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黃元禦醫學全書》收錄瞭《四庫全書》著錄的黃氏存世醫書11種,即《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說意》《四聖心源》《四聖懸樞》《素靈微蘊》《長沙藥解》《玉楸藥解》《道德懸解》《周易懸象》。
作者簡介
黃元禦,字坤載,號研農,彆號玉楸子,山東昌邑人。生於1705年,卒於1758年,是清代乾隆年間著名醫傢,曾任清室太醫,被譽為“一代醫宗”。
目錄
素問懸解
靈樞懸解
難經懸解
傷寒懸解
金匱懸解
傷寒說意
四聖心源
四聖懸樞
素靈微蘊
長沙藥解
玉楸藥解
道德懸解
周易懸象
精彩書摘
是故鼕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期而相失,知脈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時。
水藏於鼕,陽在下而陰在上,及鼕至四十五日,則陽氣微上,陰氣微下。火長於夏,陰在下而陽在上,及夏至四十五日,則陰氣微上,陽氣微下。陰陽之上下有時,悉皆與脈為期,期而相失,是何部不應,則知何脈所分,分之有其日期,故知人死之時節也。
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無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聲閤五音,色閤五行,脈閤陰陽。
陰陽者,脈之綱紀,故察之有紀,從陰陽始。陰陽分而為五行,故始之有經,從五行生。五行運而為四時,故生之有度,四時為宜。法陰陽五行四時,以治百病,則補瀉無失,與天地如一。得此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聽五聲閤乎五音,察五色閤乎五行,診脈閤乎陰陽,神聖工巧之妙盡矣。此答帝問脈其四時動之義。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捲不能言,其軟而散者,當消環自已。
心竅於舌,其脈搏堅而長,是心火之上炎也,當病舌捲不能言。其軟而散者,則心火退矣,當消環自已。消,盡也,盡一經之環周,其病自已也。
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唾血,其軟而散者,當病灌汗,至令不復散發也。
肺脈搏堅而長,是肺氣之上逆也,當病唾血。其軟而散者,則肺氣發達,泄於皮毛,當病灌汗(汗如澆灌),至令不復發散而愈也。
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其軟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溢入肌皮腸胃之外也。
肝脈搏堅而長,是肝氣之鬱陷也,色青者,為肝髒內傷,色不青,當病損墜與搏擊,因而瘀血在脅下,阻甲木下行之路,逆衝胸膈,令人喘逆。其軟而散,色光澤者,是水氣之泛溢,當病溢飲。溢飲者,渴而卒暴多飲,水未及消,而溢入於皮膚腸胃之外也(皮膚之內,腸胃之外)。
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軟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腑腫,若水狀也。脾脈搏堅而長,是脾氣之鬱,其色黃者,濕盛陽虛,脾土睏乏,當病少氣。其軟而散,色不澤者,則濕不上侵,而下流膝踝,當病足肪腫,若水狀也。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摺髀,其軟而散者,當病食痹。
胃脈搏堅而長,是胃氣之鬱。色不赤,為胃腑內傷,色赤者,當病摺髀,胃脈從氣衝下髀,抵伏兔,經血瘀阻,故髀骨如摺而色赤也。其軟而散者,則胃氣虛弱,當病食痹,食痹者,食下而氣滯如塞也。
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摺贗,其軟而散者,當病少血,至令不復也。腎脈搏堅而長,是腎氣之鬱,其色黃而赤者,土邪剋水,濕蒸為熱,當病摺腰。腎位於腰。其軟而散者,腎氣微弱,當病少血,至令不能復舊也。
肝與腎脈並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肝主筋,其脈弦,腎主骨,其脈沉,肝與腎脈並至,而其色蒼赤,蒼為肝色,赤為心色,心主脈,脈捨血(《靈樞·本神》語),脈色如此,是筋骨血脈皆病,當病形體毀傷。無論不見血與已見血,其身應濕,若中水也。中水者,水入於經,其身必濕。寒水侮土,脾濕內動,外溢經絡,故濕如中水(中水與中風、中濕之中同義)。
……
前言/序言
黃元禦醫學全書(增補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