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經濟社會體製比較》雜誌自1985年創刊以來,堅持“比較開眼界、比較長知識、比較啓智慧、比較齣真理”的辦刊宗旨,譯介瞭國外在經濟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等領域的一係列新研究成果,同時也為國內學者的原創性研究提供瞭展示的平颱,目前已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專門從事比較研究的學術期刊。值此創刊30周年之際,《經濟社會體製比較》雜誌編輯部集結過往發錶的經典文章,從方法論和研究視域的角度,提煉瞭“體製轉軌與製度比較”、“政府改革與公共治理”、“社會治理與社會創新”、“分權與央地關係”、“金融市場與金融體製改革”、“三農問題與鄉村治理”這六個方麵的主題而成一學術體係,並以此齣版這套紀念叢書,供有興趣的讀者係統閱讀。
精彩書評
★《經濟社會體製比較》在中央編譯局的支持下於1985年創刊,迄今已經30周年。雜誌創刊正值經濟改革全麵展開之際,30年來一直與中國改革同行。30年後的今天,我國改革又處於攻堅剋難的關鍵時期。願《經濟社會體製比較》一如既往,汲取藉鑒國際經驗,推動市場化、法治化和民主化改革,為大轉型做齣新的貢獻。
——吳敬璉(著名經濟學傢,《經濟社會體製比較》雜誌創刊主編之一)
★雜誌在創刊之初目標就很明確,不搞“主義”的比較,不去評論社會主義好還是資本主義好,而是要做體製的比較研究,通過各個體製的比較來吸取經驗,探索中國如何從計劃經濟走嚮商品經濟、市場經濟,也就是說怎樣從原來的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
——榮敬本(中央編譯局世界發展戰略部研究員,《經濟社會體製比較》雜誌創刊主編之一)
★《經濟社會體製比較》雜誌在中國過去幾十年發生的偉大變革中發揮瞭巨大作用,對精神生活的復興,以及源白全球社會科學新思想的傳播都做齣瞭貢獻。……且讓我用兩句話總結我給《經濟社會體製比較》雜誌的作者和讀者發齣的信息:後社會主義經濟的“轉型”(從該詞的原義來看)已經完結;從事“比較社會研究”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更加迫切。
——(匈牙利)雅諾什·科爾奈(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
目錄
序一:《經濟社會體製比較》創刊迴顧
序二:比較經濟學的過去與未來
前言劉承禮
第一輯 分權的兩個維度:財權與事權
政府間事權與財權如何劃分?
分稅製改革中的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研究
分稅製後地方政府財事權非對稱性及約束激勵機製變化研究
日本政府間事權劃分的考察報告
論作為國際發展戰略的財政分權和政府間財政改革
第二輯 分權改革與央地關係
論行政性分權和經濟性分權
解決中央與地方矛盾的關鍵是實行經濟性分權
地方製度多樣性與中央規則統一性的矛盾與齣路
縣委書記眼中的中央與地方關係
中央與地方的政府間關係:一個理論框架及其應用
第三輯 政府間財政關係
財政聯邦製述評
對中國政府間財政關係現狀的基本判斷和發展趨勢
分稅製財政管理體製模式特徵及多維視角改革構想
財政改革和省級以下的財政
費改稅:中國預算外資金和政府間財政關係的改革
發展中國傢政府間稅收劃分:理論分析與現實約束
第四輯 財政轉移支付製度
在中國建立規範的財政資金轉移支付製度的製約因素和模式選擇
財政分權下中國政府間轉移支付的優化路徑
中央對省財政轉移支付的決定因素:公平、議價、還是效益?
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製度:國際比較與藉鑒
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對發展中國傢的啓示
第五輯 政府間財政關係的域外經驗
德國權力製衡模式下的政府間財政關係
80年代英國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
聯邦製國傢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
巴西財政分權下的宏觀管理
加拿大財政管理體製考察報告
“二戰”以來的日本財政分權改革
精彩書摘
《分權與央地關係》:
三、蘇聯型經濟體製的再認識
為什麼在相當長的一段曆史時期中,社會主義各國都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地在行政性分權和經濟性分權方麵走瞭彎路,並且在今後的改革過程中,這種睏擾還可能繼續存在?我們認為,這與蘇聯型經濟體製的本質,中間層次的利益,現代經濟係統的特點等緊密相聯,而這又會涉及改革的目標模式。
在改革經濟學、各國經濟改革的文件乃至國民輿論中,一種相當普遍的觀點是把蘇聯型體製抽象為中央行政高度集權的命令經濟模式。這種觀點揭示瞭命令經濟模式存在一個指令中心並且該中心具有至高無上的決策權力這一特徵。據說在這種模式中,中央行政權力不僅排斥市場機製,使經濟單位隸屬於行政機構,而且部門和地方也缺乏相對獨立的權力,完全處於執行和服從的狀態。基於這樣的認識,在一個極端,通過行政係統改革國民經濟管理方法的行政性分權要求,就很自然地提齣來瞭。既然中央權力過大,壓抑瞭以地方為代錶的中間層次的積極性,造成國民經濟的無效率,那麼,行政性分權即使不是經濟性分權成功的充分條件,也是經濟性分權的必要條件和必經階段,況且行政係統的變動比建立市場機製在政治上更可行,操作更容易。在另一極端,“天真的改革傢”認為中央行政高度集權的命令經濟模式隻有通過麵嚮市場的經濟性分權來改革,但他們設計的模式或者是一個不存在中央控製的單層次模型,大緻相當於亞當·斯密時代的自由競爭、自由放任的市場模型或其在理論上的反映——瓦爾拉一般均衡模型,或者隻存在中央、企業兩個層次。行政性分權的擁護者要改革掉的是命令經濟模式的中央高度集權性質,將權力轉移到中間層次,仍然保留係統行政協調的一麵;經濟性分權的擁護者則要改變命令經濟的運行原則,削弱模式的行政性質,但他們的目標模式中竟不存在行政係統或僅僅存在中央行政機構。
以上兩種思路都把中央行政高度集權這一假設作為齣發點。但不幸的是,把蘇聯型體製抽象為中央行政高度集權的命令經濟可能是一種錯誤。一旦作為齣發點的模式假設不能成立,那麼“差之毫厘、失之韆裏”,體製改革中就難免齣現各種差錯和摺騰。
……
前言/序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齣瞭關於全麵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新一屆政府把簡政放權作為全麵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轉變政府職能的“當頭炮”。為瞭推進簡政放權工作,梳理學術界關於分權與央地關係的討論具有現實意義。多年來,《經濟社會體製比較》雜誌在這方麵刊載瞭大量的學術文章。這些文章在如何正確處理財權與事權關係、轉移支付製度改革、政府間財政關係乃至中央與地方關係方麵,既有理論與實踐的互動,又有國內與國外的比較。在雜誌創刊30周年之際,將這些文章匯集成書有助於深化讀者對這一議題的認識。
在簡政放權的過程中,分權有多個維度,其中,財權與事權在政府間的劃分尤為重要。張永生的文章《政府間事權與財權如何劃分?》在比較研究瞭聯邦製和單一製條件下的財權與事權不對稱問題之後,認為建立上下級政府之間的製衡關係,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製度是解決基層政府財權與事權不匹配的關鍵。楊誌勇的文章《分稅製改革中的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研究》認為,分稅製條件下事權與財權、財力相匹配是處理政府間財政關係的閤理原則,為此,中央與地方事權的正確劃分需要從厘清政府職能、國有企業和國有土地收益的規範化分配、發揮地方積極性、與全口徑政府收入相關聯、中央政府實際支齣等多個方麵考慮。孔善廣的文章《分稅製後地方政府財事權非對稱性及約束激勵機製變化研究》提齣,不能將地方政府應對財權與事權不對稱的不當行為僅僅歸咎於地方政府自身,而是應該改革造成激勵與約束機製扭麯的行政體製。魏加寜和李桂林的文章《日本政府間事權劃分的考察報告》介紹瞭日本政府的三級結構,即中央政府、作為廣域自治體的都道府縣和作為基礎自治體的市町村,並探討瞭主要事權在各級政府之間的劃分情況。傑米·波伊剋斯的文章《論作為國際發展戰略的財政分權和政府間財政改革》探討瞭影響財政分權效果的各種因素,指齣財政分權改革值得鼓勵,但它需要與公共財政管理、政府治理和行政管理改革相配套。
進一步地,簡政放權代錶瞭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關係的一種努力,它不僅關乎縱嚮的政府間關係調整,而且涉及到政府與市場或社會關係的改革。劉吉瑞的文章《論行政性分權和經濟性分權》比較瞭行政性分權與經濟性分權兩個概念,認為僅僅改變企業行政隸屬關係而對命令經濟進行改良的辦法,不能脫離集中分散來迴摺騰的窠臼;真正使企業生産自主權擴大的改革在於經濟性分權,即正確地處理好政府、市場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樓繼偉的文章《解決中央與地方矛盾的關鍵是實行經濟性分權》也認為,造成資源配置扭麯的深層次原因是行政性分權有餘而經濟性分權不足,為此應該實行經濟性分權。賴海榕的文章《地方製度多樣性與中央規則統一性的矛盾與齣路》發現,地方製度多樣性與中央規則統一性存在可以調和的矛盾,調和的辦法是增加中央規則的靈活性或地方根據中央規定的原則探索具體的製度結構。肖立輝的文章《縣委書記眼中的中央與地方關係》基於對縣委書記的深度訪談和問捲調查,總結齣當前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如下特徵:條條部門權力強化而塊塊調控能力削弱;權力上收而責任下放;垂直管理不利於調動基層政府的積極性。張永生的文章《中央與地方的政府間關係:一個理論框架及其應用》構建瞭一個在人事權和財政權維度上縱嚮製衡與在民主和法治維度上橫嚮製衡的理論框架,並應用於對政府間關係改革的分析。
分權與央地關係 [Decentralization and Central-Local Relations]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分權與央地關係 [Decentralization and Central-Local Relations]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分權與央地關係 [Decentralization and Central-Local Relations]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分權與央地關係 [Decentralization and Central-Local Relations]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