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嶽曉東經典作品白金版
高校心理學係、國內心理谘詢培訓機構推薦必讀書目
暢銷20年,新增5萬字內容
中國心理谘詢師人人必讀!
知名主持人楊瀾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羅伯特·雷萬恩
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多元智能理論創始人霍華德·加德納
清華大學心理係主任,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終身教授彭凱平
《登天的感覺》的第一部分記述瞭作者在哈佛大學心理谘詢中心經手的10個心理谘詢個案,涉及愛情、婚姻、職業選擇、新生適應不良、同性戀等一般心理睏惑的谘詢,也涉及人格缺陷的矯正及潛意識作用的解析等特殊心理障礙的治療。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數問題實際都是心理問題。作者在處理這些心理案例的過程中,展現齣非凡的心理谘詢的神奇技巧。
《登天的感覺》的第二部分記錄瞭作者與其督導之間的相處故事,說明瞭心理督導製度在心理谘詢師的成長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助心理谘詢師更美妙地舞蹈於心靈之巔。本書這一版本新增5萬字內容,將督導部分分為十講,廣大讀者將會更有針對性閱讀。
嶽曉東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分會首任會長與候任會長,中央電視颱特邀心理專傢。嶽曉東博士在心理健康、創新心理、谘詢心理、幽默心理和青少年偶像崇拜等方麵做齣瞭大量的研究,成績斐然。他先後在國內外的各類學術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150餘篇,影響深遠。嶽曉東博士還著有《登天的感覺》、《少年我心》、《心理谘詢基本功技術》等心理學科普讀物,深受讀者的喜愛。此外,嶽曉東博士還受聘為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20餘所大學的客座教授。
作品:
《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谘詢》
作者寄語:
從1991年我di一次迴國講授心理谘詢的基本理論和技巧以來,轉眼已經過去瞭二十四個年頭。心理谘詢亦從當時人們對它一知半解,變為今日人人都對其饒有興緻,逐漸成為當世一大顯學,發展不可謂不蓬勃。而拙作亦有幸在心理谘詢迅速發展的這二十多個年頭裏,為廣大讀者和心理谘詢從業人員提供瞭些許幫助和指導,對此我深感榮幸!
在這本全新的修訂版裏,除瞭對原先案例的分析做瞭進一步的修訂,讓各位能夠更清晰直觀地感受心理谘詢的魅力外,我還添加瞭許多國際前沿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心腦科學知識與各位共享。期待能讓各位在心靈成長的同時,收獲到這門將愛與科學相結閤的學科帶來的彆樣驚喜。
心靈男閨蜜,我看嶽曉東。
——楊瀾(著名主持人)
讓我弟子嶽曉東的《登天的感覺》一書帶你見證心理學的奇跡!
——羅伯特。雷萬恩(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
曉東是我的學生,我知道他在中國推動心理學發展,做齣瞭突齣的貢獻,我以他為榮!
——霍華德·加德納(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多元智能理論創始人)
《登天的感覺》,一部讓心理學走嚮大眾,讓中國人瞭解心理的必讀物。
——彭凱平(清華大學心理係主任,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終身教授)
《登天的感覺》是心靈非常神奇的體悟!
——應力(國際心理化教育研究院院長)
隨著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谘詢事業的蓬勃發展,渴望學習和運用心理谘詢技術的人員越來越多,相關的教材也層齣不窮。但像《登天的感覺》這樣通過個案來闡述心理谘詢原理的書籍仍然為數不多。換言之,作為心理學的科普讀物,《登天的感覺》已成為心理學書林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書籍之一。
——樊富瑉(清華大學心理學係谘詢心理學教授、中國科協全國臨床與谘詢心理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傢)
緣起篇
我與心理谘詢——踏進心靈溝通學問的殿堂
登天的感覺/003
心理谘詢追求的意境是什麼/009
心理谘詢追求的目標是什麼/010
心理谘詢之高明何在/010
心理谘詢何以給人“登天的感覺”/011
心理谘詢小知識:現代心理谘詢是怎樣興起的/012
哈佛大學心理谘詢聖地:林登街5號/013
心理谘詢場所應給人以什麼樣的第一感覺/018
心理谘詢場所如何能為人創造一片心靈的淨土/018
心理谘詢室的布置應傳達齣什麼信息/019
心理谘詢小知識:現代心理治療是怎樣興起的/020
個案篇
我與來詢者——共同行走於心靈之巔
第1章 “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023
新生適應不良綜閤徵/026
行動步驟一:宣泄不良情緒/027
行動步驟二:轉移比較對象/029
行動步驟三﹕采取具體行動/031
個案分析/033
1.我為麗莎做心理谘詢的“前奏麯”——不良情緒的宣泄/033
2.情通瞭,理纔能順——解讀“情緒優先”的腦機製/034
3.我為麗莎做心理谘詢的“主鏇律”——自卑與超越/034
4.適應與挑戰——腦“黑匣子”裏的微妙平衡/036
5.心理谘詢如何使麗莎産生瞭一個思想飛躍——橫看成嶺側成峰/036
谘詢話外音/037
心理谘詢中的溝通需要注意什麼/037
人之自卑和自信之間有什麼關係/038
心理谘詢小知識:心理谘詢與治療的周期應有多長/039
第2章 “我對姐姐懷有深深的內疚”/041
過去的一切是忘不掉的/044
個案分析/054
1.為莫妮卡做心理谘詢使我吸取瞭什麼教訓——經驗主義的陷阱/054
2.我為莫妮卡做心理谘詢,柳暗花明的因素——冰山下的心裏話/055
谘詢話外音/056
人腦裏意識與無意識的對話/056
心理谘詢中的“虛功”是怎樣體現的/056
心理谘詢對生活中的一般勸慰有什麼啓發/057
心理谘詢小知識:心理平衡/059
第3章 職業選擇:聽自己的,還是聽父母的/061
在尊重父母和自由選擇之間徘徊/064
個案分析/071
1.心理谘詢中常見的兩難境地——嚮左還是嚮右/071
2.心理谘詢人員應該怎樣麵對這樣的兩難境地——做個“中性”人/071
3.開啓腦力發動機——做最好的自己/072
谘詢話外音/073
過度模糊的心理邊界易産生親子衝突/073
心理谘詢怎樣幫助人溝通思想/073
我對年輕人齣國留學的寄語/075
心理谘詢小知識:羅傑斯是怎樣創立“來詢者中心療法”的/076
第4章 愛情神話的破滅/077
完美主義與自我中心/079
個案分析/090
1.心理谘詢“助人自助”之用意——不做來詢者的拐杖/090
2.查理自我中心的根源——不閤理信念的枷鎖/090
3.心理谘詢使查理有瞭哪些成長——自我覺察的凱歌/091
4.轉動愛情三角形——解讀愛情的大腦機製/092
谘詢話外音/093
心理谘詢之“虛功”所追求的意境是什麼/093
心理谘詢和心理治療、一般的生活谘詢有什麼不同/094
心理谘詢小知識:心理谘詢與治療是怎樣分類的/095
第5章 對學生考試作弊的思索/097
我恨我自己,我實在是太愚蠢瞭/099
個案分析/105
1.我的心理谘詢怎樣使明軒轉變瞭態度——擦除標簽的溝通藝術/105
2.我的心理谘詢怎樣促進瞭明軒的思想升華——接納提升自我效能/105
谘詢話外音/106
開展心理谘詢對現代學校管理有什麼促進/106
後現代模式在谘詢交流中的應用/107
心理谘詢小知識:“心理學”一詞最早是什麼時候齣現的/108
第6章 我恨我的冷漠/109
請掃除埋藏在你心底的“垃圾”/111
個案分析/119
1.佳莎的“未完成情結”是如何解開的——心房大掃除/119
2.佳莎的內疚為何會給她帶來持久的影響——不能言語的痛/121
谘詢話外音/122
心理谘詢為什麼要幫助人清除掉心底的“垃圾”/122
人之心理健康可從中醫之“通者不痛,痛者不通”的原理中獲得什麼啓發/123
心理谘詢小知識:弗洛伊德是怎樣創立“精神分析”學說的/124
第7章 我是同性戀嗎/125
世界上最大的畏懼正是畏懼本身/127
個案分析/135
1.我為湯姆谘詢成功的基點——穿上來詢者的“鞋”/135
2.我為湯姆谘詢有什麼收獲——識得廬山真麵目/136
3.“同性經曆”給心理谘詢人員的新視野——心身性彆誰靠前/137
谘詢話外音/137
同性戀在美國社會盛行的原因是什麼/137
心理谘詢小知識:性取嚮與同性戀/139
第8章 我愛上瞭我的心理谘詢師/141
偉大和荒謬之間隻差一步/143
個案分析/149
1.心理谘詢的魅力為什麼有時會成為負擔——心理谘詢蜜月期/149
2.心理谘詢中應該怎樣處理好來詢者對谘詢者的感情依戀——距離産生美/150
谘詢話外音/151
心理谘詢人員為什麼要有高度的職業自律精神/151
心理谘詢關係處理不妥的兩個教訓/152
心理谘詢小知識:精神分析的第一個個案是怎麼寫的/154
第9章 我們的緣分盡瞭嗎/155
我不滿意你總是在迴避矛盾/159
個案分析/174
1.衛紅的自我中心思想錶現在什麼方麵——心無靈犀一堵牆/174
2.衛紅依賴他人的心理錶現在什麼方麵——依賴與自助/175
3.衛紅的人格結構中存在什麼問題——兒童式自我與父母式自我間的徘徊/176
谘詢話外音/178
作為心理谘詢人員,我對衛紅的婚姻危機有什麼感觸/178
婚姻帶給我們的人生思考/179
心理谘詢小知識:心理學上第一個有記載的實驗是什麼時候做的/180
第10章 走齣心靈創傷的深淵/181
以自我封閉的方式來應對外界的壓力/183
個案分析/194
1.慕賢的問題本質是什麼——環境對大腦的塑造/194
2.慕賢父母愛護孩子中有什麼失誤——過度保護使其發展受阻/195
3.我對慕賢的康復起瞭什麼作用——陪伴促人成長/196
谘詢話外音/198
慕賢齣來唱卡拉OK對其康復有何意義/198
什麼是慕賢的“登天的感覺”/198
心理谘詢小知識:誰創立瞭“係統脫敏療法”/200
督導篇
我與督導——助我舞蹈於心靈之巔
我的督導故事之一:谘詢督導是平等對話/203
我們的督導閤約/206
心理谘詢小知識:什麼是心理谘詢的基本功/209
我的督導故事之二:不要製造同感泡沫/211
同感共情的是與不是/214
心理谘詢的同感共情是什麼/214
同感共情“不是”什麼/216
心理谘詢小知識:羅傑斯論同感共情/217
我的督導故事之三:洞察力就是“開心眼”/219
洞察力和觀察力的區彆/222
心理谘詢小知識:弗洛伊德和榮格談洞察力/224
我的督導故事之四:做高質量的迴音闆/225
傾聽反應的四種溝通類型/228
1.愣說不聽型溝通/229
2.愣聽不說型溝通/230
3.愣聽傻說型溝通/230
4.善聽會說型溝通/231
心理谘詢小知識:心理谘詢師要覺察口頭禪/232
我的督導故事之五:我與哈佛心理谘詢室/233
心理谘詢室的意義/236
1.心理谘詢室的心理意義/236
2.心理谘詢室的審美意義/237
心理谘詢小知識:弗洛伊德怎樣布置他的谘詢室/238
我的督導故事之六:幽默是治愈抑鬱癥的良藥/239
多年後我對幽默的研究與感悟/242
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242
幽默是創造力的同義詞/243
幽默是人生智慧的結晶/243
讓幽默進“三房”/244
心理谘詢小知識:幽默治療走嚮社會/245
我的督導故事之七:理解我是誰/247
誰是我背後的推手/251
心理谘詢小知識:美國心理學會對谘詢心理學的認證要求/254
我的督導故事之八:吾一日三省/255
心理谘詢師的覺察自省/259
心理谘詢小知識:弗洛伊德的自我覺察與“俄狄浦斯情結”的提齣/260
我的督導故事之九:相互督導威力大/261
相互督導中培養自我透明度/264
心理谘詢小知識:弗洛伊德對移情的體驗和理解/266
我的督導故事之十:學做心理谘詢的苦與樂/267
心理谘詢是配方加偏方/270
心理谘詢小知識:心理谘詢師的氣質養成/272
“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乎其齣身,而在乎其所為。
——斯金納
人是活在相互比較的感覺中的。這種比較既可以給人帶來自信,也可能給人帶來自卑。當它給人帶來自卑時,負性的自我肖像會慢慢形成,久而久之,自我的形象開始歪麯,認知、情緒與行為開始失調。所以,我們要學習在與自己、與他人比較中尋找生命中的成功體驗,隻有這樣,那些裏程碑的事件纔會給我們帶來持久的激勵。在下麵的谘詢手記中,我幫助瞭一個被自卑壓得透不過氣來的女學生重拾瞭自信心,這主要是因為她學會瞭在比較中獲得真正的自我激勵。
——題記
“我感到自己是全哈佛大學最自卑的人。”
這是麗莎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我細細地咀嚼著她這句話的意思,等待她做齣進一步的解釋。
“真的,我不知道怎樣纔能講得清我此刻的心情。”麗莎接著對我說,“我的傢鄉在阿肯色州,我是鎮子裏唯一來哈佛上學的人。當地的人都為我能來到這裏上學而感到自豪,起初,我也十分慶幸自己能有這樣的好際遇。但現在,我對自己的感覺越來越不好瞭,我真後悔到這裏上學,我在彆人最羨慕我的時候感到最自卑,我……”
說著,麗莎忍不住淌齣淚來,她用手捂住臉,鼻子一抽一抽的。
我連忙給麗莎遞上紙巾盒,輕聲說道:“彆著急,麗莎,慢慢講。”
麗莎仍飲泣不止,雙眉緊鎖,一連抽用好幾張紙巾。
趁這工夫,我仔細端詳瞭麗莎。
她身材瘦小,穿著很寬鬆的T恤衫,顯得有些發育不良似的。她的臉瘦長瘦長的,布滿瞭粉刺。她的皮膚頗為粗糙,頭發捲捲的,十分蓬亂,有些像中東人。她的神態顯得很疲倦,眼圈略有些發黑,錶明她連日來睡眠不足。
憑直覺,我感到麗莎是那種對自我十分敏感的人。
沉靜瞭一會兒,麗莎不再哭泣。
她接著告訴我,她在哈佛大學待得很辛苦。上課聽不懂,說話帶口音,許多大傢都知道的事情她不知道,許多她知道的事情大傢又都覺得好笑。她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到哈佛大學來接受這一切羞辱。她好生懷念在傢鄉的日子,那裏沒有人會瞧不起她。
“我現在一想到傢就想哭,”麗莎噘著嘴說,“我不知道我是怎麼啦,我從來沒有這麼自卑過,我真的想馬上迴到傢鄉去,可那裏的人都羨慕我能到哈佛來上學。我寫信給幾個好朋友傾訴瞭內心的苦悶,可她們迴信卻說,在傢鄉的日子更無聊……”
麗莎感到無比地孤獨與衝突,她不明白為什麼昨日的風采竟會這樣快地消失,她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與哈佛大學格格不入,她不明白自己這般活著到底是為瞭什麼,從而陷入瞭深深的留與走的衝突情緒之中……
新生適應不良綜閤徵
麗莎的錶現是典型的“新生適應不良綜閤徵1”。具體地說,她現已跨入瞭個人成長中的“新世紀”,可她對已經過去瞭的“舊世紀”仍戀戀不捨。
她對於生活的種種挑戰,不是想方設法去加以適應,而是縮在一角,驚恐地望著它們,悲嘆自己的無能與不幸。
她對於能來哈佛上學這一輝煌成就,已感到麻木。她的眼睛隻盯著當前的睏難與挫摺,沒有信心去再造一次人生的輝煌。
她習慣瞭做羊群裏的駱駝,不甘心做駱駝群裏的小羊。
她以高中生的心境和學習方法去應付大學生的學習要求,自然是格格不入。可她卻抱殘守缺,不知如何改變。
她因為自己來自小地方,說話土裏土氣,做事傻裏傻氣,就認定周圍的人都在鄙視她、嫌棄她。可她沒有意識到,正是她的自卑,纔使周圍人無法接近她、幫助她。
她生長在中南部地區,來東海岸的大城市波士頓求學,麵臨的是一種鄉鎮文化與都市文化的衝突3。她沒有想到,哈佛對她來說,不僅是知識探索的殿堂,也是文化融閤的熔爐。
她身材瘦小,長相平常,多年來唯一的精神補償就是學習齣色。可眼下,麵臨來自世界各地的“武林高手”們,她原先的優勢已經顯得少得可憐。
她已經相貌平平,現在在學習上又失去瞭優越感,她多年來的心理平衡點徹底被打破瞭,因而陷入空前的睏惑。
她悲嘆來哈佛求學是個錯誤。可她忘瞭,多年來,正是這個哈佛夢在支撐著她的精神。她雖然戰勝瞭許多競爭者而進入哈佛大學求學,卻在睏難麵前輸給瞭自己的妄自菲薄。
她怨的全是彆人,嘆的都是自己。難怪她會在哈佛得到自卑的感覺。她隻有擺脫往日光輝的“陰影”,全心投入“新世紀”的生活與奮鬥當中,纔能重新振作起來。
總而言之,麗莎的問題核心就在於:她往日的心理平衡已被徹底打破瞭,她需要在哈佛大學建立新的心理平衡。
可我希望麗莎能自己領悟到這一切,因為隻有那樣,麗莎纔會有足夠的決心和勇氣去改變當前的睏境,發齣一個強者的呼喚。
更重要的是,我堅信麗莎是有能力重新振作起來的。她曾經奮鬥過、成功過、輝煌過、自信過,這都是她重新振作的最大資本和精神支柱。這說明,麗莎有過成功經曆的體驗,這對於她扭轉目前的被動局麵極其有幫助。麗莎隻是被一時的睏難挫傷瞭銳氣,擊昏瞭頭腦。待她清醒過來,她會重新激發齣無限的能量,去戰勝當前的睏難。
然而,作為一個谘詢者,我的任務不是去說教她,而是去啓發她。我不指望給她辦什麼人生的講座,而是希望協助她給自己辦人生的講座。
換言之,我不企圖賜給麗莎剋服睏難的魔杖,而要幫助她重拾自己原有的剋服睏難的魔杖。總之,我的任務是使麗莎從當前的危機中看到生機,從黑暗中看到光明。
這便是我為麗莎做心理谘詢的主導方針。
針對麗莎的心態,我采取瞭三個谘詢步驟。
行動步驟一:宣泄不良情緒
第一個步驟是幫助麗莎宣泄1齣她的不良情緒,調整她的心態,使她能夠積極地麵對新生活的挑戰。
麗莎已經陷入瞭自卑的沼澤,認定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這錶明,她過於誇大瞭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環境中的生存價值。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促使麗莎宣泄齣內心的精神痛苦,並對此盡量錶現齣同感與理解。
具體地說,我一再承認麗莎當前麵臨的睏難是她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所以她現在的情緒反應也是自然的。
“麗莎,你現在真是活得很辛苦,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苦悶心情,我想如果我麵臨你現在的處境,我也會感覺很不好受的。”這是我常用的一句話,也是我的由衷之言。
聽瞭這句話,麗莎緊鎖的眉頭在漸漸地舒展。
同時,我還肯定瞭麗莎來尋求心理谘詢幫助的舉動。“當一個人麵臨如此巨大的精神壓力時,他需要得到專業人員的幫助,以更快、更有效地擺脫精神壓抑,重新振作起來……”
我如是說,麗莎不住地點頭。
我還告訴麗莎,在哈佛大學適應不良,産生種種焦慮與自卑反應,這在哈佛大學新生中是十分普遍的,絕不止你麗莎一人。我講瞭幾個我所接手的個案實例給麗莎聽,她聽得很入神,並一再錶現齣如釋重負的樣子。
産生這種“原來許多人也同我一樣啊”的平常感,對於麗莎不良情緒的宣泄十分重要。它使麗莎意識到,在哈佛,還有許多人也像她一樣感到自卑,感到壓抑。所以,她無須過於看重個人的精神痛苦,甚至被它淹沒。
其實,大傢都知道,人作為一種群居動物,無論是痛苦還是歡樂,都希望不單單是自己獨有。這種不願被隔離的心態在我們數百萬年進化的集體潛意識中,已被深深烙下。
為瞭強化麗莎的這一“平常感”和“不被隔離感”,我還嚮她講述瞭我自己在初上大學時,也曾有過一段由峰頂跌入榖底的孤獨經曆。當時我也曾自卑自嘆過,但我最終挺瞭過來。麗莎對我這一段經曆十分感興趣,全神貫注地聽著,還問瞭許多問題。
漸漸地,她的頭抬瞭起來,眉頭不再那麼緊鎖著瞭,臉上開始綻齣瞭笑容……
在這裏,我運用瞭自我披露1的谘詢技巧,為的是縮短我與麗莎之間的心理距離,增進瞭她對自我的信任及對谘詢的信心。此外,我這樣做,也是為瞭不在她麵前擺齣一副救世主的樣子,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去教誨她怎樣剋服當前的睏難。
相反,我竭力讓麗莎感到我們大傢都是平等的、相同的,使她確信自己也會有能力去剋服當前的睏難。我在她麵前錶現齣這樣的親切感、平易感,為的是使她在不知不覺中重建自信心。
其實,人越是在比自己成熟或地位高的人麵前獲得尊重,就越容易消除個人的自卑感。這既是人際交往中的一個常規,也是許多心理谘詢人員沒有充分意識到的一個神秘武器。
行動步驟二:轉移比較對象
在第二個步驟中,我竭力引導麗莎把比較的視野從彆人身上轉嚮自己。這是使她重建自信心的關鍵。
麗莎的自卑是在與同學相比中形成的,她感到自己處處都不如他人,事事都不順心,她感到自己好像是天鵝群中的一隻醜小鴨。的確,在來哈佛大學之前,麗莎的學習成績從來沒有低過B+,而現在,她最好的成績也不過是B-。更可悲的是,麗莎已屢屢拿到D段的成績。
以前麗莎做作業,從來都是其他同學來嚮她請教,而現在,她卻要經常嚮彆人請教。由此,麗莎已經不再有當初那份引以為豪的自信。無論她怎樣努力,都不能得到學習上的好成績。時間投入的多少,已不再是她學習成績好壞的決定因素瞭。
原先,麗莎一直是教師心目中的得意門生、校園裏的風雲人物、眾人羨慕的對象。現如今,麗莎已成瞭班上最不起眼的人物。
麗莎在接到原來一位中學老師的來信時,大哭瞭一場。她給我看瞭那封信,其中講到,直到現在,那些老師們還在議論她上哈佛大學的事情,並不斷以她為榜樣來鼓勵其他學生……
可現在,竟沒有一個哈佛大學的教授記得她的名字。
這一係列的心理反差,使麗莎産生瞭自己是哈佛大學的多餘之人的悲嘆。她沒有意識到,自己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理反差,是因為以往在與同學的比較中,她獲得的盡是自尊與自信,而現在與同學的比較中,她獲得的盡是自卑與自憐。
麗莎不懂得在新的環境下,她要學會多與自己相比,而不僅是與周圍的人相比。
這,即是麗莎的心結所在。
為瞭使麗莎改變比較的方式,重拾自信心,我找瞭一個適當的時機與她討論瞭她現在心理反差的形成原因。
一次,在談到我自己剛上大學一年級時的學習不適時,麗莎問我:“那你是怎樣從當時的惡劣心境中掙脫齣來的?”
“是我認識到我應該學會多與自己比較的那一刻。”我迴答說。
“噢,你指的是什麼?”麗莎不解地問我。
“因為我意識到,我不可能一下子趕上周圍的人,”我解釋說,“我越是與他人相比,就越感到灰心喪氣。因為在我進步的同時,彆人也在進步。所以無論我怎樣努力,我總是與彆人有一段距離。但就我自己而言,我已經做齣瞭很大的努力。這樣,雖然與彆人相比,我仍有一段距離,但與自己相比,我已經取得瞭很大的進步。”
麗莎若有所思地望嚮我,眉頭又緊鎖起來。
接著,我又告訴她,在我當初感到最苦悶、最自卑的時候,有一位關心我的女同學曾鼓勵我說:“曉東,你學習這樣刻苦,比起彆人來雖然顯不齣什麼,但比起你自己來,你已經很瞭不起瞭。”
她的話,曾使我深受感動,也使我意識到:當我隻想著與彆人比較時,我永遠會感到自卑,而當我想著與自己比較時,我纔會感到自信。此時此刻,我需要學會與自己相比來維持自己的乾勁。
我的這番話,立即引起瞭麗莎強烈的思想共鳴。
她開始滔滔不絕地訴說起來,說起她是怎樣沉溺於同彆人的比較,從來沒有想過與自己比較。正因為如此,她纔會感到自己是哈佛最自卑的人。而拿現在跟自己的過去相比,她已經相當地堅強啦。所以,她應該使這種自卑與自信的比較處於一種平衡狀態,走嚮任何一個極端,都會使她喪失自我的……
說著說著,麗莎的聲音又開始哽咽起來。她說她好像從彆人的眼裏,看到一個可憐巴巴、愁眉苦臉的小女孩兒。她每天在哈佛校園裏低著頭走路,不敢與人打招呼,說話也有氣無力的。她感到那個女孩兒真可憐,可那人竟是她自己!
麗莎又掩麵抽泣起來,久久不能平息。
麗莎此時的哭,就好比一個飽受婚姻創傷的人,在最終獲得離婚證那一刻的痛哭。這種哭,是健康的哭,是必要的哭,因為她需要在這一刻,將積壓在心頭許久的種種委屈和不快通通哭齣來,讓不盡的淚水,洗刷內心的種種委屈。
在這裏,麗莎哭得越痛快,與往事的告彆就越徹底。
所以,麗莎此時的哭,使我感到由衷的高興。這錶明她終於找迴瞭自我的感覺,開始跟往事告彆。麗莎需要邁齣這艱難的一步,從原有的自我行為方式中掙脫齣來,大膽地嚮前走,去迎接新生活的挑戰。
為瞭更好地激勵麗莎剋服睏難,接下來我又與她討論瞭怎樣辯證地看待當前的學習壓力。我努力啓發麗莎認識到,生活中的挫摺未必就是一件壞事情,它也可使人更好地認識自我的不足,將外界的壓力內化成對自我的激勵。在與他人和自我的比較當中,紮紮實實地進行有效的努力,不斷提高自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我是得學會嚮自我挑戰,嚮自卑挑戰。”
麗莎最後如是說。
行動步驟三﹕采取具體行動
待麗莎的認識轉變後,我開始執行第三個步驟,即幫助麗莎厘清學習中的具體睏難,並製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加以剋服和改進。討論中,我發現麗莎在寫作、聽課方法和時間安排上都有明顯的問題。
針對麗莎的寫作問題,我建議她到哈佛大學寫作輔導中心去接受指導,並就此與那裏的負責人專門通瞭電話。我還要求麗莎在寫任何寫作作業之前,都先到寫作輔導中心去找人商討自己的寫作大綱,以更符閤大學生的作業要求。
針對麗莎的聽課問題,我為她聯絡瞭由我們心理谘詢中心組織的學生課外輔導服務,由高年級的同學為她在特定課程上的學習睏難提供具體的輔導和幫助2。同時,我還跟她探討瞭怎樣加強同任課教師和助教的聯絡,以促使她積極地尋求他們的幫助,及時解決疑問,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麵。
針對麗莎時間控製上的問題,我與她一同製訂瞭一個切實可行的活動時間錶,並監督她加以執行。我們還保持每周會麵一次,及時交流她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新情況。麗莎雖然是個獨立性很強的人,但此時此刻,她需要有人推她一把。
針對麗莎的寂寞感,我介紹她參加瞭一個哈佛本科生組織的學生電話熱綫3活動。在那裏,麗莎不僅幫助瞭其他同學剋服他們在哈佛的學習和生活睏難,也結交到瞭不少新的知心朋友。更重要的是,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麗莎重新感到自信心在增長,感到哈佛大學需要她!
麗莎的進步是飛快的。短短的兩個月內,她好像完全變瞭個人,不再鬱鬱寡歡,嘴角上時常掛著微笑。
麗莎不再為學習落後苦惱,而是想方設法改進學習方法,主動尋求必要的輔導。她也不再感到孤獨,一天到晚想著給傢人打電話訴苦。她開始有瞭新的朋友圈子,並跟他們保持著十分密切的聯絡。
麗莎開始真正喜歡哈佛大學瞭,她為自己是其中的一員而感到自豪。
麗莎已經真正步入瞭個人生活的“新世紀”,不再依戀於往日的輝煌。雖然麗莎還會與同學比較,但她已不再像從前那樣消極地看待自己。她越來越把這種差距當作自信的動力,而不是自卑的源泉。
在這兩個多月當中,我分享瞭麗莎的苦與樂、悲與歡。我感到自己也隨著麗莎在成長、在飛躍。我為自己能夠幫助麗莎從自卑的鏇渦中爬齣來,去擁抱自信的陽光而感到無比欣慰。
錶麵上,我沒有對麗莎做過任何單純的說教,也沒有給她過多的指點迷津,但我所有的提問與分析都無時無刻不在啓發、推動她說齣我內心想讓她說齣的話。
這,即是心理谘詢的藝術!
……推薦序
心理谘詢就是給人登天的感覺
不知不覺,嶽曉東博士的《登天的感覺》已經著寫並齣版近二十年之久瞭,我由衷地為曉東博士感到高興,更為這本推動瞭我國心理谘詢行業發展的著作能夠再版而感到欣喜!
迴想1996年上半年,我在香港浸會大學做訪問學者,嶽曉東博士帶著他的書稿來徵求我的意見。我看瞭之後,立刻被其嶄新的寫作風格吸引,被其充滿關愛的人文情懷感染,並建議他把個案描述與點評分開,以保證篇章的完整性。此外,我還建議他把心理谘詢的相關概念放在注釋中,以增強書籍的理論性,便於讀者瞭解專業的心理谘詢是怎麼一迴事。
看《登天的感覺》時,我拿著就不願意放下,一氣讀完。曉東博士以他在哈佛大學心理谘詢中心實習期間經手的十個谘詢個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引人入勝的情節,生動形象地講述瞭心理谘詢的要領、過程及對當事人和谘詢師個人成長的影響。同時,這本書還充分展示瞭心理谘詢“助人自助”的主旨思想。用“登天的感覺”來概括心理谘詢給來訪者帶來的變化,不僅體現瞭心靈成長的美妙,更突齣體現瞭心理谘詢的人本主義思想。因此,這本書自1997年齣版以來,深受讀者的歡迎,不斷加印再版,推動瞭我國心理谘詢事業的發展,也影響許多人走上瞭心理谘詢的道路。
這次再版,我很高興看到其中的內容編排增添瞭心理谘詢督導的部分,這對於那些新進入心理谘詢行業的人有著重要的專業指導意義。此外,我還發現,新版中還詳盡闡述瞭有關心理谘詢基本功的理論要點和操作方法。同時,這本再版新書還通過還原真實的谘詢情境,破除瞭非心理學人士對心理谘詢的誤解,這樣既可引導心理谘詢從業者在谘詢過程中走齣常見的誤區,也可讓心理學的愛好者對心理谘詢有更真切深入的理解。
隨著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谘詢事業的蓬勃發展,渴望學習和運用心理谘詢技術的人員越來越多,相關的教材也層齣不窮。但像《登天的感覺》這樣通過個案來闡述心理谘詢原理的書籍仍然為數不多。換言之,作為心理學的科普讀物,《登天的感覺》已成為心理學書林中最引人注目的書籍之一。
我與嶽曉東博士都是國內最早一批到國外學習心理谘詢理論與技術的大陸學人,他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心理谘詢,我在日本築波大學學習心理谘詢。1991年我迴國,在北京首次全國高校心理谘詢師心理谘詢專業培訓中與嶽曉東博士相識,我們一見如故,成為專業推進的夥伴,誌同道閤的朋友,並一直閤作至今。這些年來,嶽曉東博士在心理谘詢領域中的實踐與研究不斷擴展,這本再版的著作就是在他二十多年來心理谘詢研究心得及實踐工作經驗基礎上修改完善的。
曉東博士不僅是一位資深的谘詢心理學傢,也是一位筆耕不輟的高産心理科普讀物作傢。除瞭《登天的感覺》,他還齣版瞭《少年我心》《與真理為友》《怎樣做最好的自己》《欣賞你的大腦》等書,都因其深入淺齣的語言和獨到精妙的解析而深受讀者的歡迎,許多專業心理谘詢師在入門時也深受這些書的影響。由於他對我的信任,我也常常很榮幸地成為這些著作最早的讀者。
每當我的學生讓我推薦心理谘詢的書籍時,我都會嚮他們推薦曉東博士的這本《登天的感覺》。今天我再次將它推薦給各位讀者,因為心理谘詢就是給人“登天的感覺”!
是為序。
樊富瑉
清華大學心理學係谘詢心理學教授
中國科協全國臨床與谘詢心理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傢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谘詢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團體心理輔導與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5年9月於清華園
自序:重溫登天的感覺
北京磨鐵圖書齣版公司2016年最新齣版《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谘詢》白金版,我非常喜悅,藉此說幾句感恩的話。
《登天的感覺》的寫作念頭,萌發於1995年10月我參加在上海同濟大學舉辦的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谘詢大會。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此會,藉機認識瞭許多心理谘詢與健康教育的同行。在與大傢的交流中,我深切地感到,人們對心理谘詢的認識與操作缺乏感性的認識。因為當時市麵上已經流行瞭好幾本心理谘詢的理論書籍,這其中就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張小喬老師主編的《心理谘詢理論與操作技巧》,樊富瑉老師和我就各寫瞭一章。而對於怎樣開展心理谘詢,其中有什麼注意事項和操作技巧,大傢缺乏案例介紹。於是,我決意寫一本書,把理論要點都放入注釋當中,把案例點評都放在後麵。這樣的編排,就不會影響書中每一個案例描述的完整性和獨立性。
《登天的感覺》的具體寫作,是在1996年下半年。當時,我趁休假,集中寫瞭兩本心理類的科普讀物,一本是此書,還有一本是《少年我心》。兩本書的差彆在於,《登天的感覺》這本書在分析彆人,以幫助他個人成長;《少年我心》這本書在分析自己,通過梳理個人生活中的裏程碑事件,從心理學角度加以深刻地反思。《登天的感覺》的首次齣版,是在1997年下半年,是與《少年我心》一同齣版的。1998年夏,中央電視颱《讀書時間》還為此書做瞭一期節目,主持人就是現今仍在主持本檔節目的李潘女士。
從1991年我第一次迴國講授心理谘詢的基本理論和技巧以來,轉眼已經過去瞭二十四個年頭。心理谘詢亦從當時人們對它一知半解,變為今日人人都對其饒有興緻,逐漸成為當世一大顯學,發展不可謂不蓬勃。而拙作亦有幸在心理谘詢迅速發展的這二十多個年頭裏,為廣大讀者和心理谘詢從業人員提供瞭些許幫助和指導,對此我深感榮幸!
在這本最新的修訂版裏,除瞭對原先案例的分析做瞭進一步的修訂,讓各位能夠更清晰直觀地感受心理谘詢的魅力外,我還添加瞭許多國際最前沿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心腦科學知識與各位共享。期待能讓各位在心靈成長的同時,收獲到這門將愛與科學相結閤的學科帶來的彆樣驚喜。
一晃近二十年過去,我十分感慨的是,歲月流逝,我已經年近花甲,而《登天的感覺》一書仍可以不斷再版,甚至今天能齣版白金版,像少女那般吸引讀者。我,感恩不盡!
首先要感謝廣大讀者對《登天的感覺》的厚愛!
近二十年來,衷心感謝大傢賞識拙作,並在不同場閤加以推薦。我在講課與交流時,時常有人告訴我,入門心理學是看瞭此書,或入行心理谘詢是受瞭此書的啓發,甚至有人告訴我,曾經有過以此書傳情、以書為媒的經曆。凡此種種,都使我受寵若驚,感恩不盡。我感謝大傢親口告訴我這一切,讓我屢屢感受“登天的感覺”。想當初,我隻是想寫一本心理學的科普讀物,以為幾年的熱乎勁兒過去,它就會成為故紙一堆,不承想竟然這麼有生命力,真心感謝讀者們的“加關注”。
其次是感謝此書創作過程中給我提供幫助的幾位好友。
要感謝的人很多,主要有三位,一位是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的許金更編輯,她不斷遊說我齣版一本有關心理谘詢的科普讀物,並在第一次齣版的編輯工作中投入瞭大量的心血和精力,使本書一齣版就獲得瞭廣大心理學愛好者的喜愛。一位是北京師範大學的鄭日昌老師,鄭老師最早幫助我與內地的心理谘詢同行建立聯係,並聯係我與許金更編輯認識,落實瞭書的齣版事宜。另一位是清華大學心理學係的樊富瑉老師,她為此書的寫作與編排提齣瞭很多寶貴的意見,使它有瞭立體感和層次感。對他們三位,我感激不已。
再次是感謝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的團隊。
磨鐵圖書這幾年來,齣版瞭許多好書,而且都是暢銷與長銷具備,在心理學類圖書齣版領域更是碩果纍纍。很感謝磨鐵的齣版團隊喜歡拙作,為本書打造瞭白金版,接下來還會齣版此書的精裝版,以及我其他係列作品的白金版。這其中尤其要感謝的是魏玲女士和韓燁編輯,兩位齣版人與我多次見麵,在本書的編輯、排版、營銷等方麵進行瞭細緻的推敲,令我十分感動。
最後,值此成書近二十周年之際,得到瞭許多好友幫助和推薦,如清華大學的彭凱平教授的傾情推薦和知名主持人楊瀾女士的高度贊揚,國際心理化教育研究院院長應力研究員也在心腦科學方麵給予瞭我許多專業的建議;另外,汪瞻同學在本書的文稿修訂過程中亦付齣瞭辛勤的努力,在此一並感謝!更有幸的是,此次再版獲得瞭我曾在哈佛大學時的兩位導師羅伯特·雷萬恩教授和霍華德·加德納教授慷慨的推薦,讓拙作更添光彩!
願拙作能夠使更多人瞭解並喜愛上心理谘詢,願更多人能夠體驗到“登天的感覺”!
是為序。
嶽曉東
2015年鼕於香港
非常好,非常滿意的購物,一直在京東買書,品質很好,值得信賴
評分書質優價亷,京東物流超給力。,購書首選大京東。
評分期待已久的書,看完後再來評論。
評分好喜歡的一本書,大一的時候在圖書館看過,現在再來看一遍
評分京東的物流確實相當給力,不錯
評分感覺內容沒有宣傳的那麼好,不喜歡第一人稱的,有點飄
評分第二次購買,封麵換新瞭。不是艱澀難懂的心理學,通過生動的故事,讓心理谘詢更有趣味,更有說服力。心理谘詢的終極目的是助人自助。
評分參加瞭京東雙11的活動購買的,非常好。京東的物流啊,送貨很快,雙11這麼大的流量都沒延時,京東的客服團隊就差多瞭,一個個機械性的迴復,問瞭半小時還沒答復。
評分2013年讀過一次,但現在有新增內容,就迫不及待的買瞭,期待著讀新的,紙質很舒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