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 [The Handy Science Answer Book]

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 [The Handy Science Answer Book]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匹兹堡卡耐基图书馆 编,许楠楠,赵德岷 译
图书标签:
  • 科学
  • 地球科学
  • 百科全书
  • 问答
  • 自然科学
  • 地理
  • 环境科学
  • 科普
  • 知识
  • 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498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4404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Handy Science Answer Book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2
字数:2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经典读物、历经时间考验:来自美国的经典百科知识问答书,自1994年面世以来已更新至第四版。影响美国一代人成长的科普作品。
  ★专业作者:由拥有113年历史的匹兹堡卡耐基图书馆科学技术部编著。
  ★问题真实、贴近生活、深入人心:匹兹堡卡耐基图书馆从每年6万多个读者来信中遴选出人们问得最多、有趣或不同寻常的问题精心作答。这些问题就像有人替你从口中问出来一样,让你每读完一个问题就有“啊哈,原来如此”的畅快感。
  ★《爱问百科》系列共包含7册,每册有500~800个问题,知识覆盖面极广:数理化、天文、地理、环境、能源、生物、生理,特别包括“恐龙”及“艺术史”两册专辑。

内容简介

  《爱问百科》系列是一套知识问答书,此番全新的版本提出并回答了4000多个科学问题,涉及数理化、天文、地质、能源、动植物、生理、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些问题妙趣横生、与众不同;常在口边,却又难于解答。
  这套书呈现出一种寓教于乐的探索世界的方式,不论是青少年还是成人都将获益良多。

作者简介

  美国匹兹堡卡内基图书馆,建于1902年;这座图书馆中的书籍涵盖面甚广,并且是美国一个建立科学技术部的公共图书馆,此后,这个科学技术部一直在耐心回答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每年逾6万多个。匹兹堡卡耐基图书馆从1994年就开始把人们最常见的问题和相应解答收录成册出版,至今已是第四次修订,更新了相关数据并加入了近年的科学新知识。

目录

鸣谢 / / 004
引言 / / 005
问题索引/ / 242
地球/ / 006
空气/ 007 /自然特征等/ 009 /水/ 013 /
陆地/ 025 /火山与地震/ 036 /
观察与测量/ 043
气候与天气/ / 050
温度/ 051 /空气现象/ 056 /
风/ 064 /降水/ 084 /
天气预测/ 089
矿物、金属与其他材料/ / 094
岩石与矿物/ 095 /金属/ 106 /
自然物质/ 114 /人造物品/ 122
地球的质量是多少?// 011
地壳中都有哪些元素?// 012
哪座山最高?// 012
地球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哪里?// 013
地球陆地、水域的占地面积分别是多少?// 013
海水会循环吗?// 014
如果地球是个均匀的球体,
要想覆盖住整个地球需要多少水?// 014
如果全世界的冰都化了,海水能涨多高?// 015
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体积有多大?// 015
冰山是什么颜色的?// 015
蓄水层是什么?// 016
海水中有金子吗?//
世界上最长的洞系在哪里?// 035
拉布雷亚沥青坑是什么?// 035
世界上哪座火山最出名?// 036
人类如何确定古代火山喷发的时间?// 036
火山都有哪些类型?// 037
火圈是什么?// 037
哪块岛屿群的火山最集中?// 038
圣安地列斯断层在哪里?// 038
哪座火山的破坏力最强?// 039
地震仪是怎样工作的?// 039
断层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040
里氏震级是什么?// 040
什么是修订麦加利地震烈度表?// 041
海啸是什么?// 042
海啸都发生在什么地方?// 042
盖亚假说是什么?// 043
怎样区分气旋、飓风和龙卷风?// 071
藤田与皮尔森龙卷风风级是什么?// 072
改良藤田风级都做出了哪些改进?// 073
龙卷风期间测到的风速准确吗?// 074
大部分的龙卷风都能持续多久?// 074
在所有已知的龙卷风中,
最大的龙卷风是哪个?// 074
哪种金属元素储量最丰?// 107
哪个行业对铝的应用最多?// 107
为什么炼金术符号和占星术的符号如此相似?// 108
贵重金属是什么?// 108
24开金是什么?// 109
白金是真金吗?// 109
一金衡盎司的金如果制成细线,
在不断裂的条件下能延展多长的距离?// 110
金箔有多厚?// 110
世界上主要的产金国有哪些?// 110
愚人金是什么?// 111
标准纯银是什么?// 111
德银是什么?// 111
构成白镴制品的主要金属有哪些?// 111
夜光手表使用的化学物质是什么?// 132
羊皮纸是怎样制成的?// 133
砂纸是怎样制成的?// 133
无酸纸为什么那么重要?// 133
为什么钛白是最为常用的白色颜料?// 133
火药是何时何地发明出来的?// 134
TNT的化学式是什么?// 134
甘油炸药是谁发明的?// 134
彩色烟花是如何制成的?// 135
人们什么时候发明了塑料?// 135
为什么不能把金属容器放入微波炉?// 136
凯芙拉是什么?// 136
人造纤维是什么?// 137
聚氯乙烯塑料的燃烧会造成什么问题?// 214
海洋石油污染从哪里来?// 214
牧场手行动和橙剂分别是什么?// 215
首次重大原油泄漏事故发生在哪里?// 215
人们在海岸边最常捡到哪些废物?// 218
一吨垃圾能产出多少甲烷燃料?// 221
城市废物是怎样处理的?// 221
固体废物的处理办法有了怎样的变化?// 221
植物修复是什么?// 222
生物降解是什么?// 223
哪种产品的循环利用率最高?// 224
世界上的受威胁物种和濒危物种有多少?// 238
乌龟是濒危动物吗?// 239
老虎有灭绝的危险吗?// 240

精彩书摘

  地球的大气都由哪些成分组成?
  除却水蒸气和污染物,地球的大气还由78% 的氮气、21% 的氧气以及加起来不到1% 的氩气和二氧化碳组成。除此之外,大气层中还有少量的氢气、氖气、氦气、氪气、氙气、甲烷以及臭氧。地球最初的大气可能是由氨气以及甲烷组成。2000 万年前,更多的元素开始出现在地球的大气中。
  地球的大气分为几层?
  根据温度的不同,地球大气层,即包裹地球的气体“皮肤”可分为5 层。
  对流层是最低的一层。平均厚度约为7 英里(11 千米)。地球两极处的对流层厚5 英里(8 千米),而赤道地区的厚度为10 英里(16 千米)。大多数的云和天气状况都在对流层中成形。对流层中,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平流层距地表7—30 英里(11—48 千米)。臭氧层(极为重要,因其能吸收太阳释放出的大部分有害紫外线)就存在于平流层内;平流层中,温度随海拔的增加而稍有上升,最高可达32°F( 0℃)。
  中间层(平流层之上)距地表30—55 英里(48—85 千米)。中间层中,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最低可达-130°F( -90℃)。
  地表下,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如何变化?
  地球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根据深矿井和钻洞中测量到的温度,人们可以发现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温度的变化率也各不相同, 从59°F/ 千米(15℃ / 千米)到167°F/ 千米(75℃ / 千米)不等。到目前为止,人类挖掘的最深钻洞略深于6.2 英里(10 千米),人类对更为深入的地下温度的实际测量束手无策。据估计,地球中心的温度可达5000°F(2760℃)或更高。
  地球的中心是什么?
  20 世纪40 年代以来,地球物理学家就一直认为地球的内核是一颗铁、镍球体,其中有些部分已经晶体化,且正在不断冷却、膨胀。冷却过程中,内核向外核释放能量。外核又称液态核,由铁、镍以及较轻的元素(如硫、氧)构成。还有一种说法叫“核地球模型”,认为地球的中心有一颗小核,宽约5 英里(8 千米),由铀、钚构成,周围环绕着镍- 铁化合物。小核中的铀、钚就像自然核反应堆,以热能的形式产生辐射能量。而后,辐射能量又反过来推动带电粒子,形成地磁场。现在,地核的传统模型仍占据主导地位;不过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也无法反驳核地球模型。
  地球上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在哪里?
  地球陆地上的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位于尼泊尔与中国西藏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上)峰顶,海拔29,035 英尺(8850 米)。人们利用卫星技术,对珠穆朗玛峰进行了测量,其中包括雪和冰层的厚度;据估测,雪和冰层厚约30 英尺(9 米)—60 英尺(18 米)。1999 年11 月,美国的国家地理学会对这一测量结果予以认可。美国国家影像与制图局也将这一测量结果作为其官方认可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未来,探地雷达也有望用于积雪厚度的测量。1954 年,印度测绘局定下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29,028 英尺(8845 米),因积雪原因上下浮动10 英尺(3 米),这一结果也得到了美国地理学会的认可。
  珠穆朗玛峰最近的一次高度测量在2005 年,由中国国家测绘局测定, 公布的高度为8844.43 米, 冰层厚度3.50 米。
  地球陆地上的最低点在以色列和约旦中间的死海海平面下1312 英尺(399 米)处。地表最低点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它从关岛的东南部一直延伸至马里亚纳群岛的西北部。测量结果显示,它位于海平面下36,198 英尺(11,034 米)。
  海浪是怎么形成的?
  形成地面波的主要原因是气流运动(风),而海洋中的波浪可能是由潮汐、波浪的相互推动、海底地震、海底火山或是大气干扰所致。海浪的大小取决于风速的快慢、风的持续时间以及风吹过海面的距离。风吹过海面的距离越长,强度越大,海浪就越高。风吹过海水表面时, 试图带动海水一同流动;但海水的流动速度赶不上空气的流动速度, 因此水面就会上升。然而,水面上升时,水的重力又会将其拽回原位, 使得下落海水的势能存于水下;水下的压力将海水向上推至隆起。重力和水压间的推推搡搡就形成了海浪。风速小于2 节的微风会形成表面张力波。风速高达13 节时,海浪在高度和速度方面的增幅要远大于其长度变化;同时,海浪的陡度使其破裂开来,形成白色浪花。要想形成白色浪花,海浪的高度必须是波峰间距的1/7。
  尼亚加拉大瀑布会在多少年后消失呢?
  自尼亚加拉大瀑布倾泻而下的水流在瀑布基底砸出了巨大的水潭,破坏了页岩悬臂,致使坚硬的石灰岩顶端出现塌陷。自一万年前形成以来, 尼亚加拉大瀑布已经向上游后退了7 英里(11 千米)。按照这种速度继续下去的话,它会在22,800 年后完全消失。尼亚加拉大瀑布连通了伊利湖和安大略湖,是美国与加拿大(纽约州与安大略省)边界的标志。
  地球上的永冻层有多大?
  地球上的永冻层约占地表面积的1/5。永冻层的划分依据只有温度, 与陆地的构成成分无关。永冻层可以含有基岩、草皮、冰、沙子、砾石或任何材料,但它们的温度必须在0℃以下,且持续两年以上。几乎所有永冻层都有着成千上万年的历史。加拿大、俄罗斯、中国北部、格陵兰岛和阿拉斯加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南极洲都有永冻层。
  巨大声响真的会引起雪崩吗?
  巨大声响并不会引发雪崩,但雪崩是唯一由于在不稳定雪地上行走、滑雪、骑乘摩托雪橇、滑滑雪板等行为引发的自然灾害了。很多雪崩在没有人类影响的前提下,也会自然发生。雪崩是大块雪块从山坡滑落的现象。雪有时呈粉状,沿着紧实的积雪往下滑;有时呈厚片状,从山坡上滚下;有时混杂着冰、雪、石子以及其他残渣。板状雪崩最为危险,这种雪崩中,雪的滑落速度高达60—80 英里/ 小时(97—129 千米/ 小时)。
  人类如何确定古代火山喷发的时间?
  最常用的办法就是碳定年法。碳定年法通过测量碳14 的放射衰变率, 确定火山喷发的时间。人们用这种方法测定200 年之前的火山喷发时间。火山喷发期间燃烧的树中含有木炭,这种木炭近乎纯碳,是人们测定微量碳14 的绝佳物质。
  TNT 的化学式是什么?
  TNT 是2,4,6- 三硝基甲苯[C7H5N3O6 或 C6H2(CH3)(NO2)3] 的简称。它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烈性化合物,在常规炸弹中应用甚广。1863 年,约瑟夫·维尔布兰德(Joseph Wilbrand,1811—1894) 创造并发现了这种物质。他用硝酸和硫酸对甲苯进行处理,得到了一种黄色的晶状固体。这种固体熔点较低,撞击灵敏度低,甚至还能燃烧起火却不爆炸。这些特性使其易于处理和制作;然而一经引爆,就会产生剧烈的爆炸。
  彩色烟花是如何制成的?
  早在9 世纪,中国就出现了烟花。那时,人们将硝石(硝酸钾)、硫黄和木炭混在一起,制造出绚烂的光效。镁燃烧时伴有耀眼的白光, 因此常用于照明弹和烟花的制作。向火焰中添加特定物质会形成不同的颜色。含锶的化合物会使火焰变成绯红色,含钡的化合物会让火焰变成黄绿色;铜会使火焰变为蓝绿色,锂产生紫色,而钠会使火焰变黄。铁和铝颗粒能使火焰分别溅出金色和白色火花。
  人们什么时候发明了塑料?
  19 世纪50 年代中期, 亚历山大· 帕克斯(Alexander Parkes, 1813—1890)用硝化纤维素(又名火棉)进行了试验。他将硝化纤维素与莰酮混合,形成了一种质地坚硬、弹性的透明材料,命名为“帕克赛因”。他和一位制造商进行合作,生产这种物质,但因没有市场需求导致公司破产。美国人约翰·韦斯利·海厄特(John Wesley Hyatt,1837—1920)成功地用硝化纤维素制成了人工象牙台球,并于1868 年获得专利。他改进了之前的配方,采用高效的制造过程,
  光伏电池是什么时候研发出来的?
  1954 年,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卡尔文·富勒(Calvin Fuller, 1902—1994)、达利尔·蔡平(Daryl Chapin,1906—1995)和杰拉德·皮尔森(Gerald Pearson,1905—1987)—研发出了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能电池。最早的光伏电池用于为美国太空卫星提供能源。后来光伏电池的适用范围才得到拓宽,可以用在小型物品上, 比如计算器、手表。
  如何存储核废料?
  核废料中的裂变产物可能是由铀、铯、锶、氪分裂而来,还有可能是由铀原子吸收自由中子从而形成的超铀元素构成。超铀元素废料的辐射要比裂变产物的低,然而这些元素的放射性持续时间可达几十万年。废料可分为12 英尺(4 米)长的辐照燃料棒、液体或泥状的高放射性燃料、反应堆硬件所用到的低放射性废料(非超铀,法规定义中放射性较低)、管道、有毒树脂胶质、燃料池中的水和其他受到辐射污染的物质。现在,美国有很多辐照核燃料都安全地储存在特制的燃料池中,这些燃料池设在全国各地的独立反应堆处。如果燃料池容量已满, 则可能授权启用地面干桶存储。美国有3 家低放射性废料处理厂,它们是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巴威尔核燃料处理厂、华盛顿州的汉福核燃料处理厂和犹他州的恩维洛卡瑞处理厂。这3 家处理厂只接收美国特定地区的低放射性废料。大多数高放射性核废料都储存在双层不锈钢制罐内,周围有3 英尺(1 米)厚的混凝土层。到目前为止,最佳的存储方法是1978 年由法国人发明出来的。这种方法将废料和特制的玻璃液混合在一起,而后将混合物放入钢制容器内,埋入特殊的坑洞。1982 年出台的《核废物政策法》规定,高放射性废料应埋至地底深处处置。内华达州的尤卡山是唯一的高放射性废料存储场。然而,这座存储场一直备受争议,因为该地区有休眠火山,还有地震断层。
  为什么接触石棉会危害健康?
  1900—1970 年早期,人们在建筑材料中添加石棉绒,作为墙壁和管道的隔热材料、墙壁和壁炉的防火材料、吊顶板材隔声板、乙烯基地板和填缝混合料的增强剂,以及颜料形成剂。只有当细小的石棉绒飘至空中时,才会危害健康。建筑材料的任何普通磨损、开裂都会造成石棉绒的飘散。石棉清除工艺会使情况恶化,让危害等级成倍上升, 因此石棉清除工作应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承包商进行。石棉绒扩散后, 可在空中飘浮长达20 多个小时。接触石棉会罹患石棉沉着病,这一点人们一直都非常清楚。石棉沉着病是一种慢性、限制性肺病,致病原因是人体吸入的细小石棉绒矿物使肺组织受创。石棉还会导致咽癌、喉癌、口腔癌、胰腺癌、肾癌、卵巢癌以及肠胃癌。美国肺脏协会称, 如果吸烟者长期接触石棉,罹患肺癌的概率会增加1 倍。因石棉接触而导致的癌症有15—30 年的潜伏期。间皮瘤较为罕见,这种疾病会影响胸膜或腹膜表皮;通常情况下,扩散至胸腔或腹腔的速度较快。虽然间皮瘤很难控制,但现在可以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进行治疗。
  你喜欢用塑料袋还是纸袋?
  哪个都别用。塑料袋和纸袋都对环境有害,但哪种袋子的危害更大还不清楚。1 万亿只塑料袋的制造需要1200 万桶原油(不可再生资源)。塑料袋在垃圾填埋场中的降解速度很慢;动物误吞也会受到伤害;塑料袋的生产过程还会污染环境。相比之下,2500 万只棕色纸袋的制造需要的是3500 万棵树,生产过程还会给空气和水带来污染。虽然这两种袋子都能循环利用,但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算,只有1% 的塑料袋和20% 的纸袋得到了循环利用。不要在塑料袋和纸袋间犹豫了, 带上可重复利用的帆布袋去商店吧;留着纸袋或塑料袋,重复利用。
  ……

《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 开启一段未知的探索之旅 你是否曾仰望星空,惊叹宇宙的浩瀚?你是否曾漫步山林,好奇脚下大地的脉络?你是否曾潜入深海,着迷于生命的奇迹?我们生活在同一颗星球上,但我们对它的了解,或许才刚刚揭开冰山一角。《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正是为你量身打造的探索指南,它将带你踏上一段深入浅出的发现之旅,从地表到地心,从过去到未来,解开地球的层层谜团,重塑你对这个蓝色星球的认知。 这本书并非堆砌枯燥的科学术语,而是以一种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视角,为你呈现一个生动、鲜活、引人入胜的地球。它如同你身边最博学的朋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大量引人入胜的图示、生动的案例和最新的科学发现,为你一一解答那些你可能从未想过,但一旦开始思考就会让你着迷的问题。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我们的地球是如何诞生的?从一片混沌的星云,到孕育生命的摇篮,这期间经历了怎样漫长而壮丽的演变?《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将带你回到宇宙大爆炸的时代,追溯太阳系的形成,深入了解地球的诞生过程。你将惊叹于行星形成过程中剧烈的碰撞与熔融,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是如何一步步分层,以及月球的形成对地球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本书将清晰地描绘出地球漫长的演化历程。你将了解到早期地球严酷的环境,生命的萌芽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并在数亿年的时间里,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逐步演化出复杂多样的生命形式。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奇迹,到恐龙时代的霸主地位,再到哺乳动物的崛起,你将见证生命在地球上留下的深刻印记,理解生物大灭绝事件如何改写地球的命运,并思考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地貌万千:地球的鬼斧神工 地球表面的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令人惊叹的故事。《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将带你深入探索地球形形色色的地貌。你将了解山脉是如何形成的,断层是如何切割大地,火山喷发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以及地震是如何撼动整个世界。你将跟随地质学家,穿越古老的岩石层,解读它们所承载的亿万年历史。 本书还会带领你认识各种奇特的地貌:从宏伟的峡谷到深邃的海沟,从广袤的沙漠到冰封的极地,从风蚀地貌的奇妙形状到喀斯特地貌的地下迷宫。你将理解河流的侵蚀作用如何塑造地表,冰川的移动如何雕刻山谷,海岸线是如何在潮汐的搏击中不断变化。无论是壮观的黄石公园,还是神秘的马里亚纳海沟,本书都会为你揭示它们形成背后的科学原理。 海洋的秘密:生命的摇篮与气候的调节器 占据地球表面积七成以上的海洋,是孕育生命的关键,也是调节地球气候的巨大力量。《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将引领你潜入蔚蓝的深处,探索海洋的广阔与神秘。你将了解洋流的形成与作用,它们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输送热量,影响着各地的气候。你将认识各种奇特的海洋生物,从微小的浮游生物到庞大的鲸鱼,理解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本书还将揭示海洋对地球气候的深远影响。你将了解厄尔尼莎和拉尼娜现象是如何影响全球天气模式,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有多么强大,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你将认识到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 大气层:生命的保护罩与天气的魔法师 环绕着地球的大气层,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保护罩,也是天气变化的幕后推手。《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将为你剖析大气层的构成,从臭氧层对紫外线的阻挡,到对流层中云层的形成与降水。你将理解风是如何产生的,雷电的威力有多么惊人,以及龙卷风和飓风的形成机制。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气候变化这一当今最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你将了解温室效应的原理,人类活动是如何加剧温室效应,以及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等。这本书将帮助你更清晰地认识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后果,并激发你思考应对之道。 地下的奥秘:炙热的地核与地磁场的守护 地球的内部,是看似平静的地表下隐藏着一个炙热而活跃的世界。《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将带你钻入地心,探寻地核的秘密。你将了解到地核的高温与高压,地核的物质组成,以及地核的运动如何产生强大的地磁场。 地磁场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如同一个无形的盾牌,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太阳风的侵袭。本书将解释地磁场的形成过程,以及地磁场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甚至发生磁极倒转。你将理解地磁场对于导航、通信以及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意义。 地球的未来:挑战与希望 我们居住的地球,并非一成不变。它正面临着来自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挑战。《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不会回避这些挑战,而是以科学的视角,为你呈现地球可能面临的未来。你将了解到资源枯竭的风险,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机。 然而,本书也充满了希望。它将介绍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努力与创新。你将看到科学家们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监测地球的变化,预测未来的趋势,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本书将激励你成为地球的守护者,为构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你的专属地球百科全书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集合,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它鼓励你去观察,去提问,去思考。无论你是对科学充满好奇的学生,还是渴望拓展知识边界的成年人,抑或是任何一位对我们脚下的这颗星球充满敬畏之心的人,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与收获。 它将带你重新认识你所熟悉的世界,发现隐藏在日常之下的科学奇迹。从微观的岩石构造,到宏观的行星运行,从生命的起源,到气候的变化,《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都将以严谨的态度、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解,为你展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球。 准备好踏上这场精彩纷呈的探索之旅了吗?翻开《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让你的好奇心引领你,一起去发现,去理解,去爱上这个独一无二的家园!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沉浸式”的体验,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叙事的“人文关怀”。它没有止步于冰冷的科学事实,而是时常将地质事件与人类历史、文明的兴衰联系起来。这种跨学科的叙事手法,让原本抽象的科学概念瞬间有了温度和重量。比如,当它描述冰期-间冰期的周期性变化时,作者巧妙地穿插了早期人类迁徙的路线图,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习以为常的大陆格局,在历史上曾是决定种族命运的关键因素。这种将“深时”与“人类时”交织的叙事技巧,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代入感和历史感。此外,这本书对“未解之谜”的处理方式也深得我心。它没有回避科学边界的模糊地带,而是坦诚地列出哪些是已被证实,哪些仍在争论,哪些是未来的研究方向,这给予读者一种“科学永无止境”的积极暗示。阅读完毕后,我感到自己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一个以数百万年为尺度的、动态演化的视角。这让我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天气变化、地震预警等事件,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预判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用“令人震撼”来形容或许都有些保守了。我个人比较关注地球化学部分,原本以为这方面的解读会非常偏向学术化,但作者的功力体现在能将复杂的同位素分析、岩石圈-软流圈的物质交换过程,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来描绘。比如,关于地球磁场起源的“发电机理论”,书中不仅仅是给出模型,还深入探讨了历史上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排除干扰项、构建出这一理论的历程,这种对科学思维过程的展示,比单纯的结果陈述更有启发性。我尤其喜欢它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阐释,它将大气环流、水循环与生物圈的互动描述得丝丝入扣,揭示了生命如何积极地改造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这完全颠覆了我以往认为环境是“被动承载”生命的传统观念。书中引用的数据和图表都非常详实,但得益于清晰的图例和注释,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上手。对于想要系统性了解地球科学,但又不想被晦涩的公式和专业术语淹没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制的“翻译官”。它成功地架起了普通读者与前沿地球科学研究之间的桥梁,让人感觉科学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象牙塔,而是触手可及的智慧宝库。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评价,需要从其内容的“组织艺术”角度来谈。这本书最卓越的地方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地壳、地幔、地核”的物理分层来组织内容,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具启发性的主题式划分。比如,它会将“水”这个元素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从早期地球的形成与海洋的诞生,到板块构造中的俯冲带水循环,再到对气候的调控作用。通过这样一条红线索,所有看似独立的知识点都被有效地编织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发现自己可以轻松地在“地球内部动力学”和“地表环境响应”之间进行顺畅的跳转和联系,这在以往阅读的资料中是很难实现的。作者的语言风格在保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又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态感,仿佛能看到岩浆在沸腾,大陆在漂移。特别是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部分,它综合了天体物理、化学演化和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生命诞生剧本”。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对知识有渴求,但又希望获得高质量、系统性、且富有启发性的阅读体验的读者准备的绝佳读物。它不仅仅是“一本好书”,更像是一张精美的、可供反复品读的地球科学地图。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原本是抱着“查漏补缺”的心态,没想到它居然成了我近几个月来“床头伴侣”的首选。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它不像某些百科全书那样,一上来就抛出大量术语,让人望而却步。相反,它采用了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结构来展开每一个主题。比如,它在介绍海洋深处的生命群落时,先抛出一个谜团——在完全没有阳光的地方,生命如何存活?然后层层递进,引入热液喷口、化能合成等概念。这种由问题驱动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科学争议时的态度,他们不会武断地下结论,而是清晰地呈现不同学派的观点、支撑的证据以及尚存的疑问。这种开放性的讨论,让读者感觉自己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参与了一场正在进行中的科学对话。另外,书中对地球与宇宙其他天体的对比分析也十分精彩,它不是孤立地讲述地球的特性,而是将其置于太阳系乃至银河系的宏大背景下去审视,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地球生态的独特性和脆弱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知识框架被重塑了,原本分散的地理、生物、物理知识点,现在有了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去统摄。

评分

这本《爱问百科:你不了解的地球》真是一本让人大开眼界的书!我一直以为我对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毕竟教科书和纪录片看了不少。但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知识的“盲区”有多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地质时间尺度的梳理,那种宏大叙事感,让人瞬间觉得自己存在的渺小和宝贵。它不仅仅是罗列事实,而是巧妙地将那些枯燥的科学概念,比如板块构造、地幔对流,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案例串联起来。举个例子,它解释地幔热柱形成过程时,那种像慢炖的浓汤在锅底翻滚的比喻,一下子就让复杂的物理过程变得直观可感。我特别喜欢它在讨论极端地质事件时的那种冷静而有力的叙述方式,比如超级火山的爆发,不是渲染灾难,而是清晰地还原了其背后的能量机制和对全球气候的长期影响。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望向窗外,试图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眼前的山川河流联系起来,这种主动的知识内化过程,是阅读纯粹科普读物难以比拟的深度体验。这本书的排版和图表设计也值得称赞,那些精心绘制的剖面图,简直就是地球内部的透视镜,极大地辅助了空间想象力的构建。总之,这是一次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地貌的史诗级巡礼,让我对“脚下的世界”产生了全新的敬畏之心。

评分

简单看看,没有仔细看,跟十万个为什么有点相似。

评分

不错哦不错哦不错哦不错哦

评分

很喜欢 难度适中 质量很好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提问式回答,小百科书籍。

评分

关于地球的一般性常识

评分

很好,补货,京东优惠力度真大

评分

好书

评分

很好的书告知了我很多道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