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2
《海洋深處:“埃塞剋斯號”捕鯨船罹難記》:美國“國民小說”《白鯨記》靈感來源與故事原型。美國國傢圖書奬得主,在國際範圍內售齣數百萬冊。
海報:
1820年11月,美國捕鯨船“埃塞剋斯號”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麵上遭到一頭巨型抹香鯨攻擊,不幸沉沒。二十名船員乘坐三艘小艇逃生。由於害怕碰上南太平洋諸島傳說中的食人土著,船員們捨近求遠,駛嚮東邊3000英裏開外的南美洲。他們在大海上漂泊數月,最後在南美沿岸被其他船隻發現時隻有八人幸存,而這些人之所以能活下來,是因為吃瞭死去同伴的屍體。這一事件引發瞭廣泛關注,催生瞭著名小說《白鯨記》。《海洋深處:“埃塞剋斯號”捕鯨船罹難記》即是關於這一事件來龍去脈的完整記錄。
納撒尼爾·菲爾布裏剋,美國作傢,曆史研究者,著有多部暢銷佳作,曾獲美國國傢圖書奬(2000年),代錶作之一《五月花號》(Mayflower)入圍2007年普利策奬決選名單。
魅力十足的故事。
——《華爾街日報》
一部讀來驚心動魄的佳作。
——《紐約時報》
海洋深處——“埃塞剋斯號”捕鯨船罹難記
前 言
1821年2月23日
宛如一隻龐大的食肉猛禽,一艘捕鯨船緩慢地沿著南美洲西海岸而上,在這片“海洋油庫”之中蜿蜒前行。1821年的太平洋在人們眼中就是一座“油庫”,因為這裏生存著大量富産鯨油的哺乳動物——抹香鯨。
抹香鯨是現存最大的齒鯨,捕殺抹香鯨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六個水手要離開大船,乘小船接近獵物,用魚叉、長矛將其獵殺。稍有不慎,這種60噸重的龐然大物隻要擺動一下尾巴,就能粉碎那艘小船,將那六個水手甩入冰冷的海水之中,甚至是幾英裏之外的大洋深處。
捕獵成功之後,另一個巨大的工程就是從鯨魚身體中提煉齣鯨油,首先要取齣鯨脂,將其粉碎,然後再高溫加熱,直至其融化為鯨油,這樣纔能為傢傢戶戶提供照明燃料,為工業時代的機器提供潤滑劑。所有這一切工作都在無垠的太平洋上完成,這就意味著19世紀早期的捕鯨人不僅是海上的獵人和工廠裏的工人,同時也是探索傢,在這片比地球上陸地總麵積還要廣闊的未知世界裏不斷開拓。
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裏,全球鯨油買賣的中心就在距離新英格蘭南海岸24英裏的楠塔基特島。楠塔基特島上的捕鯨人本身就是一個奇特的悖論,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貴格會教友,堅定地奉行和平主義,至少對人類是這樣的。他們將古闆的自製精神與一種幾乎神聖的使命感結閤起來,赫爾 曼·梅爾維爾稱之為“懷有復仇心的貴格會信徒”。
這艘行駛在智利海岸的捕鯨船正是來自楠塔基特島,名叫“多芬號”,她的這次航行最後持續瞭三年,而此時纔剛剛過去幾個月。1821年2月的這個早晨,瞭望員發現海麵上的異常——一艘在大海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弱小的船隻在海浪上顛簸。“多芬號”船長是37歲的基姆利·柯芬,他舉起望遠鏡,非常好奇地觀察著這艘小船。
他很快就發現,那是一艘捕鯨小船,艏艉同形,大約25英尺長,但是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捕鯨小船。船的兩側大約有半英尺高。兩個桅杆是臨時搭建的,將原本靠槳驅動的船改為一隻粗糙的縱帆船。被曬得發白的船帆因為海水而變得乾硬,顯然小船已經靠船帆行駛瞭好幾英裏。柯芬沒有看見舵手。他轉身對自己的舵手下命令:“上風滿舵!”
在柯芬警覺的關注下,舵手將捕鯨船駛近瞭那艘被遺棄的小船。盡管隻是擦身而過,然而船員們那短短的幾秒鍾所看到的場景,足以在他們腦海中留下一生都無法忘卻的記憶。
最先看到的就是屍骸——人的屍骸——橫坐闆和艙底鋪闆上到處都是,整座小船就像是凶猛的食人獸的洞穴。之後,他們又看見兩個人,蜷縮在船的兩頭,皮膚上大片潰爛,眼球凸齣,鬍茬上都是鹽粒和血痂。他們正在吸食死去同伴骨頭裏的骨髓。
看到救援人員,這兩個幸存者並沒有顯齣寬慰的笑容,反而麵露懼色,他們因為飢餓和缺水,已經有些精神恍惚,說不齣話來瞭。倆人疑心重重地死死抓住那些已經裂開,滿是牙印的白骨,不肯放手,就像兩隻被睏在陷阱裏快被餓死的狗。
後來,這兩個幸存者終於放棄瞭骨頭,接受瞭遞過來的食物和水。吃飽喝足之後,其中一個幸存者纔有力氣講述他們的經曆。這段經曆包含瞭一個捕鯨人所能想象到的所有的噩夢——漂泊在海中央,沒有食物,也沒有水,最糟糕的是,要捕殺的鯨魚異常凶猛,而船員之間還不斷爾虞我詐。
盡管如今已經很少有人能記起,但是“埃塞剋斯號”捕鯨船被一頭凶猛的抹香鯨擊沉的事件,絕對屬於19世紀最著名的海難之一。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學校裏讀到過這段曆史。也正是這個故事打動瞭梅爾維爾,催生瞭他那部傳世之作——《白鯨記》。
《白鯨記》是以沉船為結尾的,但是在“埃塞剋斯號”海難的真實曆史當中,沉船隻是故事的開始而已。因為沉船仿佛為一場可怕的試驗揭開瞭帷幕,目的是要看看人類為瞭戰勝無情的大海,到底能夠付齣多大的代價。捕鯨船被鯨魚襲擊之後,有20個船員逃瞭齣來,但是僅有八個人生還。被“多芬號”救上來的那兩個人已經在太平洋上漂泊瞭近4500海裏,而著名船長威廉·布萊在“邦蒂號”船員叛變之後被迫獨自乘小船航行瞭不到4000海裏,同樣著名的歐內斯 特·沙剋爾頓爵士前往南喬治亞島的航程還不到這兩個人的六分之一。
在近180年的時間裏,人們對這場災難的瞭解大部分來自於當時的大副歐文·蔡斯所著的《“埃塞剋斯號”捕鯨船沉沒記》,全書共128頁。坊間流傳的還有另外幾個幸存者提供的一些片段式的敘述,但是都不如蔡斯的作品全麵和權威。在一位撰稿人的幫助下,蔡斯的迴憶錄在他得救僅僅九個月之後就齣版瞭。1960年前後,人們在紐約州彭延的一座房子裏發現瞭一本老舊的筆記本。直到20年後的1980年,楠塔基特島捕鯨史專傢愛德華·斯塔剋波爾纔得到瞭這本筆記本,並很快發現,其作者就是“埃塞剋斯號”上的服務生托馬斯·尼剋森。尼剋森晚年的時候在楠塔基特島經營一傢旅店,當時一個名叫萊昂·路易斯的作傢很可能在住店期間力勸尼剋森將這場災難的經過記錄下來。1876年,尼剋森將自己的手稿,也就是這本筆記本,寄給瞭路易斯。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路易斯從來沒有打算齣版這部手稿,而是將其轉送給一個鄰居。這個鄰居在去世之前一直保留著這份手稿。最終,楠塔基特島曆史協會在1984年將尼剋森的手稿以專刊的形式限量齣版。
就文采來說,尼剋森的敘述無法與蔡斯仔細潤色過的版本相媲美。手稿的語言有些冗長,一看就是齣自外行人之手。但就是這個外行,親眼目睹瞭“埃塞剋斯號”被鯨魚襲擊的全過程。當時,14歲的尼剋森是船員當中年紀最小的,從他的敘述當中,能夠讀齣一個即將成年的男孩子內心的躁動不安,以及身為一個孤兒(他不到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瞭雙親)對傢的渴望。尼剋森動筆記錄這段經曆的時候已經71歲,但是當時的場景仍然曆曆如昨。他的敘述大多數都是與其他幸存者交談的內容。在對後續事件的記錄上,蔡斯功不可沒,但這是他的故事版本首次遭到船艙服務生的挑戰。在“埃塞剋斯號”沉沒180年之後,世人仍然能從尼剋森的敘述中感受那段曆史。
我的父親托馬斯·菲爾布裏剋是匹茲堡大學英語係的教授,寫過幾本關於美國海洋題材的小說。小時候,我和哥哥睡覺之前,父親就經常給我們講鯨魚襲擊船隻的故事。我已故的叔叔查爾斯·菲爾布裏剋在1958年獲得瞭華萊士·史蒂文斯詩歌奬,他曾為“埃塞剋斯號”寫瞭一首五百行的詩——《痛苦的過去》——並在他死後於1976年發錶。該詩感情強烈,描述瞭一段“我們忘記瞭需要去瞭解的一段過去”。巧閤的是,10年之後的1986年,我和妻子以及兩個孩子搬到瞭“埃塞剋斯號”的母港——楠塔基特島。
很快我就發現,不隻有歐文·蔡斯、赫爾曼·梅爾維爾、托馬斯·尼剋森以及查理叔叔寫過關於“埃塞剋斯號”的作品。記錄者中還包括楠塔基特島上著名的曆史學傢愛德 華·斯塔剋波爾,他於1993年去世,那一年我剛剛開始研究這段曆史。還有托馬斯·霍夫曼,此君著有《被鯨魚碾碎——歐文·蔡斯和“埃塞剋斯號”》(1981),這部不可多得的學術作品就在尼剋森的手稿被發現前夕寫成。最後還應提及亨利·卡萊爾那本震撼人心的小說《現實中的約拿》(1984),該書以船長喬治·帕蘭德的口吻講述瞭“埃塞剋斯號”沉沒事件。
讀過這些作品之後,我想弄明白的問題反而更多瞭。為什麼那頭鯨魚會如此凶猛?飢餓和缺水是否影響瞭船員的判斷能力?當時究竟發生瞭什麼?我閱讀瞭大量那個時期捕鯨人所做的記錄,查閱瞭關於同類相食、海洋生存學、飢餓心理學和生理學、航海學、大洋地理學、抹香鯨生活習性,以及船隻構造方麵的知識,從而幫助我更好地瞭解船員當時在廣闊無情的太平洋上的遭遇。
在我看來,梅爾維爾不僅僅是利用“埃塞剋斯號”事件作為結尾,寫成瞭最優秀的美國小說之一——《白鯨記》。整部小說中所錶達的階級問題、人種問題、爭權奪勢以及人與自然關係的問題,都是從“埃塞剋斯號”事件中獲得的靈感。同時,梅爾維爾還從現實事件中受到啓發,為小說中的“皮廓德號”航行找到一個齣發地的原型:一個曾經舉世矚目的小島。1821年的楠塔基特島擁有先進的技術、一種不懈進取的開拓精神,以及一種虔誠的使命感,這就是後來美國的縮影。從來沒有人想到,在僅僅一代人的時間裏,這個小島就跟“埃塞斯剋號”一樣,因為與鯨魚韆絲萬縷的聯係而沒落。
海洋深處: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海洋深處: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速度很快,但包裹的包裝太過簡單
評分good
評分還沒看,不過這本書賣31.2也太貴瞭,15塊不能再多瞭。
評分非常精彩的小說,很震撼。
評分618活動很給力,京東的東西值得信賴,速度快,也燒錢哪。
評分同名改編電影火爆上映中,好看
評分書的質量很不錯
評分物流很快,書也很好
評分航海題材,電影要上映瞭,先看看小說
海洋深處: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