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初,日本军部正式向华北方面军司令寺内寿一发布攻取太原的命令。忻口为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中日两军在忻口地区展开了会战。作战之激烈,交战双方伤亡之惨重。中国军队在给予日军主力部队以重大杀伤后,进行战略撤退而结束了本次会战。本书基于中日双方的一手资料,从纯军事的角度,通过对平型关战役、原平镇攻防战、娘子关战役等著名作战的详实刻画,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忻口会战的全过程。
很好。。。。。。。。。。。
评分忻口、太原会战是平津失陷、淞沪会战开始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这次会战从1937年10月13日——11月 8日,历时近一个月。会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和一二九师一部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会战。国军奋勇血战,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忻口、太原相继失守。从此,华北屏障不复存在。华北正面战场暂无战事,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逐渐成为华北抗战的主体。平津失陷后,华北日军兵分三路:一路沿平汉路南犯,进窥河南;一路沿津浦路南下,进犯山东;一路则沿平绥路西犯,进犯晋、察、绥,并把战略进攻的重点指向山西。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太行、吕梁、恒山、中条四山环绕周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素有“华北之锁钥”之称,是华北天然堡垒。中国军队若能固守山西要地即可对侵入华北平原之敌侧背造成严重威胁。日军为确保对平津地区的占领,解除侧背之忧,图谋进一步南侵,也力求控制山西。在这两军必争之地,一场麈战势在必然。而省会太原扼正太路、同蒲路之交会点,为控山带河之重镇。北部有忻口为其屏障,外有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等内长城隘口连接环卫。中国军队如能守住这一战略地带,就可以确保山西,威胁平津日军侧背。[1]
评分东西超级好用~物流挺快的
评分很好。。。。。。。。。。。
评分1937年 8月,日军组编“华北方面军”序列,下辖第1军和第2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并以主力第五师团担任主攻太原的任务。此外,还专门成立了以东条英机为司令官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配合第五师团的行动。 8月下旬日军攻陷察哈尔省平绥路各据点后,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军主力和第五师团随即将兵锋指向晋北的天镇、阳高,叩山西门户大同。 9月10日,日军攻占阳高和三千户岭,天镇失去屏障,国民党第61军军长李服膺弃城而退,打乱了阎锡山大同会战的计划,李服膺因此被枪决。日军占领天镇等地后,即调集主力围攻大同。阎锡山令国民党第19军弃守大同,集中兵力在内长城一线设防。 9月13日,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兵不血刃占领了大同。9月14日,日寇分兵沿同蒲路南下直扑太原。
评分科汉斯基最杰出的贡献在于她把一整串的故事集合起来。这些故事有的你可能略知一二,有些可能是从像伊恩·西雷利尔《银剑》这样优秀的小说中看得到的。这是详实完整记述波兰战史的首部英文作品。在史学界也是一次杰出的尝试——展现了与波兰历史相关的谜团和误解是如何产生和被强化的。
评分不错,不错。。。。。
评分国民党抗日。
评分武大的抗战系列一直不错,都是难得的精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