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楠溪江中游古村落》对浙江省瓯江支流楠溪江上游古村落进行研究,通过其住宅、宗祠、庙宇、戏台等各类建筑与遗址探讨其一千多年来扎根于民族精神中的“桃花源情结”。《楠溪江中游古村落》旨在介绍中国民间传统的地域文化;以图文随记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中华本土文化之精髓,复苏久远的历史场景。
作者简介
李玉祥,1962年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视觉艺术硕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为自由撰稿人,出皈有《老房子》系列图集等专*,并担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乡土中国》系列图书的特约摄影师。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展出刊载。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地图
壹 探访古村落
芙蓉村
苍坡村
岩头村
蓬溪村
贰 安居乐业
叁 化发成俗
肆 科名学术
伍 山水情怀
陆 宗族管理
柒 村落选址
捌 寨墙·街巷·沟渠
玖 村落格局
拾 村落和自然
拾壹 公共园林
拾贰 工匠老司
拾叁 住宅
拾肆 宗祠
拾伍 文教建筑
拾陆 寺·观·庙
拾柒 亭
后记
精彩书摘
《楠溪江中游古村落》:
安居乐业 清代初年,浙江永嘉县人陈遇春写了一首诗:“ 澄碧浓蓝夹路回,崎岖迢递入岩隈;人家隔树参差见,野径当山次第开。乱乌林间饶舌过,好峰天外掉头来:葜嫌此地成萧瑟,一!两茅榽去复回。”睹题叫《楠溪道中》。这条景色异常秀丽的楠溪,在浙江省东南部,由北而南注入瓯汀,全长145公里。瓯江刚刚接纳了它便一头扑进东海去了。
楠溪江是个树枝形水系,干流叫大楠溪,居中,两侧的小楠溪、东侧的珍溪是两条人支流,小支流则有鹤盛溪等。它的流域就是现令的永嘉县境,面积大约2472平方公里,东侧以北帷荡山脉为界,西侧是括苍山脉,三面环山,南缘有瓯江流过。它位于北纬28 。至28.5。之间,七月份平均气温29.1℃,年雨量 1698毫米,气候温湿,适于生长业热带阔叶常绿林。
除了松杉之类,浅山和丘陵上长满了油桐、油茶、板栗、柑桔和柿子,当然还有杨梅,杨梅当地就叫“楠 ”,楠溪江因此得名。谷地和盆地里无霜期长达283 天,江流两岸水田平阔,上壤肥沃,灌溉便利,稻麦一年可以二熟。甘蔗、薏米、玉米也生长得很好。江里盛产鱼虾,每年春夏之交,可以捕捉到从海洋回游来的香鱼,内质细嫩而有异香,是上好的贡品。
大自然对楠溪江流域并不十分苛刻吝啬,所以很早就有人居住。起初在下游,那里有儿处新石器文化遗址。春秋战围时代,则居住着“瓯越之民”,《史记·赵世家》说他们“剪发文身,错臂左衽”。西汉初年,他们曾建立东瓯国(BCl92~Bc138年),但朝廷不久在东瓯王领地设回浦县,属会稽郡,三国时属临海郡。晋室南渡之后,江东人口大增,楠溪江中上游逐渐开发,在江两侧的谷地里和大大小小的盆地里,陆陆续续建立起来一个又一个村落。东晋明帝太宁元年设永嘉郡。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设温州,治永嘉,此后一千多年没有大变化,直到如今。五代时候,南去不远的闽国动乱不靖,有大批闽人(主要为福宁州)合族迁来楠溪江流域避难。再往后,又有宋室南渡,一些中原衣冠士族再次来到楠溪江定居。
在楠溪江中游现有村落中,确凿可证的,有茗岙和下园建于晚唐,枫林、花坦、苍坡、西巷、周宅建于五代,芙蓉、廊下、鹤阳、渠¨建于北宋,建于南宋的有豫章、溪口、岩头、东皋、蓬溪、塘湾,建于元代的有坦下。这些村落都由外来移民建立,迁来之前,他们大多是仕宦人家,凭借文化优势和经营能力,他们很快成了当地的望族,占有最利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段。这些村落千余年来是楠溪江中游最兴旺、最有文化成就的,一直到现在,还是楠溪江两百多座村落的代表。也是当地乡土建筑的代表。
北宋时期,温州经济已经很发达,乾隆《永嘉县志·风俗》里记载一首当时太守杨蟠咏温州的诗,其中有句:“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到了南宋,温州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飞快发展,一度成为海上商港。作为温州腹地的楠溪江流域,也在两宋时期达到了辉煌的高峰。
至迟在明代晚期,楠溪江已经有了商品经济。《棠川郑氏宗谱》载:塘湾村郑世益“精于理财,祖、父无多遗业,翁乃勤俭自持,权其子母,量出入,铢积寸累,握算持筹,不数年而粟陈贯朽,富甲一邑” 。这个人大约是放高利贷的。到了清代中叶,楠溪江的商品经济有了进步。输出以山货为大宗,如木、竹、桐油、木炭,还有蚕丝、茶叶和柑桔等。楠溪江上,以梭船取代了竹筏,《楠溪船歌》里唱道:“船过瓯江楠溪开,江上千帆相牵连”,“一篙一桨拼老命,一年到头不休停。”梭船,当地人叫蚱蜢舟,在括苍一山之隔的双溪,它载不动李清照无穷的愁绪,这时在楠溪江卜满载货殖,往来飞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楠溪江两岸出现了一些手工业专业村,如渔口村造船,西岸村制粉干,黄冈村烧缸钵等。楠溪江人的生活和风尚从此有了明显的转变。
……
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乡土中国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