很多的。我印象很深的,还有一本《夏洛的网》,其中的主人公是蜘蛛和猪。看了书,我非常感动,从此以后觉得这两种动物挺可爱了。
翻译《小王子》,比想象的要难。这次趁译本再版的机会,我对自己的译文做了修改、打磨。谢谢张文江和其他朋友,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张文江在电话里把他的想法告诉我,帮我一起磨。我俩煲的电话粥,时间加起来肯定不止10小时。
书中有个词,原文apprivoiser,相当于英文的tame。我一开始译成“跟……处熟?,重新印刷时改成”跟……要好”。但这次再版,我又改成了“驯养”。这样改,我有一个很认真的理由这个词“确实不是孩子的常用词”——我的一个法国朋友这样告诉我,法语是他的母语。我还有另外一个理由“跟……要好”(它比“跟……处熟”自然)虽然明白易懂,但缺乏哲理性,没有力度。而apprivoiser在原书中是表现出哲理性和力度的。我的第三个理由是:译作“跟……要好”,当时就并不满意。后来跟许多朋友讨论过。其中有个大人,叫王安忆,她劝我“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有个小男孩叫徐振,年纪大概跟小王子差不多,他告诉我“驯养”的意思他懂。我听了他们的话,又想了半天,最后用了“驯养”。倘若所有这些理由加在一起还不够,那我愿意把这个词的译法当作一个open question(有待解决的问题),请大家有以教我。
译者 2002年4月
作为一名资深的文学爱好者,我一直认为,《小王子》的魅力核心在于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对人性、爱与责任的深刻反思。我过去曾阅读过多个单语译本,每次都有新的感悟,但总觉得某些微妙的哲理在翻译的“损耗”中失去了原有的锐度。这次接触三语对照版,让我有了一次近乎“还原”的体验。我尤其注意了那些关键的、哲学性的段落,比如关于驯服的定义,或者玫瑰花的独特性。看到原文(法文)与不同语境下的翻译(中、英)并置时,我能更清晰地辨析出作者的原意在不同语言结构中是如何被建构和传达的。这种横向的对比,提供了一种超越单一语言限制的理解视角,它不再是“我读到的”,而是“他们是如何表达的”。这使得我对“驯服即建立关系”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从一个固定的中文表述,扩展成了一种具有跨文化解释可能性的复杂情感结构。它为深度解读文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让经典焕发出新的学术光彩。
评分抛开文学性和工具性不谈,单从“陪伴”的角度来看,这本《小王子》系列已经成了我睡前阅读的新宠。那种轻轻翻动书页、阅读着熟悉又陌生的文字的仪式感,是现代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尤其是在需要慢下来、清理思绪的夜晚,故事中纯真而又略带忧伤的笔触,能有效地把我从日常的喧嚣中抽离出来。我不再关注翻译的优劣或者语法的正误,而是纯粹地被那个在B-612星球上独自照料玫瑰的孤独身影所吸引。每一次重读,都像是与一位老朋友的私密对话,而三语对照就像是背景中若隐若现的柔和交响乐,它不喧宾夺主,却为这份宁静的思索增添了一种宁静而广阔的维度。它让我感觉到,无论使用哪种语言,人类共通的情感内核——爱、失去、责任与孤独——都是清晰可辨、触手可及的。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评分我对这个版本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深感满意,它完全超越了我对普通三语对照读物的预期。很多多语言版本为了塞进全部内容,常常将字体弄得极小,或者用密密麻麻的小字挤压在页面上,阅读体验简直是一场折磨,让人产生强烈的畏难情绪。然而,这本《小王子》的处理方式非常考究,纸张的质感细腻,光线下的反光度控制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最绝妙的是其并列的排版方式,不同语言的段落划分和对齐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视觉上形成了清晰的层次感。当我沉浸在飞行员与小王子的对话中时,我的目光可以自然地在三行文字间游走,这种流畅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认知负荷。这使得我能够更专注于故事本身的情感流动,而不是纠结于“我到底在读哪种语言的哪个词”。可以说,从触感到视觉,它都散发着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和关怀,这在同类书籍中是极其罕见的精品之作。
评分这本三语对照的《小王子》简直是送给所有语言学习者的珍宝!我从小学开始就对法语有着一种莫名的向往,但真正的学习之路总是充满荆棘,枯燥的语法和词汇记忆常常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当我翻开这本特别的版本时,那种感觉瞬间烟消云散了。它将我心爱的、充满哲思的童话故事,以最直观的方式摆在了我的面前。我不需要时刻盯着厚厚的字典,也不用在中文、法文和英文之间来回切换,那种阅读的连贯性和沉浸感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面对那些带有独特文化色彩的法语表达时,旁边的中文翻译立刻提供了清晰的理解,而英文的对照又加深了对句子结构的把握。这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它更像是一个多语言的“脚手架”,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吸收了三种语言的精髓。我发现自己开始尝试用法语去构思句子,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词汇替换,这对于提升实际应用能力来说,价值无可估量。这种设计体现了编者对读者的深刻理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最高境界,让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场美妙的跨文化对话。
评分对于像我这样时常需要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商务人士来说,一本好的工具书,其价值不仅在于内容,更在于其提供的“即时语境”。我发现自己并不总是需要从头到尾阅读,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快速查找某个特定的概念或短语在三种语言中的准确表达方式。这本对照版的实用性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体现。无论是想向外国同事解释“星星的意义”,还是需要用法语快速重述一个对友谊的理解,这本书都能瞬间提供可靠的参考。它就像一个随身携带的“三语语感数据库”。更妙的是,通过这种对照,我发现不同语言在表达相似情感时,其侧重的词汇和句法习惯差异巨大,这对于提升我在实际沟通中的“语境敏感度”非常有帮助。我不再是僵硬地套用教科书上的短语,而是能根据交流对象选择最贴切、最能引发共鸣的表述方式。这种由内而外的语言适应能力,是任何单纯的词典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还不错
评分很好。
评分本来觉得挺好的,但是这有一页破损了,太影响心情了,这么好的书居然也有这种失误,有点小失望。
评分物流很快,书也是正版的,给力
评分中文版已读,非常喜欢周克希老师的翻译。过两天去看英文版~
评分闻名已久,但是从未看过,看特价于是就买了,封面不错,里面还没看,不知道情况,稍后在评价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的体验。
评分感觉还是不错的哈,可以的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