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航母作战经验丰富的国家
每当其全球利益受影响时,美国总统都会说“我们的航母在哪里。”
“手持大棒,柔声细语”是美国的外交策略,航母无疑就是美国的“大棒”,其每一艘航空母舰的空中兵力都超过绝大多数国家的空中力量。
从改自运煤船的“兰利号”到列克星敦级、埃塞克斯级、福特莱斯级等常规动力,再到企业级、尼米兹级、福特级等三代核动力,全面讲述美国航空母舰的设计、研发和作战史。
航空母舰的发展与舰载机是同步的,从AD“天袭者”到盛极一时的A-4/6/7全天候攻击机,再到F-18和如今大名鼎鼎的F-35C,各时期舰载机悉数登场!
★以二战为界,美国的航母历史也是世界的航母历史
《从起源到二战》,欣赏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上美日航空母舰海上对决的史诗画面!
《从朝鲜战争到“沙漠风暴”》,看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海湾战争中美国航空母舰在局部冲突中的全球威胁能力,同作者一起探索航母及其舰载机的未来走向!
附录“兰利”级至“福特”级各级别下所有型号航母的性能数据参数及高清图片,波音F4B战斗机至F-35C“闪电”战机等美国所有主要舰载机性能数据参数及高清图片。
本书叙述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起源到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有后来的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整个的美国航母战争历史重点突出了本书的主题美国航空母舰之所以称霸全球是因为它的设计思想和方案是先进的理念并结合了整个战争历史的实战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与提高从而得出结论:航空母舰是美国称霸全球的利剑是任何一种现代化武器不能替代的武器.本书叙述美国航空母舰设计发展合作战的历史思路清晰叙事明白把航空母舰这种战略武器的发展和战争历史结合起来很有特点。同时本书附录包含了美国海军所有航空母舰及舰载机种的技术参数。对读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凯夫·达林(Kev Darling),英国 的航空专业作家之一,著有多部飞机类专业书籍,如《P-51“野马”战斗机》、《军用飞机技术丛书第28卷:英国“闪电”战斗机》和《装备梅林发动机的喷火战斗机》。
1 起源与发展
2 严守中立和横渡大西洋
3 太平洋战争:攻击与反击
4 太平洋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5 太平洋战争:战争和取得胜利
6 太平洋战争:日落西山??
《美国航空母舰战争:设计、发展和作战全史,从起源到二战》:
美国海军飞机市场最大的竞争者之一是格鲁曼飞机制造公司,该公司于1931年4月2日获得首个生产海军飞机的合同,并在此后维持了超过40年的合作关系。其提供的首个机型是FF—1飞机(也被称作“Fifi”),其特征为伸缩起落架和覆盖两个座舱的座舱盖。首批飞机交付给了“列克星敦”号上的VF—5B中队。FF—1的另一种型号,SF—1,也交付给了“列克星敦”号上的VS—3B中队。格鲁曼公司后续机型的特征是机身矮胖,这个特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包括F2F型和F3F型。这些飞机的设计用途是用作单座战斗机,因此新飞机的尺寸相应有所减少。新式战斗机同FF—1战斗机的共同特征是采用伸缩式起落架,有金属蒙皮的机身,为飞行员设计的座舱盖。海军总共订购了44架F2F—l战斗机,交付始于1935年。F2F—1战斗机一部分配属于“列克星敦”的VF—3B中队,另一部分则被“突击者”号上的VF—3B中队接收。1940年以前,VF—5B保留了这些“飞行木桶”,而VF—3B中队后来则成了“列克星敦”号上的VF—7B中队。然后,该中队又转隶于“黄蜂”号,直到番号改为VF—5中队。
格鲁曼公司向美国海军提供了F2F战斗机的升级版,即F3F,其特征是机身更长一些,翼展有轻微增加。美国海军总共订购了54架飞机,交付时间为1936年。这些飞机配备给了“突击者”号上的VF—5B中队和“萨拉托加”号上的VF—6B中队,后来两个中队的番号又在1939年分别改为VF—3中队和VF—4中队。直到1940年,F3F战斗机才退役。
……
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分量。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将海量的原始资料梳理得井井有条。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概念的孕育,到技术的发展,再到实战的应用,层层递进,引人入胜。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早期航空母舰设计的篇章,它不仅罗列了各种设计方案的优劣,更深入地分析了当时的技术局限性和战术思想。比如,书中对“饺子皮”式甲板设计和早期飞行员训练方法的描述,就让我对那些勇敢的先驱们充满了敬意。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在航空母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挫折。那些早期航母在实战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改进和革新,都展现了历史前进的曲折性。我希望书中能更深入地探讨,哪些关键的战役或事件,直接推动了航空母舰的设计理念和作战方式的变革。我想知道,那些在战场上闪耀着智慧和勇气的将领们,是如何将航空母舰这一新兴力量,融入到整体的海军战略中的。这本书就像一部史诗,带领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海战历史。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深深吸引的是它详实的资料和清晰的逻辑。虽然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军事史研究者,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却非常平易近人,即便是一些相对专业的技术术语,作者也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加以解释,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开篇部分就详细介绍了航空母舰的早期概念是如何在陆基航空兵和海军舰艇之间寻找平衡的,以及那些充满想象力但最终未能实现的设想。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早期海军航空先驱们的描绘,他们身上那种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从飞机在军舰上起降的尝试,到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的诞生,每一个节点都充满了故事性。我很好奇,在那个飞机技术还非常不成熟的年代,如何克服起降的巨大风险?书中对战列舰转型为航空母舰的过程也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这其中涉及到的战略思维转变,以及对未来海战模式的预判,都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海军巨头的远见卓识。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深入了解,那些决定航空母舰发展方向的关键时刻,以及那些塑造了现代海军格局的决策者们。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用“沉浸式”来形容。作者的笔触细腻而生动,将那些冰冷的技术数据和复杂的战略概念,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从航空母舰的起源,到它在二战前夕的初步发展,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与挑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早期航空母舰建造过程的描绘,那种将宏伟设想变为现实的艰辛与智慧,让人肃然起敬。我想知道,在早期,海军内部对于航空母舰的定位存在哪些争论?以及,在航空母舰的实战运用上,是如何一步步打破旧有思维定势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航空母舰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摸索和验证。我期望,书中能够更深入地剖析,那些在航空母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役或事件,以及它们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航空母舰的设计和作战理论。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关于舰船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勇气和远见的史诗。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实在太引人注目了,我毫不犹豫地就把它抱回了家。封面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那种压迫感十足的战舰身影,配上暗沉的色调,仿佛能闻到海水的咸湿和硝烟的味道。我一直对军事历史,尤其是海军战史,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航空母舰作为近代海战的绝对主角,更是我的心头好。《美国航空母舰战争:设计、发展和作战全史,从起源到二战》这个书名,直接点明了其宏大的叙事格局和严谨的史料考证。它承诺从最源头的概念萌芽,一直讲到二战这个决定性的历史节点,这中间涉及到多少技术革新、战略博弈和英勇故事?我脑海里已经开始勾勒出一幅幅画面:早期的飞行表演者如何在海上起降,舰载机设计经历了怎样的痛苦蜕变,以及海军将领们如何在一次次实战的检验中,逐步摸索出航母作战的黄金法则。我期待着这本书能为我揭示,是什么样的智慧和勇气,让一艘艘钢铁巨兽,成为了制霸海洋的关键力量。我对书中关于设计理念的探讨尤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需求,催生了航空母舰这一颠覆性的舰种?又是怎样的技术难题,在一次次的试验和改进中被攻克?我迫切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这一过程,让我们窥见历史的真实脉络。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百科全书式的全面性。它不仅仅关注了航空母舰本身的设计和技术细节,更将其置于整个海战史的宏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从舰载机的早期发展,到航母编队的组织和战术,再到与传统战列舰之间的此消彼长,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航空母舰设计演变的部分非常感兴趣。比如,如何从最初的“试验品”逐渐发展成为具备强大作战能力的“海上机场”?书中对各种型号航空母舰的规格、性能以及设计理念的细致描述,让我大开眼界。我想知道,在设计上,哪些因素是决定一艘航空母舰成功与否的关键?例如,甲板的尺寸、舰岛的位置、弹射器的效率等等,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在实战中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期待着,书中能更详细地介绍,那些影响深远的航空母舰设计革新,以及它们如何改变了海战的格局。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航空母舰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一种战略思想的飞跃。
评分有点专业,看的有点晕。
评分好小的一本 还很贵 我擦
评分快不错,送货也快,赞一个。
评分买了下部,当然要买上部了。
评分买了下部,当然要买上部了。
评分印刷的不太好,字大行稀
评分不错
评分印刷的不太好,字大行稀
评分快不错,送货也快,赞一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