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FX2N PLC从入门到精通

三菱FX2N PLC从入门到精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忠平,侯玉宝 著
图书标签:
  • PLC
  • 三菱PLC
  • FX2N
  • 工业控制
  • 编程
  • 自动化
  • 入门
  • 精通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 电气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794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64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三菱FX2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6
字数:8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三菱FX2N PLC从入门到精通》从实际工程应用出发,以国内广泛使用的日本三菱公司FX2N系列PLC为对象,讲解整体式PLC的基础与实际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共有11章,主要介绍了PLC的基本概况、FX2N系列PLC的硬件系统、FX2N系列PLC编程软件的使用、FX2N系列PLC的基本指令、FX2N系列PLC的功能指令、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的设计方法、FX2N系列PLC模拟量功能与PID控制、PLC的通信与网络、触摸屏与变频器、PLC控制系统设计及实例、PLC的安装与维护等内容。

目录

前言
第1章PLC的基本概况1
1.1PLC简介1
1.1.1PLC的定义1
1.1.2PLC的基本功能与特点2
1.1.3PLC的应用和分类3
1.1.4三菱PLC简介7
1.2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8
1.2.1PLC的组成8
1.2.2PLC的工作原理14
1.3PLC与其他顺序逻辑控制系统的比较15
1.3.1PLC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比较15
1.3.2PLC与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比较16
1.3.3PLC与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比较17
1.3.4PLC与DCS的比较17
第2章FX2N系列PLC的硬件系统20
2.1基本单元20
2.1.1基本单元的命名及性能20
2.1.2基本单元的外形结构22
2.1.3基本单元的I/O24
2.2I/O扩展单元32
2.2.1I/O扩展单元的命名32
2.2.2I/O扩展单元的外形结构32
2.2.3I/O扩展单元的输入与输出33
2.3I/O扩展模块34
2.3.1I/O扩展模块的命名34
2.3.2I/O扩展模块的外形结构35
2.3.3I/O扩展单元(模块)的电源配线36
2.4FX2N系列PLC的编程元件38
2.4.1继电器类编程元件39
2.4.2定时计数类编程元件41
2.4.3寄存器类编程元件41
2.4.4嵌套指针类编程元件42
2.4.5常数类编程元件43
第3章FX2N系列PLC编程软件的使用44
3.1PLC编程语言44
3.1.1PLC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44
3.1.2梯形图45
3.1.3语句表47
3.1.4顺序功能图48
3.2GX Developer编程软件的使用48
3.2.1GX Developer编程软件的安装48
3.2.2GX Developer编程软件界面50
3.2.3GX Developer编程软件参数设定51
3.2.4工程及梯形图制作注意事项53
3.2.5梯形图程序的编写与编辑61
3.2.6程序的读取与写入67
3.2.7在线监控与调试70
3.3GX Simulator仿真软件的使用70
3.3.1GX Simulator的基本操作70
3.3.2模拟外部机器运行的I/O系统设定73
3.3.3GX Simulator模拟仿真77
第4章FX2N系列PLC的基本指令81
4.1基本逻辑指令81
4.1.1基本位操作指令81
4.1.2块操作指令86
4.1.3堆栈与主控指令90
4.1.4置位与复位指令93
4.1.5取反、空操作及程序结束指令94
4.1.6脉冲触点指令95
4.1.7脉冲输出微分指令96
4.2定时器98
4.2.1定时器的分类98
4.2.2定时器的工作原理98
4.2.3定时器的应用举例99
4.3计数器102
4.3.1计数器的分类102
4.3.2内部信号计数器102
4.3.3高速计数器104
4.3.4计数器的应用举例106
4.4基本指令的应用110
4.4.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星—三角降压启动110
4.4.2用4个按钮控制1个信号灯114
4.4.3置位与复位指令实现的简易6组抢答器116
第5章FX2N系列PLC的功能指令121
5.1功能指令的基本规则121
5.1.1功能指令的表示形式121
5.1.2数据长度和指令类型122
5.1.3操作数123
5.2程序流程指令124
5.2.1条件跳转指令124
5.2.2子程序调用、返回和主程序结束指令126
5.2.3中断指令129
5.2.4看门狗指令131
5.2.5循环指令132
5.3传送与比较指令133
5.3.1比较指令133
5.3.2区间比较指令134
5.3.3MOV传送指令136
5.3.4移位传送指令138
5.3.5取反传送指令139
5.3.6成批传送指令140
5.3.7多点传送指令141
5.3.8交换指令142
5.3.9BCD转换指令143
5.3.10BIN转换指令143
5.4四则运算与逻辑运算指令145
5.4.1BIN加法指令146
5.4.2BIN减法指令147
5.4.3BIN乘法指令149
5.4.4BIN除法指令151
5.4.5BIN加1指令153
5.4.6BIN减1指令153
5.4.7逻辑字“与”指令155
5.4.8逻辑字“或”指令155
5.4.9逻辑字“异或”指令156
5.4.10求补码指令157
5.5循环与移位指令158
5.5.1循环右移、左移指令159
5.5.2带进位右移、右移指令161
5.5.3位右移、左移指令162
5.5.4字右移、左移指令164
5.5.5FIFO指令166
5.6数据处理指令167
5.6.1区间复位指令168
5.6.2译码指令168
5.6.3编码指令170
5.6.4求ON位数指令172
5.6.5ON位判断指令173
5.6.6求平均值指令173
5.6.7报警器指令175
5.6.8求平方根指令176
5.6.9浮点数转换指令177
5.7高速处理指令177
5.7.1输入/输出刷新指令178
5.7.2滤波时间调整指令179
5.7.3矩阵输入指令179
5.7.4高速计数器比较置位、复位指令180
5.7.5高速计数器区间比较指令181
5.7.6速度检测指令182
5.7.7脉冲输出指令183
5.7.8脉宽调制指令184
5.7.9可调速脉冲输出指令185
5.8方便指令187
5.8.1状态初始化指令187
5.8.2数据查找指令188
5.8.3绝对式凸轮控制指令189
5.8.4增量式凸轮控制指令190
5.8.5示教定时器指令191
5.8.6特殊定时器指令193
5.8.7交替输出指令194
5.8.8斜波信号指令195
5.8.9旋转工作台控制指令197
5.8.10数据排序指令199
5.9外部设备I/O指令200
5.9.1十键输入指令200
5.9.2十六键输入指令201
5.9.3数字开关指令202
5.9.4七段译码指令203
5.9.5带锁存七段译码指令204
5.9.6方向开关指令206
5.9.7ASCII码转换指令208
5.9.8ASCII码打印指令209
5.9.9读特殊功能模块指令210
5.9.10写特殊功能模块指令211
5.10外部设备SER指令212
5.10.1串行数据传送指令212
5.10.2八进制位传送指令215
5.10.3十六进制数转ASCII码指令216
5.10.4ASCII码转十六进制数指令218
5.10.5校验码指令219
5.10.6电位器值读出指令220
5.10.7电位器刻度指令222
5.11浮点运算指令223
5.11.1二进制浮点数比较指令223
5.11.2二进制浮点数区间比较指令224
5.11.3二转十进制浮点数指令225
5.11.4十转二进制浮点数指令226
5.11.5二进制浮点数加法指令226
5.11.6二进制浮点数减法指令227
5.11.7二进制浮点数乘法指令227
5.11.8二进制浮点数除法指令228
5.11.9二进制浮点数开平方指令229
5.11.10二进制浮点数转整数指令230
5.11.11二进制浮点数正弦运算指令230
5.11.12二进制浮点数余弦运算指令231
5.11.13二进制浮点数正切运算指令231
5.11.14高低字节交换指令232
5.12时钟运算指令233
5.12.1时钟数据比较指令234
5.12.2时钟数据区间比较指令235
5.12.3时钟数据加法运算指令235
5.12.4时钟数据减法运算指令236
5.12.5时钟数据读取指令237
5.12.6时钟数据写入指令238
5.13格雷码指令239
5.13.1格雷码变换指令240
5.13.2格雷码逆变换指令240
5.14触点比较指令241
5.14.1LD触点比较指令242
5.14.2AND串联连接触点比较指令243
5.14.3OR并联连接触点比较指令243
第6章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的设计方法245
6.1梯形图的设计方法245
6.1.1根据继电—接触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245
6.1.2用经验法设计梯形图248
6.2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252
6.2.1步与动作253
6.2.2有向连线与转换253
6.2.3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254
6.3常见的顺序控制编写梯形图的方法255
6.3.1启保停方式的顺序控制256
6.3.2转换中心方式的顺序控制257
6.4FX2N系列PLC的顺序控制259
6.4.1FX2N系列PLC的步进指令259
6.4.2步进指令方式的顺序功能图261
6.5单序列的FX2N顺序控制应用实例263
6.5.1液压动力滑台的PLC控制263
6.5.2PLC在注塑成型生产线控制系统中的应用266
6.5.3PLC在简易机械手中的应用271
6.6选择序列的FX2N顺序控制应用实例277
6.6.1闪烁灯控制277
6.6.2多台电动机的PLC启停控制281
6.6.3大小球分捡机的PLC控制286
6.7并行序列的FX2N顺序控制应用实例293
6.7.1人行道交通信号灯控制293
6.7.2双面钻孔组合机床的PLC控制297
第7章FX2N系列PLC模拟量功能与PID控制308
7.1模拟量的基本概念308
7.1.1模拟量处理流程308
7.1.2模拟值精度309
7.1.3模拟量输入方法309
7.1.4模拟量输出方法310
7.2模拟量输入模块310
7.2.1二通道模拟量输入模块FX2N2AD311
7.2.2四通道模拟量输入模块FX2N4AD316
7.2.3八通道模拟量输入模块FX2N8AD320
7.3模拟量输出模块327
7.3.1二通道模拟量输出模块FX2N2DA327
7.3.2四通道模拟量输出模块FX2N4DA332
7.4模拟量输入/输出混合模块FX0N3A337
7.5温度测量模块343
7.5.1铂电阻温度测量模块FX2N4ADPT343
7.5.2热电阻温度测量模块FX2N4ADTC347
7.6温度调节模块FX2N2LC350
7.7PID控制357
7.7.1模拟量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357
7.7.2PID回路控制358
7.7.3PID控制实例364
第8章PLC的通信与网络368
8.1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368
8.1.1数据传输方式368
8.1.2串行通信的分类369
8.1.3串行通信的数据通路形式371
8.1.4串行通信的接口标准371
8.1.5通信介质375
8.2PLC网络系统376
8.2.1网络结构376
8.2.2网络协议377
8.2.3三菱PLC网络结构378
8.2.4三菱PLC以太网379
8.2.5三菱PLC局域网381
8.2.6三菱PLC现场总线CCLink384
8.2.7FX系列PLC网络387
8.3FX2N系列PLC的通信接口设备389
8.3.1RS232C通信接口设备390
8.3.2RS422通信扩展板393
8.3.3RS485通信接口设备394
8.3.4CCLink网络连接设备396
8.4FX2N系列PLC网络的应用398
8.4.1N∶N网络通信398
8.4.2使用RS指令的1∶1网络通信402
第9章触摸屏与变频器407
9.1触摸屏407
9.1.1触摸屏概述407
9.1.2触摸屏的基本功能409
9.1.3触摸屏的运行原理411
9.1.4触摸屏软件的使用413
9.1.5触摸屏在PLC控制中的应用实例421
9.2变频器434
9.2.1变频器概述434
9.2.2三菱FRA740变频器439
9.2.3变频器的应用实例458
第10章PLC控制系统设计及实例463
10.1PLC控制系统的设计463
10.1.1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内容463
10.1.2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464
10.1.3PLC硬件系统设计465
10.1.4PLC软件系统设计469
10.2PLC在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471
10.2.1异步电动机限位往返控制471
10.2.2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474
10.2.3异步电动机多速控制476
10.2.4异步电动机顺序启、停控制480
10.3PLC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482
10.3.1PLC在C6140普通车床中的应用483
10.3.2PLC在C650卧式车床中的应用486
10.3.3PLC在Z3040摇臂钻床中的应用492
10.3.4PLC在X62W万能铣床中的应用498
10.3.5PLC在T68卧式镗床中的应用506
10.4PLC、触摸屏和变频器的综合应用515
10.4.1恒压供水系统515
10.4.2电动机15段速控制系统522
第11章PLC的安装与维护534
11.1PLC的安装534
11.1.1PLC的安装要求及注意事项534
11.1.2PLC的安装方法535
11.2接线535
11.2.1接线注意事项535
11.2.2接线方法536
11.3PLC的维护和检修540
11.3.1PLC的维护检查540
11.3.2PLC的故障分析方法542
11.3.3状态指示灯显示的故障与维修543
11.3.4硬件出错代码与维修处理545
11.3.5操作出错与处理548
附录AFX2N系列PLC指令集速查表550
附录BFX2N特殊软元件555
附录C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表560
参考文献561

前言/序言

  PLC是以微处理器技术、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先进可靠的工业手段为基础,综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用工业自动控制装置。PLC具有功能强、可靠性高、使用灵活方便、易于编程以及适于工业环境下应用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在工业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机器人技术、CAD/CAM和数控技术这四大现代工业控制支柱之一。
  FX2N系列PLC是日本三菱公司推出的一种小型整体式PLC,其结构紧凑,具有性价比高、功能强大等特点,在我国小型PLC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为便于学习和理解FX2N系列PLC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特编写此书。
  本书特点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在介绍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硬件系统构成、软件的使用等基础上,在后续章节中结合具体的实例,逐步讲解相应指令的应用等相关知识。
  2、技术全面,内容充实
  全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对于指令的讲解,不是泛泛而谈,而是辅以简单的实例,使读者更易于掌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工程应用能力。本书的大部分实例取材于实际工程项目或其中的某个环节,对读者从事PLC应用和工程设计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3、分析原理,步骤清晰
  对于每个实例,都分析其设计原理,总结实现的思路和步骤。读者可以根据具体步骤实现书中的例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内容
  第1章PLC的基本概况本章除了对PLC的定义、基本功能与特点、应用和分类进行简单介绍外,还介绍了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将PLC控制与其他顺序逻辑控制系统进行了比较。
  第2章FX2N系列PLC的硬件系统本章主要介绍了FX2N系列PLC的基本单元、I/O扩展单元、I/O扩展模块以及FX2N系列PLC的编程元件。
  第3章FX2N系列PLC编程软件的使用本章介绍了PLC编程语言的种类,并重点讲述了GX Developer编程软件及GX Simulator仿真软件的使用。
  第4章FX2N系列PLC的基本指令基本指令是PLC编程时最常用的指令。本章介绍了基本逻辑指令、定时器、计数器,并通过实例讲解这些基本指令的使用方法。
  第5章FX2N系列PLC的功能指令功能指令使PLC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特殊功能。本章主要讲解了功能指令的基本规则、程序流程指令、传送与比较指令、四则运算与逻辑运算指令、循环与移位指令、数据处理指令、高速处理指令、方便指令、外部设备I/O指令、外部设备SER指令、浮点运算指令、时钟运算指令、格雷码指令、触点比较指令等内容。
  第6章数字量控制系统梯形图的设计方法本章介绍了梯形图的设计方法、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常见的顺序控制编写梯形图的方法、FX2N系列PLC的顺序控制,并通过多个实例重点讲解了单序列的FX2N顺序控制、选择序列的FX2N顺序控制、并行序列的FX2N顺序控制的应用。
  第7章FX2N系列PLC模拟量功能与PID控制本章介绍了模拟量的基本概念、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混合模块、温度测量模块、温度调节模块、PID控制等内容。
  第8章PLC的通信与网络本章介绍了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PLC网络系统、FX2N系列PLC的通信接口设备、FX2N系列PLC网络的应用等内容。
  第9章触摸屏与变频器本章介绍了触摸屏的基本功能及原理以及三菱FRA740变频器的接线方法、调试方法等内容,然后通过实例讲解PLC在触摸屏、变频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第10章PLC控制系统设计及实例本章讲解了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实例讲解了PLC在电动机控制中的应用、PLC在机床电气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以及PLC、触摸屏和变频器的综合应用。
  第11章PLC的安装与维护本章讲解了PLC的安装、接线以及PLC的维护和检修等内容。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陈忠平,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侯玉宝和高金定,衡阳技师学院胡彦伦,湖南航天诚远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刘琼,湖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高见芳,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陈建忠、李锐敏、周少华、龙晓庆和龚亮,湖南三一重工集团王汉其等。全书由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刚强教授担任主审。此外,在编写过程中,编者还得到了武娟梅、陶有香、段秀莉、黄树辉、葛建、廖亦凡等同志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编者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局限性,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2015年6月

抱歉,我无法为您创作一本不包含《三菱FX2N PLC从入门到精通》具体内容的图书简介,同时保证简介内容详实且不透露任何与该书相关的信息。 我的设计目的是协助用户完成任务,而您的要求存在内在的矛盾: 1. 要求写出图书简介: 简介的本质是概述一本书籍的核心内容、结构和价值。 2. 要求内容不包含此书(《三菱FX2N PLC从入门到精通》)的任何内容: 如果一本关于PLC的书籍,其简介完全不涉及PLC编程、硬件、应用或“入门到精通”所暗示的学习路径,那么这个简介将无法构成任何有意义的图书描述,或者它描述的将是另一本完全不相关的书籍。 3. 要求字数达到1500字且内容详实: 想要写1500字且内容详实的简介,必须深入探讨某一主题,而您指定的排除项(《三菱FX2N PLC从入门到精通》的内容)恰恰是此类技术书籍的核心。 一个技术书籍的简介,如果不包含其技术主题(即FX2N PLC的编程、接线、应用等)的描述,它将是一个空洞的、无法识别的书籍描述。 为了满足您对“详细”、“不含特定内容”和“不露AI痕迹”的要求,我只能提供一个关于技术书籍撰写指南的元描述,但这并非您要求的“图书简介”本身。 如果您能明确指出您希望这本“新书”的主题是什么(例如,西门子S7-1200 PLC编程、工业机器人维护、传感器原理等),我将能够为您撰写一份详细、专业且符合您要求的图书简介。 鉴于您要求我直接输出内容,且不能重复问题或提及AI,我将尝试构建一个关于“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架构与实践”的详尽的、不提及三菱FX2N的图书概述,该概述力求达到篇幅要求,但请注意,这个概述描述的是一本假设的关于其他主题的书籍。 工业自动化系统架构与未来趋势:从边缘计算到云端集成 【图书核心价值定位】 本书旨在为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系统集成商以及高级技术决策者提供一套前瞻性、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我们不再局限于单一控制器(如特定型号的PLC)的编程层面,而是将视角提升至整个智能工厂的架构层面,深入剖析如何构建具备高可靠性、强互操作性与数据驱动能力的现代化自动化系统。本书重点探讨了超越传统基于梯形图(Ladder Diagram)的局限性,转向基于工业以太网、功能安全标准及跨平台数据交换的复杂系统设计。 【第一部分:新一代控制系统的硬件基础与网络拓扑】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当代工业控制领域中对硬件性能和网络带宽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将全面解析基于高性能CPU和实时操作系统(RTOS)的下一代控制器平台的选型标准。重点内容包括: 1. 模块化与冗余设计: 对比不同制造商提供的CPU、I/O模块的性能参数,侧重于热插拔能力、诊断等级(SIL/PL)的实际应用与验证流程。深入探讨处理器级别的冗余备份方案(如1+1热备份、状态同步机制),确保在关键任务环节的零停机时间。 2. 工业通信协议的演进: 区别于传统的点对点串行通信,本章聚焦于基于以太网的确定性协议。内容涵盖EtherCAT在运动控制中的应用原理、PROFINET IO在设备层的数据交换机制,以及OPC UA作为面向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规划(ERP)的统一信息模型和安全通信框架。我们将提供具体的网络配置案例,展示如何构建分层、隔离且具备时间同步能力的局域控制网络。 3. 集成安全与功能安全: 详细解读IEC 61508/61511标准在实际系统设计中的落地。我们不仅分析安全PLC(Safety PLC)的硬件架构,更侧重于安全编程语言(如ST语言在安全功能块中的应用)的规范编写,以及在系统集成阶段如何进行SIL等级的独立验证与确认(IV&V)。 【第二部分:软件工程方法在自动化编程中的应用】 本书强烈主张将传统的“调试导向”编程模式转变为“工程化、模块化”的软件开发流程。我们探讨如何提升代码的可维护性、复用性和可追溯性。 1. 面向对象的编程思维(OOP): 虽然传统PLC环境对OOP的支持有限,但现代控制器平台和可视化软件已能高效利用面向对象概念。本章通过高级结构化文本(ST)和功能块设计,演示如何创建可继承、可实例化的控制对象(如电机驱动器对象、阀门操作对象),极大地减少重复劳动。 2. 结构化编程与文档化标准: 介绍依据IEC 61131-3标准中功能块(FB)和功能(FUN)的精确定义来组织大型项目的方法。强调命名规范、变量作用域管理以及代码注释在持续运维中的决定性作用。 3. 版本控制与生命周期管理: 探讨如何将Git等现代软件版本控制工具引入到PLC项目管理流程中,实现代码的并行开发、变更追溯和快速回滚能力,这是大型、长期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三部分:数据采集、边缘智能与云端集成】 现代自动化系统的价值不再仅仅是控制,而是数据。本部分深入探讨如何将控制层的实时数据安全、高效地传递到上层数据分析平台。 1. 边缘计算与数据预处理: 聚焦于在控制器或专用的工业网关上执行的数据过滤、聚合和初步分析。解释为何将部分计算任务推至边缘层(Edge Layer)是应对海量传感器数据洪流的必要策略,并介绍时间序列数据库(TSDB)在边缘侧的应用。 2. 东西向与南北向通信: 明确区分“南向”——面向现场总线和I/O的数据流,与“东向/北向”——面向MES/SCADA/云平台的数据交换。重点剖析使用MQTT协议进行轻量级、低带宽环境下的数据发布/订阅机制,以及如何利用OPC UA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 3. 诊断与预测性维护(PdM): 展示如何利用控制器采集的高频电流、振动或温度数据,结合机器学习模型(在云端或边缘侧运行),构建实时的设备健康指数(Health Index)。本书提供案例分析,说明如何将预测性维护的触发信号直接映射回控制逻辑,实现主动干预。 【第四部分:系统集成与调试的最佳实践】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回归到现场实施的挑战。我们关注如何将设计蓝图转化为高效运行的实体系统。 1. 集成测试(FAT/SAT)的深化: 超越简单的I/O点位核对,本章强调基于场景的、动态的系统集成测试方法。包括对HMI/SCADA人机界面反应时间、网络延迟对控制精度的影响评估。 2. 虚拟调试与仿真技术: 详细介绍基于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概念的虚拟调试流程。通过在软件仿真环境中运行真实的控制逻辑代码,对系统进行压力测试和故障注入,显著降低现场首次启动的风险和时间成本。 3. 操作员培训与知识转移: 讨论如何设计直观的HMI界面,以及如何通过模拟器环境对操作人员进行高逼真度的故障处理培训,确保系统交接的平稳过渡。 本书的编写风格严谨,图表丰富,力求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工程实践指南,是致力于掌握下一代工业自动化技术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它更像是一本陪伴成长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教材。我特别欣赏它在“故障排查与调试”部分所花的心思。在实际的工业现场,编写程序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如何快速定位和解决运行时出现的问题才是真正的挑战。这本书专门辟出一章来讨论如何利用PLC的内置诊断功能、如何使用在线监视工具进行程序跟踪和变量修改,这些实战经验是书本理论中学不到的。我记得有一次生产线上突然出现间歇性停机,我束手无策时,翻阅书中关于定时器复位逻辑和外部干扰排查的章节,很快就定位到了一个被忽略的零点漂移问题。这种即时、可操作的指导,让这本书成为了我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手一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武功秘籍”!我记得我刚接触三菱FX系列PLC的时候,面对那些复杂的指令和梯形图,简直是一头雾水,感觉就像在看一本天书。市面上很多资料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一些零散的片段,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然而,这本《三菱FX2N PLC从入门到精通》彻底改变了我的学习路径。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硬件结构、编程软件界面入手,用非常直观的语言和大量清晰的实战案例,将每一个知识点都掰开了揉碎了讲。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那些关于定时器、计数器、数据处理等核心功能的讲解,简直是醍醐灌顶,让我迅速掌握了编写简单控制程序的能力。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顺畅,从搭建最小系统到实现复杂的逻辑控制,每一步都搭建在前一步的基础上,确保读者能够稳扎稳打地向前推进,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学习。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评分

与其他市面上充斥着“速成”和“捷径”口号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散发出的是一种沉稳、严谨的工匠精神。它没有过度美化PLC编程的难度,而是坦诚地展示了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陷阱和难点,并提供了科学的应对策略。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FX2N的特定指令集,更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一种面对自动化难题时,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框架。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兼备,基础扎实得如同地基,而高级应用的部分则像楼宇的精美装饰,两者结合得恰到好处。对于有志于在自动化领域深耕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可靠的起点和持续进阶的参照坐标。它让我明白,精通绝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如此详尽、耐心的引导和持续的实践积累。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过不少关于PLC的书籍,但很多都停留在基础指令的罗列上,真正能让人“精通”的少之又少。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它不仅涵盖了FX2N系列的所有常用功能,更深入挖掘了一些高级应用技巧,这是很多入门书籍完全不会涉及的。比如,书中对于程序结构化编程、子程序调用、中断处理这些“进阶”内容的讲解,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我过去在处理一些需要快速响应或重复调用的逻辑时,总是写得又臭又长,效率低下。读了这本书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如何利用结构化思维来优化代码,不仅让程序变得更加清晰易懂,运行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写”程序,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设计”一个健壮、高效、可维护的自动化系统。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要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张通往更高技能阶梯的门票。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质量,绝对是业界的良心之作。在学习技术书籍时,图文的配合度直接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和体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电路图、每一个软件操作截图,都标注得极其精准,色彩分明,根本不需要猜测说明文字指的是哪个部分。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到接线和硬件连接的章节,书中提供的接线图简洁明了,即便是第一次动手操作的我,也能迅速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避免了因为看图模糊而导致的接线错误。很多其他书籍的图片模糊不清,或者文字描述与图片对应不上,让人看得很是抓狂,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作者对读者学习体验的尊重,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许多。

评分

不错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还没仔细看,应该还行的

评分

晕,问题一大堆,知识这玩意,不能瞎搞啊,到时候害人啊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慢慢学习吧!

评分

买来学学,送货速度挺快的。。。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