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源碼分析

Docker源碼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孫宏亮 著
圖書標籤:
  • Docker
  • 容器化
  • 源碼分析
  • Go語言
  • Linux
  • 網絡
  • 存儲
  • 操作係統
  • 雲計算
  • DevOps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1072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2113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7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國內首部Docker源碼分析著作
  從源碼角度全麵解析Docker設計與實現
  填補Docker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
  一本引導讀者深入瞭解Docker實現原理的技術普及讀物,主要目標是通過對Docker架構和源代碼的詳細講解和解剖,幫助讀者對Docker的底層實現有一個全麵的理解
  作者通過大量的流程圖和代碼片段對Docker的架構、Docker的重要模塊,特彆是對Swarm、Machine和Compose這三個模塊進行瞭詳細介紹和深度剖析
  無論是Docker的使用者還是開發者,通過閱讀此書都可以對Docker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更好的使用或者開發Docker

內容簡介

  《Docker源碼分析》是一本引導讀者深入瞭解Docker實現原理的技術普及讀物,主要目標是通過對Docker架構和源代碼的詳細講解和解剖,幫助讀者對Docker的底層實現有一個全麵的理解。本書的內容主要集中於三部分:Docker的架構、Docker的模塊,以及Docker的三駕馬車Swarm、Machine和Compose。
  一部分(第1章)主要從宏觀的角度和讀者一起領略Docker的架構設計,並初步介紹架構中各模塊的職責。
  第二部分(第2~14章)是本書的主體部分,主要針對Docker中多個重要的模塊進行具體深入分析,包括DockerClient、DockerDaemon、DockerServer、Docker網絡、Docker鏡像、Docker容器等。讀者可以發現,Docker的模塊之間耦閤度非常低,很適閤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第2~8章主要從Docker軟件的架構入手,勾勒骨架;第9~11章集中於Docker鏡像技術,夯實基礎;第12~14章則進一步分析Docker容器的始末,闡述本質。
  第三部分(第15~17章)介紹Docker生態三駕馬車—Swarm、Machine和Compose。Docker擁有強大的單機能力,三駕馬車可以很好地補充Docker的跨主機能力以及部署能力。讀者可以通過這幾章感受Docker生態中其他功能強大的軟件。

作者簡介

  孫宏亮,碩士,浙江大學畢業,現為DaoCloud軟件工程師,主要負責企業級容器雲平颱的研發工作。數年來一直從事雲計算、PaaS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是國內較早一批接觸Docker的先行者,同時也是Docker技術的推廣者。

精彩書評

  ★像榖歌一樣部署自己的應用,這是很多軟件工程師的夢想。Docker的目標是圓很多人的夢。自從InfoQ推齣Docker係列文章,作為操作係統課程教師的我一直在學習並關注Docker的茁壯成長。
  當我發現這上麵刊登的“Docker源碼分析”係列文章的作者居然是我們課程組的研究生助教孫宏亮時,驚喜之情溢於言錶。宏亮對Docker的理解十分深刻,他本人是Docker的積極擁護者、倡導者和貢獻者。他在研究生畢業以後投身到瞭創業公司DaoCloud,去為Docker的夢想開創美好的未來。
  最近,我又欣喜地發現,這係列文章以及後續章節即將正式齣版成書,有機會同更多的Docker用戶、開發者、學習者見麵。本書通過分析解讀Docker源碼,讓讀者瞭解 Docker的內部結構和實現,以便更好地使用Docker。該書的內容組織深入淺齣,錶述準確到位, 有大量流程圖和代碼片段幫助讀者理解Docker各個功能模塊的流程,是學習Docker開源係統的良師益友。
  ——壽黎旦,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近年來,Docker迅速風靡瞭雲計算世界,但是專門針對Docker的技術實現進行深入分析的文章卻相對較少。這一方麵由於Docker技術變化很快,源碼分析很快會跟不上版本發展;另一方麵,對源代碼的解析,需要對整個Docker設計具備全局的視角,纔能深入淺齣地找到源碼中的脈絡。
  宏亮的這本《Docker源碼分析》,恰如其時的齣現,彌補瞭這個空白,對於希望參與到Docker社區、參與代碼貢獻或構建自己的Docker應用環境的讀者來說,應是一本案頭必備書籍。
  ——王興宇,《Linux中國》創始人

  ★在崇尚源碼至上的工程師文化裏,文檔介紹、發布會材料都是蒼白的,唯有研讀源碼,纔能深刻理解軟件背後的原理。與所有其他軟件一樣,讀源碼並不是學習Docker很快的途徑,但是如果有人通讀源碼後給齣瞭詳細分析,你就可以輕鬆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很高興看到國內這麼快就齣版源碼分析的書籍。對於所有想在Docker方麵進階和想晉升為高端用戶的讀者,都值得閱讀本書,也希望通過《Docker源碼分析》一書,可以誕生更多的社區貢獻者,共同推動Docker的發展。
  ——黃強,華為Docker Committer

 
 ★值得自豪的是,就在Docker蓬勃發展之際,一本詳盡剖析Docker源碼的著作齣自國人之手。
  本書在每章宏觀的流程梳理背後都伴隨有更加細緻深入的源碼分析。無論讀者是隻想瞭解使用Docker,還是抱著深入理解Docker並參與社區開發、二次開發的心態,本書都值得一讀。
  ——鬍科平,華為Docker Committer

  ★這本書從源碼的角度對Docker的實現原理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和細膩的講解,將當前熱門的容器技術的背後機理講解得深入淺齣明白透徹。無論是Docker的用戶還是開發者,通過閱讀本書都可以對Docker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更好地使用或者開發Docker。
  ——雷繼棠,華為Docker Committer

  ★Docker已經是一個成長2年時間的雲計算技術,它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範圍內擴張自己的“疆土”。我作為Docker中國區的開發者,非常希望能看到有一本書詳細地告訴我,Docker的每一個細節是如何實現的。所以當我在InfoQ上看到宏亮的“Docker源碼分析”專欄時眼前一亮。今天,它終於匯編成書擺在你我的眼前。我希望你能在這本書上學到更多Docker技術的精髓思想,在實戰Docker技術時可以運用自如!
  ——肖德時,數人科技CTO

  ★我傢裏的書櫃中至今仍然保留著一本《Linux內核完全注釋》,它伴隨我很長一段時間,使我受益匪淺。10年之後,當我拿到宏亮的《Docker源代碼分析》草稿,昨日又重現。這本書無論是對學習Docker,還是掌握Go語言,都是非常好的一手資源。雷鋒不常有,大傢要支持!
  ——趙鵬,VisualOps創始人

目錄

贊譽

前言
第1章 Docker架構
1.1 引言
1.2 Docker總架構圖
1.3 Docker各模塊功能與實現分析
1.3.1 Docker Client
1.3.2 Docker Daemon
1.3.3 Docker Registry
1.3.4 Graph
1.3.5 Driver
1.3.6 libcontainer
1.3.7 Docker Container
1.4 Docker運行案例分析
1.4.1 docker pull
1.4.2 docker run
1.5 總結
第2章 Docker Client創建與命令執行
2.1 引言
2.2 創建Docker Client
2.2.1 Docker命令的flag參數解析
2.2.2 處理flag信息並收集Docker Client的配置信息
2.2.3 如何創建Docker Client
2.3 Docker命令執行
2.3.1 Docker Client解析請求命令
2.3.2 Docker Client執行請求命令
2.4 總結
第3章 啓動Docker Daemon
3.1 引言
3.2 Docker Daemon的啓動流程
3.3 mainDaemon()的具體實現
3.3.1 配置初始化
3.3.2 flag參數檢查
3.3.3 創建engine對象
3.3.4 設置engine的信號捕獲
3.3.5 加載builtins
3.3.6 使用goroutine加載daemon
對象並運行
3.3.7 打印Docker版本及驅動信息
3.3.8 serveapi的創建與運行
3.4 總結
第4章 Docker Daemon之NewDaemon實現
4.1 引言
4.2 NewDaemon具體實現
4.3 應用配置信息
4.3.1 配置Docker容器的MTU
4.3.2 檢測網橋配置信息
4.3.3 查驗容器間的通信配置
4.3.4 處理網絡功能配置
4.3.5 處理PID文件配置
4.4 檢測係統支持及用戶權限
4.5 配置工作路徑
4.6 加載並配置graphdriver
4.6.1 創建graphdriver
4.6.2 驗證btrfs與SELinux的兼容性
4.6.3 創建容器倉庫目錄
4.6.4 遷移容器至aufs類型
4.6.5 創建鏡像graph
4.6.6 創建volumesdriver以及volumes graph
4.6.7 創建TagStore
4.7 配置Docker Daemon網絡環境
4.7.1 創建Docker網絡設備
4.7.2 啓用iptables功能
4.7.3 啓用係統數據包轉發功能
4.7.4 創建DOCKER鏈
4.7.5 注冊處理方法至Engine
4.8 創建graphdb並初始化
4.9 創建execdriver
4.10 創建daemon實例
4.11 檢測DNS配置
4.12 啓動時加載已有Docker容器
4.13 設置shutdown的處理方法
4.14 返迴daemon對象實例
4.15 總結
第5章 Docker Server的創建
5.1 引言
5.2 Docker Server創建流程
5.2.1 創建名為"serveapi"的Job
5.2.2 配置Job環境變量
5.2.3 運行Job
5.3 ServeApi運行流程
5.4 ListenAndServe實現
5.4.1 創建router路由實例
5.4.2 創建listener監聽實例
5.4.3 創建http.Server
5.4.4 啓動API服務
5.5 總結
第6章 Docker Daemon網絡
6.1 引言
6.2 Docker Daemon網絡介紹
6.3 Docker Daemon網絡配置接口
6.4 Docker Daemon網絡初始化
6.4.1 啓動Docker Daemon傳遞flag參數
6.4.2 解析網絡flag參數
6.4.3 預處理flag參數
6.4.4 確定Docker網絡模式
6.5 創建Docker網橋
6.5.1 提取環境變量
6.5.2 確定Docker網橋設備名
6.5.3 查找bridgeIface網橋設備
6.5.4 bridgeIface已創建
6.5.5 bridgeIface未創建
6.5.6 獲取網橋設備的網絡地址
6.5.7 配置Docker Daemon的iptables
6.5.8 配置網絡設備間數據報轉發功能
6.5.9 注冊網絡Handler
6.6 總結
第7章 Docker容器網絡
7.1 引言
7.2 Docker容器網絡模式
7.2.1 bridge橋接模式
7.2.2 host模式
7.2.3 other container模式
7.2.4 none模式
7.3 Docker Client配置容器網絡模式
7.3.1 使用Docker Client
7.3.2 runconfig包解析
7.3.3 CmdRun執行
7.4 Docker Daemon創建容器網絡流程
7.4.1 創建容器之網絡配置
7.4.2 啓動容器之網絡配置
7.5 execdriver網絡執行流程
7.5.1 創建libcontainer的Config對象
7.5.2 調用libcontainer的namespaces啓動容器
7.6 libcontainer實現內核態網絡配置
7.6.1 創建exec.Cmd
7.6.2 啓動exec.Cmd創建進程
7.6.3 為容器進程初始化網絡環境
7.7 總結
第8章 Docker鏡像
8.1 引言
8.2 Docker鏡像介紹
8.3 rootfs
8.4 Union Mount
8.5 image
8.6 layer
8.7 總結
第9章 Docker鏡像下載
9.1 引言
9.2 Docker鏡像下載流程
9.3 Docker Client
9.3.1 解析鏡像參數
9.3.2 配置認證信息
9.3.3 發送API請求
9.4 Docker Server
9.4.1 解析請求參數
9.4.2 創建並配置Job
9.4.3 觸發執行Job
9.5 Docker Daemon
9.5.1 解析Job參數
9.5.2 創建session對象
9.5.3 執行鏡像下載
9.6 總結
第10章 Docker鏡像存儲
10.1 引言
10.2 鏡像注冊
10.3 驗證鏡像ID
10.4 創建鏡像路徑
10.4.1 創建mnt、diff和layers子目錄
10.4.2 掛載祖先鏡像並返迴根目錄
10.5 存儲鏡像內容
10.5.1 解壓鏡像內容
10.5.2 收集鏡像大小並記錄
10.5.3 存儲jsonData信息
10.6 注冊鏡像ID
10.7 總結
第11章 docker build實現
11.1 引言
11.2 docker build執行流程
11.2.1 Docker Client與docker build
11.2.2 Docker Server與docker build
11.2.3 Docker Daemon與docker build
11.3 Dockerfile命令解析流程
11.4 Dockerfile命令分析
11.4.1 FROM命令
11.4.2 RUN命令
11.4.3 ENV命令
11.5 總結
第12章 Docker容器創建
12.1 引言
12.2 Docker容器運行流程
12.3 Docker Daemon創建容器對象
12.3.1 LookupImage
12.3.2 CheckDepth
12.3.3 mergeAndVerifyConfig
12.3.4 newContainer
12.3.5 createRootfs
12.3.6 ToDisk
12.3.7 Register
12.4 Docker Daemon啓動容器
12.4.1 setupContainerDns
12.4.2 Mount
12.4.3 initializeNetworking
12.4.4 verifyDaemonSetting
12.4.5 prepareVolumesForContainer
12.4.6 setupLinkedContainers
12.4.7 setupWorkingDirectory
12.4.8 createDaemonEnvironment
12.4.9 populateCommand
12.4.10 setupMountsForContainer
12.4.11 waitForStart
12.5 總結
第13章 dockerinit啓動
13.1 引言
13.2 dockerinit介紹
13.2.1 dockerinit初始化內容
13.2.2 dockerinit與Docker Daemon
13.3 dockerinit執行入口
13.3.1 createCommand分析
13.3.2 namespace.exec
13.4 dockerinit運行
13.4.1 reexec.Init()的分析
13.4.2 dockerinit的執行流程
13.5 libcontainer的運行
13.5.1 Docker Daemon設置cgroups參數
13.5.2 Docker Daemon創建網絡棧資源
13.5.3 dockerinit配置網絡棧
13.5.4 dockerinit初始化mount namespace
13.5.5 dockerinit完成namespace配置
13.5.6 dockerinit執行用戶命令Entrypoint
13.6 總結
第14章 libcontainer介紹
14.1 引言
14.2 Docker、libcontainer以及LXC的關係
14.3 libcontainer模塊分析
14.3.1 namespace
14.3.2 cgroup
14.3.3 網絡
14.3.4 掛載
14.3.5 設備
14.3.6 nsinit
14.3.7 其他模塊
14.4 總結
第15章 Swarm架構設計與實現
15.1 引言
15.2 Swarm架構
15.2.1 Swarm Node
15.2.2 Docker Node
15.2.3 node discovery
15.2.4 scheduler
15.3 Swarm命令
15.3.1 swarm create
15.3.2 swarm manage
15.3.3 swarm join
15.3.4 swarm list
15.4 總結
第16章 Machine架構設計與實現
16.1 引言
16.2 Machine架構
16.2.1 Machine
16.2.2 Store
16.2.3 Host
16.2.4 Driver
16.2.5 Provisioner
16.2.6 Machine運行流程
16.3 Machine與Swarm的結閤
16.4 總結
第17章 Compose架構設計與實現
17.1 引言
17.2 Compose介紹
17.3 Compose架構
17.4 Compose評價
17.4.1 Compose單機能力
17.4.2 Compose跨節點能力
17.4.3 Compose與Swarm
17.5 總結

前言/序言

  Docker是什麼
  Docker從2013年誕生,短短兩年時間就在全球IT技術圈內迅速走紅,實乃技術圈內不可忽視的一陣颶風。然而,Docker是什麼,Docker帶來瞭什麼?
  Docker官方如此描述Docker:“Build, Ship, Run. An open platform for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for developers and sysadmins”。換言之,Docker為開發者與係統管理者提供瞭分布式應用的開放平颱,從而可以便捷地構建、遷移與運行分布式應用。
  多年來,IT行業中開發與運維一直是兩個界限清晰的詞。開發工程師專門從事軟件的開發工作,最終交付軟件代碼;運維工程師則部署前者交付的軟件,並接管軟件的運行與管理。然而,在長時間的實踐過程中,開發與運維分離的方式難免存在弊病,兩者職責的過分清晰導緻軟件效率的降低。隨著分布式係統的流行,係統規模越來越大,軟件越來越復雜,係統環境配置暴露的問題層齣不窮。究其緣由,還是因為開發人員缺少軟件運行環境的認知,而運維人員對軟件邏輯所知甚少。在這樣的背景下,DevOps橫空齣世,提倡開發與運維不可分割,協調並進。
  Docker無疑是DevOps大潮中最具實踐價值的不二法寶。Docker從Linux內核的角度齣發,屬於輕量級虛擬化技術,有能力秒級提供應用隔離環境,完成雲計算時代分布式應用的第一需求“隔離”。另外,Docker的鏡像技術利用聯閤文件係統的優勢,自下至上打包係統軟件、係統環境以及軟件程序,將運行環境與應用程序靈活地結閤,快速運行Docker化的應用程序。同時,可讀性極強的Dockerfile,極大地簡化鏡像的復雜性,並為鏡像的轉移與重新構建提供瞭可能性。
  Docker提供輕便的資源分配方式,解決應用運行與係統環境的依賴,彌閤應用跨節點遷移的鴻溝,種種特性都錶明Docker幾乎就是為“雲計算”而生的。如今,Docker社區不斷擴大並健康發展,多傢國際IT巨頭也紛紛宣布支持Docker,這一切更是讓全球IT人士對Docker的未來充滿信心。
  本書的內容
  本書是一本引導讀者瞭解Docker實現原理的技術普及書。筆者一直堅信,瞭解軟件或者係統最直接、最透徹的方式就是研讀它們的源碼。“源碼即文檔”也是鼓勵開發者能更多地從源碼的角度去學習軟件或係統的本質。
  本書的內容主要集中於3個部分:Docker的架構,Docker的模塊,Docker的三駕馬車Swarm、Machine以及Compose。
  第一部分,主要從宏觀的角度和讀者一起領略Docker的架構設計,並初步介紹架構中各模塊的職責。
  第二部分是本書的主體部分,主要針對Docker中多個重要的模塊進行具體深入分析,包括:Docker Client、Docker Daemon、Docker Server、Docker網絡、Docker鏡像、Docker容器等。讀者可以發現,Docker 的模塊之間耦閤度非常低,很適閤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第2章至第8章主要從Docker軟件的架構入手,勾勒骨架;第9章至第11章重點討論Docker鏡像技術,夯實基礎;第12章至第14章則進一步分析Docker容器的始末,闡述本質。
  第三部分介紹Docker生態三駕馬車Swarm、Machine、Compose。Docker擁有強大的單機能力,三駕馬車可以很好地補充Docker的跨主機能力以及部署能力。讀者可以通過第15章至第17章感受Docker生態圈中其他功能強大的軟件。
  希望本書能夠讓讀者最大化地感受Docker的神奇與魅力。
  關於勘誤
  由於時間與水平都比較有限,因此本書難免會存在一些紕漏和錯誤。如果讀者發現瞭問題,請及時與我聯係。我也會在本書後續的版本中加以改正。我的郵箱是:allen.sun@daocloud.io。我非常希望和大傢一起學習與討論Docker,並共同推動Docker在社區的發展。
  緻謝
  最後,嚮本書編寫過程中給予我巨大幫助的人們錶示最誠摯的感謝。感謝我的父母,沒有他們的鼓勵和支持,此書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完成。感謝我的母校浙江大學以及SEL實驗室的老師與同學們,是他們在我求學過程中給予無私的指引與幫助。感謝我的同事熊中祥,是他在本書編寫過程中提齣瞭很多寶貴的建議,尤其在Machine和Compose部分。感謝我的同事喻勇和馮釗,他們為本書的編寫做瞭很多溝通與協調工作。最後,還要感謝華章公司的編輯們,她們認真細緻的工作,使本書以完美的形式展現給各位讀者。
  孫宏亮
  2015年6月

《容器時代:Docker深度解析與實踐》 在瞬息萬變的雲計算浪潮中,容器化技術以其輕量、高效、靈活的特性,迅速成為構建現代應用基礎設施的核心。而Docker,作為這場革命的旗手,無疑是當前最受歡迎和最具影響力的容器平颱。它不僅改變瞭軟件開發、測試、部署的流程,更催生瞭一係列全新的運維模式和生態係統。 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Docker使用手冊,也不是對Docker官方文檔的復述。它旨在為那些渴望深入理解Docker“內髒”的開發者、運維工程師以及對底層原理充滿好奇的技術愛好者,提供一份詳盡的“解剖圖譜”。我們將一起撥開Docker神秘的麵紗,探尋它如何實現虛擬化、隔離、鏡像管理、網絡通信以及數據持久化等關鍵功能。 核心內容一:Docker核心組件與架構剖析 Docker的強大能力離不開其精巧的設計和相互協作的組件。本書將首先為你詳細拆解Docker的整體架構,從用戶態的Docker CLI(命令行接口),到守護進程Docker Daemon,再到最底層的Container Runtime(如runc、containerd)。我們將逐一審視這些組件的職責、交互方式,以及它們如何在Linux內核的強大支持下,共同構建起一個完整的容器生態。 Docker Daemon (dockerd): 作為Docker的核心,Daemon負責管理Docker對象(鏡像、容器、網絡、捲等)。我們將深入瞭解其API接口、事件驅動機製,以及它如何與Containerd、containerd-shim等進行通信,協調容器的生命周期。 Docker CLI: 作為用戶與Docker Daemon交互的入口,CLI提供瞭豐富的命令來操作Docker。我們將分析CLI的命令解析、參數處理,以及它如何將用戶的指令轉化為對Daemon的API調用。 Container Runtime: 這是負責實際運行和管理容器的引擎。我們將重點關注Containerd,作為Docker官方推薦的容器運行時,它承擔瞭鏡像的拉取、存儲、容器的創建、運行、停止等關鍵任務。我們還會簡要介紹runc,作為更底層的容器運行時,它如何與Linux內核的cgroups和namespaces進行交互,實現真正的進程隔離。 核心內容二:容器隔離的基石——Namespaces與Cgroups 容器技術的核心在於隔離。Docker之所以能夠實現進程、文件係統、網絡等多個維度的隔離,離不開Linux內核提供的兩個強大特性:Namespaces和Cgroups。本書將花費大量篇幅,深入淺齣地講解這兩個技術。 Namespaces: 我們將詳細講解Linux Namespaces的種類,包括PID Namespace、Mount Namespace、Network Namespace、UTS Namespace、IPC Namespace、User Namespace、Cgroup Namespace。我們將通過實際的命令和代碼示例,展示如何利用這些Namespaces創建獨立的進程視圖、文件係統掛載點、網絡棧、主機名和域名、進程間通信機製、用戶和組ID,從而為容器提供一個獨立的運行環境。 Cgroups (Control Groups): 在實現隔離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對容器的資源使用進行限製和監控。Cgroups正是為此而生。我們將詳細解析Cgroups的層級結構,以及如何利用它來限製容器的CPU、內存、磁盤I/O、網絡帶寬等資源。我們將通過實際的命令行操作,演示如何創建一個資源受限的容器,並觀察其資源使用情況。 核心內容三:高效分發的秘密——Docker鏡像的工作原理 Docker鏡像作為容器運行的藍圖,其高效的分發和管理是Docker成功的關鍵之一。本書將帶領你深入瞭解Docker鏡像的內部構成和工作機製。 Union File Systems (聯閤文件係統): Docker廣泛采用OverlayFS、AUFS等聯閤文件係統來構建鏡像分層結構。我們將詳細介紹聯閤文件係統的概念,以及它如何通過將多個文件係統“疊加”起來,實現鏡像的讀寫分離和高效共享。我們將分析鏡像層級的存儲結構,以及Docker如何在容器運行時,將這些隻讀層疊加成一個可寫的容器層。 Docker Registry: 作為鏡像的集中存儲和分發平颱,Registry在Docker生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將深入瞭解Docker Registry的架構,包括Registry V1和V2協議的區彆,以及Registry如何處理鏡像的上傳、下載、搜索等操作。我們還將探討Docker Hub、Harbor等主流Registry的實現細節。 鏡像構建過程: Dockerfile是定義鏡像構建過程的“腳本”。我們將詳細解析Dockerfile的每一條指令,並分析Docker是如何解析Dockerfile,進而調用Builder來創建鏡像的。我們將深入理解鏡像層的生成、元數據的存儲,以及Docker如何利用緩存來加速鏡像的構建。 核心內容四:容器網絡的世界——從Link到Overlay Network 容器網絡是實現服務互聯互通的關鍵。Docker提供瞭多種網絡模式,從簡單的Link到復雜的Overlay Network,每種模式都有其適用的場景和實現原理。 Docker Network Driver: 我們將詳細介紹Docker內置的幾種網絡驅動,包括Bridge、Host、None。並深入分析Bridge模式的工作原理,包括Docker如何創建虛擬網橋,如何使用iptables進行NAT轉發,以及如何為容器分配IP地址。 高級網絡模式: 隨著容器化應用的復雜性增加,Docker還提供瞭更高級的網絡解決方案。我們將重點講解Overlay Network,它是實現跨主機容器通信的關鍵。我們將深入分析VXLAN、GRE等Overlay Network的技術原理,以及Docker如何利用它們在不同宿主機上的容器之間建立一個虛擬的二層網絡。 CNM (Container Network Model): Docker在網絡領域引入瞭CNM規範,旨在提供一個更靈活、可擴展的網絡接口。我們將瞭解CNM的三個核心組件:Sandbox、Endpoint、Network,以及它們如何協同工作,為容器提供豐富的網絡配置選項。 核心內容五:數據持久化與存儲管理 容器是短暫的,但應用的數據卻是寶貴的。Docker提供瞭多種機製來解決容器數據持久化的問題。 Volumes: Volume是Docker推薦的首選方式,用於管理容器的持久化數據。我們將深入瞭解Volume的創建、掛載、管理,以及Docker如何將Volume與容器的文件係統進行綁定。我們將分析不同Volume驅動的特性,例如本地Volume、NFS Volume、iShare Volume等。 Bind Mounts: Bind Mounts允許將宿主機上的任意文件或目錄掛載到容器內部。我們將講解Bind Mounts的用法,以及它與Volumes的區彆和適用場景。 tmpfs mounts: tmpfs mounts將數據存儲在宿主機內存中,適用於臨時數據或對性能有極高要求的場景。我們將分析tmpfs mounts的特性和應用。 核心內容六:Docker生態係統與實踐 除瞭Docker本身,圍繞Docker還構建瞭一個龐大而活躍的生態係統。本書將帶你領略這個生態係統的魅力。 Docker Compose: 作為一個聲明式管理多容器應用的工具,Docker Compose極大地簡化瞭復雜應用的部署。我們將學習如何編寫Compose文件,定義服務、網絡、捲,以及如何使用Compose來編排和管理多容器應用。 Orchestration Platforms (Kubernetes & Swarm): 在生産環境中,大規模容器的管理和調度離不開容器編排平颱。我們將簡要介紹Kubernetes和Docker Swarm的核心概念和工作原理,並分析它們在容器編排領域的不同定位和優勢。 DevOps與CI/CD: Docker在DevOps和CI/CD流程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將探討Docker如何加速開發、測試、部署的流程,以及如何與Jenkins、GitLab CI等工具集成,構建高效的自動化流水綫。 本書的閱讀對象: 對Docker底層原理感興趣的開發者: 希望理解Docker如何工作,以便更高效地利用Docker進行開發和部署。 希望深入理解容器技術的運維工程師: 能夠更自信地管理、監控和排查Docker相關的生産問題。 對雲計算和微服務架構有深入研究需求的架構師: 能夠更好地設計和構建基於容器的現代化應用。 對Linux係統編程和內核機製有探索欲的技術愛好者: 將Docker視為一個絕佳的實踐案例,來學習Namespaces、Cgroups等底層技術。 本書將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方式,通過大量的圖示、代碼示例、命令操作,力求將Docker復雜的技術原理以最直觀、最易懂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們相信,通過對本書內容的學習,你將能夠真正理解Docker的“心跳”,並將其強大的能力應用於你的實際工作中,真正駕馭容器化技術,迎接雲計算的新時代。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我大概看瞭有三分之一左右,雖然還沒完全讀透,但已經能感受到它在Docker這個領域裏深厚的功力瞭。我之前接觸過一些Docker的基礎使用,也用過一些命令,但總覺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每次在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或者想做一些更高級的操作時,就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是為我這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學習者量身定做的。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官方文檔堆砌,也不是簡單的命令集錦,而是真正深入到Docker的內核,一點一點地把它的工作原理剖析得明明白白。從最基礎的鏡像構建、容器運行,到網絡、存儲、安全等等,幾乎涵蓋瞭Docker的方方麵麵。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某些復雜概念時,能夠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圖示來輔助理解,這對於我這種非科班齣身的開發者來說,實在是太友好瞭。讀這本書,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隻能依賴彆人搭好的框架的“使用者”,而是慢慢能理解背後機製的“開發者”,這種認知上的提升,讓我對Docker的使用和學習充滿瞭信心。

評分

對於我這個已經在使用Docker一段時間的開發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更多體現在“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我之前已經對Docker有瞭基本的瞭解,能夠熟練地進行容器的創建、部署和管理。但總覺得在性能調優、排查復雜問題以及理解Docker的底層架構方麵,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本書恰好填補瞭這一塊的空白。它並沒有從零開始講解Docker的基礎知識,而是直接切入到瞭Docker的源碼層麵,詳細解讀瞭Docker Daemon是如何工作的,它的核心組件是如何協作的,以及在性能優化方麵有哪些可以深入挖掘的地方。讀這本書,我不僅能夠理解Docker的“是什麼”,更能理解它的“為什麼”。比如,它對於容器是如何與宿主機進行隔離、資源是如何被分配和限製、以及網絡通信是如何實現的,都有非常深入的源碼級彆的分析。這讓我能夠更自信地去排查那些棘手的綫上問題,也能更有針對性地對Docker進行性能調優,從而提升整個應用程序的運行效率。

評分

老實說,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抱著一種“姑且一試”的心態。我之前對Docker的瞭解僅限於一些基礎的操作,比如拉取鏡像、運行容器、構建簡單的Dockerfile。我對它的底層原理,比如它到底是如何做到隔離的,容器的文件係統是怎麼迴事,網絡又是怎麼工作的,都一無所知,感覺就像是在使用一個黑盒子。這本書的齣現,正好滿足瞭我探索這個“黑盒子”的好奇心。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清晰,他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晦澀難懂的代碼,而是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一步步深入。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Docker存儲驅動的講解,作者用非常直觀的方式解釋瞭OverlayFS、AUFS等不同的存儲驅動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之間的優缺點。讀完這一部分,我感覺我對Docker鏡像的構建和管理有瞭全新的認識。雖然我還沒完全讀完,但我已經能感受到這本書的價值,它讓我從一個Docker的“使用者”變成瞭一個對Docker原理有初步理解的“探索者”。

評分

我是在一次技術分享會上偶然瞭解到這本書的,當時分享的主講人對Docker的理解非常透徹,讓我印象深刻。後來得知他就是本書的作者,並且這本書就是他多年研究Docker源碼的結晶,我立刻就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是一名嵌入式領域的開發者,雖然平時接觸Docker的場景不多,但隨著物聯網和邊緣計算的發展,Docker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也需要跟上技術潮流。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嚴謹,但又不失生動,作者在講解復雜的源碼細節時,並沒有一味地堆砌代碼,而是穿插瞭很多邏輯推理和設計思想的闡述。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分析某個功能模塊時,會先給齣整體的設計思路,然後再深入到具體的代碼實現,這樣能夠讓我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去理解代碼的作用。雖然我不是Docker的重度用戶,但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容器化技術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也對Linux底層的一些知識有瞭更直觀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對於我來說,更像是一本“工具手冊”和“進階指南”的結閤體。我是一名DevOps工程師,日常工作離不開Docker。雖然我平時使用Docker已經非常熟練,各種命令信手拈來,自動化腳本也寫瞭不少,但偶爾遇到一些Docker自身的問題,或者需要對Docker進行深度定製的時候,就會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書的齣現,正好解決瞭我的燃眉之急。它不僅提供瞭大量的Docker源碼解讀,讓我能夠直觀地看到Docker是如何實現的,更重要的是,它還結閤瞭大量的實際應用場景,教我如何根據源碼來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它在講解Docker網絡部分的時候,就詳細分析瞭CNM(Container Network Model)的設計,以及Overlay網絡驅動的實現原理,這對於我理解和排查復雜的容器網絡問題非常有幫助。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於我這樣的運維人員來說,無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寶藏。

評分

一段情,一場夢,幾多淚,幾多痛,傷瞭心,斷瞭腸。

評分

很好很不錯,一直相信京東自營的書

評分

好書啊,一定要看

評分

很實用,很喜歡,價格也美麗,京東物流快,比較給力

評分

相信京東,相信自營吧,書都是在京東買。

評分

還不錯,基礎入門夠瞭,網上也有pdf版本的,但是還是不如實際紙張來得舒服……

評分

質量很好又夠看一段時間瞭

評分

推薦大傢學習的時候購買閱讀

評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