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詩箋證稿

元白詩箋證稿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陳寅恪 著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5-27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54104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7110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4
字數:26500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元白詩箋證稿》是陳寅格集,主要內容包括寒柳堂集、金明館業稿初編、金明館業稿二編、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登稿、柳如是彆傳、詩集、書信集、說書劄記一集、說書劄記二集、說書劄記三集、講義及雜稿詳細的內容。作者認為,一個人在為人行事上不能持有雙重道德標準,而以兩種或多種標準為自己行為的不一互做辯解,他在本書中對此有極深刻的分析。他說:縱覽史乘,凡士大夫階級之轉移升降,即新道德標準與舊道德標準,新社會風習與舊社會風習並存雜用。各是其是,而互非其非也。斯誠亦事實之無可如何者。雖然,值此道德標準社會風習紛亂變易之時,此轉移升降之士大夫階級之人,有賢不肖拙巧之分彆,而其賢者拙者,常感受痛苦,終於消滅而後已。其不肖者巧者,則多享受歡樂,往往富貴榮顯,身泰名遂。其故何也?由於善利用或不善利用此兩種以上不同之標準及習俗,以應付此環境而已。作者作為中西文化養育大的一代學人,在為人處事、為學為文,特彆是時勢變遷、道德混雜之時,能以極清醒的判斷,持一認定之道德標準而行事,絕不以享受歡樂,富華榮顯而稍有改變,這是何等的氣節。

作者簡介

  陳寅格,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行後就談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叛國哈佛大學。一九二五年受聘清華學校研究院遵師、迴國任教,後任清華大學中文、曆史係閤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曆名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第1組主任及故宮博物院理事等,其後當寫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後挈全傢離北平南行,先後任教於西南聯閤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一九三九年被南遷廣州,任華南大學教授,一九五二年後為中山在學教授。一九五五年後並為中國科學院社會科學部委員。

目錄

第一章 長恨歌
第二章 琵琶引
第三章 連昌宮詞
第四章 艷詩及悼亡詩
附:讀鶯鶯傳
第五章 新樂府
第六章 古題樂府
附 論 (甲)白樂天之先祖及後嗣
(乙)白樂天之思想行為與佛道關係
(丙)論元白詩之分類
(丁)元和體詩
(戊)白樂天與劉夢得之詩
附校補記


精彩書摘

  及白樂天和此詩(白氏長慶集壹肆。)雲:
  昔君夢遊春,夢遊仙山麯。怳若有所遇,似愜平生欲。因尋昌蒲水,漸入桃花榖。則似與張文成所寫遊仙窟之窟及其桃李澗之桃亦有冥會之處。蓋微之襲用文成舊本,以作傳文,固樂天之所訖知者也,然則世人搜求崔氏傢譜以求閤,僞造鄭氏墓誌以證妄,不僅癡人說夢為可憐,抑且好事欺人為可惡矣。
  夫鶯鶯雖不姓崔,或者真如傳文所書乃鄭氏之所齣,而微之異派從母之女耶?據白氏長慶集貳伍唐河南元府君夫人榮陽鄭氏(則微之之母。)墓誌銘略雲:
  夫人父諱濟,睦州刺史,夫人睦州次女也。其齣範陽盧氏。天下有五甲姓,榮陽鄭氏居其一。鄭之勛德官爵有園史在,鄭之源流婚媾有傢牒在。
  夫諛墓之文縱有溢美,而微之母氏齣於土族,自應可侰。然微之夢遊春詩敘其與鶯鶯一段因緣有:
  我到看花時,但作懷仙句。
  ……

前言/序言


元白詩箋證稿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元白詩箋證稿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元白詩箋證稿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元白詩箋證稿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富傢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韆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齣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媒,書中自有顔如玉;男兒若遂平生誌。六經勤嚮窗前讀。

評分

還有 非常快 24小時同城到達 這個必須點贊!?

評分

三聯的這套陳寅恪作品集裝幀印刷紙張都很好,這次趁活動終於將柳如是拿到手瞭。

評分

裝幀設計精美,內容豐富詳實,印刷清晰醒目,字體大小閤適,物流迅速及時,服務態度良好。包裝嚴實無破損。

評分

常在京東買書,感覺京東還是很不錯的,物流快。書也很好,非常滿意。整體感覺很好,印刷

評分

李唐傳世將三百年,而楊隋享國為日至短,兩朝之典章製度傳授因襲幾無不同,故可視為一體,並舉閤論,此不待煩言而解者。獨其典章製度之資料今日得以依據以討論者,僅傳世之舊籍。而其文頗多重復,近歲雖有新齣遺文,足資補證,然其關係,重要者實亦至少。故欲為詳確創獲之研究甚非易事。夫隋唐兩朝為吾國中古極盛之世,其文物製度流傳廣播,北逾大漢,南暨交趾,東至日本,西極中亞,而迄鮮能論其淵源流變之專書,則吾國史學之缺憾也。茲綜閤舊籍所載及新齣遺文之有關隋唐兩朝製度者,分析其因子,推論其源流,成此一書,聊供初學之參考,匪敢言能補正前賢之缺失也。

評分

精裝很好,這冊幾乎不參加活動,湊齊一套。

評分

十三經是儒學的基本典籍,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影響至深至遠的重要文獻之一。在中國古代,堪與十三經比肩的唯有二十四史。麵對這兩大文化支柱,無論是諸子還是詩文,其中雖不乏角立特齣者,甚或是叛逆者,卻往往隻能站在曆史舞颱的邊緣,難以撼動其中心的地位。如果說二十四史是以記實為本,縱貫古今,鑒往說來,宣彰資治,更多發揮的是實用的鏡鑒的作用,那末十三經則是整個封建社會的靈魂。自漢武帝接納董仲舒“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建議,設立五陘曄士二土於學宮之後,直至清代,經學一直是曆代統治者製定國策的理論依據,是士農工商各色人等齊傢立身的行為規範。不僅如此,十三經還被法典化,於是有瞭霞斷獄氣“禮”成瞭覆遷巴,而且是法上之法。它更被神化、宗教化,於是儒學成為國學、國教。它不但堂而皇之地被推廣到所有官私學校之中,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包括目不識丁之人在內的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們的思想與行為。所以每當社會發生重大變革之際,總有人視其為障礙,為糟粕,必欲除之而後快;相反,也有人尊之為聖典,為良方,藉其足以安邦定國。時至今日,似依然如故。

評分

大師的作品讓人高山仰止。尤其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更應被當代學術界奉為圭臬。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元白詩箋證稿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