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C測年與中國考古年代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

14C測年與中國考古年代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仇士華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16160336
版次:1
商品編碼:1173500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專題文集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14C測年與中國考古年代學研究》是仇士華先生的重要研究成果匯集,涵蓋瞭測年方法研究、測年精度提高所做的技術改進、測年中的數據處理研究、夏商周考古中實際測年的情況、夏商周考古年代測定的討論與結論等等方麵,從測年技術和方法、實際測年研究等方麵對其工作成果以及經驗進行瞭總結,對中國考古學14C測年的開創和發展進行瞭完整的學術總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仇士華 男,1932年7月生,江蘇如皋人。研究員。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係。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國傢重點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傢、專傢組副組長,14C測年研究課題組負責人,中國科學技術考古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第四紀年代學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務。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曾著有《中國考古學中14C年代數據學》、《中國14C年代學研究》等著作。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好書

評分

好書

評分

生物體在活著的時候會因呼吸、進食等不斷的從外界攝入碳十四,最終體內碳十四與碳十二的比值會達到與環境一緻 (該比值基本不變),當生物體死亡時,碳十四的攝入停止,之後因遺體中碳十四的衰變而使遺體中的碳十四與碳十二的比值發生變化,通過測定碳十四與碳十二的比值就可以測定該生物的死亡年代。目前在人體中,碳占整個身體質量的18%。生物體的每剋碳內含有大約500億個碳14原子,其中每分鍾大約有10個碳14原子衰變。

評分

好書

評分

1949年美國化學傢Willard Libby(1908-1980)宣布發明瞭放射性碳素(C14)斷代法,又稱為 C14 測年法,由於 C14 的半衰期(消耗一半所花費的時間)為 5730 年,正負誤差 40 年。所以可以測定的時間範圍在 58,000 至 62,000年。絕對不是某些反對進化論的宗教分子理解的隻能推斷的範圍等於半衰期。由於時間範圍足夠長,且沒有放射性用於人類學考古足夠瞭。如果需要更古老的測定,完全可以用其他半衰期更長的放射性元素。

評分

生物體在活著的時候會因呼吸、進食等不斷的從外界攝入碳十四,最終體內碳十四與碳十二的比值會達到與環境一緻 (該比值基本不變),當生物體死亡時,碳十四的攝入停止,之後因遺體中碳十四的衰變而使遺體中的碳十四與碳十二的比值發生變化,通過測定碳十四與碳十二的比值就可以測定該生物的死亡年代。目前在人體中,碳占整個身體質量的18%。生物體的每剋碳內含有大約500億個碳14原子,其中每分鍾大約有10個碳14原子衰變。

評分

好書

評分

1949年美國化學傢Willard Libby(1908-1980)宣布發明瞭放射性碳素(C14)斷代法,又稱為 C14 測年法,由於 C14 的半衰期(消耗一半所花費的時間)為 5730 年,正負誤差 40 年。所以可以測定的時間範圍在 58,000 至 62,000年。絕對不是某些反對進化論的宗教分子理解的隻能推斷的範圍等於半衰期。由於時間範圍足夠長,且沒有放射性用於人類學考古足夠瞭。如果需要更古老的測定,完全可以用其他半衰期更長的放射性元素。

評分

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