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奧地利經濟學派是經濟學思想史上一個重要的學術流派,米塞斯作為20世紀奧地利經濟學派公認的理論大師和精神領袖,功績為突齣。學界公認,20世紀40年代末齣版的巨著《人的行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集大成之作,為該學派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米塞斯通過這部巨著,使奧地利經濟學派走齣經濟學的學科圍牆,將理論生命牢牢紮根於社會民間,重又獲得旺盛的生命力。《人的行為》是20世紀人類重要的思想成就之一,為經濟學開闢瞭新的路徑,使古典經濟學與社會學、人的行為學相結閤,豐富和發展瞭經濟學的基礎理論。
一部學術經典往往與一位優秀學者的名字緊密相連,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傑齣的經濟學傢和翻譯傢夏道平的名字就是與米塞斯《人的行為》緊緊聯係在一起的。盡管經典傑作往往有多個譯本,但是,讀者會對夏道平的譯本格外垂青,格外信任。夏道平教授獨闢蹊徑,緻力於經濟理性啓濛,開啓民智。他傾全力翻譯的米塞斯《人的行為》,正是經濟理性啓濛的重要成就,啓發瞭許許多多的讀者和知識分子。後齣轉精是讀者的期待,但在一個階段內,卻未必是必然。就已有的譯本和當代學者的學養來看,達到夏道平譯米塞斯《人的行為》的高度並非易事,也不是短期內就能實現的。
此次齣版夏道平譯《人的行為》簡體字版,是以1991年颱灣遠流齣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修訂版(吳惠林校訂)為底本,基本遵照底本原貌,部分譯名按照大陸的慣用譯名做瞭更改。
內容簡介
《人的行為》是米塞斯的扛鼎之作,也是繼亞當·斯密《國富論》之後思想史上難得的對經濟學理論進行全麵整閤的著作,為奧地利經濟學派奠定瞭係統而清晰的理論基石。米塞斯認為人並非原子式的個人,而是運用其自由意誌做齣行為的人,他假定有一個“先驗的”人的行為之“公理”,在此基礎上一步步推導齣人類社會經濟的種種安排和運作原理,將建立在個人行為邏輯上的經濟學理論提升到社會哲學或人類行為通論的高度來處理,由此開創齣“人的行為學”方法論。
作者簡介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LudwigvonMises,1881—1973),奧地利經濟學大師,哲學傢,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傢。撰寫瞭大量思想深刻的啓濛著作,被視為“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理論領袖之一。在納粹占領歐洲前夕,於1940年移居美國,擔任紐約大學訪問教授,從事講學與寫作。他於1949年齣版經濟學巨著《人的行為》,為奧地利學經濟學派奠定瞭堅實的社會學和哲學基礎。他的理論深刻地影響瞭美國20世紀的社會思潮,並擴散到世界各國,促進瞭古典自由主義的復蘇。米塞斯是亞當·斯密之後重要的市場經濟理論傢。
夏道平(1907—1995),湖北省大冶縣人,1935年畢業於國立武漢大學經濟學係,留校任教。抗戰時從戎,後在政界任職,1949年遷颱。參加籌辦《自由中國》並任編委和主筆。雜誌被封後,在颱灣多所大學任教。夏道平先生是著名經濟學傢、政論傢、翻譯傢,是颱灣知識分子的代錶人物之一。
精彩書評
★米塞斯在經濟學中的貢獻還不僅僅是貨幣理論和對計劃經濟的分析。《人的行為》被認為是經濟學中極為難讀又意義深遠的書。該書以人類行為學的一般理論為經濟學的基礎,認為關於社會組織的基本問題必須根據人類行為學來討論。
——梁小民 ★米塞斯偉大的成就是1949年齣版的巨著《人的行為》。他頭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就開始寫作此書,頭一次全麵地論述瞭經濟理論。米塞斯實踐瞭自己的方法論和研究項目,並詳細描繪瞭一個綜閤、龐大、完全由他本人演繹推導齣的經濟理論結構:人類行為原則。
——穆瑞·羅斯巴德 目錄
齣版弁言(汪宇)
修訂版譯者序
校訂者的話
初版譯者序
原著第三版前言
原著第一版前言
緒論
一、 經濟學與人的行為通論
二、 人的行為通論在認識論上的一些問題
三、 經濟理論與人的行為之實際
四、 摘要
第一篇 人的行為
第一章 行為人
一、 有目的的行為與動物的反應
二、 人的行為的先決條件
論快樂
論本能和衝動
三、 作為極據(Ultimate Given)的人的行為
四、 閤理性和無理性;行為學研究的主觀論和客觀論
五、 作為行為條件的因果關係
六、 另一個我
論本能的有用性
絕對目的
植物人
第二章 行為科學的一些認識論的問題
一、 行為學與曆史
二、 行為學的形式的和演繹的特徵
所謂“原始人的邏輯不同”
三、 先驗和真實
四、 方法論的個人主義的原理
我與我們
五、 方法論的獨特性原理
六、 人的行為的個性和變動性
七、 曆史的範圍和其特殊方法
八、 概念化與瞭解
自然史和人類史
九、 論觀念的類型
十、 經濟學的程序
十一、 行為學概念的一些限製
第三章 經濟學以及對理知的反叛
一、 對理知的反叛
二、 從邏輯學駁斥多邏輯論
三、 從行為學駁斥多邏輯論
四、 種族的多邏輯論
五、 多邏輯論和瞭解
六、 主張理知(reason)的理由
第四章 行為元範的一個基本分析
一、 目的和手段
二、 價值的等級
三、 需求的等級
四、 作為交換的行為
第五章 時間
一、 作為行為學的一個因素——時間
二、 過去、現在和未來
三、 時間的經濟
四、 諸行為之間的時序關係
第六章 不確定
一、 不確定與行為
二、 或然率的意義
三、 類的或然率
四、 個案或然率
五、 個案或然率的數的估值
六、 打賭、賭博和競技
七、 行為學的預測
第七章 在這個世界裏麵的行為
一、 邊際效用法則
二、 報酬律
三、 作為手段的人的勞動
直接滿足欲望的勞動和間接滿足欲望的勞動
有創造力的天纔
四、 生産
第二篇 在社會架構裏麵的行為
第八章 人的社會
一、 人的閤作
二、 對於整體主義的和玄學的社會觀之批評
行為學與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與宗教
三、 分工
四、 李嘉圖的協作法則
關於協作法則一些流行的謬見
五、 分工的一些效果
六、 在社會裏麵的個人
神秘交通的神話
七、 大社會
八、 侵略與破壞的本能
關於現代科學,尤其是關於達爾文學說的一些流行的誤解
第九章 觀念的功用
一、 人的理知
二、 世界觀與意理
對謬見的抗爭
三、 權力
作為一個意理的傳統主義
四、 改善論與進步觀念
第十章 在社會裏麵的交換
一、 獨自的交換與人際的交換
二、 契約的拘束與控製的拘束
三、 計算的行為
第三篇 經濟計算
第十一章 不用計算的評值
一、 手段的分級
二、 價值價格原論中的虛構——直接交換
價值理論與社會主義
三、 經濟計算問題
四、 經濟計算與市場
第十二章 經濟計算的範圍
一、 貨幣記錄的特徵
二、 經濟計算的限度
三、 價格的可變性
四、 安定
五、 安定觀念的根源
第十三章 作為一個行為工具的經濟計算
一、 作為一個思想方法的經濟計算
二、 經濟計算與人的行為科學
第四篇 市場社會的交換學或經濟學
第十四章 交換學的範圍和方法
一、 交換學的問題之界定
經濟學的否認
二、 想象建構的方法
三、 純粹的市場經濟
最大利潤的追求
四、 幻想的經濟
五、 靜止狀態與均勻輪轉的經濟
六、 靜態經濟
七、 交換功能的統閤
靜態經濟裏麵企業傢的功能
第十五章 市場
一、 市場經濟的一些特徵
二、 資本財與資本
三、 資本主義
四、 消費者主權
政治術語的比喻用法
五、 競爭
六、 自由
七、 財富與所得的不平等
八、 企業傢的利潤與虧損
九、 在進步經濟中企業傢的利潤與虧損
從道德的觀點對利潤的譴責
對消費不足這個怪論和購買力說的幾點批評
十、 發起人、經理、技術人員、官僚
十一、 選擇的過程
十二、 個人與市場
十三、 商業宣傳
十四、 國民經濟
第十六章 價格
一、 定價的過程
二、 評值和估價
三、 高級財貨的價格
對於生産要素定價的一個限製
四、 成本計算
五、 邏輯的交換學對數學的交換學
六、 獨占價格
獨占價格理論的數學處理
七、 商譽
八、 需求獨占
九、 受瞭獨占價格影響的消費
十、 賣方的價格歧視
十一、 買方的價格歧視
十二、 價格的相互關聯
十三、 價格與所得
十四、 價格與生産
十五、 關於非市場價格這個怪想
第十七章 間接交換
一、 交換媒介與貨幣
二、 對於若乾普遍誤解的觀察
三、 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
門格爾(Carl Menger)的貨幣起源論在認識上的重要性
四、 貨幣購買力的決定
五、 休謨(Hume)和穆勒(Mill)的問題以及貨幣的推進力
六、 現金引起的和貨物引起的購買力的變動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主義與通貨緊縮主義
七、 貨幣的計算與購買力的變動
八、 購買力變動的預期
九、 貨幣的特殊價值
十、 貨幣關係的意義
十一、 貨幣代替品
十二、 信用媒介發行量的限製
關於自由銀行製的討論
十三、 現金握存的數額和成分
十四、 收支平衡
十五、 地域間的匯率
十六、 利率和貨幣關係
十七、 次級的交換媒介
十八、 通貨膨脹主義者的曆史觀
十九、 金本位
國際的貨幣閤作
第十八章 時間經過中的行為
一、 時間評值的透視
二、 作為行為之一必要條件的時間偏好
論時間偏好理論的演進
三、 資本財
四、 生産期,等待的時間以及準備期
準備期延長到超過瞭行為人的生命期
時間偏好理論的一些應用
五、 資本財的可變性
六、 過去對於行為的影響
七、 資本的纍積、保持與消耗
八、 投資者的流動性
九、 貨幣與資本;儲蓄與投資
第十九章 利率
一、 利息現象
二、 原始利息
三、 利率的高度
四、 變動經濟中的原始利息
五、 利息的計算
第二十章 利息、信用擴張和商業循環
一、 一些問題
二、 市場毛利率中的企業成分
三、 作為市場毛利率一個成分的價格貼水
四、 藉貸市場
五、 貨幣關係的變動對於原始利息的影響
六、 受瞭通貨膨脹與信用擴張之影響的市場毛利
所謂“在全盤管製下沒有蕭條”
七、 受瞭通貨緊縮與信用收縮之影響的市場毛利率
信用擴張與單純的通貨膨脹的區彆
八、 貨幣的或流通信用的商業循環論
九、 受瞭商業循環影響的市場經濟
失業的生産要素在市麵繁榮期第一階段發生的作用
對於商業循環給以非貨幣的解釋之謬誤
第二十一章 工作與工資
一、 內嚮的勞動與外嚮的勞動
二、 勞動的喜悅與厭惡
三、 工資
四、 交換論上的失業
五、 毛工資率與淨工資率
六、 工資與生活費
工資率的曆史解釋與迴溯定理的比較
七、 受瞭勞動負效用之影響的勞動供給
關於“工業革命”一般解釋的批評
八、 受市場變化之影響的工資率
九、 勞動市場
畜牲與奴隸的工作
第二十二章 非人的原始的生産要素
一、 關於地租理論的一般觀察
二、 土地利用中的時間因素
三、 邊際以下的土地
四、 容身之用的土地
五、 土地價格
關於土地的神話
第二十三章 市場的極據
一、 理論與極據
二、 權力的作用
三、 戰爭與徵服的曆史作用
四、 經濟學所處理的實實在在的人
五、 調整時期
六、 財産權的限製以及外部成本與外部經濟的一些問題
智慧創作的外部經濟
特權與準特權
第二十四章 利益的和諧與衝突
一、 市場上的利潤與虧損的最後根源
二、 生育節製
三、 “正確瞭解的”利益和諧
四、 私有財産
五、 我們這個時代的一些衝突
第五篇 沒有市場的社會閤作
第二十五章 一個社會主義社會的想象結構
一、 社會主義這個構想的曆史根源
二、 社會主義的教條
三、 社會主義在行為學上的特徵
第二十六章 社會主義不可能有經濟計算
一、 問題
二、 過去沒有認清這個問題
三、 最近對於社會主義的經濟計算的一些建議
四、 試試改改的辦法
五、 準市場
六、 數理經濟學的一些微分方程式
第六篇 受束縛的市場經濟
第二十七章 政府與市場
一、 第三製度的構想
二、 政府的乾涉
三、 政府職務的界限
四、 作為個人行為最後標準的正義
五、 放任的意義
六、 政府對於消費的直接乾涉
貪汙腐敗
第二十八章 用租稅乾涉
一、 中立的稅
二、 全部課稅
三、 課稅的財政目的和非財政目的
四、 租稅乾涉的三個類彆
第二十九章 生産的拘限
一、 拘限的性質
二、 拘限的代價
三、 作為一種特權的拘限
四、 作為一個經濟製度的拘限
第三十章 對於價格結構的乾涉
一、 政府與市場的自律
二、 市場對於政府乾涉的反應
對於上古文明衰落的原因之觀察
三、 最低工資率
從行為學的觀點來看工會政策
第三十一章 通貨與信用的操縱
第三十二章 沒收與再分配
第三十三章 工團主義與勞資協作主義
第三十四章 戰爭經濟學
第三十五章 福利原則與市場原則
第三十六章 乾涉主義的危機
第七篇 經濟學在社會的地位
第三十七章 難以形容的經濟學的特徵
第三十八章 經濟學在知識界的地位
第三十九章 經濟學與人類生存的一些基本問題
夏道平與米塞斯《人的行為》(夏明)
精彩書摘
夏道平與米塞斯《人的行為》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是一位從屬於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傢。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思想可謂源遠流長,最新的文獻錶明,其思想淵源可追溯到十六世紀西班牙經院哲學。雖然這個學派的創始人當屬門格爾,學派裏還有大名鼎鼎的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哈耶剋,但堅定維係並捍衛奧派本色,並在二十世紀晚期對復興奧派經濟學做齣卓越貢獻的,無疑應歸功於米塞斯。
米塞斯是二十世紀最齣色的經濟學理論傢之一。他一生坎坷,命運多舛,雖然纔華橫溢,但從未得到一個付薪的學術職位;他的思想觀點超前,以緻備受主流思想界的冷落和打壓;他熱愛祖國,但由於其猶太人身份,不得不背井離鄉,一九四〇年輾轉到美國紐約,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但是,不管環境何等險惡,米塞斯都能坦然應對,持續對經濟學及人的行為學做齣新的貢獻。正如他在迴憶錄中所說:“直到今天,我還是沒有失去勇氣。我會盡到作為經濟學傢的職責。為瞭傳達心中的真理,我永遠不會感到疲勞。”
如是說,也如此行。有學者指齣,若沒有米塞斯的移民美國和他在紐約大學不知疲倦地傳播奧派經濟學理念,現代奧地利經濟學派是不會存在的。
對於奧派經濟學的復興,米塞斯至少做瞭兩件事保證瞭這個學派思想傳統的延續。其一,在紐約大學創建研討班,薪火相傳,培育新人。許多後來聲名顯赫的奧派經濟學傢都齣自這個研討班,如柯茲納和羅斯巴德。他們不僅見解獨到、著作等身,而且通過自己的影響吸引瞭一批又一批本校和外校的學生,以及學生的學生。伴隨著基本理念的傳播,使得奧派經濟學逐漸走齣低榖,在學術上得以重生。其二,撰寫並齣版瞭《人的行為》這部巨著,為奧派經濟學奠定瞭係統而清晰的理論基石。有趣的是,一九四九年九月十四日,《人的行為》一書的齣版日正好是他的首期研討班的開班時間。米塞斯著作等身,但在眾多的著述中,《人的行為》無疑是米塞斯最偉大的成就,它不僅是經濟學思想史上難得的對經濟學理論進行全麵整閤的著作,更重要的是,由此開創“人的行為學”的方法論,將建立在個人行為邏輯上的經濟學理論提升到社會哲學或人類行為通論的高度來處理。《人的行為》是二十世紀人類智慧的産物,它吹響瞭奧派經濟學復興的號角,也造就瞭人類思想史的一名巨匠——米塞斯。
不朽的《人的行為》!不朽的路德維希·馮·米塞斯!
“不朽的名著,沒有時效問題,因而也沒有‘過時’的翻譯;有的,隻是無常的‘時運’。”這是本書譯者夏道平先生在一九九一年颱灣遠流齣版公司齣版的《人的行為》(繁體版)修訂版譯者序中的第一句話。
夏道平,一九〇七年齣生於湖北省大冶縣保安鎮,一九三五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學係。本想在學校任教後公費齣國,不料因中日戰爭爆發,悲憤之下棄筆從戎,赴河南洛陽前綫禦敵,抗戰後期返迴重慶任“國民參政會”研究室主任,在此期間結識雷震、王雲五、鬍適等人。一九四九年孤身一人來到颱灣,先在華國齣版社工作,後因雷震之邀參加瞭《自由中國》期刊的籌備工作並成為其主要撰稿人。因緣際會,同鄉兼校友詹紹啓先生一九五七年寄給夏道平一本英文雜誌,裏麵有米塞斯《官僚體製·反資本主義的心態》(Bureaucracy & The Anti�睠apitalistic Mentality)一書的內容摘要,隨後夏道平翻譯該書並在《自由中國》刊物上分四期連載,為其以後接受奧派思想、翻譯奧派名著埋下種因。而在一九六〇年九月《自由中國》被迫停刊,雷震被捕之際,夏道平、殷海光、宋文明三人共同發錶聲明,在嚮當局發齣嚴正抗議的同時,錶示願意為那些所謂“涉嫌叛亂”的文字承擔責任,錶現齣知識分子的良知和傲骨。
《自由中國》被查封後,夏道平又迴到大學教書,忍受著孤獨寂寞,埋首翻譯奧派經典名著。除瞭早年翻譯的《官僚體製·反資本主義的心態》,他又翻譯瞭米塞斯的《經濟學的最後基礎》(The Ultimate Foundation of Economic Science)和《人的行為》,繼而又翻譯瞭哈耶剋的《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Individualism and Economic Order)以及德國自由主義經濟學傢洛蔔剋的《自由社會的經濟學》(Economics of the Free Society),其中耗時最長、最費心力的要數八十萬字的《人的行為》。
夏道平翻譯的《人的行為》,簡要歸納有三個特點:一是翻譯同研究結閤起來,而非單純的翻譯。秉持當代奧派經濟學的市場經濟原理及站在推動經濟自由的立場上,夏道平針對當時颱灣物價管製、金融管製、通貨膨脹、纍進稅及工會等問題大加批評,並從個人自由的原則齣發,積極宣導奧派經濟學的思想觀念和財經政策,切實推動颱灣的經濟自由。二是翻譯的嚴謹程度,認真到字斟句酌。譬如本書原名為Human Action,夏道平堅持翻譯為《人的行為》而不譯為《人類行動》,為此夏道平竟作瞭近韆字的解釋。從純粹翻譯學的角度,可以仁者見仁,但浸淫於奧國學派思想精髓,再結閤文字仔細推敲,在當今的翻譯界,夏道平的認真精神是值得推崇的。三是翻譯不忘傳承。夏道平是在苦寂的環境中翻譯《人的行為》,正像他所說:“一嚮浸潤於這本不時髦冷門書的譯者,好像是尋芳於幽榖的人,雖然也常享有獨樂之樂,終不免有點寂寞之感。”所幸夏道平結識瞭吳惠林、謝宗林兩位年輕博士,他們是年輕輩難得的嚮往自由哲理而不滿足於技術層麵的經濟學者。夏道平在同他們的日常談論中每每提到米塞斯、哈耶剋諸人的著作,吳、謝兩人也開始閱讀塵封已久的《人的行為》初版並進而産生追溯奧派經濟理論淵源的興趣。當颱灣遠流齣版公司決定將夏道平包括《人的行為》在內的早期翻譯的五本經濟學名著結集再版時,他抱著這些書找到吳謝兩位,請他們幫忙重新校訂,於是夏道平譯、吳惠林校訂的《人的行為》在一九九一年得以齣版。談起這段往事時,謝宗林先生感嘆道:“夏先生哪裏是請吳惠林和我幫忙,他是在用這種方式鼓勵我們這些後輩,繼續努力,探索自由經濟發展之路。”正像颱灣學者馬之驌所說:“夏道平先生不但是自由經濟學傢,亦具有教育傢的風範;不但是奧派理論的實踐者,也是奧派思想的布道者。”
夏道平是我的祖父,對祖父的譯著難免有溢美和誇口之嫌。但作為譯者的夏道平曾反復強調:“讀者若有耐心對照原著閱讀而發現譯文的錯誤,不管是嚴重的或無關緊要的,譯者都竭誠歡迎批評指教。要樹立翻譯界謹慎負責的風氣,固然要靠譯者本身的自律,同時更有賴於眾多的讀者之嚴格督責。”第十屆華人哈耶剋學會年會去年在颱灣逢甲大學舉行,在颱北紫藤蘿的一次學術午餐上,謝宗林先生在充分肯定夏道平《人的行為》的翻譯後,也指齣,從當今學術發展水平來看,譯著還存在諸多瑕疵,因此謝先生正著手重新翻譯米塞斯的《人的行為》。這種嚴肅認真的學術探索精神,正是米塞斯和夏道平所期待的。
米塞斯和夏道平,他們的行為和他們的信念是高度一緻的。如今夏道平譯《人的行為》大陸簡體版終於齣版,作者和譯者雖已雙雙長眠於塵土,但定會攜手含笑於天堂。
夏明
二〇一五年五月於武漢
……
前言/序言
不朽的名著,沒有時效問題,因而也沒有“過時”的翻譯;有的,隻是無常的“時運”。這句話的前半截,是十多年前我在本書初版(颱銀經研室齣版)譯者序中寫的,後半截是今天我準備寫這篇序的前一刹那想到的。
一嚮浸潤於這本不時髦的冷門書的譯者,好像是尋芳於幽榖的人,雖然也常享有獨樂之樂,終不免有點寂寞之感。所幸近年來在“中華經濟研究院”結識瞭吳惠林博士。他是年輕輩難得的嚮往自由哲理而不滿足於技術層麵的經濟學者之一。尤其在芝加哥大學進修迴來以後,他更有興趣追索奧國學派的理論淵源。於是在我們二人的日常談論中每每提到米塞斯、哈耶剋諸人的著作。於是在他書架上塵封已久的那本《人的行為》初版,他又拿齣翻閱,並進而細讀它的整章或整篇。
本書的初版,我早已知道其中有不少錯誤。我也早想好好把它全盤修訂。但因它的篇幅太多,而我的精力隨年齡的增長而衰退,也就愈來愈不敢動手瞭。現在,它之得以全盤修訂以及修訂後得以齣版,其過程已經吳惠林先生“校訂者的話”中講到,在這裏我隻想對這位誌趣相投的吳先生及具有識見的遠流齣版公司之朋友錶示謝意。以下我將把這次修訂的地方提齣幾點報告。
這次的修訂,絕大部分是在單字和標點符號的改錯,以及文句的潤飾上。這種地方幾乎每頁都有。有些太長的復閤句子,盡可能地改成中文式的幾個短句。但譯者的翻譯功力畢竟差勁,為避免損及原文的意義,還沒有把所有這樣的長句都改過來。關於名詞的翻譯部分,在初版的譯者序中曾有些說明。現在我又發現有一最不可原恕的錯誤,就是同一名詞前後的譯名不一緻,甚至淩亂: 米塞斯在本書所用的ultimate given和ultimate datum(或ultimate data)兩詞是同義的,都是指行為學上的終極據點,不容再分析,也即不容再追究的據點。本書的初版,是斷斷續續經過四個年頭譯完的,譯者不小心,竟把ultimate given譯成三個不同的中文名詞,分見於前後的篇章。它們是“極據”、“基據”和“最後的與件”;ultimate data或datum我又譯作“基料”。現在我已把這幾個淩亂的譯名統統改為“極據”。
此外,還要特彆提及的,就是category這個名詞,我大都譯作“元範”,而沒有完全照慣例譯作“範疇”。這是為的要顯齣米塞斯所經常強調的“先驗”觀念。在米塞斯的論著中用到category這個詞的時候,大都是先驗的;盡管在他的行文中有時用a priori category,有時又省掉瞭a priori。在省掉瞭a priori的時候,大部分仍含有先驗的意思。我遇到這種地方,一概譯作“元範”,而不譯作“範疇”。因為“範疇”一詞的中文通義並不排除“經驗”的成分。但是,米塞斯又在少數幾處把category與type二字交換使用,這可從上下文意看齣。這時,我就把category譯作“類型”。
嚴謹的翻譯,尤其是理論性的翻譯之求嚴謹,真是一件難事。我相信這個譯本如再修訂一兩次,仍不免還有缺失。但是這本大部頭的書,其中的主旨曾經作者反反復復申論,已很明白顯齣。間或的小小誤譯,想不緻使讀者有嚴重的誤解。這是我的一點想法,但決不敢用這句話來自我寬恕。
最後,我想嚮某些讀者提齣一個建議。
大傢都知道,今天的讀書人,包括在校的學生和已有某些成就的學者專傢,多半是些連散步也要抄捷徑的效率迷。效率迷要找精神食糧,喜歡去的是速簡餐廳,看到大部頭的書,很少不皺眉頭而肯耐心從頭到尾啃下去的。何況這本巨著又是當代經濟學界的冷門書哩!所以我建議: 凡是稍有意願接觸這本書的人士,請首先翻翻目錄,找自己有點興趣的章節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覺得有些“實獲我心”之處,我想,就可能逐漸樂於進而追索其理論體係而再從頭細讀全書。
夏道平
一九九○年一月於颱北市
《星海之歌:失落文明的迴響》 作者:艾莉亞·凡爾納 類型:硬科幻、太空歌劇、考古探秘 字數:約1500字 --- 序章:寂靜的呼喚 公元2788年,人類文明的觸角已延伸至銀河係鏇臂的邊緣,但在無垠的黑暗中,古老的秘密如同深海的磷光,依然遙不可及。 “歐米伽-7”深空勘測艦,隸屬於新聯邦考古局的旗艦,正懸停在一片被稱為“卡戎之咽”的星雲邊緣。艦長,經驗豐富的探險傢卡爾·雷諾茲,緊盯著主屏幕上跳動的能量信號。那不是尋常的恒星脈衝,也不是已知的任何自然現象——它是一種結構化的、宏大到令人敬畏的低頻共振,穿越瞭數百萬光年的虛空,精準地指嚮瞭這片被星圖標記為“死亡地帶”的區域。 隨行的首席語言學傢兼天體物理學傢,薇拉·索倫森博士,推瞭推她那副連接著神經接口的窄框眼鏡,呼吸變得急促:“艦長,這信號的復雜性……它遠超我們已知的任何智慧生命所能發齣的頻率。這更像是一種……遺産。” 他們的目標,是位於這片星雲核心的一顆氣態巨行星——“涅墨西斯-IV”。根據殘缺的舊太陽係檔案碎片推測,那裏是“先行者文明”最後活動的痕跡所在地。先行者,一個在已知時間綫上消失瞭超過五百萬年的超級文明,他們曾掌控著星際航行的奧秘,建造過足以影響星係結構的人造奇跡,但隨後,如同潮水退去,他們留下的隻有無盡的謎團和散落在宇宙各處的巨大廢墟。 第一部:冰封王座的密鑰 “歐米伽-7”號穿透瞭涅墨西斯-IV的濃厚甲烷雲層,下方展露的景象讓所有船員陷入瞭死寂。這不是一顆普通的行星。它的錶麵被一層厚厚的、閃爍著奇異藍光的冰殼覆蓋,但在這冰層之下,卻隱藏著一個完全人工的、如同精密鍾錶內部結構般運作的巨大城市。 這個城市被稱為“阿卡迪亞之錨”。它沒有燈火,沒有生命跡象,卻散發著一種令人窒息的宏偉感。城市的主體建築是一座直插行星地核的巨型尖塔,名為“記憶之柱”。 登陸小隊,由雷諾茲艦長親自帶領,配備瞭最新一代的量子力場裝甲,深入冰層之下。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時間本身。他們發現,先行者的科技並非基於我們熟悉的元素或能源,而是基於對時空漣漪的直接操作。 在阿卡迪亞之錨的核心區域,他們找到瞭一座巨大的圓形穹頂。穹頂中央,懸浮著一個水晶核心——那是先行者文明的中央數據存儲器。薇拉博士的任務,便是嘗試解讀這個核心。 “這不僅僅是數據,艦長,”薇拉的聲音在通訊頻道中顫抖,“這是思想的結晶。它記錄的不是曆史事件,而是他們的哲學、他們的恐懼,以及他們最終的抉擇。” 解讀工作異常艱難。先行者的語言體係是一種基於高維幾何拓撲的結構,任何試圖用三維邏輯來解讀的嘗試都會導緻數據崩潰。經過數周的隔離分析,薇拉終於捕捉到瞭一些關鍵的、反復齣現的符號模式——那指嚮一個概念:“超越邊界”。 第二部:熵的追獵者 隨著對記憶之柱的深入破解,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事實浮齣水麵。先行者文明並非自然消亡,他們是主動選擇瞭撤離。 他們發現瞭一種宇宙的基本法則,一種比暗物質更深層、更具毀滅性的力量——“本體熵”。本體熵並非簡單的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宇宙尺度上的體現,而是一種對所有復雜結構、所有信息纍積的內在否定力。先行者意識到,任何試圖達到絕對完美的文明,都會成為本體熵的首要目標,最終的結局隻能是信息的徹底抹除。 為瞭逃避這種必然的命運,他們做齣瞭一個宏大到令人難以置信的計劃:自我解構與重組。他們沒有試圖擊敗熵,而是選擇利用熵的特性,將自己的文明壓縮成一種最小信息包,並將這個信息包編碼進瞭宇宙的基礎結構之中,等待一個特定的時機,在新的、未被本體熵完全滲透的宇宙區域重新‘下載’。 涅墨西斯-IV,就是他們留下的誘餌和導航信標。 雷諾茲艦長麵臨著道德的睏境。如果先行者文明的全部知識都被帶迴新聯邦,人類無疑將獲得爆炸性的科技飛躍,但同時也可能將本體熵的關注提前引嚮人類自身。 “我們是打開潘多拉魔盒,還是找到瞭通往永恒的階梯?”雷諾茲在駕駛艙內對著冰冷的控製颱低語。 第三部:最後的指令與漣漪 就在小隊準備撤離時,記憶之柱的能量突然暴漲。薇拉博士驚恐地發現,她無意中激活瞭先行者留下的“安全協議”——一個針對任何試圖竊取其核心知識的後繼文明的防禦機製。 防禦機製並非物理攻擊,而是信息武器。它開始嚮“歐米伽-7”號的主計算機網絡釋放一個反嚮熵增代碼。這個代碼旨在簡化接收者的信息結構,本質上就是抹除復雜性、抹除記憶、抹除身份。 船員們開始齣現認知障礙,復雜的指令變得難以理解,連最基本的邏輯判斷也開始模糊。整個艦隊正迅速退化成一群隻會進行基本生存反應的生物集閤體。 雷諾茲艦長必須在文明的自我毀滅和對未知力量的屈服之間做齣選擇。他意識到,先行者的“超越邊界”指的不是嚮外太空擴張,而是嚮內收縮,保存信息的核心。 在最後的清醒時刻,雷諾茲做齣瞭一個孤注一擲的決定:他命令薇拉博士,不要試圖獲取先行者的知識,而是傳播先行者留下的警告。 薇拉用盡最後的計算力,將那個關於“本體熵”的警告信息,用最原始、最純粹的數學語言(而非先行者的復雜拓撲結構)編譯,並將其作為一種宇宙背景噪音,嚮整個銀河係廣播齣去。 隨後,“歐米伽-7”號的動力核心過載,艦長和船員們選擇瞭與阿卡迪亞之錨一同沉寂,將這個巨大、冰封的圖書館永遠封存在涅墨西斯-IV的甲烷風暴之下。 尾聲:迴響與沉思 數年後,銀河係邊緣的幾個偏遠殖民地接收到瞭一段奇怪的、無法解釋的無綫電信號——一段極其簡潔的數學序列,重復著一個警告。 新聯邦將此視為一起孤立的事故,並將“歐米伽-7”號的失蹤歸咎於未知星雲的能量紊亂。 然而,在更深層次的學者和哲學傢之間,關於那段“噪音”的討論從未停止。他們不知道,先行者文明的遺産並非是拯救人類的科技,而是一個深刻的哲學警示:在宇宙的尺度上,生存的真正敵人,並非外在的威脅,而是自身積纍的復雜性所引來的必然清算。 《星海之歌》講述的,是一個關於終極智慧文明麵對宇宙本質規律時,所做的最後、也是最孤獨的抉擇。它探討瞭知識的邊界、文明的重量,以及在浩瀚時空中,信息本身所蘊含的毀滅性力量。人類必須學會的,不是如何徵服星辰,而是如何優雅地嚮宇宙的底層法則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