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TCP/IP網絡詳解 [The Illustrated Network: How TCP/IP Works in a Mod]

現代TCP/IP網絡詳解 [The Illustrated Network: How TCP/IP Works in a Mod]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Walter Goralski(W.戈拉爾斯基) 著,黃小紅 等 譯
圖書標籤:
  • TCP/IP
  • 網絡協議
  • 計算機網絡
  • 網絡編程
  • 網絡安全
  • 底層原理
  • 網絡技術
  • 互聯網
  • 通信協議
  • 網絡工程師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電子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1264832
版次:1
商品編碼:1185778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經典譯叢·信息網絡技術與網絡科學
外文名稱:The Illustrated Network: How TCP/IP Works in a Mod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3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及相關專業課程的教材,也適閤網絡管理員、運維人員、工程師、係統設計師和管理者以及其他需要瞭解網絡知識的技術人員(如芯片設計者、電信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等)參考。

  1. 新穎、現代的流行話題。讀者可以瞭解*新網絡設備、操作係統、路由協議(包括MPLS,BGP,組播)以及*新的網絡服務和實現(如IPSec,VPN和VoIP)2. 看圖說話。提供實際的圖例,通過一個運行網絡配置的例子,介紹TCP/IP如何工作。超過330個圖例。書中含有大量圖片、截屏圖、拓撲結構和獨特的開章圖例,幫助讀者理解相關概念。3. 完全基於實際網絡。本書包含一個完整和現代的網絡,大量資料來自網絡中的真實設備。

內容簡介

  本書講解各種網絡協議如何在更大、更復雜的現代網絡中實際應用並不斷發展。綜閤運用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所有網絡新技術構建瞭一個復雜的網絡,通過使用服務器和路由器等設備,以一個網絡為例詳細解釋瞭TCP/IP協議如何運行。示例網絡與真實運轉網絡的配置是一緻的,包括服務器、路由器和工作站,其中每個對象都是來自於真實運行在網絡中的互聯實體。

作者簡介

  Walter Goralski,是Juniper Network的高級工程師和技術編輯,負責各種項目的文檔規範,其中包括組播的服務質量,以及Metro以太網。在網絡領域有40多年從業經驗。

目錄

第一部分 網 絡 基 礎
第1章 協議和分層
1.1 本書中的網絡
1.1.1 網絡設備的遠程訪問
1.1.2 傳輸文件到路由器
1.1.3 命令行界麵和圖形用戶界麵
1.1.4 Ethereal和數據包的捕獲
1.1.5 第一次探索網絡
1.2 協議
1.2.1 標準和組織
1.2.2 徵求意見稿和互聯網工程任務組
1.3 互聯網的管理
1.4 分層
1.4.1 簡單組網
1.4.2 協議分層
1.5 TCP/IP協議族
1.5.1 TCP/IP參考模型分層
1.5.2 協議和接口
1.5.3 封裝
1.6 TCP/IP分層
1.6.1 物理層
1.6.2 數據鏈路層
1.6.3 網絡層
1.6.4 傳輸層
1.6.5 應用層
1.6.6 會話支持
1.6.7 內部錶示轉換
1.6.8 TCP/IP中的應用程序
1.7 TCP/IP協議族
1.8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2章 TCP/IP協議和設備
2.1 網絡的協議棧
2.2 分層、 協議、 端口和套接字
2.3 TCP/IP協議棧
2.4 客戶端服務器模型
2.5 TCP/IP協議層和客戶端服務器
2.6 IP層
2.7 傳輸層
2.7.1 傳輸控製協議
2.7.2 用戶數據報協議
2.8 應用層
2.9 網橋、 路由器和交換機
2.9.1 局域網分段
2.9.2 網橋
2.9.3 路由器
2.9.4 局域網交換機
2.9.5 虛擬局域網
2.9.6 VLAN幀標簽
2.10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3章 網絡鏈路技術
3.1 示例網絡的連接
3.1.1 顯示以太網流量
3.1.2 顯示SONET鏈路
3.1.3 顯示DSL鏈路
3.1.4 顯示無綫鏈路
3.1.5 幀和鏈路層
3.2 數據鏈路層
3.3 以太網的演進
3.3.1 Ethernet II和IEEE 802.3幀
3.3.2 MAC地址
3.4 數字用戶綫(DSL)的演進
3.4.1 點到點協議(PPP)和數字用戶綫(DSL)
3.4.2 PPP成幀
3.4.3 DSL封裝
3.4.4 DSL構成
3.5 同步光縴網絡(SONET)的演進
3.5.1 網絡錯誤的說明
3.5.2 基於SONET/SDH的分組封裝
3.6 無綫局域網和IEEE 802.11
3.6.1 WiFi
3.6.2 IEEE 802.11 MAC層協議
3.6.3 IEEE 802.11幀
3.7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二部分 核 心 協 議
第4章 IPv4和IPv6尋址
4.1 IP尋址
4.2 網絡/主機邊界
4.3 IPv4地址
4.3.1 IPv4私有地址
4.3.2 理解IPv4地址
4.4 IPv6地址
4.4.1 IPv6地址的特徵
4.4.2 IPv6地址類型和錶示方法
4.4.3 IPv6地址前綴
4.5 子網劃分和超網劃分
4.5.1 IPv4中的子網劃分
4.5.2 子網劃分基礎
4.5.3 CIDR和VLSM
4.6 IPv6尋址細節
4.6.1 IP地址分配
4.7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5章 地址解析協議
5.1 ARP和局域網
5.2 ARP報文
5.3 ARP操作案例
5.4 ARP的變種
5.4.1 代理ARP協議
5.4.2 反嚮地址解析協議
5.4.3 廣域網的ARP協議
5.5 ARP和IPv6
5.5.1 鄰居發現協議
5.5.2 ND地址解析
5.6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6章 IPv4和IPv6頭部
6.1 分組頭部和地址
6.2 IPv4分組頭部
6.3 分片和IPv4
6.3.1 分片和最大傳輸單元
6.3.2 分片和重組
6.3.3 路徑MTU的確定
6.4 一個分片的例子
6.4.1 IPv4的局限
6.4.2 IPv6頭部結構
6.5 IPv4頭部和IPv6頭部的比較
6.5.1 IPv6頭部改動
6.6 IPv6和分片
6.7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7章 網際控製報文協議
7.1 ICMP和ping
7.2 ICMP消息格式
7.2.1 ICMP消息字段
7.2.2 ICMP類型字段和代碼字段
7.3 ICMP消息的發送
7.3.1 必須發送ICMP的情況
7.3.2 不能發送ICMP的情況
7.4 ping
7.5 traceroute
7.6 路徑MTU
7.7 ICMPv6
7.7.1 基本的ICMPv6消息
7.7.2 鄰居發現和自動配置
7.7.3 路由和鄰居發現
7.7.4 接口地址
7.7.5 鄰居請求和宣告
7.8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8章 路由
8.1 路由器和路由錶
8.2 主機和路由錶
8.3 直接和間接交付
8.3.1 路由選擇
8.3.2 沒有路由的直接交付
8.3.3 間接交付和路由器
8.4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9章 IP分組轉發
9.1 路由器架構
9.1.1 基本的路由架構
9.1.2 另一種路由器架構
9.2 路由器訪問
9.2.1 控製颱端口
9.2.2 輔助端口
9.2.3 網絡
9.3 轉發錶查找
9.4 雙棧、 隧道和IPv6
9.4.1 雙協議棧
9.4.2 隧道
9.5 隧道機製
9.6 為過渡所做的考慮
9.7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10章 用戶數據報協議
10.1 UDP端口和套接字
10.2 UDP用來做什麼
10.3 UDP包頭
10.4 IPv4和IPv6的注意事項
10.5 端口號
10.5.1 熟知端口
10.5.2 套接字
10.6 UDP操作
10.7 UDP溢齣
10.8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11章 傳輸控製協議
11.1 TCP與連接
11.2 TCP頭部
11.3 TCP的機製
11.4 連接和三次握手
11.4.1 連接建立
11.4.2 數據傳輸
11.4.3 關閉連接
11.5 流量控製
11.5.1 TCP的窗口
11.5.2 流量控製和擁塞控製
11.6 性能算法
11.7 TCP和FTP
11.8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12章 多路復用和套接字
12.1 層和應用
12.2 套接字接口
12.2.1 套接字庫
12.2.2 TCP流服務調用
12.3 套接字接口: 是好還是壞
12.3.1 原始套接字的“威脅”
12.3.2 套接字庫(不同操作係統)
12.4 Windows套接字接口
12.4.1 TCP/IP和Windows
12.4.2 Windows的套接字
12.5 基於Linux的套接字
12.6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三部分 路由和路由協議
第13章 路由和對等節點
13.1 網絡層路由和交換
13.2 麵嚮連接的和無連接的網絡
13.2.1 服務質量
13.3 主機路由錶
13.3.1 路由錶和FreeBSD
13.3.2 路由錶和RedHat Linux
13.3.3 路由和Windows XP
13.4 互聯網和自治域係統
13.5 當今的互聯網
13.6 路由策略的作用
13.7 對等節點
13.8 選擇一個對等節點
13.9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14章 內部網關協議: RIP,OSPF和IS?IS
14.1 內部路由協議
14.2 3個主要的IGP
14.3 路由信息協議
14.3.1 距離嚮量路由協議
14.3.2 鏈路斷開
14.3.3 距離嚮量的問題
14.3.4 RIPv1
14.3.5 RIPv2
14.3.6 為IPv6設計的RIPng
14.4 關於IGRP和EIGRP的介紹
14.4.1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
14.4.2 鏈路狀態與最短路徑
14.4.3 OSPF可以做什麼
14.4.4 OSPF路由器類型及區域
14.4.5 OSPF指定路由器和備份指定路由器
14.4.6 OSPF數據報文
14.4.7 用於IPv6的OSPFv3
14.5 中間係統到中間係統
14.5.1 IS?IS的吸引力
14.5.2 IS?IS與OSPF
14.5.3 OSPF與IS?IS的相似之處
14.5.4 OSPF與IS?IS的區彆
14.5.5 用於IPv6的IS?IS
14.6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15章 邊界網關協議
15.1 BGP作為路由協議
15.1.1 配置BGP
15.1.2 路由策略的能力
15.2 BGP與互聯網
15.2.1 EGP與早期互聯網
15.2.2 BGP的産生
15.3 BGP作為一種路徑嚮量協議
15.4 IBGP與EBGP
15.4.1 IGP下一跳與BGP下一跳
15.4.2 BGP與內部網關協議
15.5 其他BGP協議
15.6 BGP屬性
15.7 BGP與路由策略
15.7.1 BGP擴張
15.8 BGP消息類型
15.9 BGP消息格式
15.9.1 打開消息
15.9.2 更新消息
15.9.3 通知消息
15.10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16章 組播
16.1 初識IPv4組播傳輸協議
16.2 組播術語
16.3 密集型組播和稀疏型組播
16.4 關於組播的一些特殊標記
16.5 組播概念
16.5.1 逆嚮路徑轉發
16.5.2 RPF錶
16.5.3 填充RPF錶
16.5.4 最短路徑樹
16.5.5 匯聚點和匯聚點共享樹
16.6 組播協議
16.6.1 組播主機和路由器
16.6.2 組播組成員協議
16.6.3 組播路由協議
16.6.4 任意源組播和SSM
16.6.5 組播源發現協議
16.6.6 幀和組播
16.6.7 IPv4組播地址
16.6.8 IPv6組播地址
16.6.9 PIM?SM
16.6.10資源預留協議和PGM
16.6.11組播路由協議
16.6.12IPv6組播
16.7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17章 MPLS和IP交換
17.1 融閤什麼
17.1.1 快速分組交換
17.1.2 幀中繼
17.1.3 異步傳輸模式
17.1.4 為什麼還是走到瞭TCP/IP的局麵
17.2 MPLS
17.2.1 MPLS術語
17.2.2 信令和MPLS
17.2.3 標簽棧
17.2.4 MPLS和VPN
17.2.5 MPLS錶
17.3 用靜態LSP配置MPLS
17.3.1 入口路由器
17.3.2 轉接路由器
17.3.3 齣口路由器
17.3.4 traceroute和LSP
17.4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三部分 應 用 層
第18章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
18.1 DHCP和地址分配
18.1.1 DHCP服務器配置
18.1.2 路由器中繼代理配置
18.1.3 在LAN2上獲取地址
18.1.4 在網絡上使用DHCP
18.2 BOOTP
18.2.1 BOOTP的實現
18.2.2 BOOTP消息
18.2.3 BOOTP中繼代理
18.2.4 BOOTP“廠商特定區”選項
18.3 簡單文件傳輸協議
18.3.1 TFTP消息
18.3.2 TFTP下載
18.3.3 DHCP
18.3.4 DHCP操作
18.3.5 DHCP消息類型選項
18.4 DHCP和路由器
18.4.1 DHCPv6
18.4.2 DHCPv6和路由宣告
18.4.3 DHCPv6操作
18.5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19章 域名係統
19.1 DNS基礎
19.1.1 DNS體係結構
19.1.2 根域名服務器
19.1.3 根服務器的操作
19.1.4 根服務器詳情
19.2 理論上的DNS: 域名服務器、 數據庫、 解析器
19.2.1 增加一個新的主機
19.2.2 遞歸和迭代請求
19.2.3 委派及查詢
19.2.4 膠水記錄
19.3 實踐中的DNS: 資源記錄和消息格式
19.3.1 DNS消息頭
19.3.2 DNSSec
19.3.3 DNS工具: nslookup、 dig和host
19.4 DNS實例
19.5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20章 文件傳輸協議
20.1 綜述
20.1.1 PORT和PASV
20.2 FTP和GUIS
20.2.1 FTP基礎
20.2.2 FTP命令與應答碼
20.2.3 FTP數據傳輸
20.2.4 被動模式和端口
20.2.5 文件傳輸類型
20.2.6 FTP齣錯
20.3 FTP命令
20.3.1 變種技術
20.3.2 關於NFS
20.4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21章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和郵件
21.1 電子郵件的架構
21.1.1 如今的郵件發送
21.1.2 電子郵件的演進簡史
21.1.3 SMTP認證
21.1.4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21.2 多用途互聯網郵件擴展
21.2.1 MIME媒體類型
21.2.2 MIME編碼
21.2.3 MIME消息的樣例
21.3 使用POP3訪問電子郵件
21.4 電子郵件及其頭部
21.5 傢庭辦公室的郵件
21.6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22章 超文本傳輸協議
22.1 HTTP的實現
22.1.1 統一資源
22.1.2 URI(統一資源標識符)
22.1.3 URL(統一資源定位符)
22.1.4 URN(統一資源名稱)
22.2 HTTP
22.2.1 HTTP的演進
22.2.2 HTTP模型
22.2.3 HTTP消息
22.3 TRAILERS和動態Web頁麵
22.3.1 HTTP請求和應答
22.3.2 HTTP方法
22.3.3 HTTP狀態碼
22.3.4 HTTP頭部
22.3.5 一般頭部
22.3.6 請求頭部
22.3.7 應答頭部
22.3.8 實體頭部
22.3.9 cookie
22.4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23章 安全套接字與SSL
23.1 SSL與網站
23.1.1 安全鎖
23.1.2 安全套接字層
23.2 隱私性、完整性以及認證
23.2.1 隱私性
23.2.2 完整性
23.2.3 認證
23.3 公鑰加密
23.3.1 在客戶端用便攜式計算器加密
23.3.2 例子
23.3.3 用便攜式計算器在服務器上解碼
23.4 公鑰與對稱加密
23.5 SSL協議
23.5.1 SSL協議棧
23.5.2 SSL會話建立
23.5.3 SSL數據傳輸
23.5.4 SSL實現
23.5.5 SSL的不足與爭議
23.5.6 TLS 1.1的注意事項
23.5.7 SSL與證書
23.6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五部分 網 絡 管 理
第24章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24.1 SNMP功能
24.2 SNMP模型
24.2.1 MIB庫和SMI
24.2.2 SMI
24.2.3 MIB
24.2.4 RMON
24.2.5 私有MIB
24.3 SNMP操作
24.3.1 SNMPv2增強
24.3.2 SNMPv3
24.4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六部分 安 全
第25章 Secure Shell(遠程訪問)
25.1 使用SSH
25.1.1 SSH基礎
25.1.2 SSH功能
25.1.3 SSH架構
25.1.4 SSH密鑰
25.1.5 SSH協議的操作
25.1.6 傳輸層協議
25.1.7 認證協議
25.1.8 連接協議
25.1.9 文件傳輸協議
25.2 SSH的使用
25.3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26章 基於MPLS的虛擬專用網
26.1 PPTP的隱私性
26.1.1 VPN的種類
26.1.2 安全性和VPN
26.1.3 VPN和協議
26.1.4 PPTP協議
26.1.5 L2TP協議
26.1.6 PPTP和L2TP的對比
26.2 基於MPLS的VPN的類型
26.2.1 三層VPN(L3VPN)
26.2.2 二層VPN(L2VPN)
26.3 VPLS: 基於MPLS的L2VPN
26.3.1 每個路由器的VPLS配置
26.4 配置真的起作用嗎
26.5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27章 網絡地址轉換
27.1 使用NAT
27.1.1 NAT的優點和缺點
27.1.2 4種類型的NAT
27.2 實施NAT
27.3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28章 防火牆
28.1 防火牆的工作
28.1.1 一種路由器數據包過濾器
28.1.2 路由器上的狀態檢測
28.2 防火牆的類型
28.2.1 數據包過濾
28.2.2 應用代理
28.2.3 狀態檢測
28.2.4 DMZ
28.3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29章 IP安全
29.1 IPSec的使用
29.1.1 CE0
29.1.2 CE6
29.2 IPSec簡介
29.2.1 IPSec的RFC
29.2.2 IPSec的實現
29.2.3 IPSec傳輸與隧道模式
29.3 安全關聯及其他
29.3.1 安全策略
29.3.2 認證頭部
29.3.3 封裝安全載荷
29.3.4 互聯網密鑰交換
29.4 留給讀者的問題
第七部分 媒 體
第30章 IP語音
30.1 VoIP的使用
30.1.1 VoIP的優勢
30.1.2 什麼是“語音”
30.1.3 時延問題
30.1.4 語音分組化
30.2 VoIP協議
30.2.1 VoIP傳輸的RTP協議
30.2.2 信令
30.2.3 H.323國際標準
30.2.4 SIP協議,互聯網標準
30.2.5 MGCP以及Megaco/H.248
30.3 多種技術的融閤
30.4 留給讀者的問題
縮略語
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譯者序

  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特彆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閤。在各種TCP/IP的論著中,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最著名的就是W. Richard Stevens的《TCP/IP詳解》。這套書共三捲,結閤網絡配置、數據截圖等方式講解瞭網絡互聯的基本概念和機製,網絡協議的細節和實現,以及應用層的設計原則和技術。對於從事計算機網絡的教師以及科研人員,這套書是必讀的。

  本書則是對《TCP/IP詳解》的改進。作者通過與Juniper網絡公司的閤作,搭建瞭一個真實的、接近生産規模級的網絡,該網絡包含瞭通過SONET鏈路連接的六個路由器、兩個以太局域網、兩對Windows客戶端和服務器、一對Linux主機和一對FreeBSD主機,這是一般計算機網絡科研人員難以做到的。本書中每章的內容都基於同樣的網絡拓撲和IP地址進行闡述,隨著技術的不斷深入,逐漸完成對路由器、客戶端以及服務器的配置,生動、靈活地給讀者展示瞭每種技術在實際網絡中的效果,這是純粹的理論知識介紹的書籍所無法包含的。

  本書涵蓋瞭TCP/IP網絡中的大部分熱門技術,與經典的TCP/IP書籍一樣,采用瞭由下而上的方法介紹協議棧,概念清楚、準確,講解詳細,例子很多。作者在書中所介紹的協議或技術均在作者搭建的真實網絡中進行瞭實驗驗證,詳細給齣瞭網絡配置過程以及數據交互的截圖,並針對每章的內容留有一定數量的思考題。

  對於學習和瞭解計算機網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書可以作為他們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對於那些從事網絡工程和技術服務的技術人員,如網絡管理員、運維人員、工程師、係統設計師和管理者,以及其他需要瞭解網絡知識的技術人員(如芯片設計者、電信工程師、軟件工程師等),本書也是一本很好的理論和實踐相結閤的參考讀物。

  參加本書翻譯的有: 黃小紅、閆屾、張沛、趙欽、苑婷婷、牟澄、盧軍強。全書由馬嚴教授審校。

  我們曾經期望按照中文習慣來敘述本書的內容,但是限於精力和水平,最後未能完全做到這一點,翻譯中也難免有不妥或錯誤之處,敬請讀者諒解和指正。

  序

  世紀交替之際,網絡融閤已經成為行業發展趨勢。通過將數據、語音、視頻、虛擬專用網(VPN)以及其他服務融閤到一套共享的基礎設施中,除瞭能夠減少投資,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以外,更能夠降低運維成本,使得互聯網提供商不必針對某種服務而運維特定的設備和係統。網絡融閤的基本原則是使用一套相同的基礎設施支持多樣化的服務,即通過一個通用的封裝協議,滿足不同服務的傳輸需求——互聯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就是這樣的協議。

  一切基於IP

  網絡行業發展日新月異。10年乃至更短的時間就足可以使一個新興的前沿技術由萌發走嚮凋亡(如ATM、幀中繼、令牌環或FDDI等)。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早期有瞭最初的想法,TCP/IP奇跡般地走過瞭35年的曆史,並逐步發展壯大,至今仍在不斷演進、前行。

  這個由Vint Cerf與Bob Kahn在1973年提齣的協議已經經曆瞭(且將繼續經曆)數百次的改進和一次版本的重大升級,然而其核心功能與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時的狀態幾乎無異。在一個優勝劣汰極為殘酷的技術行業裏,TCP/IP的高齡強有力地證明瞭其過人之處。

  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明顯跡象錶明IP技術將要退齣曆史舞颱。與此相反,越來越多基於IP的新應用、新設備和新服務不斷湧現,而IP協議的新版本——IPv6協議,因其可以為未來網絡發展提供足夠的地址空間,網絡升級過渡的必要性也日漸凸顯。雖然寫本序時IPv6尚處於部署的早期階段,但可能讀者將來某一天閱讀本書時,IPv6已成為大多數人所知道的唯一IP版本。

  TCP/IP逐步統治網絡行業的故事早已在業內廣為流傳。Cerf、kahn、Jon Postel 等人以及其他對TCP/IP早期發展做齣貢獻的人同樣是ARPANET(現代互聯網的前身)的創始成員。在協議棧被集成到UNIX係統後,TCP/IP受到瞭開發者的追捧和歡迎,這為之奠定瞭雄厚的基礎,使得其有更多的機會紮根於早期尚處在繈褓階段的網絡工業中。

  早期,TCP/IP被認可的程度並不理想。以政府部門和電信公司為代錶的組織機構對於工作組那套“先讓它試試,看看到底能怎樣”的不正式的標準化過程感到難以接受,這些嚴謹的組織更願意使用那些通過嚴格標準過程所産齣的協議。畢竟在當時誰也無法相信,一群滿腔熱血的學生竟然最終促成瞭如今的互聯網工程任務組(IETF)。因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被任命來開發一個“成熟的”網絡協議族,這一協議族最終發展成為後來的開放係統互連(OSI)。

  ISO擅長設計復雜而詳盡的技術標準,並且隻有當標準處於完成、可生産的狀態下纔進行發布,這種做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OSI主張先使用TCP/IP作為臨時的解決方案,待到ISO標準委員會完成全部工作之後再做打算。然而,等OSI做好準備時,TCP/IP早已被廣泛部署、驗證和熟知,極少有網絡運營商願意將業務遷移到新協議上。

  OSI之所以保留到今天,主要是因為IS�睮S協議和那無所不在的OSI參考模型,而TCP/IP協議則成為瞭全球性的通信傳輸協議標準。

  圖解網絡

  我是一個注重圖形錶達的人。我欣賞很多同事通過口頭詳述即可構建網絡場景的能力,而我則更擅長使用圖形的方式來完成對其的闡述與理解。

  1994年,W. Richard Stevens發布瞭《TCP/IP詳解》的第一捲,它馬上成為瞭我最喜歡的書籍之一,同時也排在瞭我給學生推薦的參考書目清單的首位。Stevens使用圖錶、配置以及數據截圖來講授TCP/IP協議棧,這使得該書不僅僅是一本成功的教科書,更是一本全麵的案例研究。本書的可視化效果非常好,讀者完全不必坐在協議分析器前就能觀察數據包的來迴傳輸。

  盡管Stevens的著作在闡釋單獨的TCP/IP組件的行為方麵已經非常齣色,但它並沒有詮釋這些組件在一個大型的真實網絡中是如何交互的。

  Walt Goralski著重對此做齣瞭改進。本書同樣使用瞭由下而上的方法(Stevens的原話)來講授協議棧:每一章都建立在前麵章節的基礎上,嚮讀者展示協議是如何工作的。通過運行Juniper網絡,讀者不僅能夠看到實驗室級彆的設備交互,還能看到當今生産級規模的網絡場景,進而領略作者在真實、可視的自然狀態下對TCP/IP協議的探索與研究。

  本書必將成為IP網絡實際應用的經典書籍之一,會是學生必讀書目列錶的基石之一,受到專業人士的喜愛。

  Jeff Doyle

  Westminster,Colorado

  前言

  這並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使用互聯網的著作,而是告訴讀者互聯網是如何成為對用戶有用的網絡的。互聯網是一個公共的、全球性的網絡,基於TCP/IP協議,故其通常又稱為互聯網協議族。網絡協議就是一係列為瞭完成某些功能所必須遵守的規則。TCP/IP 實際上是傳輸控製協議(TCP)和互聯網協議(IP)兩個協議的閤成,這兩個協議可以使信息在網絡之間進行傳輸,是互聯網早期最先使用的兩個協議。TCP/IP是現代網絡的核心與靈魂,本書則使用圖解的方式介紹瞭它們的工作流程。通過跟蹤數據在各種互聯網連接中的傳輸過程,讀者可以觀察到現今的網絡是如何在TCP/IP的支撐下完成工作的。

  讀者對象

  本書主要介紹通用網絡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我並不肯定絲毫網絡知識經驗都沒有的人可以理解整本書籍的內容。但是,任何隻要在綫收發過郵件、瀏覽過網頁、下載過電影或歌麯,與世界各地的親友聊過天的人,在理解本書內容時都不會感到過於睏難。

  在每章的末尾都留有思考題,這使得本書可以作為高中學生或者計算機科學和電子工程院係的大學生研修第一門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科書。同時,它又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對於那些初涉電信行業或緻力於入職以互聯網為其業務計劃重要組成部分的公司(這樣的公司越來越多)的讀者而言,本書具有同樣的寶貴價值。

  書中隻有一章用到瞭C語言的代碼,並且它僅僅是為瞭給讀者提供一些必要信息,所有高中階段沒有納入的數學內容在本書中都沒有被提及。書中沒有微積分、沒有概率論,沒有隨機過程等等內容,一切內容簡單易懂。一些必須用到數學功底的內容,比如公鑰加密內容中使用的“便攜式計算機”以及Diffie�睭ellman密鑰分配案例等,作者都認真地進行瞭設計,使得數學內容變得盡可能簡單。

  本書獨一無二的特點

  本書的過人之處在於你很難在其他同類書籍中找到有關TCP/IP的如下內容:

  1. 書中每一章的每個案例都基於相同定義的網絡拓撲和網絡地址;

  2. 同等對待IPv4和IPv6協議,同步介紹兩種互聯網協議涉及的所有概念;

  3. 除TCP/IP協議外,本書還講解瞭路由協議以及TCP/IP的上層應用;

  4. 書中討論的網絡模型基於真實的網絡運營商和企業級的以太網;

  5. 既講解利用協議所能實現的服務和功能,又講解功能背後的協議原理;

  6. 涵蓋瞭諸如MPLS、IPSec等一般講解TCP/IP書籍中所不涉及的話題。

  那麼,本書采用此種方式闡述的初衷為何呢?我觀察到,即使是生活在如今互聯網發達的時代裏,仍然很少有人研究整個網絡,更鮮有將路由器、TCP/IP、互聯網和大量相關主題融會貫通的案例。看上去講瞭不少,學瞭很多,但是當考慮與這些議題相關的復雜原理時你就會發現,泛在的計算機“掃盲教學”和基本編程語言課程真正所覆蓋的內容少之又少。

  當我寫這本書並將它打印齣來放在我工作的地方時,一名芯片設計師發現瞭它,並饒有興趣地開始閱讀。當我迴來取打印稿時,他正著迷於某些章節,並當場錶示對於本書的獲取意願。通過與他的交談,我意識到成韆上萬的人進入瞭互聯網行業,其中很多人都來自其他學科和領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社會對於數字通信結構的依賴仍在繼續,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這樣的綜述來瞭解現今的網絡是如何運轉的。僅靠本書中零星的網絡知識肯定無法滿足讀者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我希望每一位讀者都能尋找到一種方法,增長對於某個感興趣領


《穿越網絡的脈絡:深度解析網絡通信的奧秘》 在數字時代,網絡已如空氣般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指尖輕觸的社交媒體,到支撐全球商業運轉的龐大係統,一切都離不開它。然而,當我們享受著信息即時傳遞的便利時,其背後那復雜精妙的運行機製,往往鮮為人知。本書《穿越網絡的脈絡:深度解析網絡通信的奧秘》旨在揭開網絡通信的神秘麵紗,帶領讀者深入探究信息如何在億萬設備間如絲般順滑地流動,理解那些支撐起我們數字世界的底層原理。 本書並非對某個特定工具或協議的簡單羅列,而是著眼於網絡通信的整體架構和核心概念,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清晰、連貫的知識體係。我們將從最基礎的網絡模型開始,逐步剖析每一層協議棧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協同工作的。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術性的探索,更是一次思維的鍛煉,幫助您理解抽象概念在現實世界中的具體體現。 第一部分:網絡的基石——模型與協議的邏輯 旅程伊始,我們將首先聚焦於網絡通信的理論框架——OSI模型和TCP/IP模型。雖然OSI模型更多地是一種理想化的理論模型,但它清晰地劃分瞭七個邏輯層,為我們理解網絡功能提供瞭寶貴的視角。我們將詳細闡述每一層的功能: 物理層 (Physical Layer): 數據的物理傳輸介質,如網綫、光縴,以及信號的編碼和傳輸方式。這裏,信息不再是抽象的0和1,而是轉化為電信號、光信號或無綫電波,在現實世界中跳躍。我們將探討不同傳輸介質的特性、信號的調製解調技術,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傳輸速率和穩定性。 數據鏈路層 (Data Link Layer): 負責在相鄰節點間可靠地傳輸數據幀。我們將深入MAC地址的意義,它如何在局域網內識彆和定位設備。還會講解幀的封裝、錯誤檢測與糾正機製(如CRC校驗),以及介質訪問控製(MAC)協議,例如以太網中的CSMA/CD。這一層是構建可靠通信的基石,確保瞭數據在點對點傳輸中的準確性。 網絡層 (Network Layer): 核心是路由選擇。我們將剖析IP地址的層次結構,理解它如何為全球數以億計的設備提供唯一的標識。路由器的作用將是重點,我們將講解各種路由協議(如RIP, OSPF, BGP)的工作原理,以及數據包如何在復雜的網絡拓撲中找到最佳路徑,跨越不同的子網和地理區域。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負責端到端的通信,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這裏,我們將詳細介紹TCP(傳輸控製協議)和UDP(用戶數據報協議)這兩種核心協議。TCP的可靠性體現在其三次握手、四次揮手建立和拆除連接的機製,以及滑動窗口、擁塞控製等機製如何保證數據的有序、無損到達。UDP的簡潔高效則適用於對實時性要求更高的應用,如流媒體和在綫遊戲。端口號的作用也將得到清晰的解釋,它如何區分同一主機上的不同應用程序。 會話層 (Session Layer): 管理應用程序間的會話,建立、維護和終止通信。 錶示層 (Presentation Layer): 負責數據的格式化、加密和解密,確保不同係統間的數據能夠被正確理解。 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 為用戶提供各種網絡服務,如HTTP、FTP、DNS等。 隨後,我們將深入探討更為實用的TCP/IP模型,理解它如何將OSI模型的某些層進行瞭整閤,形成瞭一個更貼近現實的網絡協議棧。我們將重點解析TCP/IP模型中與我們日常使用最密切相關的各層協議,包括: 網絡接口層 (Network Interface Layer): 相當於OSI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網際層 (Internet Layer): 對應OSI模型的網絡層,以IP協議為核心。 傳輸層 (Transport Layer): 與OSI模型的傳輸層功能相似,以TCP和UDP為主。 應用層 (Application Layer): 涵蓋OSI模型的會話層、錶示層和應用層的功能。 通過對比和分析這兩個模型,讀者將能更深刻地理解網絡通信的演進和實際應用中的取捨。 第二部分:信息的旅程——數據在網絡中的生命周期 理解瞭模型和協議,我們將在本書的第二部分,跟隨一個數據包的視角,親身經曆它從源頭到目的地所經曆的完整旅程。我們將細緻描繪信息在各個環節的處理過程: 數據封裝與解封裝: 從應用層産生數據,到在各層協議中被層層封裝(添加頭部信息),再到接收端被逐層解封裝,提取齣原始數據。我們將以HTTP請求為例,生動展示這個過程,讓你看到用戶在瀏覽器中輸入網址後,背後發生瞭多少精密的協作。 IP地址與MAC地址的協同: 當數據包需要跨越不同的網絡時,IP地址扮演著“導航員”的角色,指引數據包的方嚮。而當數據包進入同一個局域網時,MAC地址則發揮作用,精確地將數據投遞給目標設備。我們將講解ARP(地址解析協議)在IP地址和MAC地址之間建立映射關係的關鍵作用,以及DHCP(動態主機配置協議)如何自動化地為設備分配IP地址。 路由器的轉發決策: 數據包在網絡中並非直綫前行,而是經過一颱颱路由器。我們將深入探究路由器如何根據路由錶查找最佳路徑,轉發數據包,以及路由協議在構建和維護全球路由信息方麵的作用。還會討論NAT(網絡地址轉換)技術,它如何讓私有IP地址能夠訪問互聯網,以及其背後的原理和影響。 TCP的可靠傳輸機製: 詳細講解TCP如何通過序列號、確認應答、超時重傳、滑動窗口等機製,確保數據在不可靠的網絡環境中能夠準確無誤地送達。我們將模擬擁塞發生時的場景,展示TCP如何通過擁塞控製算法(如慢啓動、擁塞避免)來緩解網絡壓力,保證網絡的整體性能。 UDP的無連接通信: 解釋UDP為何犧牲可靠性而追求速度,以及它在哪些場景下是更優的選擇。 DNS的解析奧秘: 揭示我們輸入的網站域名是如何被翻譯成IP地址的,從本地DNS緩存到根域名服務器,再到頂級域名服務器和權威域名服務器的層層查詢過程,理解DNS的分布式和層級結構。 第三部分:深入骨髓——關鍵協議與網絡服務的剖析 在掌握瞭基本的通信流程後,本書將進入第三部分,對一些支撐現代互聯網運行的關鍵協議和服務進行更深入的剖析,讓讀者對網絡服務有更直觀的認識: HTTP/HTTPS: 互聯網上最廣泛的應用層協議。我們將詳細講解HTTP請求與響應的報文結構、常用的請求方法(GET, POST等)、狀態碼的意義,以及HTTPS如何通過SSL/TLS協議為通信提供加密和身份驗證,保障網絡安全。 FTP (文件傳輸協議): 講解FTP的工作原理,包括控製連接和數據連接,以及它在文件傳輸中的優勢和局限性。 SMTP, POP3, IMAP: 探索電子郵件是如何發送、接收和管理的,理解這三種協議在郵件係統中的分工。 DHCP: 再次強調DHCP協議在自動化網絡配置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簡化網絡管理。 防火牆與網絡安全基礎: 介紹防火牆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何根據規則過濾網絡流量,以及一些常見的網絡安全威脅和防護措施,讓讀者對網絡安全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網絡故障排查基礎: 提供一些常用的命令行工具,如ping、traceroute、netstat、nslookup等,並講解它們在診斷網絡問題時的作用,幫助讀者具備一定的排查網絡故障的能力。 本書的特色與價值 《穿越網絡的脈絡:深度解析網絡通信的奧秘》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和豐富的案例分析。我們避免瞭枯燥的技術術語堆砌,而是力求用清晰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來解釋復雜的概念。每一個技術點都輔以實際應用場景的說明,讓讀者能夠看到理論知識如何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 本書的目標讀者包括: 對網絡技術充滿好奇的初學者: 無論您是IT從業者、在校學生,還是對數字世界運作方式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本書都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網絡技術世界的大門。 希望深化理解的IT專業人士: 即使您已經身處IT行業,本書也能幫助您梳理和鞏固已有的知識,填補您在某些特定領域的認知空白,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需要構建和管理網絡的決策者: 瞭解網絡通信的底層原理,將有助於您做齣更明智的技術決策,優化網絡性能,提升整體效率。 閱讀本書,您將不僅僅是學習技術,更是學習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一種理解復雜係統如何協同工作的能力。您將能夠自信地討論網絡相關話題,理解新聞中關於網絡安全、技術革新的報道,甚至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一些基本的網絡問題。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理解網絡通信的內在邏輯,就是掌握瞭連接世界、驅動未來的關鍵能力。《穿越網絡的脈絡:深度解析網絡通信的奧秘》將是您在這條探索之路上的最佳夥伴,帶您一同穿越網絡的脈絡,觸摸數字世界的跳動的心髒。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計算機科學專業學生,正在為找工作做準備,我深知TCP/IP協議是任何一個網絡工程師崗位的必備技能。《現代TCP/IP網絡詳解 [The Illustrated Network: How TCP/IP Works in a Mod]》這本書,聽起來非常符閤我的需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包含一些與實際工作場景相關的知識,例如,如何通過Wireshark等工具來抓包分析TCP/IP通信,以及如何解讀這些抓包數據。我也希望它能夠講解一些常見的網絡診斷命令,比如ping、traceroute、netstat等,並解釋它們在TCP/IP協議中的對應原理。此外,我對HTTP/2和QUIC等新興的傳輸協議也非常感興趣,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它們相較於傳統TCP/UDP的優勢和工作方式的介紹。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TCP/IP知識體係,並為我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網絡問題提供思路和方法,那我將認為這是一本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料。

評分

作為一名資深的IT從業者,雖然我每天都在與網絡打交道,但對於TCP/IP協議的某些細節,總覺得雲裏霧裏。特彆是當遇到一些復雜的網絡問題,或者需要進行性能調優時,就顯得力不從心。《現代TCP/IP網絡詳解 [The Illustrated Network: How TCP/IP Works in a Mod]》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解決這些痛點的希望。我非常看重它對TCP擁塞控製算法的闡述,因為這直接關係到網絡吞吐量和穩定性。如果它能詳細講解TCP的慢啓動、擁塞避免、快重傳和快恢復等機製,並輔以相關的數學模型或模擬場景,那我將受益匪淺。此外,對於IPv6的介紹,以及它與IPv4的兼容性和過渡方案,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內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網絡抓包分析,通過真實的流量數據來印證理論知識,這樣能夠大大提升學習的實踐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兵,帶我穿越那些復雜且常常令人睏惑的網絡迷霧,讓我對網絡的本質有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我是一名剛剛踏入網絡安全領域的新人,深知紮實的網絡基礎對於理解各種安全威脅和防護策略的重要性。《現代TCP/IP網絡詳解 [The Illustrated Network: How TCP/IP Works in a Mod]》這個書名,聽起來就非常有深度,我希望能從中獲得全麵的知識。我特彆關注它是否能深入講解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過程,因為這對於理解TCP連接的安全至關重要,例如SYN Flood攻擊等。我還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IP分片、路由選擇以及ARP協議的工作原理,這些都是網絡攻擊中經常被利用的環節。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網絡攻擊如何利用TCP/IP協議漏洞的案例分析,並解釋相應的防禦措施,那將是極好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能夠更自信地去分析網絡流量,識彆潛在的安全風險,並為構建更安全的網絡環境貢獻力量。這本書能否讓我真正理解網絡通信的每一個環節,從而更好地保護網絡免受攻擊,是我衡量其價值的重要標準。

評分

我一直對網絡技術充滿好奇,尤其是底層的協議是如何運作的。當我拿到這本《現代TCP/IP網絡詳解 [The Illustrated Network: How TCP/IP Works in a Mod]》時,我簡直欣喜若狂。書名就充滿瞭信息量,"詳解"二字承諾瞭深入的剖析,而"Illustrated Network"更是讓我對學習過程充滿期待。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幅精美的圖示,將抽象的網絡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IP地址、子網劃分開始,一步步深入到TCP的連接建立、數據傳輸、擁塞控製,再到UDP的無連接特性。當然,HTTP、DNS等應用層協議的解析也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我希望作者能夠用清晰易懂的語言,配閤直觀的圖錶,為我揭示TCP/IP協議棧的奧秘。尤其是在處理網絡故障時,對協議的深入理解能夠幫助我更快地定位問題,而不是僅僅依靠經驗。這本書是否能夠幫助我建立起一個完整的TCP/IP知識體係,是我最關心的問題。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學習的樂趣,讓枯燥的技術術語變得生動有趣。

評分

我對計算機網絡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那種能夠將復雜概念以清晰、直觀方式呈現的書籍。《現代TCP/IP網絡詳解 [The Illustrated Network: How TCP/IP Works in a Mod]》這個書名中的"Illustrated"(插圖)字樣,立刻吸引瞭我。我設想這本書中會有大量精美的圖示,能夠將抽象的協議流程、數據包結構等可視化,從而幫助我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基礎的OSI七層模型或TCP/IP四層模型講起,然後逐層深入,清晰地解釋每一層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交互。例如,在講解IP層時,我期待看到關於IP數據包封裝、分段、重組的詳細圖解。在TCP層,我希望看到關於TCP報文頭部字段的詳細解釋,以及TCP連接狀態機的演變過程。我更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將那些晦澀的技術術語變得容易理解。如果這本書能夠真正做到“圖文並茂”,讓我能夠通過視覺化的方式掌握TCP/IP的核心原理,那將是一次非常愉快的學習體驗。

評分

不錯

評分

對網絡的講解非常係統,推薦閱讀

評分

對網絡的講解非常係統,推薦閱讀

評分

感謝電子工業齣版社和諸位翻譯的辛勤運作,纔使得這本書來到我的手中。

評分

but……說好的illustrated……

評分

送貨速度很快

評分

①輕型紙

評分

②原著於2008年齣版

評分

③技術評閱專傢:就職於諾基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