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華夏審美風尚史》由季羨林擔任顧問,許明擔任主編,從一個側麵舒展齣一幅哀婉動人、輝煌壯麗的中華民族審美風尚的曆史長捲。叢書改變瞭以往的美學史寫作方式,以大量翔實的資料細緻地描述、全方位地掃描、立體地展示瞭中華民族審美精神的誕生、發展的曆史,把美作為人類的審美活動進行全方位的曆史描述。全書流暢豁達,意蘊深遠,在較深的層次上再現瞭中華民族的精神風采,是美學、美育研究和教育的案頭常備書。
作者簡介
許明,中國社科院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民俗學會副會長,《社會科學報》社長、總編,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學評論》等雜誌編委,中國人權基金會專傢委員等職。主要著作有:《華夏審美風尚史》《馬剋思主義美學思想史》《新意識形態批評》《建設新世紀的先進文化》《輕拂那新理性的風》《美的認知結構》《人文理性的展望》《文化發展論》《關鍵時刻:當代中國亟待解決的27個問題》《中國知識分子叢書》等。
目錄
上篇
第一章 方法論
第一節 理解美學史
第二節 “審美活動”
第三節 描繪的曆史
第四節 範圍和操作
第二章 本質論
第一節 文化共同體
第二節 曆史轉型
第三節 文化轉型作為背景
第三章 起源論
第一節 相關理論
第二節 審美意識的發生
第四章 發展論
第一節 演進與發展脈絡
第二節 相關因素
第三節 變化的中介
第四節 變動性和穩定性
第五節 曆史特徵
下篇
第五章 龍的騰飛
第一節 美用並生
第二節 活潑之美
第三節 風的吟唱
第四節 詩可以興
第五節 龍的嬗變
第六章 人文初度
第一節 美善一體
第二節 人性之美
第三節 雄渾之美
第七章 文的自覺
第一節 士族玄風
第二節 古樂鬍麯
第三節 山水園林
第八章 走嚮峰巔
第一節 爭奇鬥艷
第二節 三元並立
第三節 匯通之舞
第四節 格律法度
第五節 宋學趣味
第九章 新舊嬗遞
第一節 士風演變
第二節 雅俗融會
第三節 民藝世界
結語 鳳凰涅槃
精彩書摘
《華夏審美風尚史 序捲 騰龍起鳳》:
古代民族中有許多是屬於這一類的。希臘人是正常的兒童。他們的藝術對我們所産生的魅力,同它在其中生長的那個不發達的社會階段並不矛盾。它倒是這個社會階段的結果,並且是同它在其中産生而且隻能在其中産生的那些未成熟的社會條件永遠不能復返這一點分不開的。”
社會文化—思想發展的高潮、低潮特徵,並沒有妨礙和影響審美風尚依著自己的規則展開。這其實就是馬剋思講的藝術生産與物質生産之間的不平衡關係。審美風尚(含藝術生産)有著自己獨特的發展規則,它的高峰可以在人類神話時期到來(良渚文化玉琮、紅山文化玉龍),也可以在人類曆史的早期齣現(北魏石刻)。綜觀整個審美文化史,我們看到瞭這樣的特徵:遠古和早期社會孕育齣來的藝術,更具有審美性、自然、生動無比的魅力。(我們隻要看看唐代的大氣象,宋代的精緻,明代早期和最後的輝煌就可以知道瞭)中國玉器史、中國陶瓷史、中國詩歌史、中國繪畫史都錶明:明末以後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生産,均已走嚮衰弱。那種質樸的美被雕琢所替代,自然的閃光被人工的裝飾所遮蔽。(乾隆朝的瓷器生産已達到瞭裝飾的頂峰)社會發展的天真可愛逐步消逝,審美風尚的藝術性高潮一去不復返瞭。
由此可見,華夏審美風尚的穩定性特徵(以及它走嚮藝術高峰的曆史趨勢)是另有規則可循的。它並不一定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思想構成一一對應的關係(有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它的藝術性被更深層的東西所決定。否則我們無法解釋,即使是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玉琮,今天的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無法企及的。
在論及這個曆史現象的時候,目前最有效的解釋仍是馬剋思提供的。
馬剋思把藝術(審美性的文化)看作是與人相關,與人的感性解放和心靈自由相關的實踐活動。在馬剋思看來,盡管在古代,盡管處在那樣狹隘的民族、宗教、政治境界裏,畢竟還是把人當作生産的目的。
……
前言/序言
華夏審美風尚史 序捲 騰龍起鳳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