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是一统的大时代,汉代学术因着政治的一统,也呈现出统合的现象:汉前七十年统合于“道”,七十年以后的三百五六十年则统合于“儒”。从时间的久暂看来,汉代绝大部分时间是以儒学经术治世的。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能有较大贡献的,其实是“道家”。“道家”之名非先秦所本有,而是始于汉人之冠称。汉人所谓“道家”,从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指》、刘安《淮南鸿烈》,一直到班固《汉志·诸子略》,指的都是一种“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兼儒墨,合名法”,既要“与化游息”,又要“与世浮沉”,要“纪纲道德”、“经纬人事”,“道”、“事”并重,治身、治国一理通贯,融合各家而尚用的黄老之道。
他们上承先秦老庄,尤其是战国以来的黄老思想,以《老子》的理论内容为论证的核心依据,通过铺衍、推阐、解证、注释等等不同手法,将《老子》学说作了显实的说解与人世的转化运用,开创出属于汉人的老学新风貌。这是先秦齐学的传统。黄老源于齐学,崇功而尚用,它们一方面坚持老子自然、清静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配合着时代社会的需求与推阐者特殊的目的,将《老子》哲学作了不同面向与功能的调整转化。从哲学到宗教,从道到术,从本体到宇宙,从治身到治国,由出世到人世,由简而繁,由虚而实,将《老子》哲学玄虚不易领会的困扰作了精粗不一的疏解与释放。他们其实不仅在推阐老学,更在应用老学。在《淮南子》里,我们看到的是,推演、解证、应用三者合一,相当细致丰富的精彩表现,这是汉代道家哲学中质量的表现。在《老子指归》里,严遵紧扣住老庄哲学虚无的旨意,作浓重思辨性的推衍,去注解《老子》。在文字的表现上,两家都明显呈现出汉儒铺张、扬厉、漫衍的风格。《老子河上公章句》与《老子想尔注》则不同,他们虽也明标注老,却都明显显现出用“老”的强烈企图,将《老子》许多玄理,朝向自己特定的养生、宣教目标作了落实的应用性诠释,一如董仲舒之于《春秋》与儒学,将汉代学者务实、尚用、崇功的性格表露无遗。从某种角度看,他们对《老子》作了另类的创造性诠释。
然而,不论精、粗,在中国哲学史上,汉代道家的贡献是气化宇宙论的建构完成。“气”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重要议题,始于稷下道家与黄老之学。影响所及,战国秦汉的文献,若法家《韩非子·解老》、《管子·内业》、《心术》,乃至儒家《孟子》论心、性,杂家《吕氏春秋》论天人,谈修养,皆莫不以气为论证的核心要素。汉代道家源承先秦老庄的本体“道”论,除了将作为至高境界与理则的“道”转化成为高妙的人事操作之“术”外,也吸取《庄子》外杂篇与黄老的“气”论,围绕着《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命题,将“道”诠释为“气”,在《淮南子》里完成了中国哲学史上气化宇宙论的建构。在《老子指归》里,我们也看到了它的延续推阐。由气化万物下论治身、养生,汉代道家沿承《管子·内业》一系的精气说,完成了《淮南子》形、神、气、志四位一体的修养论与《老子河上公章句》转治国为治身、由重神到理形的精气养生论。再向下发展,《想尔》房中节制的道教养生观,与魏晋葛洪为代表的道教练形术,也很自然地形成了。与庄老养生论几乎同时,由严遵《老子指归》带着强烈思辨性与玄虚气质、反复铺衍的“有”、“无”论述,下至王弼尚“无”的玄学,也是有轨迹可寻的。
我必须要说,这套《顾太清集校笺》简直是我最近读到的最棒的文学研究类书籍之一。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对文学的热爱让我对这类精品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这套书的出版,无疑是填补了一项重要的空白,让顾太清这位才女词人的文学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词作的解读方式,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分析,而是带着一种温情和共情,仿佛在与顾太清本人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那些细致入微的笺注,不仅让我理解了字词的含义,更让我看到了词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时代背景。我常常在阅读时,想象着顾太清当年是如何在闺阁之中,以怎样的心境写下这些流传千古的诗句。这套书的学术价值自不必说,其文学解读的深度和广度,也足以让任何一个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沉醉其中,受益匪浅。
评分读罢这套《顾太清集校笺》,内心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顾太清,这位名字在一些人心中或许有些陌生,但她的词却有着令人难以忘怀的清丽与哀愁。这套书将她的作品以一种极为细致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位才女的内心世界。我最欣赏的是其“校”与“笺”的结合。校勘部分,对于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和辨析,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为研究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笺注部分,更是将学术性与可读性完美融合。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释义,而是充满了学者的考证功力和文学的感悟。比如,对一些隐喻的解读,对当时政治经济背景的引入,都让我看到了词背后更广阔的天地。我曾为某首词的某一句而困惑,翻阅此书,总能找到详尽的解释,并附有引证,让人信服。这套书的出版,无疑是对顾太清文学贡献的一次重要梳理和肯定,也为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位被低估的词人的绝佳窗口。
评分这套《顾太清集校笺》真是我最近的惊喜!我一直对清代词坛,尤其是那些被埋没的才女词人颇感兴趣,而顾太清无疑是其中绕不开的一位。拿到手后,第一感觉就是厚重,沉甸甸的两册,装帧也古朴典雅,很有收藏价值。打开仔细翻看,校勘的严谨和笺注的详尽让我非常惊喜。很多原本觉得晦涩的词句,在笺注的帮助下立刻变得豁然开朗,仿佛穿越时空,与顾太清在字里行间进行着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书中的注释不仅解释了字词的本义,更深入地挖掘了词句背后的典故、出处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这对于理解词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其中对顾太清身世和创作生涯的梳理,虽然我并非专门研究她的人,但通过这些文字,我能更立体地感受到这位女性词人所经历的时代洪流和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这让我对她的词有了更深的共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品味文学,更是在感受历史,体味一个时代女性的生命痕迹。
评分不得不赞叹这套《顾太清集校笺》的精良制作和深刻内容。对于想要深入了解顾太清这位清代女性文学代表人物的读者来说,这套书无疑是必不可少的。我尤其欣赏其将校勘和笺注相结合的做法,这种严谨的学术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最可靠的文本依据,也为深入理解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中的笺注部分,不仅仅是简单的字词解释,更是对词作背景、典故、文化内涵的全面梳理和深刻挖掘。我常常为笺注者对细节的关注而感到惊喜,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能串联起词作的精髓,让我对顾太清的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读到了顾太清的词,更读懂了她所处的时代,以及一位女性在那个时代中所经历的喜怒哀乐。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文学研究,它更是一部展现女性生命力和智慧的史书。
评分这是一套令人肃然起敬的学术著作。作为一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对晚清时期不少才女词人的作品情有独钟,但苦于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资料。这套《顾太清集校笺》的出现,简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顾太清文学世界的大门。整套书的装帧非常精美,纸张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其分量。在内容上,我最为震撼的是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校勘部分,细致入微,对不同底本的权衡取舍都解释得清清楚楚。笺注部分更是亮点,它不仅解释了词语的含义,更深入地阐释了词句的文化内涵、历史典故以及顾太清创作时的心境。书中穿插了许多作者对顾太清生平的考证和推测,这让这位词人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鲜活个体。读这本书,感觉像是在跟随一位严谨的学者,一步一步地解开顾太清词作的秘密,领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评分非常好的书,正版原装,全部崭新,包装精美,字体清晰,物流很快,内容上,有很有趣的见解,值得一看,京东商城,质量好,服务好,值得信赖!
评分苏轼的词,写的真有味道,买来学习。
评分清代著名女词人,没有读过她的作品
评分《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李白全集编年笺注(套装1-4册)》介绍了,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评分很好的书。值得购买。
评分确实值得深思,阅读的功利化明知贻害无穷,却有心无力,很久没能安静纯粹的读一本书了。
评分赞一个.............
评分好书,买到就是赚到。存着慢慢看,嘿嘿!
评分沈佺期(约656 - 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 沈宋 "。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