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西游记的禅文化

解毒西游记的禅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悟澹 著
图书标签:
  • 西游记
  • 禅文化
  • 文化研究
  • 文学
  • 宗教
  • 哲学
  • 解毒
  • 传统文化
  • 神话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ISBN:978750754462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5747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4
字数:2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芭蕉扇为什么放在嘴里?吴承恩是中国*合格的导游?孙悟空的人物故事是杜撰《六祖坛经》?
  作者将禅智慧融入《西游记》的解读,观点新奇,思维缜密。
  以禅文化观点解读《西游记》,在中国图书大陆市场是少有的,无论在大众阅读方面,还是专业知识方面,笔者以出家僧人的身份极具说服力,通篇文字的表达深入浅出,从《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解读《西游记》,带领大家真正认识《西游记》的禅文化。


内容简介

  以禅文化观点解读《西游记》,在中国图书大陆市场是少有的,无论在大众阅读方面,还是专业知识方面,笔者以出家僧人的身份极具说服力,通篇文字的表达深入浅出,从《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等佛教经典解读《西游记》,带领大家真正认识《西游记》的禅文化。

作者简介

  悟澹,原名李彬,生于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早年曾用笔名“通惠观音”签约各大媒体,其作品深受读者青睐,享有读者给以“观音”的称号。《圆音》杂志副主编,知名影视演员余少群工作室主编。其茶话美文深受广大读者热捧,在福建报业集团旗下《茶道》杂志等几十家纸质媒体连载、刊登。代表作品有《缠中禅——挣扎与解脱》《掩埋》《与师父喝茶的时光》《解毒<红楼梦>的禅文化》。即将出版美文《与师父喝茶的时光》,曾刊登百家杂志,二十多家杂志连载。

目录

序:
人生西行是修行
一部《西游记》,半部《六祖坛经》
壹:浅谈《西游记》与《六祖坛经》的禅宗思想
石猴闻黄庭拜师学艺,六祖听金刚辞母出家
石猴朝礼菩提显灵根,六祖初拜五祖见佛性
悟空正直三更访道真,六祖三鼓入室开大悟
金池欲得袈裟烧禅院,六祖护持衣钵逃曹溪
观音菩萨收服熊罴怪,六祖惠能度化惠明僧
菩萨妖精本来属无有,心动幡动仁者乃心动
心猿归正灭六贼无踪,智慧观照菩提本自性
悟空谈经无言乃真解,惠能辩禅妙理非文字
贰:
001.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002.菩提自性本清净,打破顽空须悟空
003.水帘洞的水为什么倒挂着流?
004.“花果山”和“水帘洞”的寓意
005.吴承恩是最优秀的导游
006.孙悟空对生死的前瞻
007.学道之前先学什么
008.唐僧为什么不吃人参果
009.世间最美的咒语——紧箍咒
010.唵字咒语的佛教意义
011.养生咒语——芭蕉扇口诀
012.芭蕉扇为什么放在嘴里
013.悟空、悟能、悟净代表皈依三宝
014.唐僧的“钳口不言,手指自心”
015.师徒谈《心经》与临济“四宾主”之“主看主”
016.“一拳先打彻”的人境俱夺
017.牛魔王与禅宗十牛图颂
018.行者和悟空的因果关系
019.乌巢禅师受唐僧《多心经》是否有误
020.乌巢禅师的人物原型
021.浮屠山的隐喻
022.布金禅寺的由来
023.起念断然有爱
叁:
024.意马收缰,心意识的皈依
…………………………
070.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前言/序言

  序二:
  一部《西游记》,半部《六祖坛经》
  读者:法师好,大家好!(比起《红楼梦》)中国的四大名著中,《西游记》跟佛教的关系就更密切,更有渊源,所以我想问法师有没有考虑写一本禅读《西游记》这样的一个计划?因为我们大众对佛法的了解很大一部分是从《西游记》中去得知的,但这些认识可能有些是片面的,有误导的,毕竟它只是作为一本小说来创作,跟真正的佛法肯定是有一些差距的。所以,如果法师能够从正信的佛法角度重新把《西游记》做一个解读,我想我们的读者会对佛法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悟澹法师:说来因缘巧合,截止到昨天晚上解读《西游记》的基本已经完稿了。
  实际上,去年已经有一万两千字解读《西游记》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当时引起了许多杂志读者的轰动。我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孙悟空是杜撰我们六祖惠能大师的故事。当时杂志很多的读者都在反驳我的观点,但是当这些读者仔细阅读文章之后,他们的反对完全没有声音了。这是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的地方,因为我发现了我国的四大名著,真的是离不开我们的佛教名著《六祖坛经》,而且《六祖坛经》也是唯一一部出自我们中国的经书。
  那借这个机会,我想在这里跟大家简单地分享一下孙悟空跟六祖的关系。
  我们六祖惠能大师当时听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出的家,孙悟空拜菩提老祖是听到一个樵夫在唱《黄庭经》而去找的菩提老祖。《黄庭经》在道教的分量,跟《六祖坛经》在我们佛教的分量是一样的。我们的五祖大师见到惠能的时候,问他:“你是哪里人?”惠能说:“我是南方人。”然后五祖说:“你是獦獠人没有佛性!”接着惠能说:“人有南北之分,佛性无南北之分!”


《解毒西游记的禅文化》 《解毒西游记的禅文化》并非一本简单解读名著的读物,它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灵深处的探索,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重塑与重构。本书以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西游记》为载体,并非停留在故事的表层,而是将其看作一个庞大而深刻的文化符号,一层层剥离其表象,挖掘其中蕴含的禅宗智慧与哲学思辨。 本书的核心在于“解毒”。这里的“毒”并非狭义的负面意义,而是指那些在历史演进中被曲解、被误读、被浅化,甚至被世俗化、娱乐化而失去其本真意涵的文化元素。作者以一种批判性的、解构性的视角,对《西游记》中诸如“神通”、“妖魔”、“取经”等核心概念进行审视,挑战那些约定俗成的解读方式,试图还原其背后更为深邃的哲学底蕴。 《西游记》的故事,在无数读者心中早已与降妖伏魔、历经磨难的故事划上了等号。但本书将引领读者跳出这些视觉化的、情节化的解读,去发现故事背后那些关于“心性”、“觉悟”、“放下”、“无我”的禅宗命题。唐僧的西行,不再仅仅是地理上的跋涉,而是心性修行的漫漫征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仅是辨别妖邪的工具,更是洞察世间虚妄、看透自心迷障的智慧之眼;猪八戒的贪嗔痴,则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难以摆脱的业力与烦恼的生动写照。 本书的“禅文化”并非空泛的概念,而是通过对《西游记》文本的细致梳理,提炼出可触可及的禅宗思想。例如,书中会深入分析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与“筋斗云”,将其置于禅宗“变化无常”与“心念迅捷”的语境下进行解读。孙悟空的桀骜不驯、大闹天宫,与其说是反抗权威,不如说是对固有框架、僵化思想的挑战,是对“我执”的初步显现与破除。而他最终被收服,拜唐僧为师,则是从“有为”走向“无为”,从外在力量的展现走向内在修行的必然之路。 书中的“妖魔鬼怪”亦非简单的反派角色。它们可以被视为人性中各种负面情绪、欲望、执念的象征。牛魔王的贪婪、铁扇公主的执着、红孩儿的嗔怒,无不对应着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心魔。如何降服这些“心魔”,书中将提供一种不同于暴力征服的视角,而是强调通过“观照”、“觉察”、“转化”来实现。例如,面对百难,唐僧师徒并非一味地战斗,而是常常需要通过智慧、忍耐、甚至牺牲来化解。这种化解的过程,正是禅宗“化敌为友”、“转识成智”的体现。 “取经”本身,更是本书关注的焦点。它并非一场简单的物质搜集之旅,而是对“真经”的探求,是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寻。而这“真经”,并非藏于遥远的雷音寺,而是早已安住在我们的心中。“心经”便在其中,觉悟便在当下。书中将引导读者思考,何为真正的“经”,何为真正的“法”。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师徒四人所获得的“真经”,不过是印证了他们一路上的修行与体悟。这种“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智慧,正是禅宗“平常心是道”的极致体现。 本书力图打破传统阅读《西游记》的藩篱,不再将之视为儿童的童话故事,亦非仅仅是神魔小说的奇幻旅程。它要求读者以一种更为成熟、更为内观的视角,去品味字里行间隐藏的哲学意味。作者不会生硬地套用禅宗术语,而是通过对《西游记》故事细节的抽丝剥茧,自然而然地引出禅宗的理念。例如,在描述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的五百年,可以引申出“磨难”对于修行者“寂静”、“内省”的重要性,以及“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书中对书中人物的解读,也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视角。例如,唐僧的“懦弱”和“执着”,在书中会被赋予更深的含义,他代表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即使面对重重险阻,也未曾动摇对目标的追求,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一种“坚固”的禅心。而沙僧的“忠厚老实”,则被视为“无我”的另一种表现,他默默承担,甘于奉献,是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稳定力量。 本书旨在唤醒读者对自身内心世界的关注。在喧嚣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外在的欲望和信息所裹挟,迷失了方向。而《西游记》所蕴含的禅文化,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回归内心的路径。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一呼一吸之间,就在我们每一次的起心动念之中。 《解毒西游记的禅文化》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理论,而是提出一种观察世界、认识自我的方法。它鼓励读者用“禅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西游记》,进而用“禅的智慧”去观照自己的人生。书中丰富的例证和深刻的辨析,将帮助读者理解,为何《西游记》能够流传千年,为何它依然能够触动人心。它的魅力,不仅在于精彩的故事,更在于它所承载的,那些关于生命、关于觉悟、关于解脱的永恒智慧。 这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也适合所有在人生道路上寻求智慧与启示的探索者。它是一次洗涤心灵的旅程,一次对文化经典的深度回溯,一次对生命真谛的全新解读。通过这本书,你将不再只是那个听故事的孩子,而是会成为一个能够从故事中读懂人生、读懂智慧的智者。它将帮助你“解毒”那些被误读的经典,更重要的是,“解毒”你心中那些被蒙蔽的执念,让你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清明。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深刻洞察。它没有将角色简单地脸谱化,即便是那些看似处于对立面的角色,其行为逻辑和内心挣扎也描绘得复杂而真实。你会看到英雄的软弱,恶人的挣扎,以及普通人在巨大命运洪流面前所展现出的坚韧与妥协。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最深沉的情感波动,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读着读着,仿佛能在书中人物的困境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引发强烈的共鸣。这种对“人”的关注,使得整部作品超越了单纯的娱乐范畴,拥有了更持久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厚度。

评分

这部作品的文字功底确实了得,读起来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极为敏锐,无论是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还是对场景氛围的生动描摹,都展现出高超的叙事技巧。尤其是那些环境描写的段落,仿佛能让人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在当今的文学作品中实属难得。故事的脉络虽然复杂,但作者总能巧妙地将看似零散的线索编织在一起,形成一张结构严谨的大网,让人在跟随主角经历冒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背后深藏的哲学思辨。整本书的节奏把控得张弛有度,高潮迭起,低谷沉思,绝不拖泥带水,每一页都充满了信息量和阅读的乐趣。可以说,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精神漫游。

评分

初读此书,我最深的印象是其宏大的世界观构建。作者显然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来描绘一个既熟悉又充满奇幻色彩的背景。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各个门派的独门绝技、乃至那些古老传说的重新诠释,都显得那么有血有肉,充满说服力。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次生文明。书中的许多设定,比如独特的修炼体系或者不同物种之间的微妙关系,都经过了深思熟虑,逻辑自洽,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和知识储备。这使得阅读过程不再是单向的接收信息,而更像是在参与一场知识的探险,不断地发现新的惊喜和细节。对于热衷于构建复杂世界设定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份不容错过的饕餮盛宴。

评分

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在叙事中偶尔穿插的那些富有哲理性的旁白或引语。它们并非生硬地灌输道理,而是恰到好处地出现,像夜空中的星辰,瞬间点亮了前文累积的困惑与迷茫。这些片段往往言简意赅,却蕴含着对生命、时间或者存在的深刻思考。每一次读到这类句子时,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反复咀嚼其含义,甚至会拿起笔在旁边做些标记。这种引导读者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是区分优秀作品和普通作品的关键所在。它让阅读成为一种内省的过程,而非仅仅是消磨时间的方式。

评分

从装帧和排版上看,这本书的处理也颇为讲究。字体选择适中,行距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无疑为提升阅读体验加分不少。印刷质量也很稳定,墨色清晰,纸张的触感也令人愉悦,可以看出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在如今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能看到一本如此用心对待实体书的出版物,实属难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工艺品。对于追求高品质阅读体验的读者而言,选择实体书版本的投入是非常值得的,它提供了一种与电子阅读完全不同的,更加仪式感的享受。

评分

很好 受教了

评分

匆匆看完,大多以《六祖坛经》为对比,深度一般,但文笔还可以

评分

有新意,一口气看完了!

评分

非常好的一本书,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西游记,值得一看

评分

很好 受教了

评分

好,很好,不错。西游迷

评分

还好吧,正在看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good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